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導语】
提示语,就是人物开口说话之前,作者对人物当时的动作、表情、心理等的描写和交代。好的提示语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对话内容,感悟到更多的话外之意。
【指点迷津】
问:好的提示语有什么作用呢?
答:下面以杨红樱的《和鹦鹉对话的人》为例,具体分析一下:
这天吃晚饭的时候,马天笑先生和宝贝儿妈妈又聊起了鹦鹉的话题:“宝贝儿,我想养的那种鹦鹉,你还记得吗?”
此处的提示语能让读者清楚地知道,马小跳的爸爸想跟马小跳的妈妈说什么。
“我记得!我记得!”不等宝贝儿妈妈回答,马小跳抢先说,“是那种既会唱歌,又会念诗,不仅能模仿人说话,还能与人对话的鹦鹉。”
此处的提示语写出了马小跳的抢答,凸显出他的迫不及待。
“无论唱歌,还是念诗,还是模仿人说话,终究是鹦鹉学舌。”宝贝儿妈妈坚持认为马天笑先生是异想天开,“鹦鹉能与人对话,得有人的思维啊!”
此处的提示语能让读者了解马小跳的妈妈的内心感受。由此可以推断,她说话时的不以为然的态度。
马天笑先生摸出手机来:“我还真不是异想天开,你们来看看这段视频。”
此处的提示语加上马天笑先生所说的话,可以看出马天笑先生并没有因马小跳的妈妈的话而不高兴,反倒表现出一种能证明自己从容不迫的态度。
问:如何写出好的提示语,并发挥其作用?
答:1.动作提示,揭示人物状态。人们说话时总会伴随着一定的动作,通过描写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读者就能窥见说话人处于何种情绪状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说话内容。
美蓝眨巴着黑珍珠般的圆眼睛,偏着头想了一会儿,说:“你最喜欢《一无所有》。”
此处的提示语是动作描写,告诉读者鹦鹉美蓝说话前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思索,不是随口乱说的。
2.语气提示,揭示人物情感。一个人心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与人说话时自然会表现在说话的语气上。写作时,如果我们能考虑到这一点,交代清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那就能让读者通过语气理解到说话人的情感态度。
美蓝生气不唱了,小女孩忙安慰它说:“吃点东西吧。”
此处的提示语是语气交代,让读者清楚书中人物为什么会这样说,为什么说这些内容。
3.表情提示,揭示人物态度。我们的情绪态度会通过面部表情流露出来。因此,我们在写人物语言时,应注重写人物的面部表情。
“闲话少说。”马小跳郑重其事地说,“你们看视频的时候,不要说话,要认真看,仔细看。看完以后,你们就会发现,你们的脑子全乱了。”
此处的提示语是表情描写,很好地写出马小跳说话时一本正经的样子,让人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
4.心理提示,揭示人物想法。说话办事时,人物内心总会转过千万个念头,这就是人物的心理活动。写作时,若能在人物开口之前刻画人物心理,就能帮助读者走进人物内心,更好地理解人物所说的话语表达了什么意思。
“安琪儿是安琪儿,我是我。”马小跳最讨厌别人把他和安琪儿扯到一起,“我叫你们火速赶来,真的有重要的线索,等唐飞来了,我就正式讲。”
读了提示语,读者就能明白,马小跳生气的原因以及为何会转移话题。
【佳作示例】
宁乡市大街岭小学 曾彦锦
人生中,总会遇到几个“奇葩症患者”,我的爸爸就是奇葩中的奇葩。
“开门,开门!”我双手不停地敲着门,“啪啪”的声音在我耳边回荡了许久,却迟迟没听见屋里有任何响动。我急了,瞬间手敲变成了脚踢。
就在这时,门慢慢出现了一条很小的缝隙。我欣喜若狂,连忙伸手去拉门,结果手还没有碰到门把手,“嘭”的一声,门又关上了。“你是什么牌子?”门里传出一句问话。我一下子没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索性配合着回答:“我是没牌子。”“回答正确!请进吧!”听到这样的回应,我用手捂着嘴,直到进门了还在“咯咯”地笑……
“妮妮,你买的蟹黄味的蚕豆要少吃。我刚才试了一下,不好吃。”爸爸把目光从电视机转移到我脸上,一本正经地对我说。只是在与我说话的同时,他的嘴巴还在上下翕动,手源源不断地往嘴里输送着补给——蚕豆。“你不是说不好吃吗?”我用手指了指他手中的蚕豆。他一听,立马怔住了,半天没回过神来,随后瞪大了眼睛,望了望蚕豆,又望了望我。此时的爸爸好似一只不知所措的兔子,完全没了往日的威风。“我正在帮你分担。”他一脸诚恳地说。我不好意思拒绝,毕竟这样的爸爸难得一见。“唉,好吧……”我深深地叹了口气,心里却在沾沾自喜。
有一个像小孩一样的爸爸,还真是我的福气!
【评点】
文章中的“奇葩”爸爸堪称活灵活现,能达到如此效果,得益于小作者在描写人物对话时,将提示语中的人物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得细致精彩,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提示语,就是人物开口说话之前,作者对人物当时的动作、表情、心理等的描写和交代。好的提示语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对话内容,感悟到更多的话外之意。
【指点迷津】
问:好的提示语有什么作用呢?
答:下面以杨红樱的《和鹦鹉对话的人》为例,具体分析一下:
这天吃晚饭的时候,马天笑先生和宝贝儿妈妈又聊起了鹦鹉的话题:“宝贝儿,我想养的那种鹦鹉,你还记得吗?”
此处的提示语能让读者清楚地知道,马小跳的爸爸想跟马小跳的妈妈说什么。
“我记得!我记得!”不等宝贝儿妈妈回答,马小跳抢先说,“是那种既会唱歌,又会念诗,不仅能模仿人说话,还能与人对话的鹦鹉。”
此处的提示语写出了马小跳的抢答,凸显出他的迫不及待。
“无论唱歌,还是念诗,还是模仿人说话,终究是鹦鹉学舌。”宝贝儿妈妈坚持认为马天笑先生是异想天开,“鹦鹉能与人对话,得有人的思维啊!”
此处的提示语能让读者了解马小跳的妈妈的内心感受。由此可以推断,她说话时的不以为然的态度。
马天笑先生摸出手机来:“我还真不是异想天开,你们来看看这段视频。”
此处的提示语加上马天笑先生所说的话,可以看出马天笑先生并没有因马小跳的妈妈的话而不高兴,反倒表现出一种能证明自己从容不迫的态度。
问:如何写出好的提示语,并发挥其作用?
答:1.动作提示,揭示人物状态。人们说话时总会伴随着一定的动作,通过描写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读者就能窥见说话人处于何种情绪状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说话内容。
美蓝眨巴着黑珍珠般的圆眼睛,偏着头想了一会儿,说:“你最喜欢《一无所有》。”
此处的提示语是动作描写,告诉读者鹦鹉美蓝说话前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思索,不是随口乱说的。
2.语气提示,揭示人物情感。一个人心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与人说话时自然会表现在说话的语气上。写作时,如果我们能考虑到这一点,交代清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那就能让读者通过语气理解到说话人的情感态度。
美蓝生气不唱了,小女孩忙安慰它说:“吃点东西吧。”
此处的提示语是语气交代,让读者清楚书中人物为什么会这样说,为什么说这些内容。
3.表情提示,揭示人物态度。我们的情绪态度会通过面部表情流露出来。因此,我们在写人物语言时,应注重写人物的面部表情。
“闲话少说。”马小跳郑重其事地说,“你们看视频的时候,不要说话,要认真看,仔细看。看完以后,你们就会发现,你们的脑子全乱了。”
此处的提示语是表情描写,很好地写出马小跳说话时一本正经的样子,让人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
4.心理提示,揭示人物想法。说话办事时,人物内心总会转过千万个念头,这就是人物的心理活动。写作时,若能在人物开口之前刻画人物心理,就能帮助读者走进人物内心,更好地理解人物所说的话语表达了什么意思。
“安琪儿是安琪儿,我是我。”马小跳最讨厌别人把他和安琪儿扯到一起,“我叫你们火速赶来,真的有重要的线索,等唐飞来了,我就正式讲。”
读了提示语,读者就能明白,马小跳生气的原因以及为何会转移话题。
【佳作示例】
宁乡市大街岭小学 曾彦锦
人生中,总会遇到几个“奇葩症患者”,我的爸爸就是奇葩中的奇葩。
“开门,开门!”我双手不停地敲着门,“啪啪”的声音在我耳边回荡了许久,却迟迟没听见屋里有任何响动。我急了,瞬间手敲变成了脚踢。
就在这时,门慢慢出现了一条很小的缝隙。我欣喜若狂,连忙伸手去拉门,结果手还没有碰到门把手,“嘭”的一声,门又关上了。“你是什么牌子?”门里传出一句问话。我一下子没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索性配合着回答:“我是没牌子。”“回答正确!请进吧!”听到这样的回应,我用手捂着嘴,直到进门了还在“咯咯”地笑……
“妮妮,你买的蟹黄味的蚕豆要少吃。我刚才试了一下,不好吃。”爸爸把目光从电视机转移到我脸上,一本正经地对我说。只是在与我说话的同时,他的嘴巴还在上下翕动,手源源不断地往嘴里输送着补给——蚕豆。“你不是说不好吃吗?”我用手指了指他手中的蚕豆。他一听,立马怔住了,半天没回过神来,随后瞪大了眼睛,望了望蚕豆,又望了望我。此时的爸爸好似一只不知所措的兔子,完全没了往日的威风。“我正在帮你分担。”他一脸诚恳地说。我不好意思拒绝,毕竟这样的爸爸难得一见。“唉,好吧……”我深深地叹了口气,心里却在沾沾自喜。
有一个像小孩一样的爸爸,还真是我的福气!
【评点】
文章中的“奇葩”爸爸堪称活灵活现,能达到如此效果,得益于小作者在描写人物对话时,将提示语中的人物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得细致精彩,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