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实际经验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施工工艺提出较详细的要求及保证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模板;施工技术
1 前 言
混凝土施工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好坏,直接系到建筑物的质量安全。所以,明确全过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求,对确保工程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于混凝土工程的配料、搅拌、运输、浇捣、养护等过程来说,在整个工艺过程中,各工序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影响,其中任何一个工序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最终质量。本文就模板、钢筋、混凝土浇筑与养护等方面谈谈混凝土施工的具体要求。
2 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解析
2.1 模板安装要求与技术处理
模板有木模板和钢模板两种。使用前要将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木模板要用清水充分湿润和清洗,不留积水。要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如发现有模板走动,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模板的拆除日期可视不承重侧模及承重模的情况而定。对于非承重侧模一般当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就能保证混凝土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大约为3~4天。对于承重模板(跨度8m以内的梁、板)的拆除日期,一般当混凝土达到强度的75%时方可拆除(见表1),(悬臂梁、板)的拆除日期,一般当混凝土达到强度的100%时方可拆除,要防止过早拆模。
表1 拆除承重模板参考时间表 d
水泥强度等级和品种 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比值 硬化时昼夜平均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2.5普通硅酸盐水泥 75% 28 20 14 10 8 7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75% 20 14 11 8 7 6
32.5矿渣水泥 75% 32 25 17 14 12 10
42.5矿渣水泥 75% 30 20 15 13 12 10
2.2 对钢模的技术要求
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钢筋种类、规格、数量、位置、接头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应及时修整。为了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一般每lm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
当钢筋较密集时,混凝土浇筑应选配适当的石子。石子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的1/4,也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结构截面小、钢筋较密时,可用细石混凝土浇筑。保护层的混凝土也要振捣密实。在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或脱扣者,应及时调整。钢筋的搭接必须保证一定的长度。
2.3 混凝土的搅拌
混凝土的上料顺序是在料斗中依次装人石子、水泥和砂。在鼓筒内先加水,或在料斗提升进料的同时陆续加水。上料时水泥和砂先进人筒内形成水泥浆,缩短了包裹石子的过程,能提高搅拌机生产率。另外,混凝土要拌合均匀,颜色一致,这就要求搅拌时间不能过短;而搅拌时间过长,混凝土的和易性又会降低,导致搅拌机生产率下降,其搅拌的最短时间参见表2。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适当延长,轻混凝土则采用强制式搅拌机。
表2 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s
混凝土坍落度(cm) 搅拌机机型 搅拌机容量(L)
小于400 400~1000 大于1000
≤3 自落式 90 120 150
强制式 60 90 120
自落式 90 90 120
>3 强制式 60 60 90
2.4 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应在初凝前浇筑,如浇筑前已有初凝现象则应再进行一次强力搅拌,使其恢复流动性后,方可入模。浇筑前混凝土如已有离析现象,亦需重新拌合后才能浇筑。溜槽一般用木板钉成,表面包铁皮,使用时其水平倾角不宜超过30o。串筒用薄钢板制成。每节筒长70cm左右,用钩环连接,筒内设有缓冲挡板。混凝土的浇捣应分层进行,随浇随捣,其浇筑层的分层厚度见表3。
表3混凝土浇筑层的厚度 mm
捣实混凝土的方法 浇筑层的厚度
插入式振捣 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表面振动 200
人
工
捣
固 在基础、无筋或稀混凝土中 250
在梁、墙板、柱结构中 200
在配筋密列的结构中 150
轻骨料 混凝土 插入式振捣 300
表面振动(需加荷) 200
2.5 混凝土的振捣
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应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捣。斜向振捣时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的角度约40o~50o。每次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则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振捣棒应插人下层混凝土5cm。操作时应快插慢拔。平放振捣器在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3~5cm。
2.6 施工缝的留置
施工缝的位置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有主、次数值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混凝土,其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
在浇筑柱、梁、楼板、墙等结构时,如间歇时间超过表4的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若要继续浇筑,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浇筑。当清理杂物和冲洗受到模板阻隔时,应在模板上沿施工缝位置通条开口,待全部清理干净后,再将通条开口封板。另外,在施工缝上浇筑混凝土前,宜先铺抹水泥浆或与混凝土相同的砂浆一层。
遇到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接缝时间往往超过规定的时间。这时,可采取混凝土二次振捣来提高接缝的强度和密实度。即待先浇筑的混凝土终凝后(4-6小时)再振捣一次,然后浇筑下一步混凝土。但二次振捣处理施工缝的方法,应先进行试验,找出规律后方可实际应用。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见表4。
表4 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min
混凝土强度等级 气温
≤25℃ >25℃
≤C30 210 180
>C30 180 150
2.7 混凝土柱、梁、板的浇筑
混凝土柱子浇筑宜在梁板模安装完毕、钢筋未绑扎之前进行,以便利用梁板模稳定柱模并用作浇灌混凝土平台。柱子应沿高度一次灌筑完毕。当柱截面在40×40cm以上且无交叉箍筋时,若柱高不超过3.5m,可从柱顶直接浇灌;若超过3.5m,须分段浇灌,每段高不超过3.5m(墙和隔墙不超过3m),或采用竖向串筒输送混凝土。当柱截面在40×40cm以内或有交叉箍筋时,应在柱模侧面开不小于30cm高的门子洞作浇灌口,装斜溜槽分段灌筑,每段高不超过2m。
另外,柱子和板墙支模前,应在边模板下口抹8cm宽找平层,找平层嵌人柱、板墙体不超过1cm,保证下口严密。开始浇筑混凝土时,底部应先填50~100mm与浇筑混凝土配制相同的水泥砂浆。肋形楼板的梁板应同时浇灌,先将梁的混凝土分层浇灌成阶梯形向前推进,当起始点的混凝土达到板底位置时,即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捣,随着阶梯的不断延长,板的灌筑也不断向前推进,倾倒混凝土的方向应与浇灌方向相反,不得顺着浇灌方向灌筑。当梁的高度大于1m时,可先将梁单独浇灌至距板底以下2~3cm处留施工缝。
2.8 混凝土的养护
除预应力构件外,一般采用自然养护。即在平均气温高于5℃条件下,于一定时间内使混凝土保持湿润状态。一般在最高气温低于25℃时,浇筑完毕12小时内开始洒水养护;最高气温高于25℃时,应在6小时内开始养护。干硬性混凝土应于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立即进行养护。另外,凡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其养护时间均不小于14昼夜。
3 结束语
总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模板、钢筋的要求以及混凝土的搅拌、浇筑、振捣,施工缝的留置,常见的梁、柱、板的浇筑,混凝土的养护等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也可以看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质量要求,不仅要具有美观准确的结构,而且要符合设计要求的强度、密实性和整体性。因此,在施工中保证各工序的施工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柏媛. 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23) .
[2] 李涛. 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 中国建设信息, 2006, (12) .
[3] 王建雄,殷志坚,汤旭明,郑小平.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術探讨[J]. 中国建设信息, 2005, (12) .
[4] 陶立新. 浅议多层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24) .
[5] 梁旭峰,石志宏. 墙体裂缝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 (14) .[6] 柏永海,宋顺华. 浅谈低温环境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 民营科技, 2010, (01) .
[7] 田月华. 高层建筑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 山西建筑, 2004, (04) .
[8] 李玉成. 建筑混凝土裂缝的施工技术[J]. 建材与装饰(下旬刊), 2007, (10) .
[9] 张琦彬,刘兴远. 某砖混结构住宅楼墙体裂缝分析[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3, (01) .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模板;施工技术
1 前 言
混凝土施工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好坏,直接系到建筑物的质量安全。所以,明确全过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求,对确保工程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于混凝土工程的配料、搅拌、运输、浇捣、养护等过程来说,在整个工艺过程中,各工序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影响,其中任何一个工序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最终质量。本文就模板、钢筋、混凝土浇筑与养护等方面谈谈混凝土施工的具体要求。
2 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解析
2.1 模板安装要求与技术处理
模板有木模板和钢模板两种。使用前要将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木模板要用清水充分湿润和清洗,不留积水。要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如发现有模板走动,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模板的拆除日期可视不承重侧模及承重模的情况而定。对于非承重侧模一般当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就能保证混凝土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大约为3~4天。对于承重模板(跨度8m以内的梁、板)的拆除日期,一般当混凝土达到强度的75%时方可拆除(见表1),(悬臂梁、板)的拆除日期,一般当混凝土达到强度的100%时方可拆除,要防止过早拆模。
表1 拆除承重模板参考时间表 d
水泥强度等级和品种 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比值 硬化时昼夜平均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2.5普通硅酸盐水泥 75% 28 20 14 10 8 7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75% 20 14 11 8 7 6
32.5矿渣水泥 75% 32 25 17 14 12 10
42.5矿渣水泥 75% 30 20 15 13 12 10
2.2 对钢模的技术要求
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钢筋种类、规格、数量、位置、接头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应及时修整。为了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一般每lm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
当钢筋较密集时,混凝土浇筑应选配适当的石子。石子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的1/4,也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结构截面小、钢筋较密时,可用细石混凝土浇筑。保护层的混凝土也要振捣密实。在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或脱扣者,应及时调整。钢筋的搭接必须保证一定的长度。
2.3 混凝土的搅拌
混凝土的上料顺序是在料斗中依次装人石子、水泥和砂。在鼓筒内先加水,或在料斗提升进料的同时陆续加水。上料时水泥和砂先进人筒内形成水泥浆,缩短了包裹石子的过程,能提高搅拌机生产率。另外,混凝土要拌合均匀,颜色一致,这就要求搅拌时间不能过短;而搅拌时间过长,混凝土的和易性又会降低,导致搅拌机生产率下降,其搅拌的最短时间参见表2。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适当延长,轻混凝土则采用强制式搅拌机。
表2 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s
混凝土坍落度(cm) 搅拌机机型 搅拌机容量(L)
小于400 400~1000 大于1000
≤3 自落式 90 120 150
强制式 60 90 120
自落式 90 90 120
>3 强制式 60 60 90
2.4 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应在初凝前浇筑,如浇筑前已有初凝现象则应再进行一次强力搅拌,使其恢复流动性后,方可入模。浇筑前混凝土如已有离析现象,亦需重新拌合后才能浇筑。溜槽一般用木板钉成,表面包铁皮,使用时其水平倾角不宜超过30o。串筒用薄钢板制成。每节筒长70cm左右,用钩环连接,筒内设有缓冲挡板。混凝土的浇捣应分层进行,随浇随捣,其浇筑层的分层厚度见表3。
表3混凝土浇筑层的厚度 mm
捣实混凝土的方法 浇筑层的厚度
插入式振捣 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表面振动 200
人
工
捣
固 在基础、无筋或稀混凝土中 250
在梁、墙板、柱结构中 200
在配筋密列的结构中 150
轻骨料 混凝土 插入式振捣 300
表面振动(需加荷) 200
2.5 混凝土的振捣
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应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捣。斜向振捣时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的角度约40o~50o。每次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则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振捣棒应插人下层混凝土5cm。操作时应快插慢拔。平放振捣器在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3~5cm。
2.6 施工缝的留置
施工缝的位置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有主、次数值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混凝土,其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
在浇筑柱、梁、楼板、墙等结构时,如间歇时间超过表4的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若要继续浇筑,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浇筑。当清理杂物和冲洗受到模板阻隔时,应在模板上沿施工缝位置通条开口,待全部清理干净后,再将通条开口封板。另外,在施工缝上浇筑混凝土前,宜先铺抹水泥浆或与混凝土相同的砂浆一层。
遇到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接缝时间往往超过规定的时间。这时,可采取混凝土二次振捣来提高接缝的强度和密实度。即待先浇筑的混凝土终凝后(4-6小时)再振捣一次,然后浇筑下一步混凝土。但二次振捣处理施工缝的方法,应先进行试验,找出规律后方可实际应用。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见表4。
表4 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min
混凝土强度等级 气温
≤25℃ >25℃
≤C30 210 180
>C30 180 150
2.7 混凝土柱、梁、板的浇筑
混凝土柱子浇筑宜在梁板模安装完毕、钢筋未绑扎之前进行,以便利用梁板模稳定柱模并用作浇灌混凝土平台。柱子应沿高度一次灌筑完毕。当柱截面在40×40cm以上且无交叉箍筋时,若柱高不超过3.5m,可从柱顶直接浇灌;若超过3.5m,须分段浇灌,每段高不超过3.5m(墙和隔墙不超过3m),或采用竖向串筒输送混凝土。当柱截面在40×40cm以内或有交叉箍筋时,应在柱模侧面开不小于30cm高的门子洞作浇灌口,装斜溜槽分段灌筑,每段高不超过2m。
另外,柱子和板墙支模前,应在边模板下口抹8cm宽找平层,找平层嵌人柱、板墙体不超过1cm,保证下口严密。开始浇筑混凝土时,底部应先填50~100mm与浇筑混凝土配制相同的水泥砂浆。肋形楼板的梁板应同时浇灌,先将梁的混凝土分层浇灌成阶梯形向前推进,当起始点的混凝土达到板底位置时,即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捣,随着阶梯的不断延长,板的灌筑也不断向前推进,倾倒混凝土的方向应与浇灌方向相反,不得顺着浇灌方向灌筑。当梁的高度大于1m时,可先将梁单独浇灌至距板底以下2~3cm处留施工缝。
2.8 混凝土的养护
除预应力构件外,一般采用自然养护。即在平均气温高于5℃条件下,于一定时间内使混凝土保持湿润状态。一般在最高气温低于25℃时,浇筑完毕12小时内开始洒水养护;最高气温高于25℃时,应在6小时内开始养护。干硬性混凝土应于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立即进行养护。另外,凡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其养护时间均不小于14昼夜。
3 结束语
总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模板、钢筋的要求以及混凝土的搅拌、浇筑、振捣,施工缝的留置,常见的梁、柱、板的浇筑,混凝土的养护等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也可以看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质量要求,不仅要具有美观准确的结构,而且要符合设计要求的强度、密实性和整体性。因此,在施工中保证各工序的施工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柏媛. 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23) .
[2] 李涛. 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 中国建设信息, 2006, (12) .
[3] 王建雄,殷志坚,汤旭明,郑小平.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術探讨[J]. 中国建设信息, 2005, (12) .
[4] 陶立新. 浅议多层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24) .
[5] 梁旭峰,石志宏. 墙体裂缝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 (14) .[6] 柏永海,宋顺华. 浅谈低温环境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 民营科技, 2010, (01) .
[7] 田月华. 高层建筑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 山西建筑, 2004, (04) .
[8] 李玉成. 建筑混凝土裂缝的施工技术[J]. 建材与装饰(下旬刊), 2007, (10) .
[9] 张琦彬,刘兴远. 某砖混结构住宅楼墙体裂缝分析[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3, (01) .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