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意象山水观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che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山水画是写意性的,画家对自然物像的感受和作画中的性灵抒发是占有很大比重,同时在写生过程中对物像的艺术化处理也是灵活的多样,探索山水画的精神性成为很多画家的追求。
  【关键词】:意象; 符号;写生
  在当代山水画中,有一类山水创作大多不以真山真水的形式出现,更倾向似于不似或一种意象的山河, 它淡化了形象的写实性,笔墨趋于自由,不同程度的回归程式化,以程式化的方法画树、画石、画云、画水;在构图上会用云、水来分段,构成一幅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空灵的山水境界,山水画在笔墨技法上精简到极致,一幅山水作品中,山的形态变化并不大,就画一块或几块山头,并不像一些写实画家非要画出山水的千沟万壑,在处理山石的质感时,画家并没有去刻意表现客观的山石,而是用一种符号的点、线的排列组合,并切以变化并不大的一种笔调来表现山石,这对传统的吸取也变得十分自然,这样笔墨的力度、韵味就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发挥。
  探索山水画的精神性成为很多画家的追求,不少人偏重于山水精神空间的熔铸,如灌注汉唐精神的“西北雄风山水”,强化哲学意蕴的“观化山水”。画家作画画是需要感情的,艺术家因感情受到触动,感动而将自己的感受付诸适当的艺术形式,进一步物化为艺术作品,而读者或欣赏纯粹的艺术家的山水作品时,追求的仅仅是表达内在的本质和精神,欣赏者凭借艺术家物化后的艺术作品,进入虚拟的艺术世界,审美感官受到第二自然的自由召唤,激发独特的审美感受,从而唤起感情的共鸣,进入到一种不同于自然的意象山河之中。
  有一次和老师聊起画家创作的状态时,老师问我是画家在控制笔,还是笔在控制画家,我当时还是犹豫了一下,心想画家处处控制住笔的话,画面必然不灵动,处处受制于人,变成意识形态可控的画,其格调必然不高;但笔控制画家能成立吗?这显然是一个带有哲学性的问题,但我知道,好的绘画作品绝对不是画家有意识的画出来的,甚至是画家自己都控制不住的,而且没有重复性。画家在创作意象山水时,画家知道自己要创作什么,但是他不会意识到怎样去创作它,创作活动是不受他管束的,结果常常出于他的意想不到。天才并不自觉,它在施展才华的时候并不依赖他固有的想法,随机生发,在实践过程中,往往违背的之前预先想好的方法。这并不是因为他在创作中排除了他的意识,而是在创作过程中创作成果超越了他有意识的构思。古代的先贤在创作艺术作品的时候,优秀的作品往往出于无意,真的不是刻意追求的东西,无意也可以说成不经意之间。这种创作中的不经意、无意也可以理解成对作品的无目的性、没有什么功利心、甚至是无意识。古代画家为了追求这种无意识的境界,而有意的想办法来给自己创造条件,比如唐代张旭酗酒,以写狂草,近现代的画家傅抱石作画必饮酒,画面笔墨酣畅淋漓,大有“山雨欲来”之势。人在醉后神志处在不清醒或半清醒的状态,对于科学的思维是不利的,然而对于艺术思维确是有利的,进入无意识的境界可以排除杂念、引发灵感,创作是的可以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中国绘画的最高境界就是其写意性,写意是画家高度自我、性灵的一种表现,其艺术作品是带有画家情感的,艺术性也极高。心观”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山水画家应该如何“观”,即如何观照宇宙自然,如何关照社会人生,如何关照笔墨形式语言。这里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容以及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从哲学的高度,从中国文化大精神出发。创造性的把中国哲学的观照方式运用到自己的山水画艺术实践中。
  艺术创作是要把自己的个性、心灵与大自然的生命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心灵与宇宙和谐为一,构成一个客观的生命世界。在学习中,对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符号化问题,而面对客观纷杂的自然景物,画家要用毛笔自然有序的组成一幅画面,客观描绘景物并不符合中国的传统的审美特质。中国人的绘画传统审美并不最求形似,而是画人物要传神,山水画也要和自然风景神似。在这样的审美要求过程中,画家能够找出自然山水的符号作画时加以替代,形成一种绘画的方法。在这一方面,古人做的是非常到位的,就山水画而言,古人根据自然地理、山石形态,创造出来各种山石的表现方法,并且加以整理、命名。如表现土坡的披麻皴、表现山崖的大小斧劈皴,表现山石肌理的豆瓣皴、雨点皴等等。同样,在画树的方法上,根据树种的不同,也总结出了树枝的蟹爪式、鹿角式;画树叶有芥子点、胡椒点、没骨等画法,当然还有更多的楼台画法、水云画法。
  写生是培养个性化的观照方式,绘画不仅是画的问题,重要的是观察方法的转变,就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不要用别人的眼睛去看,也不要用自己以前的眼睛去看。以活泼、爛漫、向上求新的态度,直面人生、直面大自然,以亦子之心满腔热忱地去拥抱之。贾又福先生说:“以心用眼,动观、静观、时时观、面面观。以全部慧心、睿智,全部感觉器官去观照自身,观照与自身同在的山山水水以及万事万物。
  写生是为了要弄清楚对象的组织规律。 在写生中要善于提取自然物像的符号,古人的所思所想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作为一个当代的人,我们面临现在的社会生活和自然景观,已和古人大不同,我们也应当有新的发现。艺术符号应该是精简到极致的一种对物像的高度提炼,要充分抓住物像的自然特征,用简练的笔法把它归纳概括出来,这便是一种艺术形象吧!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写生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了,临摹、古人的山石法、树法、云水法在自然界全不见了,用古人的绘画方法来描绘自然山水,自己都能感觉到是在泥古不化,感觉到没有自己的个性,但话又说回来,,画家在写生过程在不必刻意去最求所谓的个性,个性是画家的背影,画家自己看不见。临摹的作用是吸取前人的经验,学习前人的观察方法,以及我们欣赏、学习古人作品时,能够感受到画家的艺匠经营,感受到画家在作画过程中那种作画状态。我们现实生活中,面对当下,在写生过程中尽量少用或不用前人的创作符号,避免重复。我们在写生之前一定要多观察自然物像,体察其自然山水的特点,比如树石的特点,房屋的特点,在观察方法上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画中要有我,风格也是画中之我,风格是慢慢的自然形成的,急不来。
  在具体作画的时候呢,中国画写生不同于西方绘画的客观描绘,中国画首先是根据画面需求,对自然物像可以大量的裁剪,剔除不必要的景物,保持画面的精简,一目了然。树木、房屋是可以夸张变形的,并非需要客观描绘,树木的树枝在画上可以随意生发,房屋也可以画的歪歪斜斜;同时此山非彼山,眼前的山可以在画中搬来搬去,甚至只画我最感动的局部。这样一来,是不是中国画写生就不严谨了呢,如果这样想就错了,中国画是写意性的,画家对自然物像的感受和作画中的性灵抒发是占有很大比重的,同时在写生过程中对物像的艺术化处理也是灵活的多。再加上中国画的绘画工具如宣纸、墨汁、毛笔等特殊工具,就使得中国画不写实。
  我在写生的过程中尽量怀着发现新大陆的眼光来观察自然,其写生的意义也就变得带有冒险性和探索性。我们要讲究画面的构成关系,比如对画面的黑白处理;虚实变化、疏密关系、开合关系等,因为在写生中脱离了临摹的范本,这些原则性的问题经常处理不好,这些矛盾问题在我作画的时候长期困扰着我,解决不好,也关系到一幅画成败的关键因素。这些因素不要变成教条,它是一幅作品中美的规律。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我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餐饮行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餐饮空间的设计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不再只是像以前那样单纯的只是一个就餐环境。如今人们对于餐饮空间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就餐的同时,不光需要满足食物的需求,还要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这也就导致了对餐饮空间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在餐饮空间中照明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空间的氛围大部分都是透过灯光照明来
期刊
【摘要】:美术考古属于考古学的分支或者是交叉学科,美术考古资料也是美术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复原历史的原始材料。它与我所学的国画人物的发展也有着密切关系,对于中国画的研究也是极其重要的,由于有了考古资料的支撑,我们可以详尽的看到中国人物画的发展脉络,它的起源,它的兴盛。其中中国原始人物画乃是整个中国人物画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人物画史的一个开端。美术考古学对中国原始人物画的研究不但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从传统的消费领域逐渐向生产领域进行拓展,并且在短时间内便已经进入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领域当中。互联网如今已经成为了创业和创新的新工具。而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艺术设计教育该如何实现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是目前艺术设计教育行业协同产业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课题。本文将针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教育行业协同产业的发展进行初步的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给我国
期刊
【摘要】:人类在历史的成长和发展中诞生了对美的需求,从中国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外国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到中国徐冰外国的杰夫昆斯。人们有了美的诉求,提升生活质量。木这一常见的材料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中,从之前的烧火做饭盖房子做家具做佛像,到现在的装饰品雕塑作品装置装饰品都偏爱木,木颜色,木纹,有着独特的语言,一木顶千金,有着意想不到的坚韧。  【关键词】:结点;环境坚持  引言:  人们对树都有着一
期刊
【摘要】:德国艺术家乔纳森·米斯通过绘画、雕塑、行为表演与装置去进行他的艺术实践,作为一名艺术家不断对身份这一当代艺术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进行思考与探索,同时也将艺术作为他表达自己在艺术这一领域行使自主权的主要平台。对他的代表作品进行分析,了解艺术作品中权利意识的表达对当代艺术的重要性,以及事件性作品背后如何产生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  【关键词】:艺术权利;艺术争议;批判;事件性  一.艺术家介绍
期刊
【摘要】:回顾日本的文化发展历史上,存在不断受外来文化冲击的和影响,大量吸收国外文化,从模仿照搬,到结合自身文明传统、社会结构进行了深化和贯通的模式,日本的设计也是基于这种模式发展起来。在今天日本设计中我们所见的“阴翳之美”完成了“现代性”的转变,即迥然于日本传统审美文化表达的美感,形成与我们现状生活形态相呼应的形式。  【关键词】:传统审美文化;名族性;现代性;阴翳之美  一、前言  日本设计大
期刊
【摘要】:在多元艺术共存与交融的现代社会,现代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艺术溯源的挖掘与解读。湘西土家织锦从纹样、色彩、象征意义等蕴含了丰富的美学资源,其艺术审美从人和自然到宗教信仰,无不体现着传统艺术中极高的审美和艺术价值,是一种“有意义的语言符号”。  【关键词】:土家织锦;传统艺术;语言符号;文化传承  湘西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通俗来讲,是指土家人自己织造的土花铺盖的意思。土家织锦历史悠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当代人已没有过多的时间去阅读以字为主的传统形式的文学书籍,开始倾向于阅读那些图多文字少的图书。当代绘本的出现正好迎合了人们的阅读心理,使得流行绘本作为一个当今社会阅读文化的组成部分,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时代、一个群体的标志之一。  尽管绘本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与巨大的流行规模,但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绘本发展的现状并不容乐观。通过在对绘本艺术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尝试将
期刊
【摘要】: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以传承和创新为核心推动力,在这条承前启后、源远流长的音乐文化之河中,沉积了少数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美好民族记忆,为了更好地传播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增进各民族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审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并将其与现代音乐文化相衔接和融合,更好地实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创新  对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期刊
【摘要】:陶瓷工笔花鸟画作为我国传统的艺术手法,存在着造型生动有趣、描绘淡雅细致等美感特征,而这一切都源自于高超的形态和轮廓处理技巧。笔者的任务,就是透过造型设计、线条与色彩搭配、构图方式等细节,细致化论证陶瓷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征,希望能够为日后更多人了解、传承这类艺术手法,提供合理性的指导依据。  【关键词】:陶瓷工笔;花鸟画;艺术特征;造型  前言:须知陶瓷装饰和花鸟画都是我国传统的艺术瑰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