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共享、开放和利用难在哪儿?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cul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据共享、开放、利用的规则层面,借鉴care.data项目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对现有制度设计提出很多追问。
  对于健康医疗数据,目前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卫生计生机构,大都把注意力放在如何保障信息系统及系统内信息的安全,目标是使信息或信息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销毁等,也就是保障信息安全中经典的CIA三性:保密性(Confidentiality),即信息不被泄露给未经授权者的特性;完整性(Integrity),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未经授权不能改变的特性;可用性(Availability),即信息可被授权者访问并使用的特性。
  然而国务院6月21日下发的《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除信息安全外,还给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额外提出了一个棘手的课题,即如何做好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共享和开放工作。
  《指导意见》将“坚持开放融合、共建共享”作为发展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的三大基本原则之一,提出要“充分释放数据红利,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因此,在“重大任务和重大工程”中,《指导意见》明确要“建立全国健康医疗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制定分类、分级、分域健康医疗大数据开放应用政策规范,稳步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开放”。
  按照《指导意见》的设想,数据不能只是躺在某个医院的信息系统中,各家医疗卫生机构的数据应该汇聚到一块;数据也不能只是在健康医疗行业中实现聚合,应该打破卫生计生、工信、民政、公安、社保、环保、食药品监管等部门的壁垒,做到跨部门的数据互联共享;数据还不能只是在公共部门内流转,还应该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移动应用等产生的数据资源规范接入人口健康信息平台”。
  可以说,《指导意见》描绘了一幅“互联网 医疗”的路线图:首先是健康医疗大数据从多渠道、多来源实现共享和汇聚;其次是在集中、统一的“健康医疗大数据池”之上,发展包括行业治理、临床、科研、公共卫生、数字化智能设备等应用。实现上述路线图,最重要的是在第一步中真正实现数据共享,如此健康医疗大数据才得以形成;在第二步中真正实现数据开放,如此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数据红利才得以惠泽全社会。
  英国care.data的经验教训:医疗数据使用过程中面临安全威胁
  数据共享和开放之所以难做,不是因为大家看不到开放共享的好处,而在于健康医疗数据大多数是“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和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电子信息”;这样的数据一旦开放共享,必然伴随着个人身份和隐私信息泄露的风险。如何在共享和开放中做到趋利避害,成为我国发展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必须克服的关口。
  让我们再次回到命途多舛的英国care.data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2012年,英国通过了“医疗和社会保健法案”(Health and Social Care Act),明确赋予医疗和社会保健信息中心(Health and Social Care Information Centre, HSCIC)权力,直接从全英国的家庭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 GP)那收集其掌握的健康医疗数据,再由HSCIC负责对外的数据开放利用。(如上图所示)
  由于家庭医生直接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病人当然同意其掌握自己的健康医疗数据。那家庭医生向HSCIC提供数据(见图“阶段1”,即数据共享),是否要首先得到病人的同意?而HSCIC对外开放数据(见图“阶段2”,即数据开放)前,是否又需要再次获得病人的同意?数据是否用于高质量的科研(见图“阶段3”,即数据利用)?可以说,导致care.data停摆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在处理上述三个问题时,没能赢得英国民众和医护人员的信任。
  在NHS看来,首先“医疗和社会保健法案”规定了HSCIC从家庭医生那收集数据,无需再征求病人同意;其次,HSCIC对外提供数据前会先将其匿名化,使数据无法再回溯至具体个人,因此HSCIC对外提供数据也无需再次获得病人同意;最后,“医疗和社会保健法案”确实没界定清楚数据可以用于哪些用途,但数据一旦匿名化后,也就谈不上什么泄露个人隐私了,所以怎么用都行。有法律和匿名化这两张好牌在握,NHS对care.data项目信心满满。
  但医生群体却不这么看。第一,医生们认为是出于对他们的信任,病人才会将最私密的信息(数据)与他们分享,现在要求他们瞒着病人向HSCIC提供这些数据,医生普遍觉得这样的行为有悖于职业操守和病人寄予的信任;他们应有权向病人告知数据的去向,病人也应有权决定自己的数据是否提供给HSCIC。第二,医生们自己也不清楚HSCIC会将数据提供给谁,更不清楚数据将会被如何使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无法向病人清楚地解释将数据提供给HSCIC的利弊,自己也就更不应按HSCIC的要求轻易地把数据交出去。
  英国医学会(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对care.data的立场十分具有代表性:1.care.data项目对数据保密性关注不够,其匿名化处理后的数据仍有识别具体个人的可能性;2.care.data项目可能导致家庭医生失去病人的信任;3.care.data项目没能清晰地界定数据共享开放的用途;4.care.data项目应允许病人自主选择是否加入该项目,而非默认病人同意加入;5.数据应仅应该用于改善医疗,不应该出售盈利。
  普通民众对于care.data项目的疑问就更多了,总结起来有以下6方面:1.care.data项目运作方式缺乏透明,到底是宣传不够,还是政府有意隐瞒信息?2.项目对隐私保护不足,人们担心医疗系统之外的机构(例如保险公司、雇主等),会得到自己的健康医疗数据;3.项目采用的默认加入模式一定程度上剥夺了民众的自主选择权;4.项目收集、使用数据的方式破坏了民众对医生和医疗系统的信任;5.许多民众还认为个人健康医疗信息和病历档案是个人财产,政府无权直接“征用”;6.很多民众不愿意公司获得他们的数据,以此研发产品和服务并获利。   面对民众和医生群体的质疑,NHS急忙应对。2013年4月英国卫生大臣杰瑞米·亨特不惜放弃“医疗和社会保健法案”的明确授权,公开承诺允许病人在“阶段1”和“阶段2”中可选择退出。2014年1月,NHS决定向英国所有的家庭邮寄care.data项目宣传单,结果BBC调查显示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记得收到过宣传单;与此同时,NHS也没有采用配套的宣传措施,例如新闻发布会、电视宣传等,仅仅在YouTube和NHS官方网站上传了一段视频。2014年5月,英国通过针对“医疗和社会保健法案”的修正案试图厘清HSCIC数据的用途,即仅可用于“提供提高健康和社会保健,或提高健康和社会保健水平”,但该修正案依旧没有明确数据是否可向商业机构提供,例如药厂及其研究人员。
  而接下来的几则曝光更让care.data雪上加霜。如HSCIC承认已经向160个组织出售了大量匿名或非匿名数据;更有媒体爆出某保险公司获得了数百万的病历资料,并将其用于向病人销售保险。就在2016年4月底,媒体再一次曝光NHS“秘密地”向谷歌公司提供超过120万份病历供其人工智能引擎DeepMind开展数据挖掘。终于,在公众信任危机的重压下,NHS于今年7月关停了care.data项目。
  中国同样面临风险,
  现有制度设计有待完善
  在数据共享、开放、利用三个环节,NHS在一开始设计、实施care.data项目时就准备不足。在共享环节,没能尊重各相关方的诉求和立场,更缺乏充分、有效的沟通和宣传;在开放环节中,没能对外明确数据开放的规则、流程,有意或无意的遮遮掩掩使各方疑问重生;在利用环节,始终回避是否允许商业机构获取数据这个问题,在媒体曝光之后才被动应对。这些经验教训,在我国实施“互联网 医疗”路线图过程中弥足珍贵。
  再看国内,现阶段至少在数据共享、开放、利用的规则层面,我国同样没有太多的考虑和制度设计。卫计委于2014年印发的《人口健康信息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是目前现行的关于健康医疗数据方面最权威的规定,其中第十三条、十四条对数据共享和开放做出了安排。
  《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人口健康信息的利用实行分类管理,逐步实现互联共享。人口健康信息的利用应当以提高医学研究、科学决策和便民服务水平为目的。依法应当向社会公开的信息应当及时主动公开;涉及保密信息和个人隐私信息,不得对外提供。
  第十四条规定:责任单位应当建立人口健康信息综合利用工作制度,授权利用有关信息。利用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超出授权范围利用和发布人口健康信息。
  可以看到,《办法》更多地采用了一种原则性的表述。借鉴care.data项目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对现有制度设计提出很多追问。例如,《指导意见》提出的要建设“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那医院向这个平台提供数据之前,需要征求病人的同意吗?《办法》规定的“人口健康信息的利用应当以提高医学研究、科学决策和便民服务水平为目的”,那商业公司申请使用数据用于研发药品,是否符合《办法》的这条规定?《办法》规定的“涉及保密信息和个人隐私信息,不得对外提供”,其中“对外”该如何理解?是否意味着医疗系统之外的机构和个人,包括大学、科研机构等都不能利用数据?
  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是发展大数据利用的两大前提。前者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而对后者的保护,更多地要体现在数据共享、开放、利用的过程中,也理应获得各界足够的重视。在发展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时,两者应当并重、并行,才能获得各界的普遍支持。
其他文献
今年全国工商(市场监管)系统注册商标质押融资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浙江台州召开.会议期间,一场别开生面的签字仪式吸引了各大媒体的目光:中国工商银行台州分行和浙江爱仕达电器
期刊
今年四五月份,江苏省宿迁市和张家港市的环保志愿者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反映,当地的化工企业和资源再生公司涉嫌存在非法转移和接收危险废物等违法行为,且数量巨大,情节严
期刊
提出一种新的零朗奇检测法用于测量大口径非球面镜的面形。利用光线追迹和正弦条纹的相位信息设计补偿正弦光栅。使用透射液晶显示屏显示补偿正弦光栅并作为相移装置。一个离
目的:研究麦冬多糖对长期负荷训练大鼠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安静组、运动组和麦冬多糖小、中、大剂量组。除安静组外,其他组建立大鼠长
有声书近年来屡被业内看作出版业的“下一个出版重点”,2016年上半年不负众望,有声书以黑马姿态成为增速最快的出版门类之一.但如何破解有声书的商业模式困局成为市场的关注
期刊
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rn改变贫困学生命运阻止贫困代际传递rn扶贫故事rn1999年9月,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教育部成立了“全国学生贷款管理中心”,专门负责落
期刊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一种集约程度高、科学性较强、智能化管理的城市综合管线工程,能较好地解决城市发展中市政道路反复开挖及城市上空线网密布的问题,不仅可以用好地下空间资
期刊
中国华能集团rn发挥电力央企优势,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rn扶贫故事rn“十二五”以来,中央企业在定点扶贫工作中累计投入资金47.4亿元,开展各类定点扶贫项目2872个,举办各类培
期刊
根据金融促增长工作组向G20提出的政策建议,优化金融监管,推进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推动国际税收合作等话题成为本次B20峰会讨论的重点。在此次峰会期间,金融促增长工作组首次引入了绿色金融议题,建议采取减税、贴息、降低审批门槛等措施,降低绿色投融资成本,支持绿色金融和绿色经济发展。  担任此次B20金融促增长工作组主席的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总裁缪建民表示,B20是全球工商界参与全球经济和金融治理的
期刊
小学英语是学生系统学习英语词汇、语法的起步阶段,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