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族关系是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纠纷成因也各种各样.只有明确问题来源和矛盾纠纷的原因,进一步提出解决措施,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添加活力。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形式,总结出现今社会纠纷的类型及原因,并从政府层面、立法层面、司法层面、群众层面出发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多元化;民族关系;社会纠纷;原因;解决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第二次工作座谈会提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指出,要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统领下,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高举宪法和法律旗帜,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在各民族同胞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的过程中,民族习惯风俗不同,语言不通,在相互融合过程中出现矛盾,引起纠纷,对民族团结和维稳工作的进行存在不利影响。我们团队在此项目的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进一步明确不同民族间产生纠纷的原因、主要类型以及解决现状。从法学专业的视角对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系列纠纷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更为合理科学的,具有针对性的,特殊性的纠纷解决机制,为新疆社会的稳定和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概念界定
多元化指不同种族、民族、宗教或社会群体在一个共同文明体或共同社会的框架下,持续并自主地参与及发展自有传统文化或利益。在多元社会中,不同族群相互间展示尊重与容纳,从而使他们可以安乐共存、相互间没有冲突或同化。
二、问卷分析
在通过对文献的检索,资料的查阅之后,对新疆民族纠纷的历史渊源、解决现状等充分了解,便开始制作问卷,最终发放问卷500份,有效问卷437份。现将问卷分析情况汇报如下:
1.您的民族?
A.汉族 B.维吾尔族 C.哈萨克族 D.回族 E.其他
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有23.71%是汉族,33.53%是维吾尔族,18.20%是哈萨克族,10.59%是回族,12.91%是其他民族,因为调查的主要是在南疆的部分地区,南疆地区少数民族较多,而且种类不少,因此调查结果是维吾尔族比较多,汉族次之,哈萨克族较汉族少,回族较哈萨克族少,然后最少的是别的族别。
2.您在新疆待了多长时间?
A几个月 B一到五年 C六到十年 D十年以上
分析:调查显示在新疆待了十年以上的占51.60%,6-10年的占34.50%,1-5年的占10.30%,被调查者的绝大多数是在新疆定居了十年以上的,他们长期居于新疆,对其现实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因此他们的回答对此次研究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3.您的居住地民汉比例如何?
A.汉大于民 B.民大于汉 C.基本相等
分析:调查显示61.30%的人认为少数其居住地少数民族人数大于汉族,30.80%的人認为汉族多于少数民族,7.90%的人认为人数差不多。因此调查结果具有参考价值。
4.您与其他民族同胞的接触主要在哪些方面?(多选)
A.学习 B.工作 C.餐饮消费 D.旅游服务 E其他
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工作上的接触占41.80%,学习上的接触占33.40%,餐饮消费方面的接触占15.10%,旅游服务的接触占9.70%。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与其他民族的接触主要是工作方面以及学习方面,这表明被调查者中绝大多数是新疆本地的,对现实状况更加了解。
5.你与其他民族的同胞在交流和接触中关于哪方面的问题容易产生分歧?
A学习 B工作 C生活习俗 D其他
分析: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知道他们在生活习俗方面的分歧占得比例比较大,占了41.50%;工作方面的分歧次之,占了39.60%;学习方面的较少,占了11.20%,其他方面的分歧占的比例最小,只有7.70%。由于民族不同,他们的生活习俗差别也很大,工作方面的分歧主要还是由于生活方式不同造成的;学习方面的与族别无关,主要是个体性格或者个人利益互相冲突造成的,其他方面的最少。
6.您认为产生分歧的原因有哪些?
A. 宗教信仰不同 B.语言不通产生误解
C.生活习惯不同 D.其他
分析:调查显示生活习惯不同占33.90%,语言不通占31.60%,宗教信仰不同占34.10%,其他不同占0.60%,由于民族不同,所以他们的生活习惯不同,还有语言不通,宗教信仰不同,因此比例都较大。差别也很大,因此比例比较大,工作方面的分歧主要还是由于生活方式不同造成的。
7.您对少数民族或者汉族了解多少?
A非常 B了解一点 C不了解 D其他
分析:数据显示了解一点的占的比例最大,占了48.1%,不了解的次之,占了29.4%,非常了解的较少,占了11.70%,其他的最少,占了9.80%。从这些数据比例我们可以看出来各民族之间缺乏交流,互相不了解,更别提没有矛盾和分歧了,因此要多交流各民族要想减少分歧,就要相互加强了解,以减少摩擦,互相尊重,团结友爱。
8.您对我国的民族法律政策了解多少?
A非常了解 B了解一点 C不了解 D没注意
分析:调查数据显示,这里的居民的民族法律知识很欠缺,这是因为这里比较落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因此法律知识得不到推广,我们应该大力宣传,国家法律部门应该大力普及法律知识,让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充分学习了解国家民族法律知识,以促进其在交往中对部分行为有一定的约束。
9.你与不同族别的人发生争执或者纠纷时会考虑什么途径解决问题?
A法律 B找别人调解 C武力 D其他方式
分析:数据显示,少数民族同胞发生纠纷时,武力是他们主要解决争执和纠纷的主要方式,并且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很合理的方法。这主要是他们缺乏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归根结底是法律知识没有很好的普及和宣传,因此还是要学习法律知识,才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各民族才能更好的相处,才能更好的发展。 10.如果您的一个朋友与其他民族同胞发生争执,你会建议你的朋友怎么做?分析: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人的答案是协商或者调解,也就是找中间人进行调节,部分答案是只有双方互敬互谅,双方本着解决问题这一原则,才能解决纠纷,调解是最常用的方式。
本次调查选取的地区是南疆的部分地区,多民族聚居,因此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有维吾尔族同胞居多,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次之,还包括其他民族。其中绝大多数人都已经在新疆居住十年以上,生活已经完全融入,因此他们的回答对此次研究有极大的参考价值。被调查者与其他民族的接触主要是工作方面以及学习方面,而生活习惯不同造成的工作方面和校园生活中的分歧与纠纷。同时,语言不通、宗教信仰不同、不同民族对彼此之间的文化缺乏了解也有一定影响。更重要的是,由于地区偏远落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导致民众法律意识淡薄,对突发的矛盾欠缺一定的法律储备。因此产生纠纷时,武力解决时常有的事,或者找中间人进行调节。
三、纠纷类型和原因
根据调查,我们总结出具体的纠纷类型。主要包括侵权性纠纷,主要是一般性的侵权行为;财产性纠纷,与财产有关的各项权益,如财产权益等;婚姻家庭性纠纷,婚姻自主方面;劳动用工纠纷,工人工资劳动合同等债权债务纠纷;邻里关系纠纷,就是邻里之间平常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利益方面的纠纷;农村问题引发的纠纷,包括土地山林的权属纠纷,农村重点工程实施引发的矛盾以及城市化建设问题引发的房屋宅基地,征地拆迁纠纷。
对于产生纠纷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类。文化:民众对法律的了解少,缺乏一定的法律素养。以新疆为例,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有很独特的风俗习惯,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在相互发展、融合中产生了多元化的民族纠纷。语言障碍、习俗差异是产生纠纷的主要原因,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地居民与外界的交流。
经济: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务工、经商、旅游、就学、投亲靠友的外来少数民族人员快速增长,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利益摩擦日益增多,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更加复杂。
宗教:信奉宗教导致矛盾解决方式始终停留在习惯法、宗教教条及习俗阶段。
政治: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更注重地方及宗教习俗,为了各民族团结统一,过于迁就,导致制度不好推行、法律没有权威性。
四、解决措施
最后,根据分析得出的纠纷类型和原因,我们认为不同层面都应当采取措施以增强少数民族群众对法律的信任,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当然,普法宣传教育极为重要,政府作为宣传教育的“领头羊”,具体措施如下:
1.少数人带动多数人。选取当地有聲望、民众信服者进行集中授课,不仅宣传国家的法治理念,同时设置“法律讲堂”,课程内容主要是与少数民族群众息息相关的、通过调查明确群众最想了解的法条法规,对法条进行深入解读。通过少数人了解贯彻来带动大多数人的认同与践行。
2.定期宣传,长期影响。在对少数人进行普法宣传之后,他们便需要定期地通过讲座、茶话会、座谈会或者民众之间的日常生活中交流等形式,向普通群众传达他们所领会的法律精神,定期进行讲座时可以选派专业人员进行现场顾问。这种方式的宣传,更有利于民众接受与信服,长期进行,定能产生显著效果。
3.科技宣传。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分布遍及每个家庭,互联网平台便是极大的宣传平台。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鼓励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普法依法治理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立法层面:我们小组经过调查发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旨在通过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但是此条例是对民族团结工作的引导,具体实施条例以及少数民族群众纠纷常发领域,没有明确的实施办法进行规范,所以,我们小组认为应当结合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制定相关法律的实施办法。例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结合当地少数民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补充规定,将少数民族习惯与法律相结合,充分站在少数民族群众立场上,实施适应于公民的法律。
司法层面:在解决民族纠纷过程中,司法部门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少数民族群众对判决的认同感与以往调解结果的对比,是对司法工作成功与否的记录。所以司法部门应当加强其信访制度,便于了解民意,倾听民众心声。
群众层面:自治区党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在加强民族团结工作中,要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形成相互往来、邻里守望的友好关系。”在嵌入式社会结构中,不同民族之间由于语言、宗教信仰、文化的不同,矛盾纠纷更是频繁。文化是促进各民族团结和谐的精神纽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构筑各民族共有文化和精神家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凝聚各民族智慧和力量,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进一步打牢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不断增强各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不断提升对各族群众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加强文化交流,有利于加快各民族相互了解的进程,有更多的话题交流,以及共同点。
指导老师:罗云方
作者简介:
郭明艳(1997-),女,汉族,山西省洪洞县,塔里木大学,大学本科;
王亚玲(1995-),女,汉族,甘肃天水,,塔里木大学,大学本科;
张瑞(1996-),女,汉族,新疆昌吉玛纳斯新湖,塔里木大学,大学本科。
【关键词】多元化;民族关系;社会纠纷;原因;解决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第二次工作座谈会提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指出,要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统领下,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高举宪法和法律旗帜,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在各民族同胞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的过程中,民族习惯风俗不同,语言不通,在相互融合过程中出现矛盾,引起纠纷,对民族团结和维稳工作的进行存在不利影响。我们团队在此项目的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进一步明确不同民族间产生纠纷的原因、主要类型以及解决现状。从法学专业的视角对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系列纠纷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更为合理科学的,具有针对性的,特殊性的纠纷解决机制,为新疆社会的稳定和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概念界定
多元化指不同种族、民族、宗教或社会群体在一个共同文明体或共同社会的框架下,持续并自主地参与及发展自有传统文化或利益。在多元社会中,不同族群相互间展示尊重与容纳,从而使他们可以安乐共存、相互间没有冲突或同化。
二、问卷分析
在通过对文献的检索,资料的查阅之后,对新疆民族纠纷的历史渊源、解决现状等充分了解,便开始制作问卷,最终发放问卷500份,有效问卷437份。现将问卷分析情况汇报如下:
1.您的民族?
A.汉族 B.维吾尔族 C.哈萨克族 D.回族 E.其他
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有23.71%是汉族,33.53%是维吾尔族,18.20%是哈萨克族,10.59%是回族,12.91%是其他民族,因为调查的主要是在南疆的部分地区,南疆地区少数民族较多,而且种类不少,因此调查结果是维吾尔族比较多,汉族次之,哈萨克族较汉族少,回族较哈萨克族少,然后最少的是别的族别。
2.您在新疆待了多长时间?
A几个月 B一到五年 C六到十年 D十年以上
分析:调查显示在新疆待了十年以上的占51.60%,6-10年的占34.50%,1-5年的占10.30%,被调查者的绝大多数是在新疆定居了十年以上的,他们长期居于新疆,对其现实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因此他们的回答对此次研究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3.您的居住地民汉比例如何?
A.汉大于民 B.民大于汉 C.基本相等
分析:调查显示61.30%的人认为少数其居住地少数民族人数大于汉族,30.80%的人認为汉族多于少数民族,7.90%的人认为人数差不多。因此调查结果具有参考价值。
4.您与其他民族同胞的接触主要在哪些方面?(多选)
A.学习 B.工作 C.餐饮消费 D.旅游服务 E其他
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工作上的接触占41.80%,学习上的接触占33.40%,餐饮消费方面的接触占15.10%,旅游服务的接触占9.70%。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与其他民族的接触主要是工作方面以及学习方面,这表明被调查者中绝大多数是新疆本地的,对现实状况更加了解。
5.你与其他民族的同胞在交流和接触中关于哪方面的问题容易产生分歧?
A学习 B工作 C生活习俗 D其他
分析: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知道他们在生活习俗方面的分歧占得比例比较大,占了41.50%;工作方面的分歧次之,占了39.60%;学习方面的较少,占了11.20%,其他方面的分歧占的比例最小,只有7.70%。由于民族不同,他们的生活习俗差别也很大,工作方面的分歧主要还是由于生活方式不同造成的;学习方面的与族别无关,主要是个体性格或者个人利益互相冲突造成的,其他方面的最少。
6.您认为产生分歧的原因有哪些?
A. 宗教信仰不同 B.语言不通产生误解
C.生活习惯不同 D.其他
分析:调查显示生活习惯不同占33.90%,语言不通占31.60%,宗教信仰不同占34.10%,其他不同占0.60%,由于民族不同,所以他们的生活习惯不同,还有语言不通,宗教信仰不同,因此比例都较大。差别也很大,因此比例比较大,工作方面的分歧主要还是由于生活方式不同造成的。
7.您对少数民族或者汉族了解多少?
A非常 B了解一点 C不了解 D其他
分析:数据显示了解一点的占的比例最大,占了48.1%,不了解的次之,占了29.4%,非常了解的较少,占了11.70%,其他的最少,占了9.80%。从这些数据比例我们可以看出来各民族之间缺乏交流,互相不了解,更别提没有矛盾和分歧了,因此要多交流各民族要想减少分歧,就要相互加强了解,以减少摩擦,互相尊重,团结友爱。
8.您对我国的民族法律政策了解多少?
A非常了解 B了解一点 C不了解 D没注意
分析:调查数据显示,这里的居民的民族法律知识很欠缺,这是因为这里比较落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因此法律知识得不到推广,我们应该大力宣传,国家法律部门应该大力普及法律知识,让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充分学习了解国家民族法律知识,以促进其在交往中对部分行为有一定的约束。
9.你与不同族别的人发生争执或者纠纷时会考虑什么途径解决问题?
A法律 B找别人调解 C武力 D其他方式
分析:数据显示,少数民族同胞发生纠纷时,武力是他们主要解决争执和纠纷的主要方式,并且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很合理的方法。这主要是他们缺乏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归根结底是法律知识没有很好的普及和宣传,因此还是要学习法律知识,才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各民族才能更好的相处,才能更好的发展。 10.如果您的一个朋友与其他民族同胞发生争执,你会建议你的朋友怎么做?分析: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人的答案是协商或者调解,也就是找中间人进行调节,部分答案是只有双方互敬互谅,双方本着解决问题这一原则,才能解决纠纷,调解是最常用的方式。
本次调查选取的地区是南疆的部分地区,多民族聚居,因此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有维吾尔族同胞居多,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次之,还包括其他民族。其中绝大多数人都已经在新疆居住十年以上,生活已经完全融入,因此他们的回答对此次研究有极大的参考价值。被调查者与其他民族的接触主要是工作方面以及学习方面,而生活习惯不同造成的工作方面和校园生活中的分歧与纠纷。同时,语言不通、宗教信仰不同、不同民族对彼此之间的文化缺乏了解也有一定影响。更重要的是,由于地区偏远落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导致民众法律意识淡薄,对突发的矛盾欠缺一定的法律储备。因此产生纠纷时,武力解决时常有的事,或者找中间人进行调节。
三、纠纷类型和原因
根据调查,我们总结出具体的纠纷类型。主要包括侵权性纠纷,主要是一般性的侵权行为;财产性纠纷,与财产有关的各项权益,如财产权益等;婚姻家庭性纠纷,婚姻自主方面;劳动用工纠纷,工人工资劳动合同等债权债务纠纷;邻里关系纠纷,就是邻里之间平常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利益方面的纠纷;农村问题引发的纠纷,包括土地山林的权属纠纷,农村重点工程实施引发的矛盾以及城市化建设问题引发的房屋宅基地,征地拆迁纠纷。
对于产生纠纷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类。文化:民众对法律的了解少,缺乏一定的法律素养。以新疆为例,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有很独特的风俗习惯,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在相互发展、融合中产生了多元化的民族纠纷。语言障碍、习俗差异是产生纠纷的主要原因,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地居民与外界的交流。
经济: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务工、经商、旅游、就学、投亲靠友的外来少数民族人员快速增长,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利益摩擦日益增多,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更加复杂。
宗教:信奉宗教导致矛盾解决方式始终停留在习惯法、宗教教条及习俗阶段。
政治: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更注重地方及宗教习俗,为了各民族团结统一,过于迁就,导致制度不好推行、法律没有权威性。
四、解决措施
最后,根据分析得出的纠纷类型和原因,我们认为不同层面都应当采取措施以增强少数民族群众对法律的信任,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当然,普法宣传教育极为重要,政府作为宣传教育的“领头羊”,具体措施如下:
1.少数人带动多数人。选取当地有聲望、民众信服者进行集中授课,不仅宣传国家的法治理念,同时设置“法律讲堂”,课程内容主要是与少数民族群众息息相关的、通过调查明确群众最想了解的法条法规,对法条进行深入解读。通过少数人了解贯彻来带动大多数人的认同与践行。
2.定期宣传,长期影响。在对少数人进行普法宣传之后,他们便需要定期地通过讲座、茶话会、座谈会或者民众之间的日常生活中交流等形式,向普通群众传达他们所领会的法律精神,定期进行讲座时可以选派专业人员进行现场顾问。这种方式的宣传,更有利于民众接受与信服,长期进行,定能产生显著效果。
3.科技宣传。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分布遍及每个家庭,互联网平台便是极大的宣传平台。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鼓励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普法依法治理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立法层面:我们小组经过调查发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旨在通过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但是此条例是对民族团结工作的引导,具体实施条例以及少数民族群众纠纷常发领域,没有明确的实施办法进行规范,所以,我们小组认为应当结合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制定相关法律的实施办法。例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结合当地少数民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补充规定,将少数民族习惯与法律相结合,充分站在少数民族群众立场上,实施适应于公民的法律。
司法层面:在解决民族纠纷过程中,司法部门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少数民族群众对判决的认同感与以往调解结果的对比,是对司法工作成功与否的记录。所以司法部门应当加强其信访制度,便于了解民意,倾听民众心声。
群众层面:自治区党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在加强民族团结工作中,要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形成相互往来、邻里守望的友好关系。”在嵌入式社会结构中,不同民族之间由于语言、宗教信仰、文化的不同,矛盾纠纷更是频繁。文化是促进各民族团结和谐的精神纽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构筑各民族共有文化和精神家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凝聚各民族智慧和力量,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进一步打牢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不断增强各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不断提升对各族群众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加强文化交流,有利于加快各民族相互了解的进程,有更多的话题交流,以及共同点。
指导老师:罗云方
作者简介:
郭明艳(1997-),女,汉族,山西省洪洞县,塔里木大学,大学本科;
王亚玲(1995-),女,汉族,甘肃天水,,塔里木大学,大学本科;
张瑞(1996-),女,汉族,新疆昌吉玛纳斯新湖,塔里木大学,大学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