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班级能够带给学生更大的前进动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激励,不断努力进取。教师应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使用心理教育策略来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团体活动中形成团体观念,在班集体中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提升班级凝聚力。
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找到归属感
要想提升班级凝聚力,班主任就应了解学生、帮助学生,使其能够在班级中感受到更多的热情,从而产生归属感。
首先,教师应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充分了解当前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密切关注学生的状态和心理变化,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帮助。例如,班级中性格孤僻、内向的学生,往往较少与其他同学互动,缺少人际交流。这种情况下,教师应主动与其交流,了解他的想法,帮助他建立自信心。在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疏导,还应鼓励其多参与集体活动,尝试多与其他同学沟通,使其能够对班级产生归属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逐渐融入班集体之中,与其他同学和谐相处,并且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之中。
其次,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友善对待他人,学会理解和宽容,这样可使学生在班级中与其他同学友好地交往,提升班级凝聚力。比如,在班级中开展团结协作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谈谈如何理解班级的凝聚力,并且说出自己促进班级团结发展的想法和建议。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能够提升班级凝聚力,同时能够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开展团体辅导活动,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
团体辅导能够促进成员互相学习、了解和分享等,进而帮助学生改善对自身的认识,改变不良情绪和行为,形成健康的人格。在团体辅导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以及特点,给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通过合作以及互助等方式来完成相应的任务,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凝聚起来。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团体意识,为增强班级凝聚力提供有利条件。
例如,教师可带领学生参与“心有千千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团队的力量。首先,将学生分成两组,让两组同学分别手拉手形成一个圆圈,并且记住自己的左手和右手拉的是谁。之后,当教师说放手的时候,要求学生都放手,并且在一定的区域中走动,打乱原来的顺序。接下来,教师说停的时候,学生应马上找到自己左手和右手拉着的同学。当学生找到了左右两边的同学之后,现场又恢復到开始的状态。完成该活动后,教师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总结自己的收获。
借助类似的团体辅导活动,能够使学生在活动中与其他同学互动,并且通过多种合作形式完成相应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此外,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文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集体观念,让学生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学会互相帮助,为集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严格规范学生行为,加强学生的集体意识
教师可结合观察学习的理论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在观察其他人的行为以及产生的结果中理解行为规范。学生看到其他同学的行为获得了奖励,就倾向于模仿这种行为,而如果其他同学的行为受到了惩罚,学生会有意识地避免自己产生这种行为。
比如,教师可制订相应的规定,利用积分制进行班级管理。每名学生开始都有100分积分,当学生违规了,就要扣除积分,表现良好则奖励积分。在日常管理中,教师应严格遵守该规定,当同学违反班级规定时,例如上课迟到等,应严格按照规定扣分并惩罚,使其他同学产生遵守规范的意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预见到违规的后果,了解哪些行为是不应该出现的。借助观察学习的方式能够使班级的管理效果加强,使学生学会约束自己。在这样的条件下,班级的凝聚力也能够得到提升,学生会统一按照规范来要求自己,对班级日常管理有相同的认识,并且懂得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班级的荣誉和秩序,使班级整体力量增强。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为了使学生遵守班级规范,提升学习积极性,教师可通过多种心理教育策略来引导学生,使学生产生集体意识,并且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作者单位:李玉佩,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虎门小学;李四权,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实验小学)
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找到归属感
要想提升班级凝聚力,班主任就应了解学生、帮助学生,使其能够在班级中感受到更多的热情,从而产生归属感。
首先,教师应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充分了解当前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密切关注学生的状态和心理变化,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帮助。例如,班级中性格孤僻、内向的学生,往往较少与其他同学互动,缺少人际交流。这种情况下,教师应主动与其交流,了解他的想法,帮助他建立自信心。在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疏导,还应鼓励其多参与集体活动,尝试多与其他同学沟通,使其能够对班级产生归属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逐渐融入班集体之中,与其他同学和谐相处,并且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之中。
其次,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友善对待他人,学会理解和宽容,这样可使学生在班级中与其他同学友好地交往,提升班级凝聚力。比如,在班级中开展团结协作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谈谈如何理解班级的凝聚力,并且说出自己促进班级团结发展的想法和建议。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能够提升班级凝聚力,同时能够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开展团体辅导活动,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
团体辅导能够促进成员互相学习、了解和分享等,进而帮助学生改善对自身的认识,改变不良情绪和行为,形成健康的人格。在团体辅导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以及特点,给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通过合作以及互助等方式来完成相应的任务,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凝聚起来。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团体意识,为增强班级凝聚力提供有利条件。
例如,教师可带领学生参与“心有千千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团队的力量。首先,将学生分成两组,让两组同学分别手拉手形成一个圆圈,并且记住自己的左手和右手拉的是谁。之后,当教师说放手的时候,要求学生都放手,并且在一定的区域中走动,打乱原来的顺序。接下来,教师说停的时候,学生应马上找到自己左手和右手拉着的同学。当学生找到了左右两边的同学之后,现场又恢復到开始的状态。完成该活动后,教师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总结自己的收获。
借助类似的团体辅导活动,能够使学生在活动中与其他同学互动,并且通过多种合作形式完成相应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此外,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文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集体观念,让学生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学会互相帮助,为集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严格规范学生行为,加强学生的集体意识
教师可结合观察学习的理论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在观察其他人的行为以及产生的结果中理解行为规范。学生看到其他同学的行为获得了奖励,就倾向于模仿这种行为,而如果其他同学的行为受到了惩罚,学生会有意识地避免自己产生这种行为。
比如,教师可制订相应的规定,利用积分制进行班级管理。每名学生开始都有100分积分,当学生违规了,就要扣除积分,表现良好则奖励积分。在日常管理中,教师应严格遵守该规定,当同学违反班级规定时,例如上课迟到等,应严格按照规定扣分并惩罚,使其他同学产生遵守规范的意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预见到违规的后果,了解哪些行为是不应该出现的。借助观察学习的方式能够使班级的管理效果加强,使学生学会约束自己。在这样的条件下,班级的凝聚力也能够得到提升,学生会统一按照规范来要求自己,对班级日常管理有相同的认识,并且懂得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班级的荣誉和秩序,使班级整体力量增强。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为了使学生遵守班级规范,提升学习积极性,教师可通过多种心理教育策略来引导学生,使学生产生集体意识,并且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作者单位:李玉佩,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虎门小学;李四权,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