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的认识能力的质疑的质疑

来源 :求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chh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我看到《求索》1982年第一期刊登的赵怀玉同志《对人的认识能力的两点质疑》,认为很有启示,但有两点意见:一、关于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应该说是无可争论了。《质疑》说到只有进入人的实践领域的事物才是可能被认识的,这是对的。但他又说“有些事物可以认识”,“有些事物永远无法认识”,这种提法可就自相矛盾了.说有些事物是可以认识的,那就否定了不可知论,又说有些事物永远无法认识,岂不又回到不可知论去了吗?我们绝不能在批判了杜林的“终极真理”、“永恒真理”的荒谬性之后,又怀疑人的思维在认识客观事物中的无限能力。
其他文献
<正> 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没有剥削的直接为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经济。这种经济具有有计划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因为只有国民经济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才能得到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才能存在和发展。没有计划经济,就没有社会主义。 但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具有自己的特点的,忽视或不了解它的特点,就不可能正确地坚持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它是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条件下的计划经济。
<正> 绿霉是平菇生产中危害性最大的一种传染性病害,在消毒不严和栽培潮湿闷热的情况下最易发生,常使整袋或整床培养料感染败坏长不出菇来,给菇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我地菇
<正> 美在何处?美是什么?学术界已争论很久了。近些年来,有的人认为美在实践,美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很多人同意这种观点,认为它把马克思主义美学推进了一大步。但是,经过审慎分析,觉得似是而非,令人费解。美究竟是什么,究竟存在于何处?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试图对此问题,作一些探讨,以便抛砖引玉,将讨论引向深入。
<正> 近年来,一些学者探讨谁最早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词?各述己见,意见不一。从列举的十多种材料中看出,大都认为只有郭沫若在一九二五年六月发表的“王阳明礼赞”的一篇附论中,对两个概念略有论及。 其实不然,据我所知,比这早二十多年,我国就有人发表专论,不仅明确提出两个文明的概念,而且比较正确地论述了两个文明的重要性及其相互的关系。至今读来,脍炙人口。
<正> 今年,国家出台的财税体制改革,对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优化经济结构,为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对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经济,不可避免
[目的]揭示茶籽象危害与不同品种油茶果实物理性状间的关系,揭示不同品种油茶的物理特性对茶籽象寄主选择的影响。[方法]调查茶籽象对相同种植条件下的不同油茶品种的危害情
<正> 结构与功能,是人们熟悉的一对范畴。结构决定着功能,功能在一定条件下仅作用于结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这种辩证关系,在系统理论中获得深刻的阐述,也为当代自然科学所证明。然而,人类认识结构与功能之间这种辩证关系,却走过了一段漫长而又曲折的路程。早在古希腊,就有哲学家对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胆思辩;到了近代,不少哲学家、自然科学家又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所以,关于结构与功能这对范畴的建立,是人类认识长期发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