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于都吹打艺术研究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s12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于都吹打在形成发展中受到的影响及于都吹打中最具特色的“公婆吹”和于都吹打的艺术特点、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等音乐形态方面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该乐种的音乐形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赣南于都吹打;公婆吹;艺术特点;传承与保护
  赣南客家音乐是赣南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赣南民间器乐是赣南客家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赣南的民间器乐曲大致可分为吹打乐、小合奏及正一道音乐三大类,其中吹打乐是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音乐形式。赣南民间器乐曲的常用曲目约二百五十余首,其中吹打乐占了两百余首。在赣南民族器乐乐种中最具有特色的是赣南的吹打乐,本文重点分析于都吹打“公婆吹”,又称于都唢呐。于都吹打中的“公婆吹”在2008年第二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赣南吹打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受到的促进和影响
  (一)宗教音乐的影响
  历史上江西的佛教、道教活动非常盛行,寺庙宫观遍布全省各地。特别是道教天师(正一)道起源于江西,对吹打乐的传播更是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赣州玉虚观道长方业儒说,教内有句俗话:“有观必有道,有道则有乐。”每年道教五大法会,平日老人过世做道场,介绍不了吹打。道观中乐手除了参加道场的奏乐外,还要接应其他民间礼仪演奏。因此,他们不仅掌握了大量吹打曲牌的手抄本,还传带了一代又一代的乐手。
  在民间,人们也常用吹打乐来表示对神灵的敬仰,如赣南每年稻花盛开时节,众人“抬神游行,金鼓歌吮,旗伞车马”。①所请乐手都来自民间,奏的是一些常用曲牌。对吹打乐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二)戏曲音乐的影响
  戏曲音乐为民间吹打乐提供了大量的昆曲和南北曲等我国的传统曲牌。如赣南流传的《九腔》就都是有昆曲的曲牌组成的。据记载清雍正末年湖南祁剧进入赣南②后,也给赣南的吹打乐带来了《湖南闹台》以及(男<女>梆子腔)和各种锣鼓击法。由于戏班的交流,也为赣南培养了大批吹打乐手。如曾国常、宋兆泽等造诣很深的民间吹打乐师都有过早祁剧或汉剧戏班中担任过乐手的经历。
  (三)客家移民的影响
  客家人是一支自西晋至唐、宋时期陆续从中原地带南迁到赣南、闽西、粤东后逐渐形成的一个汉民族支系。许多客家学者认为赣南东部的于都、石城、瑞金、会昌等地是“客家人自中原南迁的大本营”③。他们在给当地带来先进的农耕技术和文化的同时,也将北方的鼓吹带到了南方。赣南于都的“公婆吹”中重技巧与韵律的奏法及有如《反指调》中终止前有一只唢呐的长段华彩性独奏等特点,都充分体现出它与江西其他吹打乐的不同之处。其他各地的吹打乐也深受影响,如潮汕锣鼓衍化的修水《十八番》;广东吹奏乐演变的赣西《三星鼓》等等。
  二、于都吹打中最具特色的“公婆吹”的运用及艺术特点
  (一)“公婆吹”在仪式中的运用
  “公婆吹”是最能代表客家音乐文化的一种吹打乐。“公婆吹”以“公”“婆”一长一短两支唢呐为主要乐器(“婆吹”较“公吹”低大二度),“公”唢呐稍短、哨片略尖,音色高亢嘹亮,“婆”唢呐略长些,哨片呈扁圆型,音色低沉浑厚。演奏时,艺人身穿彩服,配以扁锣、小钹、大锣、铴锣等乐器进行演奏。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就这样流动在“公婆吹”的一唱一和中,始终贯穿“你主我次、你行我随、你高我低、你繁我简”的原则,两者配合默契,交相辉映。它的音乐曲牌如今仅存16首,但仍自成体系,独具风格。这些曲牌,有的是明清以来由当地艺人创作或外地流入的传统曲牌,如《尺字调》《乾调》《辞朝》等,并在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中不断繁衍发展,成为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民俗“音乐方言”。有的是从地方戏曲中移植而来并加以融化的,如《四季调》《反合调》《将军令》等,为当地民间婚事必奏曲目。有从大量的民歌中演变而来的,如《绣荷包》等,饱蘸浓郁的乡情。
  “公婆吹”主要应用于婚嫁活动,在娶亲时场面上用乐十分讲究。这是笔者对赣南于都县葛坳乡一场婚嫁仪式的调查记录:
  1.杀猪
  奏《大开场》(即用于喜事的《闹台》)。
  2.新郎剃头
  先请剃头师傅祝贺,唢呐奏《工尺上》(即《过场》)。
  3.接舅公
  舅公(即舅舅)在客家人中是最重要的亲戚,民间有“天上雷公,地上舅公”的俗语。舅公到时,会在远处先放爆竹,婚家即应爆竹,唢呐奏《工尺上》。
  4.挂号牌(贺匾)
  舅公念赞语,唢呐奏《拜将台》,将号牌挂在厅内。
  5.暖轿
  接亲的前晚,将花轿抬于厅外,奏《正郎汤》,打开轿门放入斗米,上插花烛,请出新郎,奏《百花亭》;新郎对脚轿三拜,奏《寄生草》;接着由新郎坐上席,未婚后生坐陪吃“暖轿酒”,席间奏《寄生草》,送客奏《得胜调》。
  6.迎亲
  (1)起轿上路奏《大伍队》(必用公婆吹,一般不用锣鼓,少数地方会用一面小鼓,特忌用一只唢呐和加大锣);(2)到女家奏《工尺上》;(3)新娘上轿奏《拜将台》;(4)归门奏《得胜调》。
  7.拜堂
  (1)新娘进厅奏《满江红》;(2)请新郎奏《小桃红》;(3)拜祖宗奏《马骑驴》;(4)进洞房奏《满江红》(用笛子)。
  8.闹房
  按风俗,每位参加闹房的客人进门时都要念祝赞语,如:脚踏房门四四方,恭喜新人好嫁妆,问声新郎新娘可喜欢?
  (众人应)喜欢!(唢呐奏《拜将台》
  (二)于都“公婆吹”的艺术特点
  通过对录音和收集的资料以及对记谱的分析后总结出几点于都公婆吹的艺术特点:
  在风格上,由于客家人把北方民间音乐(如北方民间鼓吹乐)的一些风格特点及其重视技巧性的悠长融于赣南当地土著民间吹打乐之中,因而使赣南吹打乐有了与众不同的、特色鲜明的客家音乐特征。尤其是公婆吹,吸收了黄河流域汉族民歌曲调高亢、音域宽广、旋律跌宕起伏的特点,使之形成了自己独居的特色。也因受本地民歌影响较大,赣南吹打音乐大都表现为欢快与具有山野性,如于都《十堂花》等。其中于都公婆吹中的《四季调》,由于吸收了赣南客家山歌的音调,特色尤为鲜明。   在乐曲结构上,公婆吹的乐曲结构属于单牌子。单牌子是指有固定牌名,可单独演奏的曲牌。它们的基本曲调多由上下两句、四句或长短不等的多句子组成,通过多次重复或者加花变奏,构成一支独立乐曲。重复手法有:全曲多次完全重复;去头重复;去头、尾,中间部分重复。
  在发展手法上,一是运用改变筒音的方法,用不同的筒音吹奏同一曲牌,使曲牌获得新的音乐形象。二是采取混合拼接的方法,将不同的曲牌拆散,重新相互拼接组合成套曲。
  在演奏手法上,打与打相互配合,充分利用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在节奏和力度上加以变化,运用不同的板式,利用不同的乐器奏出不同的鼓点;吹与吹相互配合,除了支声式即兴加花外,还有一呼一应式、一问一答式、一繁一简式(在公婆吹中常用);吹与打的配合,在起板上就不同,有鼓引吹、锣引吹、吹引打、齐头、呼应等多种形式;在节奏安排上不同,有节奏同步、节奏各自独立、节奏互补互让、打击乐以固定节奏一以贯穿(典型的有于都《四季调》)。
  总之,赣南于都吹打在整体搭配和组合形式上,手法非常丰富,并且运用中十分灵活多变。
  三、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近年来,随着风俗的易改,人们已改变了过去红白喜事请“班子”、操办宴席的做法,于都吹打“公婆吹”的演奏市场越来越小,大多数年轻人已不愿意学这门挣不了几个钱的手艺,老艺人们也在一天天老去。“公婆吹”和其他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命运。可喜的是,自于都唢呐《公婆吹》被列为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于都县采取了培训与传承、收集整理相结合的有效措施进行传承与保护,由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化馆具体负责,组织60余名来自各个乡镇的唢呐手进行唢呐《公婆吹》演奏培训。
  2008年11月中旬开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化馆和宽田乡文化站联合举办的于都县唢呐《公婆吹》培训班在乡镇进行巡回培训,全县有代表性的唢呐吹奏手和“公婆吹”传承人参加了培训。大家积极参与,相互切磋,共同努力弘扬于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唢呐“公婆吹”,鼓励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传承和发扬起到了良好效果。通过培训,加强了内部交流,增进了友谊,并受到了全县各乡镇唢呐手的一致好评,使于都唢呐整体吹奏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与此同时,于都还将《公婆吹》曲牌及其相关情况进行搜集、整理,为出版《唢呐“公婆吹” 曲牌》一书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一举措在于都反响极大,使许多长期在外打工的唢呐手也回到家乡重奏唢呐《公婆吹》。为于都吹打的传承和保护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奠定了保护民族器乐乐种的坚实基础。
  注释:
  ①见清同治《赣州府志》“风俗”篇.
  ②参见中国戏曲志·江西卷.168页.
  ③见邓迅之.客家源流研究[M].台北天明出版社,1982.
  参考文献
  [1]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江西卷[M].中国ISBN中心,2006:13-44.
  [2]方良,周虹,钟善金.赣南客家民间吹打乐考察[J].中国音乐,2004(3):95.
  [3]张晓艳.赣南客家民间仪式中吹打乐形态研究[J].四川戏剧,2014(7).
  作者简介:张晓艳(1979—),女,贵州人,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现供职于赣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研究方向:器乐教育;李文慧(1991—),女,江西人,赣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2013级音乐与舞蹈学研究生在读。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民国时期大量艺术歌曲的涌现的现象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其创作特点,以著名音乐家萧友梅的创作为例,通过介绍萧友梅艺术家的生平、求学经历、以及所处年代、歌曲的创作进行分析,由分析结果进一步阐释民国时期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主要受到西方国家的政治运动,人权主义思想的影响。由于一大批的音乐学者都有赴德国,奥地利留学的经历,所以在民国时期我国的艺术歌曲的风格主要受这些国家的风格影响。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视唱练耳作为音乐专业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在音乐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教学中利用先进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已经成为各高师院校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重点选择了Auralia、Overture为介绍对象,对两种软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软件操作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高师教学;视唱练耳;电脑音乐技术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以表达情感为终极目的,培养良好的听觉是音乐学
期刊
摘要:随着当前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逐渐广泛应用在各行业领域中。在当前计算机辅助自动建筑设计技术领域,目前主要广泛应用的只有CAD,但CAD技术难以准确满足当前建筑设计技术行业的具体需求,而BIM技术在当前建筑设计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则能够有效地满足当前建筑设计的具体技术要求。因此,本文简要阐述了BIM技术的应用优势以及具体的运用,以期能够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BIM技术;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的老年人人口已经超过了一亿人,已经占到了我国人口的10%以上,这表明我国已经迈进了老龄化的社会。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的重大社会问题。如何让这些老年人在城市社区生活中安度晚年,享受晚年的幸福时光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就我国城市社区都江堰市老年人音乐文化活动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音乐文化;影响因素;分析  
期刊
【摘要】我国目前极少有高职院校开设钢琴调律专业,钢琴调律实训基地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湖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获批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致力于钢琴调律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积极探索学院教育与企业职业岗位的对接。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高职院校钢琴调律专业发展现状与社会需求,对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之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高职;钢琴调律;社会需求;实训基地  现代钢琴制造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逐渐向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信息化管理技术可以在缩减管理成本的基础之上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管理的高效性和保真性。建设工程管理相对于其他的生产管理本来就存在着类目多,范围广,管理难度高等特点。全面落实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对提高建设工程管理效率,优化管理方案,节约管理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结合本人的经作经验,对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策略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赣南采茶舞三大特色的研究,以窥见其精华,开拓舞蹈艺术视野。  【关键词】赣南采茶舞;音乐;舞蹈;“三绝”  采茶舞作为江西特色舞种,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艺术特色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和研究。本文通过对赣南采茶舞三大特色的分析,以窥见其精华,开拓舞蹈艺术视野。  一、赣南采茶舞的现状  (一)赣南的地理优势  赣南,坐落于江西南部,临近福建西部和广东北部。是客家文化的发祥地。“
期刊
你是润泽万物的雨,  你是传播温暖的风。  你是阳光驱散了黑暗,  让彷徨的心走向黎明。  你在歌唱,  歌唱壮丽山河;  你在歌唱,  歌唱人间的真情。  啊!长歌一生,  一生长歌行,  满腔热血化歌声,  唱遍天下处处是美景。  你是坚韧挺拔的树,  你是傲然屹立的峰。  你是大海容纳了百川,  讓漂流的梦找到安宁。  你在歌唱,  歌唱正义光明;  你在歌唱,  歌唱坚强的生命。  啊!长
期刊
【摘要】“伞棒舞”是聊城市运河沿岸运河秧歌的精髓,它发源于兴盛一时的运河码头梁水镇梁闸村。在三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它形成了具有当地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文化。在经济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让这些特色的音乐文化展现新的生机,还需要各部门更多的思考和行动。  【关键词】运河;梁水镇梁闸村;伞棒舞;保护传承  2015年2月14日,笔者在两位朋友的帮助下历经两个小时来到了伞棒舞地三代传人崔合生的家
期刊
【摘要】《爱情》是1995年电视剧《东边日出西边雨》的主题曲,词曲是家户喻晓的作曲家刘欢创作,这首歌曲整个曲风偏向于抒情,演唱者需要有极强的艺术相象合情感,才能够很好的来诠释这首作品。  【关键词】爱情;演唱者;艺术;情感  一、创作背景  《爱情》是1995年电视剧《东边日出西边雨》的主题曲,词曲是家户喻晓的作曲家刘欢创作,电视剧是赵宝刚导演,王志文和许晴主演,该剧主要体现了当时都市人的情感纠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