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存在的意义

来源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这回事,很多人都觉得如能重来一次,一定更成熟、更成功、更事半功倍。其实不然。带了点经验穿越,结果又遇到新问题,越走越陌生,依旧不顺心。所以一天到晚跟今日赌气吵吵嚷嚷要重来一次的,都太僵硬。人生要好,先要学会柔软、明理。
  政治书上有这么一段话:“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对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贡献。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在今天,人的贡献主要是对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这段话几乎被所有人认可,并奉为真理,但我认为它有点问题。研究个体的意义需要放眼于整体,看它对整体的作用。这段话把个人放在了人类社会这个大集体中,把人对这个集体的贡献当作人最根本的意义。这无疑有些狭隘了。须知人类存在于地球之上,或者再大一点,存在于宇宙之中,人类是宇宙的一部分。人类是个体,宇宙是整体。所以,研究人的意义是不是要把它放在整个宇宙中呢?
  之所以要拿出人类和宇宙这么大的概念,是因为我有这样一个假设:如果我们认为的个人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与实际上人类对于宇宙的意义不相符,那么,我们所认为的便是错的,这不是人类的真正意义。
  人类对于宇宙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太大了,那我们先从小的开始。一个生命体,比如说,你,对于一个非生命体,比如说,一支笔,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即你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是好好运用它,拿它写字画画,还是要好好保护它,不让它受伤破损?我认为,这两者都是不成立的。
  你对于笔的意义,在于能满足它的需求,你做的与它的需求相符,那你就表现出了你对于它的意义。但是一支笔的需求是什么?它是由一堆原子组成的非生命体,没有思想,所以也就没有所谓的需求。因此,我只能得出一个无奈的答案:人对于笔而言没有任何意义。据此类推可得:在非生命体面前,生命体不存在任何价值。如此,我们便能解决人类对于宇宙的意义这个问题了,答案是:人类的存在毫无意义。
  想到这儿,不免觉得我的人生瞬间黑暗了。Hello,夏烈,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佚名
  尊敬的无名氏:
  你好!
  我前所未有地采用敬称,是因为你的来信表现出本专栏开设以来前所未有的哲学精神。在我接待过的你的同龄人中,有热衷娱乐的,有少年怀春的,有厌倦父母的,有焦虑高考的……记忆中只有你,不是和我谈如何励志,而是谈人的价值,并且不是就张三李四谈具体谁的价值,而是从宇宙看个人,追究人类的终极价值。你的问题突破了“小我”,很牛!
  你所提的问题其实是一个比较基础的哲学命题,我本可以用一堆术语和你高深地探讨一番,不过编辑们警告我,不准玩虚的,谈哲学也能谈得通俗易懂那才是大师。好吧,那我就先把你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
  (1) 每个人的个体价值为什么要通过对群体的贡献来评判?
  (2) 如果每个人的个体价值要通过对更高级的整体的贡献来评判,那么,人的最高价值应该是对宇宙的贡献。但我们知道宇宙要我们做什么吗?我们能怎样为宇宙做出贡献?
  (3) 如果宇宙的要求人类不可知,或者宇宙根本就是个没啥想法的“非生命体”,那我们做人的意义不就瞬间“黑暗”了?人世间说的该怎么做人的那一套套“东东”,不就是些骗人的玩意?
  你的提问环环相扣,很给力!不过不少读者看到这里,一定会觉得这个推论非常“黑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原来是个窟窿,里面装满了虚无,小心脏不由得怕怕!
  好!现在轮到我,万能的人生导师来一一解答,让各位的心脏归位。
  每个人的个体价值为什么要通过对群体的贡献来评判?
  关于个体价值,我以为个体的第一价值在于自我认识,而不是跳过自我认识谈什么社会贡献。人的首要优势就是关于“我”这一概念的确立。我们都知道自己是“一个个”的与众不同的、有血有肉的、情感丰满的“个体”,而不是其他什么模糊不清的物质。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们建立了这样一个共识,就是鲁迅先生说的“立人”,要求社会和我们自身都尊重和建立个体意识。如今,公民社会的个人权利被法律保护,这也正是中国社会发展和奋斗的方向。否认或者过分忽略个体的第一价值而强调群体贡献,我觉得是不合时宜的。
  当然,个人最终还是要通过与他人、与社会的互动、互助、互利来获得更高级别的价值满足。完全孤立的自我是偏颇的,很难证明他的人生价值究竟有多高。这个你可以查看一下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加以实现的,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越往上走,越要依赖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才能获得。
  所以,如果换我教哲学,我会说:一个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创造的价值要综合个人的自我发现、自我完成、自我提升以及自我为社会、为他人做出的贡献来评价。自我世界的完善创造了人类生命的内在价值,为社会、为他人的贡献创造了人类生命的外在价值。这两种价值是相互关联的,前者的存在将为后者建立一个良好的人性基础。
  回答到这里,我好像局部地破解了你的第一个问题。但人的价值仍然跟更高级的整体有关,所以我得接着回答第二个问题。
  如果每个人的个体价值要通过对更高级的整体的贡献来评判,那么,人的最高价值应该是对宇宙的贡献。但我们知道宇宙要我们做什么吗?我们能怎样为宇宙做出贡献?
  我们为什么要对更高级的整体负责呢?很简单,我们虽然是一个个的单体,但单体不可能独活,他们互有“关系”,互相依存。
  正如某个名为“善的传递”的著名公益广告:   一个学生摔倒了,一位修理工扶起了他→学生看到路边的老太太掉了东西,便帮她捡起并扶她过马路→老太太看到路边停车的女子似乎没有零钱,将手中的硬币递给她……最后,我们看到的是一家咖啡店的服务生倒了一杯水,递给正在辛苦工作的曾帮助过学生的第一位修理工。
  这个三分钟的公益广告很好地说明了我们每个个体与他人、与社会最基本的血脉相连。由此类推,人和自然有关系,人和宇宙也有关系,关系链都可以如上面这个公益广告一般描绘出来。所有的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历史、文学、数学……归根结底也都是有联系的。科学的证明、哲学的思辨、文学的想象,目的都是要探索从“个体”到“宇宙”中的种种存在者的关系,关系研究得越清楚、越透彻,人生意义的版图就越明朗,你的自我认识和外在贡献就更靠谱。这也就是人类那么多最智慧的头脑一直在做的工作,也就是我们学习这些学科知识的意义所在——你不会真以为人类忙忙碌碌的事业本身毫无目的、毫无意义、毫无出路,就是一代代人在傻转悠和乱忽悠吧?你不相信教科书、不相信我,这都没关系,但还是可以相信牛顿、爱因斯坦、霍金,喜爱老庄、莎士比亚、罗素的。
  “从宇宙看人生”,无疑,你的这次思考和提问已经触及了人类认知中最高级的整体存在,恭喜恭喜!固然人类依然在探索宇宙奥秘的边缘处寻寻觅觅,还未知究竟,但你要知道,宇宙每天都在影响我们,我们本身就生活在宇宙之中。恰如著名的“蝴蝶效应”: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个体的每一个举动,都可能对他人、社会、自然、宇宙产生意想不到但真实存在的影响。举一个负面的例子:当下中国的“雾霾天气”闻名世界,每一辆家用汽车的尾气排放都在为这样一种覆盖地域和全国的污染做出“贡献”,而长期的地球雾霾说不定正影响着银河系中生态的某些改变……
  如果宇宙的要求人类不可知,或者宇宙根本就是个没啥想法的“非生命体”,那我们做人的意义不就瞬间“黑暗”了?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得先攻谬。你在信中拿“一支笔”比喻“宇宙”,这显然是错误的。理由有二:
  第一,我们思考的对象——宇宙——是一个生命体的集合,不是一个“非生命体”。
  第二,我们探讨的对象“人的价值”,并不仅仅限定于已知的世俗承认的价值,那样就狭隘了,没有为科学和哲学的未来进展留出余地。
  这就好比一个高中生说他目前的学习都是为了高考有个好分数,从而推定别人的学习、研究也都是为了功名利益而存在的。这难免坐井窥天。要知道人类很多学习、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类进步和未来世界的可知性而进行的。虽然我们目前还不了解宇宙的奥秘即人类存在的全部意义图景,但就此做出宇宙静默所以人类的追索毫无意义的判断,是从立论到结论都错位的说法。
  我想你其实也并不希望我的结论跟你的推论一样,是眼前一黑;你希望我说出面对宇宙的静默,面对那些科学称之为“原子”的东西,我们到底是在与谁交流、为谁实现自身价值。而我的反问恰恰是,你难道没有感觉到已知的科学告诉我们的这些“原子”们有着如此精妙的结构和运动规律?它的设计者是谁?创造者是谁?我们和他们共同的“父母”是谁?宗教所说的“上帝”以何种方式存在于何处?这些猜想不是失望,我感觉都是希望。
  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大多数人应该就此明白,个体独立但不孤立;我们生活在关系当中,请认真思考这些关系,尊重自己的同时也选择尊重他人、社会、自然和宇宙,而非狂妄肆意地违逆、玷污这些关系之间的和谐共处——这是一个成熟、智慧的当代人的文明程度。
  再次感谢你,无名氏,让我们讨论这么牛又这么经典的话题。
  夏烈推荐
  今天推荐一部美国科幻电视剧《触摸未来》(Touch)。Martin Bohm有一个11岁的儿子Jake。Jake有严重的自闭症,不过Martin还是想尽办法和他沟通。尽管沟通十分不顺利,但是Martin发现儿子的行为能将一些没有关系的事件联系起来并预知未来……
  尽管你与某些人毫不相关,但你们的命运会相互交叉,甚至相互影响,人与人之间存在“内部关联性”——这就是这部电视剧的主题设定。这种关于世界关系的说法与我的想法非常相似,虽然我对剧中不断提起的斐波那契数列并不太了解,但当我开始看这部电视剧时,依然禁不住兴奋。推荐给大家!
其他文献
2017年4月2日 农历三月初六 宜祈福 忌出行  1  凌晨时分。  我抽完烟,回到键盘前,信心十足地敲击出一行文字:“老子的墓志铭就是——我还会回来的。”经典台词,霸气十足。怎样,怕了吧,你们?!  读者群里一众90后、00后顿时笑晕,表情包在二十七寸的显示器上乱飞。  “大叔,你太落伍了吧?”有人好心安慰我,“《终结者5》的票房很差啊,阿诺肯定回不来了!”  “靠,老子就要在墓碑上刻这句话,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缺一不可。墨是书写和绘画的重要材料,中国人用墨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远古陶纹饰、商周甲骨文、竹木简牍等,都有古人用墨的遗痕。  纸的发明促墨锭产生  成汉朝政府办公用材  最早的墨是天然墨,主要是黑色矿石和有机碳。天然墨在书写质量上远不如人工墨。考古发现最早的人工墨,出土自1975年发掘的湖北云梦睡虎地秦代墓葬,是一块圆柱形松烟墨块,直径约2.1厘米,墨色纯黑。一同出土的还有石砚
1  最近,我一直在想象我的死亡。  我想象我静静地躺在地上,不再呼吸,不再言语,想象其他人将我轻轻地抬起,包裹进黑色的寿衣。寿衣上绣着蘑菇菌丝制成的网状条棉,而我将会被放在田地里,身上洒满细碎的腐木碎屑。  会发光的蘑菇会从寿衣上长出,消化我的身躯,直到连同我的灵魂一起,回归黑暗。  我在想象快要到来的死亡。  不久以后,当我在这远离太阳的黑夜,孤独地慢慢死去的时候,我一定会回想起光子带着我第一
距离第二次发射:5小时01分30秒  地球静止轨道特里尼蒂γ空间站两千公里外  一颗波音公司制造的国际通信卫星EpicNG709MP通信卫星收起太阳能板,在太空中悄然转向,使其圆柱形结构的底端指向两千公里外的庞然大物。从这个角度观察,特里尼蒂γ空间站巨大的复合抛面集中器就像一堵漆黑的墙壁,遥远的视界边缘镀着一线金色阳光。   这颗“殉道者”攻击卫星已经锁定目标,激光瞄准器的光斑在特里尼蒂空间站控制
楔子  2117年3月12日,法国,巴黎。  朝霞晕染在东方天际线。车流渐渐多了起来,城市正要开始新的一天。  一只粉蝶展开娇嫩的双翅,迎着寒意料峭的春风飞出了树丛,停在一片低矮的灰色屋顶上。空气中飘来一阵紫罗兰花的香气,她嗅到了,仔细辨认着四周,没有发现花。  她循着香气飞去,离开巴尔扎克故居的灰色房顶,飞过塞纳河,飞到了特洛卡德洛广场一座高大雕像的顶端,俯视着脚下熙熙攘攘的人流。花蜜的香气越来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苏轼《前赤壁赋》1. 短兵相交:萌芽时代的战船  人类在阶级社会和财产私有制产生后便染上了一大“恶习”——有组织的战争,它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几乎可以等同于新石器时代之后的人类文明史。有趣的是,同样历史悠久的还有另外一种人类行为——
一 从人到猿  《人猿星球》的原著小说,由法国科幻作家皮埃尔·布尔于1963年创作,讲述了人类宇航员在猩猩支配人类的星球上历险的故事。这本充满讽喻色彩的科幻小说,以反转的视角解构了现实中的人类文明,一经问世就在冷战时代激起了热烈反响。在小说发表仅仅五年后,同名改编电影就上映了。这部科幻电影中的经典之作,通过极具感官冲击的镜头画面,让更多的观众在观影之后反思人类自身的种种问题。  随着《人猿星球》在
1、遮阳帘  天气酷热晴朗,初升的太阳热辣辣地斜挂在天边,把成片的高积云染成镶金边的粉色棉花糖,空气里没有一丝风,知了声嘶力竭不知疲倦地叫唤着。  马丹丹穿着还有折痕的崭新工作服,站在餐厅角落里,注视着早上唯一的顾客——一个满脸胡子的年轻男人。他穿了件皱皱巴巴的灰色圆领T恤,一副邋遢相,对面前散发着诱人香味的非轉基因鲜榨橘子汁、汉堡包和煎得金黄的鸡蛋视而不见,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笔记本电脑的屏幕
21世纪已经走过了近二十年光景,回头看看,在最近两年,就有很多巨大变化:世界更加复杂,充满变数。科技期待突破,也接近了很多禁区。科幻电影虽然依旧是热门电影类型,但已远非20世纪80、90年代的黄金时期可比。  2018年不是科幻电影的大年,回头望去,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科幻片,寥寥可数。国内大概只有《头号玩家》掀起了观众们的狂欢,而在北美市场,几乎可以说所有科幻电影都表现平平,缺乏亮点。  我把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老子《道德经》  一、正世界  灰灰感到眼前骤然划过一片闪光,与此同时,那种冰凉的柔软感迅速从他的掌心里滑脱。  他甚至还来不及品味这番变化带给自己的惆怅,正世界的光线已经很明亮地布满了他的整个视野。  灰灰低头注视着自己像真空一樣稀薄的右手,想要找到一点那种冰凉的柔软所留下的痕迹,但是他看到的只是一些枝丫般交错的脉管平淡无奇地在紫色的表皮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