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当前保障食品安全仍然面临非常艰巨的任务,食品安全仍然是老百姓最担忧的突出问题之一。
作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的第四本年度报告——《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5》已经出版。以吴林海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为主体撰写的系列“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视野开阔,主题凝练,已成为国内融学术性、实用性、工具性、科普性于一体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性研究报告,对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中国食品安全的真实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5》(以下简称本《报告》)无论是研究内容的深度、广度,还是研究方法上,均取得新进展。
本《报告》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
一是实践特色。本《报告》共21章,研究内容均源自实际调查。通过实际调查、实证研究,总结实践经验,保证了本《报告》鲜明的实践特色,尤其是第八章基于全国与山东、广西与江西进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案例调查,揭示了食品安全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一针见血地提出了构建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的极端重要性。
《报告》研究团队自2012年以来,始终关注农村食品安全消费等相关问题,连续与动态地展开了相关调查。在2013年开展了对全国20个省(区)90个县市的299个行政村的3943个农村居民调查的基础上,于2014年7-8月间再次组织专门力量,就相关问题再次调查了10个省(区)59个县市92个行政村的3984个农村居民。所涉及的调查工作之深入、工作量之巨大,反映了研究团队根植于国情而研究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情怀。
二是理论特色。本《报告》致力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的理论框架,在借鉴西方理论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把握“全球视野”与“本土特质”两个维度的层次上进行了大胆探索,提出了厘清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现实问题的本质特征是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整体性治理”应该是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的基本思路,理论分析框架应具有研究视角的中国特色、风险治理的实践特色、共治体系的系统特色和开放特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技术保障的有机统一等一系列理论观点。
这不仅提升了《报告》的研究质量,更推进了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理论研究的探索。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研究报告泛泛而谈不同的是,本《报告》的理论研究体现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之上,在第十七章的“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的理论分析框架”中,研究团队参考的国际文献多达120多篇,在较为全面、深入研究国际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握我国引发食品安全风险的主要因素、风险类型与危害、基本矛盾等内容,由此分析中国现阶段食品安全风险的本质特征等,并以此为切入点,研究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的理论分析框架。
三是研究方法。本《报告》坚持“学科交叉、特色鲜明、实证研究”的学术理念,采用多学科组合的研究方法。与以往《报告》相比较,研究团队采用了大数据工具的研究方法,这是本报告最鲜明的特色之一。他们率先在国内开发了食品安全事件大数据监测平台Data Base V1.0系统,率先计算了10年间中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的数量,研究了最具风险性的食品种类,刻画了食品安全事件在空间区域的分布状况,分析了在食品供应链体系中最容易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的环节等。
未来是历史与现实的延伸。过去10年间已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特征,对“十三五”期间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所有这些,不仅为科学地回答“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首先‘共治’什么”奠定了科学基础,而且体现了吴林海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勇于创新的探索性勇气。
四是研究内容。本《报告》既延续了良好的体例与范式,又实现了研究内容新颖化、系统化。尤其是增加了粮食、食用农产品与食品的生产与市场供应状况的分析,在粮食数量保障总体上处于紧平衡与片面追求数量的粗放式的生产方式难以为继的背景下,提出了如何通过深化改革与节约保障粮食安全的思考与建议,不仅确保了《报告》更好地把握食品安全数量与质量的内在关系,更体现了吴林海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为保障粮食与质量安全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党的十八大后,国务院实施的第一个具有全局性的改革就是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从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到2015年10月1日“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出台,同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进一步开创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新境界。
虽然食品安全工作始终摆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议程”中,全国上下在加强食品安全法治建设、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治理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具有系统复杂性、矛盾多面性等突出特征,当前保障食品安全仍然面临非常艰巨的任务,食品安全仍然是老百姓担忧的突出问题之一。我国当前保障食品安全仍然面临非常艰巨的任务。
贯彻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有效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构建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体系,其目的就是满足人民群众吃得更放心、更健康的热切期盼。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
作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的第四本年度报告——《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5》已经出版。以吴林海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为主体撰写的系列“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视野开阔,主题凝练,已成为国内融学术性、实用性、工具性、科普性于一体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性研究报告,对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中国食品安全的真实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5》(以下简称本《报告》)无论是研究内容的深度、广度,还是研究方法上,均取得新进展。
本《报告》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
一是实践特色。本《报告》共21章,研究内容均源自实际调查。通过实际调查、实证研究,总结实践经验,保证了本《报告》鲜明的实践特色,尤其是第八章基于全国与山东、广西与江西进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案例调查,揭示了食品安全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一针见血地提出了构建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的极端重要性。
《报告》研究团队自2012年以来,始终关注农村食品安全消费等相关问题,连续与动态地展开了相关调查。在2013年开展了对全国20个省(区)90个县市的299个行政村的3943个农村居民调查的基础上,于2014年7-8月间再次组织专门力量,就相关问题再次调查了10个省(区)59个县市92个行政村的3984个农村居民。所涉及的调查工作之深入、工作量之巨大,反映了研究团队根植于国情而研究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情怀。
二是理论特色。本《报告》致力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的理论框架,在借鉴西方理论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把握“全球视野”与“本土特质”两个维度的层次上进行了大胆探索,提出了厘清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现实问题的本质特征是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整体性治理”应该是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的基本思路,理论分析框架应具有研究视角的中国特色、风险治理的实践特色、共治体系的系统特色和开放特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技术保障的有机统一等一系列理论观点。
这不仅提升了《报告》的研究质量,更推进了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理论研究的探索。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研究报告泛泛而谈不同的是,本《报告》的理论研究体现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之上,在第十七章的“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的理论分析框架”中,研究团队参考的国际文献多达120多篇,在较为全面、深入研究国际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握我国引发食品安全风险的主要因素、风险类型与危害、基本矛盾等内容,由此分析中国现阶段食品安全风险的本质特征等,并以此为切入点,研究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的理论分析框架。
三是研究方法。本《报告》坚持“学科交叉、特色鲜明、实证研究”的学术理念,采用多学科组合的研究方法。与以往《报告》相比较,研究团队采用了大数据工具的研究方法,这是本报告最鲜明的特色之一。他们率先在国内开发了食品安全事件大数据监测平台Data Base V1.0系统,率先计算了10年间中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的数量,研究了最具风险性的食品种类,刻画了食品安全事件在空间区域的分布状况,分析了在食品供应链体系中最容易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的环节等。
未来是历史与现实的延伸。过去10年间已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特征,对“十三五”期间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所有这些,不仅为科学地回答“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首先‘共治’什么”奠定了科学基础,而且体现了吴林海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勇于创新的探索性勇气。
四是研究内容。本《报告》既延续了良好的体例与范式,又实现了研究内容新颖化、系统化。尤其是增加了粮食、食用农产品与食品的生产与市场供应状况的分析,在粮食数量保障总体上处于紧平衡与片面追求数量的粗放式的生产方式难以为继的背景下,提出了如何通过深化改革与节约保障粮食安全的思考与建议,不仅确保了《报告》更好地把握食品安全数量与质量的内在关系,更体现了吴林海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为保障粮食与质量安全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党的十八大后,国务院实施的第一个具有全局性的改革就是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从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到2015年10月1日“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出台,同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进一步开创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新境界。
虽然食品安全工作始终摆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议程”中,全国上下在加强食品安全法治建设、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治理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具有系统复杂性、矛盾多面性等突出特征,当前保障食品安全仍然面临非常艰巨的任务,食品安全仍然是老百姓担忧的突出问题之一。我国当前保障食品安全仍然面临非常艰巨的任务。
贯彻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有效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构建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体系,其目的就是满足人民群众吃得更放心、更健康的热切期盼。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