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开展有计划的翻译教学活动的主战场是课堂。充分利用课堂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离不开合理的教学模式的设计。传统上,翻译教学方法和模式多采用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课下学生完成作业为辅,这种呆板无趣的学习方法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翻译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不尽人意。《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虽从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以及词汇量6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与指标,但又强调要特别重视对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而多年来翻译教学似乎一直处于外语教学中一个不被重视的地位,依然保持着原来简单枯燥的教学模式,很少尝试采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随着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要求的提高,翻译教学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择优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加强翻译教学的效果。
一、折中教学法概述
如何使得外语学习者最有效地掌握一门语言一直是困扰外语教学者的一个问题。国内外外语教师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寻求着最适合学习者的教学方法,期望解决各种语言学习者尽快掌握外语的问题。进入20世纪以来,受各种语言学派的影响,先后出现了特色各异的众多教学法,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法出现之后,都曾受到过外语教学者的大力推崇,它们既对外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又从理论上丰富了对外语教学的指导。但经过多年来国内外教学者的实践和运用,却发现没有一种教学方法能够适用于各种教学环境。因此,博采众家之长,避免各派之短的多元化、综合化成了外语教学的总趋势。这样一种综合性倾向在外语教学中被称为折中的教学法。
折中主义作为语言教学的名词术语已有80多年的历史。早在1929年,英国中学教师协会的一份备忘录中就提出了折中教学法。其出现之初,也是由于外语教师对各种教学法的使用有争议,才借用了常用于建筑方面的折中主义。在国内,戴炜栋教授曾指出,外语教学法本身无优劣,教学法的选用主要依据使用的具体对象、具体环境及使用目的和如何使用等。因此,只要能提高教学质量,外语教学不应完全偏好某一种教学法,而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因材施教,择优选用适当的方法,适宜的内容。这正是折中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二、折中教学法的原则
(一)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是指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语言能力以及自身的态度和性格,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地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对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做到具体分析,区别对待,针对不同的学习者采用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根据这一原则,翻译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情况,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不同层次和个体差异,选用最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使得所有的学生都能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在因材施教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并适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尤其是翻译教学要求学习效果准确,如果学生的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学生就很容易进入误区,形成习惯,难以纠正。另外,教师应充分注意每个学生,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完全融入课堂,切不可凭一己之喜好,厚此薄彼,只关注程度好的,课堂表现积极的,造成部分学生心理失衡和自卑,差距拉大。
(二)择优选用原则
樊长荣曾指出英语教学中的“折中”是择优,应该是“有总体原则可依的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择优”,择优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果所选用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材料有助于学习者实现其学习目的,则证明是效果良好的,反之,则需要予以摒弃并重新探索。
三、基于折中教学法的翻译教学模式设计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翻译课堂的设置也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既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包括翻译能力。翻译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和网络与课本相结合的翻译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翻译教学材料和内容应体现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要求中提出的不同阶段的学生应达到的翻译能力,基于折中教学法的因材施教和择优选用原则,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可设计如下:
(一)教学方法
需达到一般要求的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大多数基础较弱,可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借助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加强学生对词汇、句型结构和翻译基本方法的理解,培养学习的语言能力及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对此类学生,课堂上的教师讲授必不可少,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既要教,又要以学生为本,尽可能地多给学生操练的机会,起到帮助和促进的作用。教师要选用趣味性强、简练生动的小故事或句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可达到较高要求的英语起点水平较高、学有余力的学生,前期可直接采用语法翻译法,后期则可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交际教学法。教师提供典型的语境或句子,学生用英语口语分组讨论,在讨论中交流看法,共同进步,随后教师点评,既达到找到最佳翻译的目的,又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同时还练习了口语。对这类学生还可辅以听、说法和背诵法。
(二) 教学形式
需达到一般要求的学生,适宜采用传统教学中优秀的常用教学形式,如问答式,或让学生朗读、模仿句子,对重点句型的模仿性造句、英译汉、汉译英等。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择优选用,制作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辅以文本、图片、幻灯片、音频、视频、歌曲、影片剪辑、教学软件等。通过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一体化的界面,使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氛围,改进教学效果,使学生觉得提高翻译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视、听、说方面享受的过程。
对可达到较高要求的学生,除了要提供给学生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以外,教师要搜集一些有关翻译学习的网站,随时在课堂上向学生推荐,引导他们从网上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在课堂结束前,给学生提供一篇精美的小文章或耐人寻味的小故事,让学生感到英语课不单是学语言,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语言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学会做人的道理。
(三)教学主体
需达到一般要求的学生,翻译教学的前期应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准备可供择优选用的充足的资源,教师还要多进行示范讲解,并进行翻译技巧的介绍与指导。待学生掌握了翻译的基本技能后,可以考虑教师学生主体地位交替进行。
对能达到较高要求的学生,可一直以学生为主体,以汇报的形式把翻译训练的结果呈现出来,然后一起讨论,从而实现以教师引导为辅、学生创造性发挥为主的“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四) 教学材料的择优选用
翻译教学资料来源应当是多渠道的,如网络材料、报纸、杂志。课堂上选用精辟的教学内容,如笑话、小故事、政论性文章,教师从中提炼句型供学生操练。课下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不同的材料,让学生择优选用感兴趣的进行练习,从而更快地提高翻译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折中教学法概述
如何使得外语学习者最有效地掌握一门语言一直是困扰外语教学者的一个问题。国内外外语教师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寻求着最适合学习者的教学方法,期望解决各种语言学习者尽快掌握外语的问题。进入20世纪以来,受各种语言学派的影响,先后出现了特色各异的众多教学法,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法出现之后,都曾受到过外语教学者的大力推崇,它们既对外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又从理论上丰富了对外语教学的指导。但经过多年来国内外教学者的实践和运用,却发现没有一种教学方法能够适用于各种教学环境。因此,博采众家之长,避免各派之短的多元化、综合化成了外语教学的总趋势。这样一种综合性倾向在外语教学中被称为折中的教学法。
折中主义作为语言教学的名词术语已有80多年的历史。早在1929年,英国中学教师协会的一份备忘录中就提出了折中教学法。其出现之初,也是由于外语教师对各种教学法的使用有争议,才借用了常用于建筑方面的折中主义。在国内,戴炜栋教授曾指出,外语教学法本身无优劣,教学法的选用主要依据使用的具体对象、具体环境及使用目的和如何使用等。因此,只要能提高教学质量,外语教学不应完全偏好某一种教学法,而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因材施教,择优选用适当的方法,适宜的内容。这正是折中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二、折中教学法的原则
(一)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是指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语言能力以及自身的态度和性格,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地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对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做到具体分析,区别对待,针对不同的学习者采用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根据这一原则,翻译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情况,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不同层次和个体差异,选用最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使得所有的学生都能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在因材施教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并适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尤其是翻译教学要求学习效果准确,如果学生的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学生就很容易进入误区,形成习惯,难以纠正。另外,教师应充分注意每个学生,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完全融入课堂,切不可凭一己之喜好,厚此薄彼,只关注程度好的,课堂表现积极的,造成部分学生心理失衡和自卑,差距拉大。
(二)择优选用原则
樊长荣曾指出英语教学中的“折中”是择优,应该是“有总体原则可依的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择优”,择优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果所选用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材料有助于学习者实现其学习目的,则证明是效果良好的,反之,则需要予以摒弃并重新探索。
三、基于折中教学法的翻译教学模式设计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翻译课堂的设置也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既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包括翻译能力。翻译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和网络与课本相结合的翻译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翻译教学材料和内容应体现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要求中提出的不同阶段的学生应达到的翻译能力,基于折中教学法的因材施教和择优选用原则,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可设计如下:
(一)教学方法
需达到一般要求的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大多数基础较弱,可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借助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加强学生对词汇、句型结构和翻译基本方法的理解,培养学习的语言能力及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对此类学生,课堂上的教师讲授必不可少,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既要教,又要以学生为本,尽可能地多给学生操练的机会,起到帮助和促进的作用。教师要选用趣味性强、简练生动的小故事或句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可达到较高要求的英语起点水平较高、学有余力的学生,前期可直接采用语法翻译法,后期则可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交际教学法。教师提供典型的语境或句子,学生用英语口语分组讨论,在讨论中交流看法,共同进步,随后教师点评,既达到找到最佳翻译的目的,又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同时还练习了口语。对这类学生还可辅以听、说法和背诵法。
(二) 教学形式
需达到一般要求的学生,适宜采用传统教学中优秀的常用教学形式,如问答式,或让学生朗读、模仿句子,对重点句型的模仿性造句、英译汉、汉译英等。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择优选用,制作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辅以文本、图片、幻灯片、音频、视频、歌曲、影片剪辑、教学软件等。通过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一体化的界面,使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氛围,改进教学效果,使学生觉得提高翻译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视、听、说方面享受的过程。
对可达到较高要求的学生,除了要提供给学生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以外,教师要搜集一些有关翻译学习的网站,随时在课堂上向学生推荐,引导他们从网上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在课堂结束前,给学生提供一篇精美的小文章或耐人寻味的小故事,让学生感到英语课不单是学语言,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语言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学会做人的道理。
(三)教学主体
需达到一般要求的学生,翻译教学的前期应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准备可供择优选用的充足的资源,教师还要多进行示范讲解,并进行翻译技巧的介绍与指导。待学生掌握了翻译的基本技能后,可以考虑教师学生主体地位交替进行。
对能达到较高要求的学生,可一直以学生为主体,以汇报的形式把翻译训练的结果呈现出来,然后一起讨论,从而实现以教师引导为辅、学生创造性发挥为主的“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四) 教学材料的择优选用
翻译教学资料来源应当是多渠道的,如网络材料、报纸、杂志。课堂上选用精辟的教学内容,如笑话、小故事、政论性文章,教师从中提炼句型供学生操练。课下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不同的材料,让学生择优选用感兴趣的进行练习,从而更快地提高翻译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