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就业率不高和其社会化水平有直接联系,辅导员是大学生的指导者,辅导员自身的社会化十分重要,在当前辅导员社会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从提升重视度、改革考核制度,以及通过多种渠道提高辅导员社会化,以助推大学生就业。
关键词:辅导员 社会化 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229-01
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30万,就业率为72.2%[1];2011年高校毕业生650万,离校时初次就业率为77.8%;2012年达高校毕业生达680万,再加上往年未就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不容小视。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目前学生的现实情况和社会要求脱节是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帮助提升学生社会化水平,缩短和社会要求的差距,已刻不容缓。
社会化是指人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成为社会的人,同时也积极地反作用于社会环境的双向过程[2]。社会化是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大学阶段是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为高质量就业奠定良好基础。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对大学生的成长和社会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探讨辅导员自身特点,寻求和大学生共同社会化的方法,促进大学生就业。
1 辅导员的社会化发展
从辅导员人群结构特性来看,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较为年轻,一般都是在校积极参加学生会和社团活动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留校,或者是从其他学校招聘,这个群体的特征是与大学生年龄相近,有较多共同语言,工作富有激情,但是社会历练少,社会经验缺乏。
从学生转变成辅导员,自身社会化也需要一个转变过程,不同个体社会化程度也因人而异。往往存在角色地位、行为和人格冲突,从学生角色转变成辅导员角色,常常会不太适应,仍会将自己置身于学生的视角看问题,产生职业角色冲突。在行为方式上也会不自觉地遵循学生的行为方式。辅导员从业者的真实人格和辅导员角色人格间也会有一个协调的过程,如果协调出现问题,会让人患得患失,难以适应。需要学校领导给予时间和耐心,要通过各种方法,如在岗辅导、短期培训等,帮助辅导员缩短角色冲突带来的不适应性,尽快实现辅导员自身的社会化。
美国辅导员协会将辅导员的角色确定为心理辅導师、职业辅导师和社会化辅导师[3]。辅导员在完成自身职业角色社会化的同时,也要多接触社会,学习社会经验和规则,才能提升学生社会化的指导能力,才能成为社会化辅导师和职业指导师。然而在目前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不仅对大学生,也同时对辅导员,这个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线群体提出了新的社会化要求。
2 辅导员社会化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影响
涉及学生就业指导的主要有就业指导中心、分管教师和专业教师。就业指导中心一般负责就业相关数据的统计,通过网络等渠道发布就业信息供学生参考,安排企事业单位进校开展人才交流会。学校在学生毕业前请相关教师或者企业相关人士开展就业指导讲座。这些工作对学生就业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却忽视了辅导员渗透作用。
辅导员是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良师,和辅以学生个人成长的导师。负责的工作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评奖评优、心理辅导、社团指导,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辅导等。辅导员工作在学生当中,和学生接触最多,最容易捕捉到学生的真实想法并通过言传身教带动和帮助学生。他们可以在学生不同阶段进行就业指导,这就是辅导员的独特优势,而现实情况是,一方面高校忽视了辅导员在学生就业辅导中潜移默化作用;另一方面辅导员由于自身没有在社会上历练过,社会经验缺乏,又忙于日常琐事,社会化水平不高,限制了其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作用。
3 如何通过辅导员社会化促进大学生就业
如何通过提升辅导员社会化水平,探索科学合理的学生社会化模式,完成大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从而改善就业,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完善辅导员选拔机制
把好辅导员“入口”关,选拔辅导员时除了考虑校内应届毕业生外,大胆吸纳有企业社会经验、并愿意致力于学生工作的社会人士加入辅导员队伍,为这个群体注入新的活力,带动其他人员共同发展。
3.2 提高辅导员社会化重要性的意识
辅导员自身应从思想上重视提高社会化水平。踏上工作岗位后,要尽快完成角色转变,遇到问题多向领导同事请教,完成好自身角色社会化。同时,辅导员应该认识到自身社会经验缺乏、对社会规则和市场了解不足。从思想层面意识到自身社会化水平提升的重要性。不仅要加强对学生校内活动的指导,而且要多鼓励和共同参与学生校外社会实践、实习和社会公益活动。
3.3 将辅导员社会化工作纳入考评体系
完善辅导员考评制度,将辅导员社会化纳入考评体系,例如将辅导员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实习、就业指导等方面做的工作作为考核指标之一,进行工作量和工作成效的评估,并与职务聘任、奖惩等挂钩。对于考核不合格的辅导员进行教育,多次不合格者采取戒勉谈话、不得提拔等措施予以警示。
3.4 拓展社会化的渠道
需要强调的是,辅导员拓展渠道时,其身份具有双重特性,一方面是活动的参与者,要在活动中提升自己的阅历和社会化水平;另一方面,又是活动的指导者。所以我们鼓励辅导员和大学生一起社会化,掌握学习社会规则。(1)加强校内社团建设。学生社团是志趣、观念专长有相似性的成员在一起锻炼能力、学习知识的场所,社团组织作为一种独特的场所和基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会化。高校应给予社团的经费支持,加强辅导员对社团活动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社团里施展才干、锻炼能力、学习知识,愉悦身心。鼓励辅导员和大学生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定期组织志愿者活动,既了解了社会又奉献了爱心。(2)联系企事业单位实习资源。安排辅导员下企业锻炼,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与管理模式,不断加深对企业用工需求的了解,和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建立长期联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3)利用企业家资源。邀请校友来校举办职场经验分享会或座谈会,为学生提供有帮助的就业信息,分享其职场经验,并鼓励有意向的校友利用业余时间充当学生非正式指导教师,提供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社会化和就业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波.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J].价值工程,2010(7):249-251.
[2]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 罗公利,聂广明,陈刚.从国际比较中看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中国高等教育,2007(7):61-63.
关键词:辅导员 社会化 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229-01
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30万,就业率为72.2%[1];2011年高校毕业生650万,离校时初次就业率为77.8%;2012年达高校毕业生达680万,再加上往年未就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不容小视。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目前学生的现实情况和社会要求脱节是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帮助提升学生社会化水平,缩短和社会要求的差距,已刻不容缓。
社会化是指人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成为社会的人,同时也积极地反作用于社会环境的双向过程[2]。社会化是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大学阶段是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为高质量就业奠定良好基础。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对大学生的成长和社会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探讨辅导员自身特点,寻求和大学生共同社会化的方法,促进大学生就业。
1 辅导员的社会化发展
从辅导员人群结构特性来看,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较为年轻,一般都是在校积极参加学生会和社团活动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留校,或者是从其他学校招聘,这个群体的特征是与大学生年龄相近,有较多共同语言,工作富有激情,但是社会历练少,社会经验缺乏。
从学生转变成辅导员,自身社会化也需要一个转变过程,不同个体社会化程度也因人而异。往往存在角色地位、行为和人格冲突,从学生角色转变成辅导员角色,常常会不太适应,仍会将自己置身于学生的视角看问题,产生职业角色冲突。在行为方式上也会不自觉地遵循学生的行为方式。辅导员从业者的真实人格和辅导员角色人格间也会有一个协调的过程,如果协调出现问题,会让人患得患失,难以适应。需要学校领导给予时间和耐心,要通过各种方法,如在岗辅导、短期培训等,帮助辅导员缩短角色冲突带来的不适应性,尽快实现辅导员自身的社会化。
美国辅导员协会将辅导员的角色确定为心理辅導师、职业辅导师和社会化辅导师[3]。辅导员在完成自身职业角色社会化的同时,也要多接触社会,学习社会经验和规则,才能提升学生社会化的指导能力,才能成为社会化辅导师和职业指导师。然而在目前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不仅对大学生,也同时对辅导员,这个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线群体提出了新的社会化要求。
2 辅导员社会化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影响
涉及学生就业指导的主要有就业指导中心、分管教师和专业教师。就业指导中心一般负责就业相关数据的统计,通过网络等渠道发布就业信息供学生参考,安排企事业单位进校开展人才交流会。学校在学生毕业前请相关教师或者企业相关人士开展就业指导讲座。这些工作对学生就业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却忽视了辅导员渗透作用。
辅导员是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良师,和辅以学生个人成长的导师。负责的工作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评奖评优、心理辅导、社团指导,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辅导等。辅导员工作在学生当中,和学生接触最多,最容易捕捉到学生的真实想法并通过言传身教带动和帮助学生。他们可以在学生不同阶段进行就业指导,这就是辅导员的独特优势,而现实情况是,一方面高校忽视了辅导员在学生就业辅导中潜移默化作用;另一方面辅导员由于自身没有在社会上历练过,社会经验缺乏,又忙于日常琐事,社会化水平不高,限制了其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作用。
3 如何通过辅导员社会化促进大学生就业
如何通过提升辅导员社会化水平,探索科学合理的学生社会化模式,完成大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从而改善就业,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完善辅导员选拔机制
把好辅导员“入口”关,选拔辅导员时除了考虑校内应届毕业生外,大胆吸纳有企业社会经验、并愿意致力于学生工作的社会人士加入辅导员队伍,为这个群体注入新的活力,带动其他人员共同发展。
3.2 提高辅导员社会化重要性的意识
辅导员自身应从思想上重视提高社会化水平。踏上工作岗位后,要尽快完成角色转变,遇到问题多向领导同事请教,完成好自身角色社会化。同时,辅导员应该认识到自身社会经验缺乏、对社会规则和市场了解不足。从思想层面意识到自身社会化水平提升的重要性。不仅要加强对学生校内活动的指导,而且要多鼓励和共同参与学生校外社会实践、实习和社会公益活动。
3.3 将辅导员社会化工作纳入考评体系
完善辅导员考评制度,将辅导员社会化纳入考评体系,例如将辅导员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实习、就业指导等方面做的工作作为考核指标之一,进行工作量和工作成效的评估,并与职务聘任、奖惩等挂钩。对于考核不合格的辅导员进行教育,多次不合格者采取戒勉谈话、不得提拔等措施予以警示。
3.4 拓展社会化的渠道
需要强调的是,辅导员拓展渠道时,其身份具有双重特性,一方面是活动的参与者,要在活动中提升自己的阅历和社会化水平;另一方面,又是活动的指导者。所以我们鼓励辅导员和大学生一起社会化,掌握学习社会规则。(1)加强校内社团建设。学生社团是志趣、观念专长有相似性的成员在一起锻炼能力、学习知识的场所,社团组织作为一种独特的场所和基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会化。高校应给予社团的经费支持,加强辅导员对社团活动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社团里施展才干、锻炼能力、学习知识,愉悦身心。鼓励辅导员和大学生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定期组织志愿者活动,既了解了社会又奉献了爱心。(2)联系企事业单位实习资源。安排辅导员下企业锻炼,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与管理模式,不断加深对企业用工需求的了解,和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建立长期联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3)利用企业家资源。邀请校友来校举办职场经验分享会或座谈会,为学生提供有帮助的就业信息,分享其职场经验,并鼓励有意向的校友利用业余时间充当学生非正式指导教师,提供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社会化和就业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波.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J].价值工程,2010(7):249-251.
[2]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 罗公利,聂广明,陈刚.从国际比较中看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中国高等教育,2007(7):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