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日清晨,黄河。
沿着河堤,青龙县知县刘丰默默走着,这是他最后一次巡堤。四年来,这段河堤他不知走了多少遍,熟悉它就像熟悉自己日渐衰老的身体:某处岩石如牙齿松动,某处弧度如腰背佝偻,某处风声如哮喘起落……
眼前的黄河狭窄,温顺,完全没有了夏日的疯狂。刘丰忽然有点儿恍惚,这是那个不可一世、桀骜不驯的黄河吗?他清楚地记得刚赴任的那年夏天,黄河浊浪排空,如狂龙翻江倒海,灾民伸向天空的双手、七零八落的庄稼、摇摇欲坠的落日……
这景象似春蚕时时啮噬着刘丰的心。四年来,他呕心沥血,宵衣旰食,勘测水情,制定治河战略:以黄河为主,辐射周围水域,全盘治理;研究治河方案:筑堤固堤,引堵放淤,引沙造田。
和黄河死缠烂打几年,青龙县有了明显改观:水患少了,田地多了。刘丰的身体却垮了,白天忙于事务尚可,一到晚上,哮喘常憋得他喘不过气来。
巡完最后一次堤,刘丰就要离任了──他四年任期将满,考核合格即可外调或升迁。刘丰政绩突出,口碑不错,升迁应该没问题。但他因力主收回水患后的无主荒田、泥沙造的田为官田,以田养河,这个主张激怒了觊觎已久的豪绅们。据说,告他贪赃枉法的联名信已送到京城了。
就在前几天,一位和刘丰关系不错的乡绅朋友还暗示他,大丈夫能屈能伸,非常时期,当见机行事。刘丰笑着摇了摇头……
起风了,堤上的草木狂舞起来。刘丰干咳了几声,加快脚步,向外堤口走去。外堤口原是荒土坡,修堤固堤时,刘丰顺便把它修成了集市,每到集日,卖农具的、卖土产的,颇为热闹。
刘丰和赶集的人大多熟识,一路上不停打着招呼。在一走方郎中面前,刘丰停留了片刻。走方郎中显然不是本地人,五十多岁,面白,微须,方巾,长袍,一手摇串铃,一手拿“妙手回春”之招牌。
见刘丰探询的目光,走方郎中开了腔:“敢问刘大人,身体可有不适?”
刘丰摆手笑了笑,走方郎中人称“卖嘴郎中”,靠嘴皮子卖药吃饭,怎可相信?他转身欲走,但又停住了脚步,奇怪这走方郎中怎么會认识他。
“大人脸色萎黄,腰背佝偻,神疲气弱,显然是痰滞恶阻,肺失宣肃。天气渐凉,一定要当心啊。”
刘丰问道:“此病先生能医否?”
走方郎中拈须微笑:“这要看大人的运气了。”一边说,一边让刘丰坐下来,拿出银针,却并不扎:“请大人先回答个问题,答得出来我就给大人医治。”
刘丰笑了,看不出这郎中还挺有意思:“先生请讲。”
“请问大人如何治河?”
“疏导。”
“治民呢?”
“仁爱。”
“廉否?”
“廉。”
“大人言行如一?”
刘丰沉吟片刻,答道:“如一。”
“既如此,大人的病有治了。”
话音未落,刘丰身上银针一闪,哇的一声,已吐出几口瘀血。走方郎中避闪不及,长袍上竟溅了少许。刘丰满是愧疚,走方郎中却不在意地笑笑。
刘丰欲付诊金,走方郎中笑笑推辞了:“大人治河疏淤,我治病化瘀,咱们是同行,算了。”顿了顿,走方郎中又说:“如果大人实在要给,就把这个送给在下吧。”走方郎中指了指刘丰颈上的银锁。这银锁不值钱,且因长时间佩戴变得暗黑,却是一位朋友所赠。刘丰心虽不舍,但听郎中如此说,还是将其解了下来……
月余后,刘宅。
冬日的阳光暖暖地照在刘丰身上,刘丰照照镜子,脸上竟泛起了罕见的红晕。他不禁笑了:这走方郎中还真有两下子,可惜忘了问他的名字。
不久,京城终于来了消息:刘丰治河有功,赴京候命。
拜见吏部郎中王大人时,刘丰吃了一惊,这王大人好面熟啊,却一时又想不起在哪儿见过。王大人笑了笑,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物件:竟是刘丰的银锁,却被擦得晶莹透亮,洁净如新。刘丰大惊,向王大人俯身拜了下去。
“大人没想到吧,本郎中即是走方郎中。”王大人扶起刘丰,拈须微笑,“不必谢我,当初我可是去考察你的呢!──大人近来身体可好?”
刘丰连连点头,不经意间已泪光莹然。
“本官稍稍懂医,你沉疴难愈,皆因痰滞恶阳,瘀堵厉害,要下险针才有效。幸亏你下巴处的廉泉穴无碍,若廉泉穴堵了。本宫也无力回天啊。”王大人意味深长道。
说罢,王大人将洁净的银锁放到刘丰手里:“欲安身先安心。银锁是镜子,如何安心,大人心里该有数吧?”
刘丰不敢看王大人的脸:他治黄河,斗豪绅,爱百姓……却也有软肋──更爱美人。赠他银锁的朋友即是青楼女子如风──为替某豪绅公关,如风色诱刘丰,最后却爱上了他……
隔着窗棂,阳光暖暖地流泻下来,跳动的金色像一条河。刘丰想,王大人才是真正的冶河高手啊。他做出决定,把银锁故事和盘托出。一抬头,王大人正微笑着看他,眼睛清亮,下巴微仰,他们中间是一盆清新文竹──不经意间,春色竟铺天盖地地来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
沿着河堤,青龙县知县刘丰默默走着,这是他最后一次巡堤。四年来,这段河堤他不知走了多少遍,熟悉它就像熟悉自己日渐衰老的身体:某处岩石如牙齿松动,某处弧度如腰背佝偻,某处风声如哮喘起落……
眼前的黄河狭窄,温顺,完全没有了夏日的疯狂。刘丰忽然有点儿恍惚,这是那个不可一世、桀骜不驯的黄河吗?他清楚地记得刚赴任的那年夏天,黄河浊浪排空,如狂龙翻江倒海,灾民伸向天空的双手、七零八落的庄稼、摇摇欲坠的落日……
这景象似春蚕时时啮噬着刘丰的心。四年来,他呕心沥血,宵衣旰食,勘测水情,制定治河战略:以黄河为主,辐射周围水域,全盘治理;研究治河方案:筑堤固堤,引堵放淤,引沙造田。
和黄河死缠烂打几年,青龙县有了明显改观:水患少了,田地多了。刘丰的身体却垮了,白天忙于事务尚可,一到晚上,哮喘常憋得他喘不过气来。
巡完最后一次堤,刘丰就要离任了──他四年任期将满,考核合格即可外调或升迁。刘丰政绩突出,口碑不错,升迁应该没问题。但他因力主收回水患后的无主荒田、泥沙造的田为官田,以田养河,这个主张激怒了觊觎已久的豪绅们。据说,告他贪赃枉法的联名信已送到京城了。
就在前几天,一位和刘丰关系不错的乡绅朋友还暗示他,大丈夫能屈能伸,非常时期,当见机行事。刘丰笑着摇了摇头……
起风了,堤上的草木狂舞起来。刘丰干咳了几声,加快脚步,向外堤口走去。外堤口原是荒土坡,修堤固堤时,刘丰顺便把它修成了集市,每到集日,卖农具的、卖土产的,颇为热闹。
刘丰和赶集的人大多熟识,一路上不停打着招呼。在一走方郎中面前,刘丰停留了片刻。走方郎中显然不是本地人,五十多岁,面白,微须,方巾,长袍,一手摇串铃,一手拿“妙手回春”之招牌。
见刘丰探询的目光,走方郎中开了腔:“敢问刘大人,身体可有不适?”
刘丰摆手笑了笑,走方郎中人称“卖嘴郎中”,靠嘴皮子卖药吃饭,怎可相信?他转身欲走,但又停住了脚步,奇怪这走方郎中怎么會认识他。
“大人脸色萎黄,腰背佝偻,神疲气弱,显然是痰滞恶阻,肺失宣肃。天气渐凉,一定要当心啊。”
刘丰问道:“此病先生能医否?”
走方郎中拈须微笑:“这要看大人的运气了。”一边说,一边让刘丰坐下来,拿出银针,却并不扎:“请大人先回答个问题,答得出来我就给大人医治。”
刘丰笑了,看不出这郎中还挺有意思:“先生请讲。”
“请问大人如何治河?”
“疏导。”
“治民呢?”
“仁爱。”
“廉否?”
“廉。”
“大人言行如一?”
刘丰沉吟片刻,答道:“如一。”
“既如此,大人的病有治了。”
话音未落,刘丰身上银针一闪,哇的一声,已吐出几口瘀血。走方郎中避闪不及,长袍上竟溅了少许。刘丰满是愧疚,走方郎中却不在意地笑笑。
刘丰欲付诊金,走方郎中笑笑推辞了:“大人治河疏淤,我治病化瘀,咱们是同行,算了。”顿了顿,走方郎中又说:“如果大人实在要给,就把这个送给在下吧。”走方郎中指了指刘丰颈上的银锁。这银锁不值钱,且因长时间佩戴变得暗黑,却是一位朋友所赠。刘丰心虽不舍,但听郎中如此说,还是将其解了下来……
月余后,刘宅。
冬日的阳光暖暖地照在刘丰身上,刘丰照照镜子,脸上竟泛起了罕见的红晕。他不禁笑了:这走方郎中还真有两下子,可惜忘了问他的名字。
不久,京城终于来了消息:刘丰治河有功,赴京候命。
拜见吏部郎中王大人时,刘丰吃了一惊,这王大人好面熟啊,却一时又想不起在哪儿见过。王大人笑了笑,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物件:竟是刘丰的银锁,却被擦得晶莹透亮,洁净如新。刘丰大惊,向王大人俯身拜了下去。
“大人没想到吧,本郎中即是走方郎中。”王大人扶起刘丰,拈须微笑,“不必谢我,当初我可是去考察你的呢!──大人近来身体可好?”
刘丰连连点头,不经意间已泪光莹然。
“本官稍稍懂医,你沉疴难愈,皆因痰滞恶阳,瘀堵厉害,要下险针才有效。幸亏你下巴处的廉泉穴无碍,若廉泉穴堵了。本宫也无力回天啊。”王大人意味深长道。
说罢,王大人将洁净的银锁放到刘丰手里:“欲安身先安心。银锁是镜子,如何安心,大人心里该有数吧?”
刘丰不敢看王大人的脸:他治黄河,斗豪绅,爱百姓……却也有软肋──更爱美人。赠他银锁的朋友即是青楼女子如风──为替某豪绅公关,如风色诱刘丰,最后却爱上了他……
隔着窗棂,阳光暖暖地流泻下来,跳动的金色像一条河。刘丰想,王大人才是真正的冶河高手啊。他做出决定,把银锁故事和盘托出。一抬头,王大人正微笑着看他,眼睛清亮,下巴微仰,他们中间是一盆清新文竹──不经意间,春色竟铺天盖地地来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