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应用中药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的效果。方法 2008——2011年临床上以14-20周岁的中学女性30例,均以经前情绪不稳定,头痛,上课精力不集中,烦躁,五心烦热,厌食等症状就诊;均采用中药甘麦大枣汤加减调理。结果 12例用药3个月症状消失,9例6个月症状消失,5例9个月症状完全消失,4例1年半症状完全消失;治愈率100%。结论 采取中医中药治疗法,患者易接受,副作用少,经济适用,达到标本兼职的效果。
【关键词】 中药;经前期紧张综合症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704-01
临床上经前和经后期出现紧张的成年女性很多,并在经期前后出现一系列的症状,随着月经来潮而消失。经前7-14天出现,烦躁、易怒、精神紧张、神经过敏、浮肿、腹泻、乳房胀痛,皮肤出现丘疹,疙瘩,嗜睡,失眠多梦等一系列症状,并随月经周期性发作为其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择病例的条件 临床上选择肝经郁热,气血不足,或痰火上扰,而出现的烦躁易怒,情志抑郁,悲伤欲哭,坐卧不宁,上课精力不集中的青少年女性。
1.2 一般资料 我科2008——2011年,14-20岁的女性,均已月经前紧张就诊,其中14-18岁12例,18-20岁18例。
1.3 治疗方法
1.3.1 中药方剂 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成分:甘草9克,小麦30克,大枣5枚。
1.3.2 加减 ①经前或经期,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无故悲伤,心悸失眠,月经量少色淡,舌淡,苔薄白。甘草9克,小麦30克,大枣5枚,黄芪25克,茯苓10克;茯神10克,当归10克,川芎9克,半夏10克,柏子仁15克;远志10克,五味子5克,人参5克,酸枣仁10克,肉桂5克。②经前或经期,烦躁易怒,抑郁不乐,头晕目眩,胸胁胀痛,不思饮食,月经量多,色深红,舌红苔黄,脉弦数。当归10克,茯苓10克,芍药10克,白术10克,柴胡10克;川楝子12克,生龙齿9克,代赭石5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③经前或经期,精神狂躁,语无伦次,头痛失眠,心胸烦闷,不思饮食,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有力。黄连5克,胆星9克,石菖蒲10克,半夏10克,酸枣仁6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陈皮9克,茯苓5克,远志10克;生姜3片。
1.3.3 功用 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1.3.4 主治 脏躁。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烦乱,睡眠不安,甚则言行失常,呵欠频作,舌淡红苔少,脉细数。
1.3.5 用法 煎汤。每日2次,饭后服,每次150毫升。每次服药时间为月经前10天,每次服药3剂。
1.3.6 方解 脏躁一病多因忧思过度,心阴受损,肝气失和所致。心阴不足,心神失养,则精神恍惚,睡眠不安,心中烦乱;肝气失和,疏泄失常,则悲伤欲哭,不能自主,或言行妄为。遵《素问·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以及《灵枢·五味》“心病者,宜食麦”之旨,方中用小麦为君药,取其甘凉之性,养肝补心,除烦安神。甘草甘平,补养心气,和中缓急,为臣药。大枣甘温之润,益气和中,润燥缓急,为佐药。三药合用,甘润平补,养心调肝,共奏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之功。
1.4 治愈标准 月经前的症状消失。精神状态佳。精力旺盛,乐观。
2 经期前后饮食调解
2.1 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少食油腻,多进食清淡食品。
2.2 摄入一定量的维生素。
2.3 禁兴奋的食物或者饮品摄入。
2.4 经后期补充一些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的饮食。
2.5 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3 结 果
30例临床上具有经前期出现烦躁易怒,情志抑郁,悲伤欲哭,坐卧不宁的患者,经“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12例用药3个月症状消失,9例6个月症状消失,5例9个月症状完全消失,4例1年半症状完全消失。治愈率100%。
4 讨 论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尤其是女性,生活水平高,然而内分泌失调者渐多,这样就出现了经行前后的一系列身体不适,如心烦浮燥、失眠多梦、乳房胀痛、发热、眩晕、口舌生疮、皮肤瘙痒、起疹块及情志异常等为其特征,症状复杂多样,可单独存在,亦可两三症同见。
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与经前血注冲任血海,全身阴血相对不足,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有关。《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期,肾气不足,心血不足,脾陽不足,肝血不足;加上平时学习任务重,饮食单一性,压力大,睡眠不足,缺少锻炼,致使经前出现头身痛,抑郁,偶有手脚发热,学习精力不集中,脾气暴躁等。
经前期紧张综合症在古医籍中无此病名记载,但其临床症状包括在中医的“经行发热”、“经行头痛”、“经行泄泻”、“经行浮肿”、“经行眩晕”、“经行风疹”、“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情志异常”等病症中。
《女科百问》中有“经水欲行,先身体疼痛”的记载;《叶氏女科证治》云:“经来遍身浮肿,此乃脾土不能克水,变为肿”。
中医中药对调理女性内分泌失调紊乱、阴阳失调与脏腑功能紊乱有独到疗效,药物调理中医治疗内分泌失调主要通过调理气血、化瘀散结、补益冲任着手,调理女性各脏器功能,从而调节内分泌,消除体内瘀积,使雌、孕激素的分泌水平趋于均衡状态。
西医认为本病原因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雌激素和孕激素比值升高;②与β内啡呔有关;③催乳素浓度增高;④前列腺素过多;⑤心理因素。不同的患者可能是由于上述不同的因素导致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发生。对于本病的治疗主要是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 马宝璋,主编.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4.12.
[2] 段富津,主编.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4.12.
[3] 于康,主编.临床营养师速查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02.
【关键词】 中药;经前期紧张综合症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704-01
临床上经前和经后期出现紧张的成年女性很多,并在经期前后出现一系列的症状,随着月经来潮而消失。经前7-14天出现,烦躁、易怒、精神紧张、神经过敏、浮肿、腹泻、乳房胀痛,皮肤出现丘疹,疙瘩,嗜睡,失眠多梦等一系列症状,并随月经周期性发作为其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择病例的条件 临床上选择肝经郁热,气血不足,或痰火上扰,而出现的烦躁易怒,情志抑郁,悲伤欲哭,坐卧不宁,上课精力不集中的青少年女性。
1.2 一般资料 我科2008——2011年,14-20岁的女性,均已月经前紧张就诊,其中14-18岁12例,18-20岁18例。
1.3 治疗方法
1.3.1 中药方剂 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成分:甘草9克,小麦30克,大枣5枚。
1.3.2 加减 ①经前或经期,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无故悲伤,心悸失眠,月经量少色淡,舌淡,苔薄白。甘草9克,小麦30克,大枣5枚,黄芪25克,茯苓10克;茯神10克,当归10克,川芎9克,半夏10克,柏子仁15克;远志10克,五味子5克,人参5克,酸枣仁10克,肉桂5克。②经前或经期,烦躁易怒,抑郁不乐,头晕目眩,胸胁胀痛,不思饮食,月经量多,色深红,舌红苔黄,脉弦数。当归10克,茯苓10克,芍药10克,白术10克,柴胡10克;川楝子12克,生龙齿9克,代赭石5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③经前或经期,精神狂躁,语无伦次,头痛失眠,心胸烦闷,不思饮食,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有力。黄连5克,胆星9克,石菖蒲10克,半夏10克,酸枣仁6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陈皮9克,茯苓5克,远志10克;生姜3片。
1.3.3 功用 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1.3.4 主治 脏躁。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烦乱,睡眠不安,甚则言行失常,呵欠频作,舌淡红苔少,脉细数。
1.3.5 用法 煎汤。每日2次,饭后服,每次150毫升。每次服药时间为月经前10天,每次服药3剂。
1.3.6 方解 脏躁一病多因忧思过度,心阴受损,肝气失和所致。心阴不足,心神失养,则精神恍惚,睡眠不安,心中烦乱;肝气失和,疏泄失常,则悲伤欲哭,不能自主,或言行妄为。遵《素问·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以及《灵枢·五味》“心病者,宜食麦”之旨,方中用小麦为君药,取其甘凉之性,养肝补心,除烦安神。甘草甘平,补养心气,和中缓急,为臣药。大枣甘温之润,益气和中,润燥缓急,为佐药。三药合用,甘润平补,养心调肝,共奏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之功。
1.4 治愈标准 月经前的症状消失。精神状态佳。精力旺盛,乐观。
2 经期前后饮食调解
2.1 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少食油腻,多进食清淡食品。
2.2 摄入一定量的维生素。
2.3 禁兴奋的食物或者饮品摄入。
2.4 经后期补充一些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的饮食。
2.5 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3 结 果
30例临床上具有经前期出现烦躁易怒,情志抑郁,悲伤欲哭,坐卧不宁的患者,经“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12例用药3个月症状消失,9例6个月症状消失,5例9个月症状完全消失,4例1年半症状完全消失。治愈率100%。
4 讨 论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尤其是女性,生活水平高,然而内分泌失调者渐多,这样就出现了经行前后的一系列身体不适,如心烦浮燥、失眠多梦、乳房胀痛、发热、眩晕、口舌生疮、皮肤瘙痒、起疹块及情志异常等为其特征,症状复杂多样,可单独存在,亦可两三症同见。
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与经前血注冲任血海,全身阴血相对不足,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有关。《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期,肾气不足,心血不足,脾陽不足,肝血不足;加上平时学习任务重,饮食单一性,压力大,睡眠不足,缺少锻炼,致使经前出现头身痛,抑郁,偶有手脚发热,学习精力不集中,脾气暴躁等。
经前期紧张综合症在古医籍中无此病名记载,但其临床症状包括在中医的“经行发热”、“经行头痛”、“经行泄泻”、“经行浮肿”、“经行眩晕”、“经行风疹”、“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情志异常”等病症中。
《女科百问》中有“经水欲行,先身体疼痛”的记载;《叶氏女科证治》云:“经来遍身浮肿,此乃脾土不能克水,变为肿”。
中医中药对调理女性内分泌失调紊乱、阴阳失调与脏腑功能紊乱有独到疗效,药物调理中医治疗内分泌失调主要通过调理气血、化瘀散结、补益冲任着手,调理女性各脏器功能,从而调节内分泌,消除体内瘀积,使雌、孕激素的分泌水平趋于均衡状态。
西医认为本病原因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雌激素和孕激素比值升高;②与β内啡呔有关;③催乳素浓度增高;④前列腺素过多;⑤心理因素。不同的患者可能是由于上述不同的因素导致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发生。对于本病的治疗主要是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 马宝璋,主编.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4.12.
[2] 段富津,主编.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4.12.
[3] 于康,主编.临床营养师速查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