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技并修是高职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课程思政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融会贯通,充分发挥专业课程育人功能。信息技术类专业按专业课程类型分层递进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自然融入思政元素。健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调动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积极性,注重培养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能力,提升课堂教学和思政育人效果,为互联网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专业课程
2020年6月,教育部推出《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目的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纲要提出,专业课程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对于工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强化学生科学伦理和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1]。
1 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意义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一般包含传统的计算机类专业,如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还包含如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与前沿互联网技术相关的“新工科”专业。近年来,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明显,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围绕互联网核心技术的竞争日趋激烈,对信息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对人才培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1符合党和国家对信息技术人才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信息技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要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抓紧突破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思政,让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生明确我国的网络强国建设之路行稳致远要依靠当代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大学生,认清我国信息技术在世界的地位,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面临的安全威胁和后果。
1.2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
以课程思政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深度挖掘所有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作用,推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通过专业学习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将专业课程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价值引领相结合,充分发挥专业课程育人功能,形成“三全”育人的浓郁氛围,构建德技并修的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符合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3]。
2 信息技术類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措施
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一般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三种类型。将职业教育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敬业守信、勇于创新的职业素质和互联网思维融入三类专业课程,构建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德技并修的课程体系,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精神。
2.1按照不同课程类型分层递进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专业基础课主要课程思政目标是使学生热爱所学专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更高的专业学习目标;专业核心课主要课程思政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互联网思维,树立科技强国、科技报国的远大理想;专业拓展课主要课程思政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开放意识,不断学习,勇于创新、自主创业精神[4]。信息技术类专业部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2.2教学内容自然融入思政元素
思政教育是对于体现职业道德、职业品质的“匠人精神”的教育,结合课程内容自然融入,会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通过工作环境的实例、社会现象或延伸的方式展开思政教育,发挥隐性教育优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表2以专业核心课程“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为例说明课程思政设计与融入点。
2.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植入思政元素
开学第一课与学生共同学习机房规章制度和上课要求,固定座位,明确教学设备使用责任,培养学生爱护计算机、保持卫生的良好习惯。采用案例教学、分组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设置工作场景植入思政元素。如,在讲解“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的“管理NTFS权限”部分时,以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为先导,通过设置拒绝权限无法访问,让学生体验到网络服务器配置不安全因素带来的后果,培养自觉遵守工作规章制度、诚信做人、安全使用网络文件的职业习惯;通过破解简单密码,为学生演示密码的重要性,养成为服务器设置复杂密码、为用户分配有限权限的工作习惯。
2.4配备专业导师,全程指导专业学习、渗透思政教育
每名学生配置专业课教师作为导师,每名导师指导10-15名学生。导师的任务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学习辅导、思想引导、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择业观,确立专业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专业教师作为导师,对学生学习情况了解透彻,便于因材施教,提升课堂教学和思政育人效果[5]。
3 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
通过实施课程思政,调动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积极性,努力把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给学生以智慧启迪和精神力量,切实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推进“三全”育人。 3.1形成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制定《课程思政建设方案》,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一体化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结合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特点,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开发具有思政案例的特色课程,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引导全体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教学。
3.2培育匠心育人、知行合一的师资团队
开展课程思政的前提是要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转变教师重专业知识技能传授、轻价值引领的教育观念。通过培训、交流,引导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在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承担起学生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的重任。利用课堂讲授、实践教学、线上线下答疑、课堂反馈、作业点评等教学方式,把专业技能培养、价值引领、人格养成自然融入课程教学。提升了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能力,强化了教师匠心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3打造课程思政典型,强化示范引领作用
作者所在学校充分挖掘凝练办学优势和专业特色,2020年被评为黑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校,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名师3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经验多次在线上线下会议为同行分享。
4 结语
信息技术类专业更新速度快、创新性强,课程思政元素也随新技术的升级而变化。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就确定思政培养目标,把思政元素分层融入各类课程,充分发挥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改革的主动性,落实专业主任、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任务。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可融入的思政教育元素不仅要包含科技报国、网络强国等宏觀的国家战略,还要包含与工作岗位相关的互联网规则、信息安全、职业道德等工作岗位教育,既要培养互联网创新思维,又要强调工匠精神,使课程思政根植于学生成长成才过程。未来还要进一步开发具有课程思政目标、课程思政案例的新型工作手册式教材,以及融入思政元素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最大化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2020-06-01.
[2]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N].人民日报,2016-10-10(01).
[3] 高军.团队分工协作视角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研究——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2020,19(5):70-72,84.
[4] 倪琳妍,张静.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中教师作用分析——以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为例[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9):31-33.
[5] 汪一心,张明.课程思政理念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2(2):86-90.
【通联编辑:王力】
关键词:课程思政;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专业课程
2020年6月,教育部推出《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目的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纲要提出,专业课程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对于工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强化学生科学伦理和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1]。
1 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意义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一般包含传统的计算机类专业,如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还包含如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与前沿互联网技术相关的“新工科”专业。近年来,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明显,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围绕互联网核心技术的竞争日趋激烈,对信息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对人才培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1符合党和国家对信息技术人才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信息技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要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抓紧突破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思政,让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生明确我国的网络强国建设之路行稳致远要依靠当代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大学生,认清我国信息技术在世界的地位,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面临的安全威胁和后果。
1.2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
以课程思政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深度挖掘所有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作用,推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通过专业学习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将专业课程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价值引领相结合,充分发挥专业课程育人功能,形成“三全”育人的浓郁氛围,构建德技并修的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符合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3]。
2 信息技术類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措施
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一般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三种类型。将职业教育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敬业守信、勇于创新的职业素质和互联网思维融入三类专业课程,构建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德技并修的课程体系,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精神。
2.1按照不同课程类型分层递进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专业基础课主要课程思政目标是使学生热爱所学专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更高的专业学习目标;专业核心课主要课程思政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互联网思维,树立科技强国、科技报国的远大理想;专业拓展课主要课程思政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开放意识,不断学习,勇于创新、自主创业精神[4]。信息技术类专业部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2.2教学内容自然融入思政元素
思政教育是对于体现职业道德、职业品质的“匠人精神”的教育,结合课程内容自然融入,会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通过工作环境的实例、社会现象或延伸的方式展开思政教育,发挥隐性教育优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表2以专业核心课程“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为例说明课程思政设计与融入点。
2.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植入思政元素
开学第一课与学生共同学习机房规章制度和上课要求,固定座位,明确教学设备使用责任,培养学生爱护计算机、保持卫生的良好习惯。采用案例教学、分组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设置工作场景植入思政元素。如,在讲解“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的“管理NTFS权限”部分时,以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为先导,通过设置拒绝权限无法访问,让学生体验到网络服务器配置不安全因素带来的后果,培养自觉遵守工作规章制度、诚信做人、安全使用网络文件的职业习惯;通过破解简单密码,为学生演示密码的重要性,养成为服务器设置复杂密码、为用户分配有限权限的工作习惯。
2.4配备专业导师,全程指导专业学习、渗透思政教育
每名学生配置专业课教师作为导师,每名导师指导10-15名学生。导师的任务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学习辅导、思想引导、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择业观,确立专业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专业教师作为导师,对学生学习情况了解透彻,便于因材施教,提升课堂教学和思政育人效果[5]。
3 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
通过实施课程思政,调动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积极性,努力把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给学生以智慧启迪和精神力量,切实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推进“三全”育人。 3.1形成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制定《课程思政建设方案》,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一体化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结合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特点,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开发具有思政案例的特色课程,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引导全体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教学。
3.2培育匠心育人、知行合一的师资团队
开展课程思政的前提是要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转变教师重专业知识技能传授、轻价值引领的教育观念。通过培训、交流,引导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在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承担起学生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的重任。利用课堂讲授、实践教学、线上线下答疑、课堂反馈、作业点评等教学方式,把专业技能培养、价值引领、人格养成自然融入课程教学。提升了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能力,强化了教师匠心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3打造课程思政典型,强化示范引领作用
作者所在学校充分挖掘凝练办学优势和专业特色,2020年被评为黑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校,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名师3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经验多次在线上线下会议为同行分享。
4 结语
信息技术类专业更新速度快、创新性强,课程思政元素也随新技术的升级而变化。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就确定思政培养目标,把思政元素分层融入各类课程,充分发挥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改革的主动性,落实专业主任、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任务。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可融入的思政教育元素不仅要包含科技报国、网络强国等宏觀的国家战略,还要包含与工作岗位相关的互联网规则、信息安全、职业道德等工作岗位教育,既要培养互联网创新思维,又要强调工匠精神,使课程思政根植于学生成长成才过程。未来还要进一步开发具有课程思政目标、课程思政案例的新型工作手册式教材,以及融入思政元素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最大化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2020-06-01.
[2]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N].人民日报,2016-10-10(01).
[3] 高军.团队分工协作视角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研究——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2020,19(5):70-72,84.
[4] 倪琳妍,张静.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中教师作用分析——以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为例[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9):31-33.
[5] 汪一心,张明.课程思政理念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2(2):86-90.
【通联编辑: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