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接触到这门课程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多姿多彩的生物现象和千姿百态的生物形态无处不在。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兴趣、主动地学习这门课程提供了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直观性和形象性尤为重要,要尽可能多地使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充分利用多种感觉器官,去感觉、去探索,从中得出观察的结论。比如,在观察肾脏的结构时,为避免学生走马观花,随心所欲地凑热闹。教师可以从外部形态到内部结构、从宏观结构到微观结构指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了解肾脏结构,特别是肾单位的结构以及肾脏中血管分布的特点。
一、在观察之前,教师提出观察的内容、步骤、要点、方法。
做到先看整体,后看部分,由外到内,由表及里,观察的顺序如此,学生在复述时也应遵循。这样就不致于丢三落四,说得不着边际。例如,在观察人体结构时,学生往往是看热闹,这时教师就应及时地引导他们要观察其结构,及其形态特征、组成部分,观察时不仅要求学生使用视觉器官——眼睛,也要根据情况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感觉。比如做“缩手反射”实验,事先准备好一个人脑模型,一个纸盒,纸盒的一面有露出约2mm长的图钉,与另一面的颜色、图案一致,因此使人不易看出钉尖。“常言道,一心不能二用,让我们来验证一下专心和分心是不是很不相同。”教师说。然后找两位学生来观察人脑模型,但其中一位在观察的同时一手要拍打盒子。教师又特意说:“请大家注意拍盒子的手。”第一次是无钉子的一面。待两位学生讲完各自的观察结果后,两位学生交换角色。这时教师暗自将露有钉尖的一面翻了上来。当宣布实验开始后,学生们意外地看到“不专心”者做了一个“漂亮的”缩手动作,惊讶之余,教师讲了这次实验的真正目的。
二、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求实态度。
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性观察程序和方法,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培养学生观察力是很必要的。生物学最大特点就是:直观、生动、实验性强。另外,初级中学的学生易于被观察事物的新奇性所吸引,喜爱观察鲜明生动、有趣的生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这是学生接受生物知识的一个内在知识因素。只有当学生对某种事物感到需要时,他才会主动去接近它们,探究它们。作为教师正是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实物及标本、模型等直观教具,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鸟类的多样性》一节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和观察鸟类的兴趣,课前准备好常见的家禽鸡和鸭各一只,授课时,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足、喙及体型的差异,思考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有什么关系。这样,学生就会自然地联想到实际生活中的鸡,它生活在陆地上,用足扒食,用喙觅食;而鸭则生活在水中,用足游泳,用喙滤食。这对本节的重点教学任务——多样性及适应性起到了关键性的突破作用。
随着学生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教师应在培养学生观察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到:不能专门为应付课堂学习而观察,而要养成自觉而良好的观察习惯,以便为将来更好地工作和学习服务。
三、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
在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生命现象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观察、实验不但是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详细分析、研究生物教材,联系实际,精选教学内容,认真组织开展以培养学生动手、观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等为主的探究性活动,教学中尽量以探究性讲解代替结论性的解释。课堂上尽量以探究情境,精心设计,让学生充分观察,使他们在愉快的情境中体会到生物学概念是通过反复的探究过程而形成的,进而培养他们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营选良好的教学氛围。
采取启发式教学,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既有利于学授知识内容,又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
1. 运用灵活的课堂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讲读法和讨论法等。切忌教师自己唱“独角戏”。要加强学生的活动,突出其主体地位。
2. 运用科学有效的多种教学辅助手段。例如,通过录音、录像、多媒体和实物、挂图等,创造出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环境,通过感官刺激充分促进大脑的认知、体会和记忆能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也会培养学生的现代化意识。
3. 加强第二课堂教学,坚持知行统一,注重能力培养。生物课教学的意义,更多体现在实践活动中,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生物课教学应延伸到传统课堂教学以外,开辟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辩论会、学雷锋活动等。还应结合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进行生物课教学。
总之,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不但要了解学生,更要认识自己,满足学生的要求,实现自身的价值。为学生打开广阔的空间,使其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和享受,成为具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人才。
一、在观察之前,教师提出观察的内容、步骤、要点、方法。
做到先看整体,后看部分,由外到内,由表及里,观察的顺序如此,学生在复述时也应遵循。这样就不致于丢三落四,说得不着边际。例如,在观察人体结构时,学生往往是看热闹,这时教师就应及时地引导他们要观察其结构,及其形态特征、组成部分,观察时不仅要求学生使用视觉器官——眼睛,也要根据情况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感觉。比如做“缩手反射”实验,事先准备好一个人脑模型,一个纸盒,纸盒的一面有露出约2mm长的图钉,与另一面的颜色、图案一致,因此使人不易看出钉尖。“常言道,一心不能二用,让我们来验证一下专心和分心是不是很不相同。”教师说。然后找两位学生来观察人脑模型,但其中一位在观察的同时一手要拍打盒子。教师又特意说:“请大家注意拍盒子的手。”第一次是无钉子的一面。待两位学生讲完各自的观察结果后,两位学生交换角色。这时教师暗自将露有钉尖的一面翻了上来。当宣布实验开始后,学生们意外地看到“不专心”者做了一个“漂亮的”缩手动作,惊讶之余,教师讲了这次实验的真正目的。
二、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求实态度。
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性观察程序和方法,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培养学生观察力是很必要的。生物学最大特点就是:直观、生动、实验性强。另外,初级中学的学生易于被观察事物的新奇性所吸引,喜爱观察鲜明生动、有趣的生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这是学生接受生物知识的一个内在知识因素。只有当学生对某种事物感到需要时,他才会主动去接近它们,探究它们。作为教师正是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实物及标本、模型等直观教具,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鸟类的多样性》一节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和观察鸟类的兴趣,课前准备好常见的家禽鸡和鸭各一只,授课时,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足、喙及体型的差异,思考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有什么关系。这样,学生就会自然地联想到实际生活中的鸡,它生活在陆地上,用足扒食,用喙觅食;而鸭则生活在水中,用足游泳,用喙滤食。这对本节的重点教学任务——多样性及适应性起到了关键性的突破作用。
随着学生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教师应在培养学生观察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到:不能专门为应付课堂学习而观察,而要养成自觉而良好的观察习惯,以便为将来更好地工作和学习服务。
三、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
在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生命现象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观察、实验不但是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详细分析、研究生物教材,联系实际,精选教学内容,认真组织开展以培养学生动手、观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等为主的探究性活动,教学中尽量以探究性讲解代替结论性的解释。课堂上尽量以探究情境,精心设计,让学生充分观察,使他们在愉快的情境中体会到生物学概念是通过反复的探究过程而形成的,进而培养他们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营选良好的教学氛围。
采取启发式教学,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既有利于学授知识内容,又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
1. 运用灵活的课堂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讲读法和讨论法等。切忌教师自己唱“独角戏”。要加强学生的活动,突出其主体地位。
2. 运用科学有效的多种教学辅助手段。例如,通过录音、录像、多媒体和实物、挂图等,创造出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环境,通过感官刺激充分促进大脑的认知、体会和记忆能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也会培养学生的现代化意识。
3. 加强第二课堂教学,坚持知行统一,注重能力培养。生物课教学的意义,更多体现在实践活动中,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生物课教学应延伸到传统课堂教学以外,开辟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辩论会、学雷锋活动等。还应结合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进行生物课教学。
总之,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不但要了解学生,更要认识自己,满足学生的要求,实现自身的价值。为学生打开广阔的空间,使其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和享受,成为具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