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插图*伍圣游
《圣经》载,有天耶稣看见一个盲人坐在路旁,便用唾沫和着稀泥抹在盲人眼睛上,对他说:“你往西罗亚的池子里去洗干净了吧。”盲人照做后,眼睛便睁开了,他往耶稣站的方向转过头去,什么都看见了。
国际高球名将Tiger Woods(老虎·伍兹)从前也是一位盲人——严格地从法律来讲,患有高度近视的他,在不戴任何眼镜时,可算作盲人。可惜他不及《圣经》中那盲人幸运,没能遇见耶稣,他只好求助于一种准分子雷射矫正近视手术。所幸,Woods不仅什么都看见了,而且在术后第一次比赛中获得了迪斯尼精英赛的冠军。
那是1999年的事情。其时,近视矫正手术已经发明了12年。上世纪九十年代,近视矫正手术进入内地,一时风行,而同时,公众对其的信任度也参差不齐——毕竟事关眼睛,况且又是新技术。民间时有说法传出,“这种手术要多少年的观察期,谁知道到时候会怎么样”、“有人做过这个手术后在公交车上被人碰了一下眼睛,眼球就爆了。”
心理学家说,恐惧源于未知。即使是眼球上动刀子的事,了解了,也就未必害怕了。所以,要不要通过手术扔掉眼镜,需要的不是胆量,而是对这手术的了解,还有对更方便、美丽生活的追求。
个性化LASEK最安全
饱受质疑的近视矫正手术,从没放弃过改进。最初的RK、PRK因风险较大而日渐式微,目下流行的LASIK(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和LASEK(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已经有了量身定做的个性化版本SUPER LASEK。
LASIK手术是先在角膜上切出厚度为100~140微米、直径8.5~9.0毫米带蒂的圆形角膜瓣,将其掀起后用激光切削少许角膜基质层组织,然后将角膜瓣复位,由此改变眼睛的屈光度,达到矫正近视、远视、散光的目的。因为要切出100~140微米的角膜瓣,所以不适合角膜薄的人。LASEK与LASIK的原理相似,只是其切出的是厚度为60微米的角膜上皮瓣,适合角膜薄的人,也因为术中制作的是角膜上皮瓣,接受LASEK的人在日后眼睛受到撞击时,比接受LASIK的人安全。
然而,“目前从全球来看,主流的手术方式还是LASIK,只有角膜薄的或运动员会倾向于选择LASEK。”广州中山眼科中心的刘泉教授说。
选择LASIK的人多,在于两者的另一区别:LASIK愈合时间快,手术后3~4个小时裸视视力即可达1.0以上,术后第二天即可上班、上学,术后只需滴用眼药一个月;而LASEK术后需要连续复查几天,术后一周视力才比较稳定,滴用眼药的时间要持续4个月。“现代人实在太忙了。”
个体化LASIK、个体化 LASEK是近视矫正术中的贵族,相比于常规LASIK、LASEK,手术过程差别不大,但术中会针对每一个患者的眼睛,甚至职业等状况,加入波阵面相差及非球面等更多检查参数,所以国内称之为“个性化近视矫正术”。价格比常规LASIK、LASEK自然也贵些。
谁在做?
广东宏远篮球队队员季乐,近视500°有余,打篮球十多年,眼镜打碎数回。2007年4月,季乐在犹豫一段时间后,花8000块钱做了个体化 LASEK手术。
“犹豫也难免。我打球的,戴眼镜一来视野范围受限,二来这些年眼镜打碎的也不少,隐形眼镜取出戴进,药水、眼镜盒、护理液带来带去很麻烦。这个手术我听说很久了,以前不太了解,技术好像也没那么好,不敢做,后来我咨询了在广州算是比较权威的专家,了解后觉得还可以,就做了。”
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资料纪录可以看出,这几年,前来接受手术的人中,像季乐这样的人越来越多——70后,收入中产,不为升学就业,只为生活方便。
“我们科室4名医生,近视的3个,都做过这个矫正手术了。”刘泉教授说。
“那您自己怎么还戴着眼镜?”
“哦,我这是开始有老花了”。
记者仔细辨认,诚然。
是手术就有风险
目前中国每年接受近视矫正手术的有几十万人,相对于中国的近视人群,比例很小。对手术的不了解、对眼睛的重视、还有失败案例的民间流传,不无影响。
“其实,只要是手术,就肯定会有一定的风险”,刘泉教授对手术风险回应道,“手术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医生、机器和被手术者。比如,手术过程中,如果医生失职,输错参数,搞错左右眼别(确有案例发生过),这是风险;比如,如果你是圆锥角膜,而术前检查没有查出来,后果可能会相当严重;再比如,被手术者手术过程中由于过度紧张而不能控制眼睛不动,也可能影响术后效果。这些都是风险。问题是风险的大小和如何规避。”
“医院和医生的选择很重要。我知道的一些发生医疗纠纷的案例中,有些因为术前检查不够规范,有些因为所用的激光机太陈旧或重复使用一次性耗品,再有的是医患之间的沟通不够。选择越正规的医院,越有经验的医生,风险会越小。”
刘泉曾遇到过一个案例:一位29岁的男士,视网膜在术后几个月脱离,视力下降到0.1,后来他找到刘泉,才发现他在手术前就有视网膜变性的病史,这种情形本需要在术前检查出病况后,先处理,再手术。“其实当时手术前,只要散瞳检查眼底即可发现其视网膜的病变。”
即使成功的手术,比之于完全不做手术,也不无风险。
2006年,中山大学医学院一名曾接受LASIK手术的大二男生,在一次打篮球时,被撞到右眼。顿时眼睛流水,肿痛,看不清东西,被送到中山眼科中心急诊后,发现是当时切开的角膜瓣,从愈合后的刀口裂开,发生移位。
“这个同学后来我给他做了一个很简单的角膜瓣复位手术,就没事了。因为他当时做的是LASIK,所以受碰时风险会大些,若是LASEK,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这就是博弈,做了手术,就不可能跟完全没做时一样。”
《圣经》载,有天耶稣看见一个盲人坐在路旁,便用唾沫和着稀泥抹在盲人眼睛上,对他说:“你往西罗亚的池子里去洗干净了吧。”盲人照做后,眼睛便睁开了,他往耶稣站的方向转过头去,什么都看见了。
国际高球名将Tiger Woods(老虎·伍兹)从前也是一位盲人——严格地从法律来讲,患有高度近视的他,在不戴任何眼镜时,可算作盲人。可惜他不及《圣经》中那盲人幸运,没能遇见耶稣,他只好求助于一种准分子雷射矫正近视手术。所幸,Woods不仅什么都看见了,而且在术后第一次比赛中获得了迪斯尼精英赛的冠军。
那是1999年的事情。其时,近视矫正手术已经发明了12年。上世纪九十年代,近视矫正手术进入内地,一时风行,而同时,公众对其的信任度也参差不齐——毕竟事关眼睛,况且又是新技术。民间时有说法传出,“这种手术要多少年的观察期,谁知道到时候会怎么样”、“有人做过这个手术后在公交车上被人碰了一下眼睛,眼球就爆了。”
心理学家说,恐惧源于未知。即使是眼球上动刀子的事,了解了,也就未必害怕了。所以,要不要通过手术扔掉眼镜,需要的不是胆量,而是对这手术的了解,还有对更方便、美丽生活的追求。
个性化LASEK最安全
饱受质疑的近视矫正手术,从没放弃过改进。最初的RK、PRK因风险较大而日渐式微,目下流行的LASIK(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和LASEK(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已经有了量身定做的个性化版本SUPER LASEK。
LASIK手术是先在角膜上切出厚度为100~140微米、直径8.5~9.0毫米带蒂的圆形角膜瓣,将其掀起后用激光切削少许角膜基质层组织,然后将角膜瓣复位,由此改变眼睛的屈光度,达到矫正近视、远视、散光的目的。因为要切出100~140微米的角膜瓣,所以不适合角膜薄的人。LASEK与LASIK的原理相似,只是其切出的是厚度为60微米的角膜上皮瓣,适合角膜薄的人,也因为术中制作的是角膜上皮瓣,接受LASEK的人在日后眼睛受到撞击时,比接受LASIK的人安全。
然而,“目前从全球来看,主流的手术方式还是LASIK,只有角膜薄的或运动员会倾向于选择LASEK。”广州中山眼科中心的刘泉教授说。
选择LASIK的人多,在于两者的另一区别:LASIK愈合时间快,手术后3~4个小时裸视视力即可达1.0以上,术后第二天即可上班、上学,术后只需滴用眼药一个月;而LASEK术后需要连续复查几天,术后一周视力才比较稳定,滴用眼药的时间要持续4个月。“现代人实在太忙了。”
个体化LASIK、个体化 LASEK是近视矫正术中的贵族,相比于常规LASIK、LASEK,手术过程差别不大,但术中会针对每一个患者的眼睛,甚至职业等状况,加入波阵面相差及非球面等更多检查参数,所以国内称之为“个性化近视矫正术”。价格比常规LASIK、LASEK自然也贵些。
谁在做?
广东宏远篮球队队员季乐,近视500°有余,打篮球十多年,眼镜打碎数回。2007年4月,季乐在犹豫一段时间后,花8000块钱做了个体化 LASEK手术。
“犹豫也难免。我打球的,戴眼镜一来视野范围受限,二来这些年眼镜打碎的也不少,隐形眼镜取出戴进,药水、眼镜盒、护理液带来带去很麻烦。这个手术我听说很久了,以前不太了解,技术好像也没那么好,不敢做,后来我咨询了在广州算是比较权威的专家,了解后觉得还可以,就做了。”
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资料纪录可以看出,这几年,前来接受手术的人中,像季乐这样的人越来越多——70后,收入中产,不为升学就业,只为生活方便。
“我们科室4名医生,近视的3个,都做过这个矫正手术了。”刘泉教授说。
“那您自己怎么还戴着眼镜?”
“哦,我这是开始有老花了”。
记者仔细辨认,诚然。
是手术就有风险
目前中国每年接受近视矫正手术的有几十万人,相对于中国的近视人群,比例很小。对手术的不了解、对眼睛的重视、还有失败案例的民间流传,不无影响。
“其实,只要是手术,就肯定会有一定的风险”,刘泉教授对手术风险回应道,“手术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医生、机器和被手术者。比如,手术过程中,如果医生失职,输错参数,搞错左右眼别(确有案例发生过),这是风险;比如,如果你是圆锥角膜,而术前检查没有查出来,后果可能会相当严重;再比如,被手术者手术过程中由于过度紧张而不能控制眼睛不动,也可能影响术后效果。这些都是风险。问题是风险的大小和如何规避。”
“医院和医生的选择很重要。我知道的一些发生医疗纠纷的案例中,有些因为术前检查不够规范,有些因为所用的激光机太陈旧或重复使用一次性耗品,再有的是医患之间的沟通不够。选择越正规的医院,越有经验的医生,风险会越小。”
刘泉曾遇到过一个案例:一位29岁的男士,视网膜在术后几个月脱离,视力下降到0.1,后来他找到刘泉,才发现他在手术前就有视网膜变性的病史,这种情形本需要在术前检查出病况后,先处理,再手术。“其实当时手术前,只要散瞳检查眼底即可发现其视网膜的病变。”
即使成功的手术,比之于完全不做手术,也不无风险。
2006年,中山大学医学院一名曾接受LASIK手术的大二男生,在一次打篮球时,被撞到右眼。顿时眼睛流水,肿痛,看不清东西,被送到中山眼科中心急诊后,发现是当时切开的角膜瓣,从愈合后的刀口裂开,发生移位。
“这个同学后来我给他做了一个很简单的角膜瓣复位手术,就没事了。因为他当时做的是LASIK,所以受碰时风险会大些,若是LASEK,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这就是博弈,做了手术,就不可能跟完全没做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