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视角下的矫正社会工作专业性和有效性分析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_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矫正社会工作教育主要采取福利服务模式,且面临专业性和有效性的考问。西方犯罪学不同流派提出了不同的预防犯罪策略。实证学派之后矫正恢复成为主流,矫正社会工作由此得以蓬勃发展。然而,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矫正社会工作的有效性受到空前质疑,由此兴起的反矫正运动导致矫正社工发展严重受挫。20世纪90年代起北美循证矫正运动开始全面量化检验影响犯罪和再犯的因素,得出了若干核心原则和因素。我国矫正社会工作福利服务模式集中体现在上海模式上,但最终被迫与刑事司法进行融合。我国本土性循证矫正得出,有效矫正应建立在实证知
其他文献
深圳6月的天气,前一刻酷热难耐,后一刻狂风骤雨.在如此恶劣环境下,吴滨涛裹着厚厚的防护服,在龙岗区布吉街道市政广场的核酸检测点连续奋战.吴滨涛不是医护人员,他是深圳市鹏
期刊
乡村社会的建设与发展长期依赖国家资源输入,资源依赖性强、形式主义明显、效能偏低等问题日益突出.乡村善治需要通过整合乡村社会资本来挖掘乡村社会基础性资源、促进乡村社会治理实质性参与和激发乡村社会内生性动力,最终实现治理效能提升.浙江的案例研究表明,平台资源融合、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效能存量撬动、治理效能增量积累等多方面的实践能够整合多重社会资本网络,为乡村社会内部成员提供了共有资本的支持,实现了乡村社会治理效能提升.乡村社会的建设重点在于挖掘乡村自身特色和实现乡村社会自我治理与发展,社会资本对乡村社会治理的整
人工意识,即赋予机器以意识或制造出有意识人工系统,既是科学和技术问题,同时又深刻地关乎人类的未来.因此人工意识研究就必须要有来自科学的意识理论的参照、指引和支持.我们认为基于神经元群选择理论发展而来的整合信息理论为人工意识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回答.该理论强调主体之为主体的存在性的体验,并认为意识及体验的整合性是其与智能的功能性被区分开来的关键.体验是由某一"神经机构-动力学"整体的内在因果力所决定的.体验与其物理结构存在不可还原的核心同一性,而基于计算的智能缺乏这种内在因果力,因此不具有真正的有意识体验.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