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根本任务,家国情怀作为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体现出历史学科的人文价值。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可以将家国情怀作为着眼点来开展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历史,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使学生从家国情怀角度对历史知识拥有更加深刻、全面的理解。本文从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字:家国情怀;初中历史;运用策略
家国情怀已经成为一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涌流,成为了高素质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但是由于历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存在一定距离,学生不能很直观的去感受历史,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要给学生灌输家国情怀的思想,利用家国情怀来拉近历史与学生的心灵距离,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将个人的情感体验融入到历史知识理解中,使学生对历史事件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去灌输家国情怀。
一、用音乐构建历史情境,唤醒家国情怀
音乐是具有感染力的藝术表达形式,将音乐引入初中历史课堂,用音乐为学生构建生动的历史情境,不仅能够增强情境的感染力,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个人情感,使学生内心的家国情怀得以复苏,从而使学生自觉将自己带入到历史情境中,去理解历史、探索历史、感悟历史,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初中历史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以“第二次鸦片战争”这课为例,老师引入《火烧圆明园》这首歌曲,用犀利的歌词和激昂的旋律激发起学生的愤慨,快速带领学生走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情境中,使学生对导致圆明园被烧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产生情感共鸣,在音乐与历史交错中激发起学生对家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以史为鉴受到精神激励。
二、以历史事件引入诗歌,凸显家国情怀
文字是抒发个人情感的载体,诗歌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承载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结合历史事件引入相关的诗歌,用诗歌调动学生情感,使学生在探析历史事件时感知到历史背后蕴含的家国情怀,进而对历史产生情感共鸣,激发起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与使命感。以“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这个单元教学为例,老师用诗歌来诠释两岸人民对回归祖国的期盼。老师引入闻一多的《七子之歌》、于右任的《王大陆》、余光中的《乡愁》,诗人们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将渴望祖国统一的期盼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学生在诗歌诵读中感悟诗人们对故土的渴盼,从诗人们对祖国浓烈的情感中品味到两岸人民对祖国的热爱,感悟到国家统一是民心所向,是大势所趋,更是国家富强的体现,使学生深刻体会本单元历史知识中凸显出的家国情怀,进而迸发出对祖国强烈的认同感。
三、借深入探析历史名人,渗透家国情怀
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历史人物,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带领学生探析历史事件中的经典历史人物,以历史名人为切入点来为学生渗透家国情怀,使学生走近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感受到历史背后闪烁的革命精神,使初中历史教学更加生动,将历史流淌进学生内心,形成了对国家的一腔热爱,使学生感受到历史背后浓烈的家国情怀。以“动荡的春秋时期”这课为例,老师以春秋战国时著名诗人屈原为本课的切入点,带领学生走进春秋战国时期动荡的历史背景中。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楚辞”的创立者,被誉为“辞赋之祖”,同时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主管内政外交的大事,后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而流放,秦破楚后屈原因国破而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后人为了纪念屈原在端午节衍生出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受历代世人敬爱、缅怀。老师带领学生深入剖析屈原的生平、事迹、成就以及对历史的影响,使历史人物成为学生了解春秋战国历史的重要载体,将屈原的生平与历史发展联系起来,使学生从屈原身上高洁的品质和爱国精神中得到了家国情怀教育,将历史认知与情感共鸣形成一个整体,强化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探寻古与今的契合点,升华家国情怀
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进程,更要培养学生以史为鉴、以古论今的能力,使学生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升华历史中的家国情怀。以“钢铁长城”这课为例,老师用“万里长城”来进行课堂导入,引导学生从古代统治者修筑长城的目的角度认识到为了保卫国家安全抵御外族入侵要付出的努力,启发学生从古代筑长城的行为联想到当今为了保护国家安全海、陆、空军建设,当代的“钢铁长城”,使学生理解国防建设的必要性,将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联系起来,增强了学生的国防观念,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树立起为中国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升华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无形的精神力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以家国情怀为着眼点引导学生将个人情感融入到历史知识探究中,使学生与历史知识产生情感的共鸣,提升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使学生在内化历史知识的同时得到了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耿霞.浅论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2018(002).
[2]赵宇.家国情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20(003).
[3]巫迎坚.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索[J].软件.2019(012).
关键字:家国情怀;初中历史;运用策略
家国情怀已经成为一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涌流,成为了高素质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但是由于历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存在一定距离,学生不能很直观的去感受历史,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要给学生灌输家国情怀的思想,利用家国情怀来拉近历史与学生的心灵距离,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将个人的情感体验融入到历史知识理解中,使学生对历史事件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去灌输家国情怀。
一、用音乐构建历史情境,唤醒家国情怀
音乐是具有感染力的藝术表达形式,将音乐引入初中历史课堂,用音乐为学生构建生动的历史情境,不仅能够增强情境的感染力,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个人情感,使学生内心的家国情怀得以复苏,从而使学生自觉将自己带入到历史情境中,去理解历史、探索历史、感悟历史,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初中历史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以“第二次鸦片战争”这课为例,老师引入《火烧圆明园》这首歌曲,用犀利的歌词和激昂的旋律激发起学生的愤慨,快速带领学生走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情境中,使学生对导致圆明园被烧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产生情感共鸣,在音乐与历史交错中激发起学生对家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以史为鉴受到精神激励。
二、以历史事件引入诗歌,凸显家国情怀
文字是抒发个人情感的载体,诗歌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承载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结合历史事件引入相关的诗歌,用诗歌调动学生情感,使学生在探析历史事件时感知到历史背后蕴含的家国情怀,进而对历史产生情感共鸣,激发起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与使命感。以“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这个单元教学为例,老师用诗歌来诠释两岸人民对回归祖国的期盼。老师引入闻一多的《七子之歌》、于右任的《王大陆》、余光中的《乡愁》,诗人们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将渴望祖国统一的期盼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学生在诗歌诵读中感悟诗人们对故土的渴盼,从诗人们对祖国浓烈的情感中品味到两岸人民对祖国的热爱,感悟到国家统一是民心所向,是大势所趋,更是国家富强的体现,使学生深刻体会本单元历史知识中凸显出的家国情怀,进而迸发出对祖国强烈的认同感。
三、借深入探析历史名人,渗透家国情怀
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历史人物,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带领学生探析历史事件中的经典历史人物,以历史名人为切入点来为学生渗透家国情怀,使学生走近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感受到历史背后闪烁的革命精神,使初中历史教学更加生动,将历史流淌进学生内心,形成了对国家的一腔热爱,使学生感受到历史背后浓烈的家国情怀。以“动荡的春秋时期”这课为例,老师以春秋战国时著名诗人屈原为本课的切入点,带领学生走进春秋战国时期动荡的历史背景中。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楚辞”的创立者,被誉为“辞赋之祖”,同时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主管内政外交的大事,后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而流放,秦破楚后屈原因国破而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后人为了纪念屈原在端午节衍生出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受历代世人敬爱、缅怀。老师带领学生深入剖析屈原的生平、事迹、成就以及对历史的影响,使历史人物成为学生了解春秋战国历史的重要载体,将屈原的生平与历史发展联系起来,使学生从屈原身上高洁的品质和爱国精神中得到了家国情怀教育,将历史认知与情感共鸣形成一个整体,强化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探寻古与今的契合点,升华家国情怀
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进程,更要培养学生以史为鉴、以古论今的能力,使学生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升华历史中的家国情怀。以“钢铁长城”这课为例,老师用“万里长城”来进行课堂导入,引导学生从古代统治者修筑长城的目的角度认识到为了保卫国家安全抵御外族入侵要付出的努力,启发学生从古代筑长城的行为联想到当今为了保护国家安全海、陆、空军建设,当代的“钢铁长城”,使学生理解国防建设的必要性,将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联系起来,增强了学生的国防观念,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树立起为中国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升华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无形的精神力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以家国情怀为着眼点引导学生将个人情感融入到历史知识探究中,使学生与历史知识产生情感的共鸣,提升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使学生在内化历史知识的同时得到了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耿霞.浅论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2018(002).
[2]赵宇.家国情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20(003).
[3]巫迎坚.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索[J].软件.2019(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