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1990年,佑安医院的徐莲芝主任收治了第一例中国籍的艾滋病患者。一名从非洲归国的劳务人员HIV感染者的病情泄露后,全村的人像躲避瘟疫那样防着他,全村的人都恐惧靠近他,不和他说话,甚至不让他喝村里的井水,最后全村人凑钱给他作路费,让他离开村庄。
2003年,我国开始大规模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患者的健康得到进一步保障的同时,人们对艾滋病的误解和盲目恐惧也正在减少。有很多个人自发或者群体组织的活动开始关注艾滋病患者,给予他们帮助与关怀。
2010年,德国柏林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一名患有艾滋病和白血病的患者被功能性治愈,所谓功能性治愈指的是艾滋病毒感染者的艾滋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即使不吃药,机体免疫功能也呈正常状态。艾滋病的神秘面纱渐渐被揭开,人们在艾滋病的研究中不断取得突破,一步一步坚定战胜艾滋病的决心。
问:艾滋病早治疗好还是晚治疗好?
答其实从多年前就存在这个问题。何时开始治疗?早治疗还是晚治疗?各有利弊。晚治疗的优势之一就是避免耐药过早产生。可是,晚治疗也有诸多弊端,病毒不容易控制、免疫功能恢复得不好就是最要命的两条。
早治疗是目前的潮流。美国人甚至主张治疗所有爱滋病毒感染者,不管CD4(一种重要免疫细胞)多高。我们国家的免费治疗政策是无症状感染者当CD4低于350开始治疗。如果高于350,但合并其他一些疾病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也予以治疗。
我的主张是早治疗。一方面,有一些研究表明,早期治疗(感染艾滋病病毒半年以内)可以提高功能性治愈的机会,即停药以后,体内查不到艾滋病病毒,并在几年内不复发。此外,早期治疗时,人体的免疫功能还未能完全摧毁,可以更好地保存和恢复免疫功能。另一方面,通过早期治疗,减少体内的艾滋病病毒载量,可以降低患者感染他人的几率,从而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问:现在推广的艾滋病治疗方法主要是哪种?
答现在对于艾滋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应用最广泛的是“鸡尾酒疗法”,即联合使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该疗法的应用可以减少单一用药所产生的耐药性。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相信,混合药物疗法是对付艾滋病的最有效治疗方法,既可以阻止艾滋病病毒繁殖,又可以防止体内产生抗药性的病毒。
国家从2005年起全面实施了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政府正在推进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市民提供艾滋病免费咨询检测;医疗保健机构为孕产妇提供艾滋病免费咨询检测;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提供免费母婴阻断服务;为符合条件的艾滋病病人提供艾滋病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和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的减免费治疗。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还可以得到生活救助。
问: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以后还能活多长时间?
答通过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患者通过长期积极的的治疗,多数艾滋病人都可以长期存活,如果CD4恢复到500以上,基本上不影响预期寿命。20年前NBA球星“魔术师”埃尔文·约翰逊宣布自己感染艾滋病。20多年以后,他依然过得潇潇洒洒,除了一直配合鸡尾酒的疗法之外,他还每天积极锻炼,并投身到社区工作。艾滋病没有阻拦他的生命进程,至少现在还没有。
过去人们将艾滋病形容为“超级癌症”,大家谈“艾”色变,更多的是因为认识不到位。其实我更愿意将它归类为一种慢性病,通过药物治疗,艾滋病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就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治疗好了可以长期不发病。只要没有进入发病期,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当然,我承认,艾滋病患者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所面临的歧视、生活所受到的影响,是别的慢性病远远所不能比的。
问:感染艾滋病病毒以后多长时间能检测出抗体?
答检测和使用的试剂有很大的关系,目前的第四代试剂最早可以在2周检测出抗体,但是,有少数人需要12周的时间。所以一般认为检测12周阴性才能放心。身体素质和抗体产生时间有一定关系,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产生得早有人产生得晚的原因,但是感染以后几乎所有的人都可以在12周内产生抗体。
这个12周和行为的高危性也是相关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头三个月叫“窗口期”,虽然HIV抗体在感染2周后就可以出现,但这时身体里还没有产生足够量的抗体,可能无法检测出是否已经受感染。多数前来就诊的病人都可以在6周确定结果,但是个体差异依然存在,所以12周甚至6个月都应有必要的防范措施。
问:艾滋病患者可以生孩子吗?
答可以。如果母亲是阳性的情况下,不加任何干预,婴儿被传染的概率只有25%~30%。如果我们给予最好的干预措施,也就是给母亲用抗生性药物进行治疗,减少其身体内的病毒载量。
在生产的时候采用剖腹产,孩子生后尽早服用抗病毒药物预防感染(6周疗程),且不用母乳喂养,可以使感染率降低到1%左右。如果是标准操作,这1%的风险也只是理论性的,在现实情况中可以避免。
问:蚊虫叮咬会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答不会,艾滋病病毒不能在蚊虫体内生存,不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人们其实没必要对艾滋病那么恐惧,现在我们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已经很明确,人们只要避免这几条,就可以与艾滋病患者和谐相处。
艾滋病的传播方式有血液传播、性行为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且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外不易存活,离开人体几个小时后就会失去活性,因而像拥抱、握手等社交行为,不会被艾滋病病毒感染。
此外,与艾滋病患者同桌吃饭、淋雨等也不会传染本病。但需要注意的是,艾滋病患者的卫浴用品,如牙刷、牙杯、毛巾等应该专人专用。
虽然我们仍然没有找到一种治愈艾滋病的方法,但我们可以预防它。洁身自爱,进行安全的性行为,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远离毒品等等。
我也希望人们可以对艾滋病患者少一些偏见,给予他们更多关怀。他们是病人,首先是“人”,值得去提高生活品质,追求幸福生活。
问:您对有“恐艾”(艾滋病恐惧症)情绪的人有什么建议?
答恐惧之心人皆有之。在海明威的小说里,那个感冒体温102华氏度的孩子自以为是102摄氏度,吓得要死。对艾滋病的恐惧,也是正常的。虽然艾滋病不是不治之症,但终究还是暂时没有根治之法。可是,没有得病就去“恐”,未免就太过了。
“恐艾”不单纯是个专业知识问题,它其实更是个精神心理问题。如果你因此寝食难安,如果你因此坐卧不宁,如果你因此认为这个世界已不值得留恋,你最好赶快去看一下心理医生、精神医生。你需要心理疏导,你需要一些药物治疗。
还是那句话,恐惧本身并不可怕,这个世界上值得人类恐惧的事情还少吗?
我本人就天天生活在恐惧之中。害怕会在某一天早晨醒来后看不见这个美丽的世界,看不见我最亲爱的人;害怕我年迈的母亲可能会罹患某种疾病离我而去,害怕出门上班时忘了锁门,甚至害怕在我出差的时候家里会水管爆裂“水漫金山”。
可是,我知道恐惧不是生活的全部内容,我不能让这些未知的事件影响我的生活。
我仍然认真地过好每一天,我仍然会在千里之外的他乡突然想家,我仍然会在每天的落日时分期待明天的朝霞……
1990年,佑安医院的徐莲芝主任收治了第一例中国籍的艾滋病患者。一名从非洲归国的劳务人员HIV感染者的病情泄露后,全村的人像躲避瘟疫那样防着他,全村的人都恐惧靠近他,不和他说话,甚至不让他喝村里的井水,最后全村人凑钱给他作路费,让他离开村庄。
2003年,我国开始大规模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患者的健康得到进一步保障的同时,人们对艾滋病的误解和盲目恐惧也正在减少。有很多个人自发或者群体组织的活动开始关注艾滋病患者,给予他们帮助与关怀。
2010年,德国柏林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一名患有艾滋病和白血病的患者被功能性治愈,所谓功能性治愈指的是艾滋病毒感染者的艾滋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即使不吃药,机体免疫功能也呈正常状态。艾滋病的神秘面纱渐渐被揭开,人们在艾滋病的研究中不断取得突破,一步一步坚定战胜艾滋病的决心。
问:艾滋病早治疗好还是晚治疗好?
答其实从多年前就存在这个问题。何时开始治疗?早治疗还是晚治疗?各有利弊。晚治疗的优势之一就是避免耐药过早产生。可是,晚治疗也有诸多弊端,病毒不容易控制、免疫功能恢复得不好就是最要命的两条。
早治疗是目前的潮流。美国人甚至主张治疗所有爱滋病毒感染者,不管CD4(一种重要免疫细胞)多高。我们国家的免费治疗政策是无症状感染者当CD4低于350开始治疗。如果高于350,但合并其他一些疾病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也予以治疗。
我的主张是早治疗。一方面,有一些研究表明,早期治疗(感染艾滋病病毒半年以内)可以提高功能性治愈的机会,即停药以后,体内查不到艾滋病病毒,并在几年内不复发。此外,早期治疗时,人体的免疫功能还未能完全摧毁,可以更好地保存和恢复免疫功能。另一方面,通过早期治疗,减少体内的艾滋病病毒载量,可以降低患者感染他人的几率,从而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问:现在推广的艾滋病治疗方法主要是哪种?
答现在对于艾滋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应用最广泛的是“鸡尾酒疗法”,即联合使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该疗法的应用可以减少单一用药所产生的耐药性。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相信,混合药物疗法是对付艾滋病的最有效治疗方法,既可以阻止艾滋病病毒繁殖,又可以防止体内产生抗药性的病毒。
国家从2005年起全面实施了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政府正在推进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市民提供艾滋病免费咨询检测;医疗保健机构为孕产妇提供艾滋病免费咨询检测;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提供免费母婴阻断服务;为符合条件的艾滋病病人提供艾滋病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和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的减免费治疗。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还可以得到生活救助。
问: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以后还能活多长时间?
答通过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患者通过长期积极的的治疗,多数艾滋病人都可以长期存活,如果CD4恢复到500以上,基本上不影响预期寿命。20年前NBA球星“魔术师”埃尔文·约翰逊宣布自己感染艾滋病。20多年以后,他依然过得潇潇洒洒,除了一直配合鸡尾酒的疗法之外,他还每天积极锻炼,并投身到社区工作。艾滋病没有阻拦他的生命进程,至少现在还没有。
过去人们将艾滋病形容为“超级癌症”,大家谈“艾”色变,更多的是因为认识不到位。其实我更愿意将它归类为一种慢性病,通过药物治疗,艾滋病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就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治疗好了可以长期不发病。只要没有进入发病期,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当然,我承认,艾滋病患者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所面临的歧视、生活所受到的影响,是别的慢性病远远所不能比的。
问:感染艾滋病病毒以后多长时间能检测出抗体?
答检测和使用的试剂有很大的关系,目前的第四代试剂最早可以在2周检测出抗体,但是,有少数人需要12周的时间。所以一般认为检测12周阴性才能放心。身体素质和抗体产生时间有一定关系,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产生得早有人产生得晚的原因,但是感染以后几乎所有的人都可以在12周内产生抗体。
这个12周和行为的高危性也是相关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头三个月叫“窗口期”,虽然HIV抗体在感染2周后就可以出现,但这时身体里还没有产生足够量的抗体,可能无法检测出是否已经受感染。多数前来就诊的病人都可以在6周确定结果,但是个体差异依然存在,所以12周甚至6个月都应有必要的防范措施。
问:艾滋病患者可以生孩子吗?
答可以。如果母亲是阳性的情况下,不加任何干预,婴儿被传染的概率只有25%~30%。如果我们给予最好的干预措施,也就是给母亲用抗生性药物进行治疗,减少其身体内的病毒载量。
在生产的时候采用剖腹产,孩子生后尽早服用抗病毒药物预防感染(6周疗程),且不用母乳喂养,可以使感染率降低到1%左右。如果是标准操作,这1%的风险也只是理论性的,在现实情况中可以避免。
问:蚊虫叮咬会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答不会,艾滋病病毒不能在蚊虫体内生存,不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人们其实没必要对艾滋病那么恐惧,现在我们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已经很明确,人们只要避免这几条,就可以与艾滋病患者和谐相处。
艾滋病的传播方式有血液传播、性行为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且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外不易存活,离开人体几个小时后就会失去活性,因而像拥抱、握手等社交行为,不会被艾滋病病毒感染。
此外,与艾滋病患者同桌吃饭、淋雨等也不会传染本病。但需要注意的是,艾滋病患者的卫浴用品,如牙刷、牙杯、毛巾等应该专人专用。
虽然我们仍然没有找到一种治愈艾滋病的方法,但我们可以预防它。洁身自爱,进行安全的性行为,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远离毒品等等。
我也希望人们可以对艾滋病患者少一些偏见,给予他们更多关怀。他们是病人,首先是“人”,值得去提高生活品质,追求幸福生活。
问:您对有“恐艾”(艾滋病恐惧症)情绪的人有什么建议?
答恐惧之心人皆有之。在海明威的小说里,那个感冒体温102华氏度的孩子自以为是102摄氏度,吓得要死。对艾滋病的恐惧,也是正常的。虽然艾滋病不是不治之症,但终究还是暂时没有根治之法。可是,没有得病就去“恐”,未免就太过了。
“恐艾”不单纯是个专业知识问题,它其实更是个精神心理问题。如果你因此寝食难安,如果你因此坐卧不宁,如果你因此认为这个世界已不值得留恋,你最好赶快去看一下心理医生、精神医生。你需要心理疏导,你需要一些药物治疗。
还是那句话,恐惧本身并不可怕,这个世界上值得人类恐惧的事情还少吗?
我本人就天天生活在恐惧之中。害怕会在某一天早晨醒来后看不见这个美丽的世界,看不见我最亲爱的人;害怕我年迈的母亲可能会罹患某种疾病离我而去,害怕出门上班时忘了锁门,甚至害怕在我出差的时候家里会水管爆裂“水漫金山”。
可是,我知道恐惧不是生活的全部内容,我不能让这些未知的事件影响我的生活。
我仍然认真地过好每一天,我仍然会在千里之外的他乡突然想家,我仍然会在每天的落日时分期待明天的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