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j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自信需要土壤,那么我说,中国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天地,就是中华民族自信的沃土。
  如果说,自信需要阳光,那么我坚信习总书记说的那句,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铿锵有力的话语,就是中华民族自信的阳光。
  我的家乡博山,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的故乡,是康熙皇帝的老师大学士孙廷铨的故乡,是中国著名的陶琉之乡,是孝文化的发祥地。
  爸爸是一名刑警,他常说,在这片有红色文化基因的土地上,我们不忘初心,锻造着忠诚党、忠诚人民的公安铁军,我们时刻牢记并信仰着:道路自信。
  妈妈是一名人民教师,她常说:博山名人荟萃,大家辈出,是鲁中的山水画廊,4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那么,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使者,她坚信着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从小,我就喜欢自己的家乡,小小的心灵里,盛满了琉璃的晶莹绚丽,陶瓷的端庄古朴。特别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阅读着琉璃文化的历史,才渐渐明晰:博山,最早从元代开始就有了琉璃生产。几乎每个博山人都知道,博山现在已经成为我国琉璃生产中心。在二〇〇六年,博山区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琉璃之乡”称号,被山东省文化厅授予“山东琉璃之乡”称号。数千年来,擅长制造瓷器的中华民族,在制造玻璃这一行业方面,远远地落后于欧洲。但是只有在博山这个地方,做出了得到世界承认的成就。二〇一八年上合峰会,博山琉璃走向了世界,人民大会堂也有了博山琉璃展厅。
  琉璃之于博山,正如瓷器之于中國。那么,缘于脚下土地的火热,我的自信也生动起来。那个雪天,我跟着爸爸走进琉璃作坊,上千度的炉火跟室外的冰冷白雪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琉璃工人的手中,扎花花球开出春花,秋日蟋蟀唱出幽深的歌,一朵朵茉莉送出清香,“开怀大笑”的石榴寓意着美好的期盼!在感叹琉璃“火里来,水里去”,纯手工制作工艺繁琐,并且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时,我更感叹并感悟了一种积淀了博山琉璃历史中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工匠精神!因为,在那每一道工序中,都蕴含着博山的琉璃工匠们坚韧不拔的毅力,精益求精的追求和千锤百炼的专注,在每一件艺术品之中,都可以寻觅到最可贵的底蕴和精髓。这种精神是自信的标识,使琉璃文化牢牢植根博山深情的沃土,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滋养,从而获得了活的灵魂。
  “大国工匠精神”,正是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啊!我认为用对祖国对家乡的爱,用成长的足迹培育出的自信,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恒久力量。也许因为年少会偶尔惊叹远方的繁华,也许因为学习的辛苦,会有压力引发感慨。但是,身边的气息里,闪动着明珠的璀璨;身边的人海中,洋溢着自信的光焰,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把这些细碎的情绪推开,如同一件浴火而生的琉璃精品一样,在中国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洒下稚嫩却无畏无惧的汗水呢!
  高中时代,是冲刺未来的站台,是美丽青春的花季,自信的我要努力学习,在最美好的时光里,融进中国软实力的文化自信中,在琉璃文化的“根”和“魂”之中寻找自我的位置,承担起自己的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前行!(责任编辑 王瑞锋)
其他文献
听说,昨夜  空调温度太低  差点把你扔到霜天雪地  冻坏  在安徒生的童话里  也有个女孩,在点亮  最后那根火柴后,没有  被火苗拉回  祖母身边  如果时光  可以倒转  让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  和你  互换下角色  十八相送  所有的亭台都为你设计  所有的路途温柔而湿润  凤凰山 观音堂  小吊桥 甚至一口废井  都是爱的道具  微雨后 朝阳初露  有时,眼睛难得瞽蔽  十八里路走得才遥
期刊
故乡永远是流落他乡游子的魂牵梦绕的牵挂。离开家乡十余年,每每想起,总有无尽的思念。  每到年关,踏上北去的列车,从车窗向外一望,总能看到苍黄的天底下,不时闪现几个萧索的村庄,时值深冬,天气异常阴冷,疾驰的列车带着我走进家乡的画面:熟悉的村庄,远处人家升起的袅袅炊烟,门外几名孩童的嬉戏玩耍……我的心莫名地紧张起来,也许这就是近乡情怯吧!家乡较偏僻,下了火车还要搭汽车,伴着悠远的汽笛声,我的心完全释放
期刊
月是心境,月是离愁  月是醉眼里一粒亮豆  太白逐月,清照纤指描绣  长袖一拂,遣散多少怨尤  月是浑圆,月是一勾  初一至十五  在騷客心尖上游走  唐时玉盘啊今时月  唰喇喇展开一幅长轴  东坡脸上霜白流淌  沾着黄州柚汁  密州槐蜜  儋州苦丁茶垢  滴落于荆州颤动的眉头  幸得黄梅一指  岭南会得  自此满地月华  一泻无收  矜持的月  夜的东方,喧哗无声  婷婷一轮,荡漾游子的瞳仁  
期刊
他想像大雄一样,拥有一只机器猫。  他是一个普通的小孩,一个别人嘴中的笨小孩。  他叫刘本。爸妈取这个名字是希望他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留住本心,有始有终。但恰恰因为这个名字,他自小便有了“刘笨”的外号。同学们这样叫他,老师这样叫他,上学后看了他成绩的父母也这样叫他。  刘本其实并不笨,他只是个慢性子,说话慢,做事慢,连学东西也很慢。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个什么都要求速度的时代,他顯得格格不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