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2007年7月1日起,我国再次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本文介绍了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演变,分析了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多重作用及对外贸企业的影响,重点提出了外贸企业应如何应对出口退税调整。
关键词:出口退税 外贸企业 出口商品结构
一、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演变
出口退税是指对出口商品已征收的国内税部分或全部退还给出口商的一种措施,这也是国际惯例。1994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出口商品的增值税税率为零,对于出口商品,不但在出口环节不征税,而且税务机关还要退还该商品在国内生产、流通环节已负担的税款,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我国1985年开始实施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政策设立之初,目的在于鼓励出口,甚至压抑内需,全然不顾及资源转换效率,不惜代价全力推进出口换汇,以配合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时至今日,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盈余国家,并且国内经济部分地由于外汇顺差过大引发了流动性过剩问题。从外汇短缺到外汇过剩,是不同层次的两个矛盾问题。显然,为解决外汇短缺而出台的出口退税政策,作为出口创汇最重要支持工具的功效已告完结,但作为一项符合WTO规则的国际惯例,其借助国际需求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宏观资源转化效益的功能将长期存在。我国已经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10次较大的调整。国家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已从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最近联合发布的《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简称“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被取消,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进一步降低,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共计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调整力度和范围都是空前的。新的出口退税政策“有保有压”,释放出国家产业结构、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明确信号。此次政策调整虽然会增加部分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会给纺织等低利润行业带来一定的压力,但同时也是企业调整与提高的机会,从长远看,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目的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传达了国家宏观政策层面的一个明晰信息,就是外贸的增长必须与国民经济的平稳、持续发展相协调。当前外贸发展更多地需要服从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既表明国家缓解贸易顺差过大、调整产业结构的决心,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抑制经济过快增长、增强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以及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产生影响。
1.首要目的在于缓解贸易顺差。外贸顺差过大是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据海关统计,2007年1至5月我国进出口总额为8013亿美元,同比增长23.7%。其中,出口总额4435亿美元,同比增长27.8%;进口总额3578亿美元,同比增长19.1%;出口增幅高于进口增幅8.7个百分点,累计顺差857亿美元,同比增长83.1%。随着外贸顺差的增加,贸易摩擦也经常发生。此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对于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减少贸易摩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限制“两高一资”的出口,有利于节能减排。此次出口退税调整的焦点集中在“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上,共有553项此类商品的出口退税被取消,其中包括盐和水泥等矿产品,肥料、染料等化工产品,金属碳化物和活性炭产品、皮革、部分木板和一次性木制品、一般普碳焊管产品、非合金铝制条杆等简单有色金属加工产品,以及分段船舶和非机动船舶。与此同时,再次降低部分高耗能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处于能耗居高不下、环境压力加大的状态,下调“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甚至取消退税,迫使企业减少“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如水泥、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等)的出口,抑制相关产业继续扩大。
3.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出口退税率下调,相关出口商品的成本则会增加,缩小了所涉产品出口的利润空间,促使出口企业进行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同时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促进制造业不断升级。技术创新大多具有高效低耗、较少影响环境的特点,因而可以提高效益,调整结构,优化配置,实现企业要素的最佳组合,使企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4.有益于抑制经济过快增长。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我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不断增加,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不断提高。出口需求大幅增长,已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近年来,我国经济呈现高速增长,目前看,这种增长具有较强的持续性,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中央政府已采取了一些措施,诸如继续控制货币的流动性,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而国家及时较大幅度和较大范围降低和取消出口退税率,对出口企业的生产和盈利将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于防止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减弱出口需求具有一定作用。
三、外贸企业如何应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
从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可以看出,政策的变化是在我国外贸顺差增长过快,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环境治理急需优化的背景下出台的,国家的政策态度十分明朗。短期内,这对外贸出口的影响是不利的,但立足长远分析,它对改变企业经济增长方式,改善国内环境设施,提升产业结构意义重大。企业应当顺应变化潮流,抛弃原有经营模式,踏足寻求新的利润点。对于出口企业而言,面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带来的冲击,顺应新的政策要求,积极应对方为上策。
1.出口企业及时了解熟悉有关政策。企业努力调整经营思路和策略,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克服各种困难,确保出口经营业务持续稳定发展。当务之急是要做好退税率调整前后的测算分析,相对取消或降低出口退税率的企业,在充分考虑政策调整和外贸出口增减等因素的基础上,应自下而上地综合分析出口退税的增减实际,测算利润的赢利空间,掌握谋求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只有这样才是正确选择经营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应对退税率变化的可行之道。
2.引导有关企业积极消化退税政策调整的负面影响。退税率下调后,出口企业的征退税率之差将会拉大, 导致生产成本明显增加,出口商品的价格战更加激烈,国际竞争的优势会逐步减弱。提高国际议价水平,及时与客户沟通协调。争取客户的理解和支持,适当提高出口商品价格,尽量保客户,保市场。从战术上看,企业仍然有很多途径可以转移政策造成的损失。如果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弹性比较小,则可以通过适当调高产品价格的方法弥补退税率降低的损失,而产品价格调高的同时如果质量也得到了提升,则其国际竞争力并不会因此而下降。如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弹性比较大,则企业可以寻求更多内销,通过内销来规避国际市场风险,并化解政策造成的负面影响。如果这两条道路都无法走通,则意味着企业必须做长远打算,适时地调整产品结构。
3.加强内部管理,充分挖掘企业潜力,尽量降低运营成本。因为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压缩了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企业应尽可能把降低成本与增强企业竞争力结合起来,将政策调整带来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程度。为减少出口退税率降低造成的损失,可以考虑将以往从国外采购的原材料,改为在国内采购的办法,控制原材料的成本;在与国内外原材料供应商交易时,尽量压低采购价格,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积极开展电子商务,采取网上看样、报价、洽谈、签约,大力开拓网上市场,进行网上交易,以降低交易成本。努力实现税款转嫁与转移,在整体成本增加,自身适度负担的前提下,有计划实现转嫁前移。
4.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商品技术含量。出口退税率下调对出口企业来说是一次挑战,要转变原有思路,缩减低附加值、高耗能商品的生产,转而开始研发和生产高附加值商品。不断加强国际市场调研,增强前瞻性,分析出口的形势和环境,制定出口规划,从低价竞争转向产品差异化竞争。例如,下调退税率的服装行业,在功能设计、外观造型、包装等方面有所创新,同时要以发展品牌为目标,培育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声誉,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创新需要相应的投入,人才和研发支出应当纳入企业战略。政府政策也应当把技术创新作为提供出口激励程度的一个依据,鼓励更多的出口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5.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多种贸易形式,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对外投资,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拓展发展空间,开拓国际市场。
6.适度调整贸易方式。出口退税率下调,对自营出口影响较大,对代理出口影响较小,对一般贸易影响较大,对加工贸易影响较小。企业应适度调整贸易方式,做到自营和代理相结合,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相结合,并借机积极扩大进口。是引导企业转变经营方式,选择适当的贸易方式,如原材料可进口解决的出口生产企业,可以采取加工贸易替代一般贸易,减少退税压力,流通型公司可以采取代理出口的方式维持业务。
7.各企业要积极调整市场营销策略。对受出口退税率调整影响较大的出口产品要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增加内销产品的比重。另外,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境外办厂,避免出口退税率调整和国外贸易壁垒的影响,同时还能更好地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不断拓宽发展空间。总之,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意味着国家对外贸出口增长过快、顺差过大加大了调控力度。同时,又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抑制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对此,企业应该加快出口商品的结构调整,改变经营模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推进自主品牌建设,采取不同的投资方向和经营策略,化解退税率调整所带来的风险与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同仇 薛荣久:国际贸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乐喜春:降低出口退税率对企业微观影响加大[N].上海证券报,2007年7月9日。
[3]胡本峰 薛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外贸经济的影响[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7年第10期。
关键词:出口退税 外贸企业 出口商品结构
一、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演变
出口退税是指对出口商品已征收的国内税部分或全部退还给出口商的一种措施,这也是国际惯例。1994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出口商品的增值税税率为零,对于出口商品,不但在出口环节不征税,而且税务机关还要退还该商品在国内生产、流通环节已负担的税款,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我国1985年开始实施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政策设立之初,目的在于鼓励出口,甚至压抑内需,全然不顾及资源转换效率,不惜代价全力推进出口换汇,以配合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时至今日,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盈余国家,并且国内经济部分地由于外汇顺差过大引发了流动性过剩问题。从外汇短缺到外汇过剩,是不同层次的两个矛盾问题。显然,为解决外汇短缺而出台的出口退税政策,作为出口创汇最重要支持工具的功效已告完结,但作为一项符合WTO规则的国际惯例,其借助国际需求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宏观资源转化效益的功能将长期存在。我国已经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10次较大的调整。国家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已从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最近联合发布的《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简称“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被取消,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进一步降低,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共计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调整力度和范围都是空前的。新的出口退税政策“有保有压”,释放出国家产业结构、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明确信号。此次政策调整虽然会增加部分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会给纺织等低利润行业带来一定的压力,但同时也是企业调整与提高的机会,从长远看,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目的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传达了国家宏观政策层面的一个明晰信息,就是外贸的增长必须与国民经济的平稳、持续发展相协调。当前外贸发展更多地需要服从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既表明国家缓解贸易顺差过大、调整产业结构的决心,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抑制经济过快增长、增强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以及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产生影响。
1.首要目的在于缓解贸易顺差。外贸顺差过大是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据海关统计,2007年1至5月我国进出口总额为8013亿美元,同比增长23.7%。其中,出口总额4435亿美元,同比增长27.8%;进口总额3578亿美元,同比增长19.1%;出口增幅高于进口增幅8.7个百分点,累计顺差857亿美元,同比增长83.1%。随着外贸顺差的增加,贸易摩擦也经常发生。此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对于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减少贸易摩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限制“两高一资”的出口,有利于节能减排。此次出口退税调整的焦点集中在“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上,共有553项此类商品的出口退税被取消,其中包括盐和水泥等矿产品,肥料、染料等化工产品,金属碳化物和活性炭产品、皮革、部分木板和一次性木制品、一般普碳焊管产品、非合金铝制条杆等简单有色金属加工产品,以及分段船舶和非机动船舶。与此同时,再次降低部分高耗能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处于能耗居高不下、环境压力加大的状态,下调“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甚至取消退税,迫使企业减少“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如水泥、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等)的出口,抑制相关产业继续扩大。
3.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出口退税率下调,相关出口商品的成本则会增加,缩小了所涉产品出口的利润空间,促使出口企业进行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同时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促进制造业不断升级。技术创新大多具有高效低耗、较少影响环境的特点,因而可以提高效益,调整结构,优化配置,实现企业要素的最佳组合,使企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4.有益于抑制经济过快增长。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我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不断增加,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不断提高。出口需求大幅增长,已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近年来,我国经济呈现高速增长,目前看,这种增长具有较强的持续性,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中央政府已采取了一些措施,诸如继续控制货币的流动性,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而国家及时较大幅度和较大范围降低和取消出口退税率,对出口企业的生产和盈利将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于防止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减弱出口需求具有一定作用。
三、外贸企业如何应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
从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可以看出,政策的变化是在我国外贸顺差增长过快,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环境治理急需优化的背景下出台的,国家的政策态度十分明朗。短期内,这对外贸出口的影响是不利的,但立足长远分析,它对改变企业经济增长方式,改善国内环境设施,提升产业结构意义重大。企业应当顺应变化潮流,抛弃原有经营模式,踏足寻求新的利润点。对于出口企业而言,面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带来的冲击,顺应新的政策要求,积极应对方为上策。
1.出口企业及时了解熟悉有关政策。企业努力调整经营思路和策略,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克服各种困难,确保出口经营业务持续稳定发展。当务之急是要做好退税率调整前后的测算分析,相对取消或降低出口退税率的企业,在充分考虑政策调整和外贸出口增减等因素的基础上,应自下而上地综合分析出口退税的增减实际,测算利润的赢利空间,掌握谋求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只有这样才是正确选择经营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应对退税率变化的可行之道。
2.引导有关企业积极消化退税政策调整的负面影响。退税率下调后,出口企业的征退税率之差将会拉大, 导致生产成本明显增加,出口商品的价格战更加激烈,国际竞争的优势会逐步减弱。提高国际议价水平,及时与客户沟通协调。争取客户的理解和支持,适当提高出口商品价格,尽量保客户,保市场。从战术上看,企业仍然有很多途径可以转移政策造成的损失。如果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弹性比较小,则可以通过适当调高产品价格的方法弥补退税率降低的损失,而产品价格调高的同时如果质量也得到了提升,则其国际竞争力并不会因此而下降。如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弹性比较大,则企业可以寻求更多内销,通过内销来规避国际市场风险,并化解政策造成的负面影响。如果这两条道路都无法走通,则意味着企业必须做长远打算,适时地调整产品结构。
3.加强内部管理,充分挖掘企业潜力,尽量降低运营成本。因为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压缩了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企业应尽可能把降低成本与增强企业竞争力结合起来,将政策调整带来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程度。为减少出口退税率降低造成的损失,可以考虑将以往从国外采购的原材料,改为在国内采购的办法,控制原材料的成本;在与国内外原材料供应商交易时,尽量压低采购价格,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积极开展电子商务,采取网上看样、报价、洽谈、签约,大力开拓网上市场,进行网上交易,以降低交易成本。努力实现税款转嫁与转移,在整体成本增加,自身适度负担的前提下,有计划实现转嫁前移。
4.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商品技术含量。出口退税率下调对出口企业来说是一次挑战,要转变原有思路,缩减低附加值、高耗能商品的生产,转而开始研发和生产高附加值商品。不断加强国际市场调研,增强前瞻性,分析出口的形势和环境,制定出口规划,从低价竞争转向产品差异化竞争。例如,下调退税率的服装行业,在功能设计、外观造型、包装等方面有所创新,同时要以发展品牌为目标,培育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声誉,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创新需要相应的投入,人才和研发支出应当纳入企业战略。政府政策也应当把技术创新作为提供出口激励程度的一个依据,鼓励更多的出口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5.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多种贸易形式,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对外投资,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拓展发展空间,开拓国际市场。
6.适度调整贸易方式。出口退税率下调,对自营出口影响较大,对代理出口影响较小,对一般贸易影响较大,对加工贸易影响较小。企业应适度调整贸易方式,做到自营和代理相结合,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相结合,并借机积极扩大进口。是引导企业转变经营方式,选择适当的贸易方式,如原材料可进口解决的出口生产企业,可以采取加工贸易替代一般贸易,减少退税压力,流通型公司可以采取代理出口的方式维持业务。
7.各企业要积极调整市场营销策略。对受出口退税率调整影响较大的出口产品要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增加内销产品的比重。另外,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境外办厂,避免出口退税率调整和国外贸易壁垒的影响,同时还能更好地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不断拓宽发展空间。总之,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意味着国家对外贸出口增长过快、顺差过大加大了调控力度。同时,又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抑制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对此,企业应该加快出口商品的结构调整,改变经营模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推进自主品牌建设,采取不同的投资方向和经营策略,化解退税率调整所带来的风险与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同仇 薛荣久:国际贸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乐喜春:降低出口退税率对企业微观影响加大[N].上海证券报,2007年7月9日。
[3]胡本峰 薛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外贸经济的影响[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