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天上看风云

来源 :学与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气象科学预报出现以后,“出门看天色”这句话渐渐被人们遗忘了。“看天色”看的到底是什么呢?看的就是厚厚的大气层,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天空。在古代,人们弄不清莫测高深的天穹,便想当然地认为“天有九重”。在今天,科学家根据温度、气压、密度、气体成分等,把大气分成了好些层次,这样一来,“九重天”变得名副其实。

风云变幻之对流层


  气象台报告的天气情况是最接近地面的这一层。这里,大气受地表影响最大,对流十分剧烈,称为“对流层”。水分子和水汽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风云雨雪就在这里孕育诞生。



  翻腾激荡的对流层大气,就像一条棉被覆裹着地球。但这条棉被有厚有薄:赤道上空盖得最厚,约为16~l8公里;南北两极的上空最薄,只有7~8公里;而在赤道和两极之间的上空,逐渐由厚趋薄。此外,对流层的厚度还会因季节的变化而有差异,比如北京上空的对流层,冬天就要比夏天薄一些。

珠母云的故乡之平流层


  假定我们从地面出发,经过对流层去平流层旅行。我们冉冉上升,到了700多米的高度,炎热消失了,我们好像来到了号称“清凉世界”的莫干山顶。再上去,高度超过1公里,温度已经比避暑胜地庐山更低了。到了3.5公里高处,已经是隆冬天气。继续上升,冷得更厉害,气温降到零下73摄氏度了。这里已越过了对流层顶,气温跟北极的严冬相仿。有趣的是,在地面从赤道到北极,100摄氏度的温差要纵跨半个地球,路径3000公里,而从地面到高空,同样大的温差,只相距12公里。
  我们不断地上升,不知温度将降到什么地步,不料温度在零下73摄氏度时,似乎“冻住”了。继续上升,温度不但不再下降,相反还会一点点上升。原来我们已到达目的地——“平流层”,刚才那温度不变的区域是过渡带,它的厚度大约是1~2公里。



  平流层在对流层的上面,离地面大约15~50公里。这里水汽和灰尘极少,偶尔可以见到闪烁着“珠光宝气”的云朵,叫作“珠母云”。在平流层里继续上升,一直到约50公里高处的“平流层顶”,四周渐渐暖和起来。这里虽然没有鸟语花香,却也近似早春时节,气温达到5摄氏度上下。


不胜寒冷之中层顶


  平流层再往上一站是“中大气层”,在平流层顶到中大气层顶又被称为“中层顶”,大约有35公里,也就是说,中层顶离地面约有85公里。
  在这一层里,温度的趋势也同对流层一样,越往高处走,温度越下降。所不同的是,对流层顶温度不过为零下73摄氏度;而在中层顶,溫度竟然到了零下123摄氏度。要知道,在这个低温下,加上一定的压力,连生命所不可须臾离开的氧气也凝成蓝莹莹的液体了。

又一重天之热成层


  从中层顶上去,再经过一个过渡带,进入了又一重天,叫作“热成层”。顾名思义,这里是一个热的世界。热成层的最初30~40公里处,温度开始升高,不过差别不大;80~160公里处,温度剧烈上升;而到了250公里处,气温高达1027℃。当然,这里所说的温度,都是指白天的温度。在背着太阳的夜晚,温度不到白天的40%。原来,阳光里的紫外线被这一层里以氧分子为主的空气大量吸收,转化成了热能。

九重天顶之热大气层


  离地面500~1000公里高处是一个广阔的空间。大气分子稀少并几乎都孤零零地离群索居,很难相互碰撞。一些带电的粒子运动受到磁力线的约束;中性粒子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有些速度比较大的粒子,就会摆脱地球的引力,向太空逃去。这一层也叫“外大气层”,是实至名归的“九重天顶”,再往上走就是宇宙空间了。






其他文献
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之下,应改变以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这样一种教学观念,因为这已经不能够顺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以培
领导者和组织单位的追随者认同,领导者的依赖和授权通常归功于组织中的变革型领导力.变革型领导与追随者的依赖和赋权有着积极的关系,个人认同调动了转型领导与追随者对领导
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智能电网体系的不断推进,供电企业面临重大改革.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国民用电需求量的增加,对供电企业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面临正在快速变化的社会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新课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语文课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为一位小学语文的一线教师,新课标对语文课堂的指导意义笔者深有体会。接下来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浅谈新课
期刊
看完朗读比赛,乔乔木和可乐王准备先去看看书画展。趁着在路上的时间,可乐王向乔乔木介绍了两个人准备去看的“遇见鸟巢·看见艺术·预见未来”书画展:“我们去看的是‘中国梦·世界行’主题作品展,这个主题展从2017年8月开始,已经举办了三届。这三年来,书画展走过了5个国家,20座城市,展出的作品也超过了10万件。这个展览就是要给青少年搭建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  乔乔木和可乐王再一次被火爆的现场吓到了。好
期刊
除草剂药害一直是困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难题,能否有好的药剂和方法缓解农作物除草剂药害,即能提高粮豆薯产量,又能使下茬进行正常的轮作换茬。为了探索这一难题,我们从2009年开始将此项目列为研究课题进行研究,并筛选出了能有效缓解除草剂药害的药剂—奈安。我们通过小区试验,掌握奈安减缓氯嘧磺隆对当茬玉米的药害程度,为安全用药提供准确依据。  一、供试药剂  0.1%奈安,河南远东农药有限公司生产提供。 
在本年度“最让人担忧的十大安全问题”和“最让人关注的十大安全问题”排行榜上,隐私安全均闯入了前五名,成为“安全新热点”。在公众感到缺乏安全感的场所排位中,“马路上”这
随着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语言逐渐流行,成为当前思想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与此同时,在网络语言对高校学生思想观念影响不断加深的情况下,高校思政教育有必要对网络语言的利弊
近日,中宣部追授钟扬为“时代楷模”的称号。钟扬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30余年,学术援藏16年,在雪域高原跋涉50多万公里,收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填补了世界种质资源库没有西藏种子的空白;帮助和推动了西藏大学的植物学专业从“三个没有”,即没有教授、教师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申请过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到创造一个又一个“第一”,不仅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的一系列空白,更将西藏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成功推向世界
期刊
众所周知,苗木容器栽培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如何解决营养供给,实现最优生长。同时,随着容器栽培生产规模的扩大,肥料施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缓释肥采用缓释技术,一次施用基本可以满足植物整个生长期的营养需求,不仅省工省肥,而且肥料利用率高,还能大幅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此,容器栽培中应用缓释肥,具有重要意义。  一、缓释肥概述  缓释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