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主要包含初速度v0、末速度vt、时间t、位移x和加速度a5个物理量,只要知道其中任意3个物理量,就能求出其他2个物理量,这里总结为“知三求二”。这种解题思路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也适用于自由落體运动、平抛运动、天体运动等。掌握这种方法,对提升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知三求二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0004502
在高中物理第一章《直线运动》中,在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知三求二”的解题思路。具体总结如下。
【规律总结】在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通常有5个物理量,常用3个公式进行分析解答。这5个物理量分别是:初速度v0,时间t,末速度vt,加速度a,位移x。
较常用的3个公式是:
速度公式vt=v0 at……(1)
位移公式x=v0t 12at2……(2)
速度位移关系式v2t-v20=2ax……(3)
其中公式(1)(2)是基本公式,(3)式可由(1)(2)两式推导得出。
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共包含初速度v0、末速度vt、时间t、位移x和加速度a共5个物理量。根据数学规律,只要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三个物理量,就能求出其他两个物理量,这个规律,这里总结为“知三求二”。根据5个物理量的关系,我们总结了10种不同组合。下面,结合实例进行分类例析。
第一类:已知v0、t和vt,求a和x。
【例1】
枪管内的子弹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是100m/s,经过0.0015s,速度增加到700m/s,求此过程中子弹的加速度和位移。
解:依据速度公式vt=v0 at,并代入数据得
700=100 a×0.0015a=4×105m/s2
由位移公式x=v0t 12at2
得
x=100×0.0015 12×4×105
×0.00152x=0.6m
第二类:已知v0,t和a,求vt和x。
【例2】
一辆汽车以10m/s的初速度开始加速行驶,加速度大小为5m/s2,求经过2s以后,汽车前进的距离和末速度。
解:由位移公式得
x=v0t 12at2x=10×2
12×5×22
x=30m
由速度公式得
vt=v0 atvt=10 5×2vt=20m/s
第三类:已知v0,t和x,求vt和a。
【例3】
一辆卡车以10m/s的初速度开始加速行驶,经过2s后,卡车前进了30m,求卡车的末速度和加速度。
解:由位移公式得
x=v0t 12at230=10×2 12a×22a=5m/s2
由速度公式得:
vt=v0 atvt=10 5×2vt=20m/s
第四类:已知v0、vt和a,求t和x。
【例4】
一辆机车以36km/h的速度行驶到一段下坡路时开始加速,加速度的大小为0.2m/s2,当机车沿直线行驶到坡的末端时,速度增加到54km/h。求机车通过这段下坡路所用的时间和前进的距离。
解:36km/h=10m/s,54km/h=15m/s
由速度公式得
vt=v0 at15=10 0.2tt=25s
由位移公式得
x=v0t 12at2x=10×25 12
×0.2×252x=312.5m
第五类:已知v0、vt和x,求t和a。
【例5】
根据我国对机动车运行安全的技术标准,一辆满载时总质量在3.5t到12t之间的大型汽车,如行驶速度为30km/h,其制动距离必须在8.0m以内。则该车的制动系统产生的加速度至少是多大?经过多长时间停下来?
解:v0=30km/h=25/3m/s
由速度位移关系式得
v2t-v20=2ax0-(253)2=2a×8
a=-4.3m/s2
由速度公式得
vt=v0 at0=253 (-4.3)t
t=1.94s
第六类:已知v0、vt和x,求t和vt。
【例6】一个物体以2m/s的初速度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是1m/s2。当物体前进了16m时,求物体的末速度和所用的时间。
解:由位移公式得
x=v0t 12at216=2×t 12×1×t2
t=4s
由速度公式得
vt=v0 atvt=2 1×4vt=8m/s
第七类:已知t、vt和a,求v0和x。
【例7】
一辆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汽车在停止运动前最后1s内的位移以及它的初速度。
解:设初速度为v0,位移为x,由速度公式得
vt=v0 at0=v0 (-2)×1v0=2m/s
由位移公式得
x=v0t 12at2x=2×1 12(-2)×12
x=1m
第八类:已知t、vt和x,求v0和a。
【例8】某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5s停下来,前进了50m,则物体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各是多少? 解:设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由速度公式得
vt=v0 at0=v0 a×5
由位移公式得
x=v0t 12at250=v0×5 12a×52
联立以上两式,解方程组得:
v0=20m/s
a=-4m/s2
第九类:已知t、a和x,求v0和vt。
【例9】
某汽车紧急制动时加速度的大小是6m/s2,在2s内前进了28m,求该汽车的初速度和末速度。
解:由位移公式得
x=v0t 12at228=v0×2 12
×(-6)×22v0=20m/s
由速度公式得
vt=v0 atvt=20 (-6)×2vt=8m/s
第十类:已知vt、a和x,求v0和t。
【例10】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若遇到紧急情况,汽车刹车,加速度大小为5m/s2,通过了40m后才停下来。则汽车匀速行驶时的初速度是多少?刹车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解:由速度位移关系式得
v2t-v20=2ax02-v20=2×(-5)×40v0=20m/s
由速度公式得
vt=v0 at0=20 (-5)×tt=4s
“知三求二”类運动学问题,有上面10种组合。在高考题中,也不时出现。下面通过例题来说明。
【例11】(2016年全国新课标Ⅲ卷第16题)
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内位移为s,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A.st2
B.3s2t2
C.4st2
D.8st2
分析:题目给出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实际就是给出了物体运动的初末速度关系,相当于给出了初速度或者末速度,再加上直接给出了时间t和位移s,依据“知三求二”的解题思路,容易解答本题。
解:设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vt,由动能定理得:
Ek2=9Ek112mv2t
=9×12mv20
vt=3v0
由速度公式得
vt=v0 at3v0=v0 at
由速度位移关系式得
v2t-v20=2ax9v20-v20=2as
联立以上方程解得:
a=s/t2
所以答案为A。
“知三求二”解题思路,在其他知识板块中也可以拓展使用。
比如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包含末速度vt、下落高度h和时间t3个物理量,只要知道其中任何一个物理量,我们就能求出其他2个物理量。
卫星,因为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而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卫星的轨道半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加速度5个物理量,只要其中一个物理量确定,则其他物理量也只有一个唯一确定的值。
例如,同步卫星,因为角速度等于地球的自转角速度,是一个确定的值,所以同步卫星的高度、线速度、周期和加速度都是固定的。
以上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知三求二”的解题思路,说明相关联的物理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相互表示的。只要知道了其中的部分物理量,那么根据物理量间的联系,就能求出其他物理量。
(责任编辑易志毅)
[关键词]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知三求二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0004502
在高中物理第一章《直线运动》中,在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知三求二”的解题思路。具体总结如下。
【规律总结】在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通常有5个物理量,常用3个公式进行分析解答。这5个物理量分别是:初速度v0,时间t,末速度vt,加速度a,位移x。
较常用的3个公式是:
速度公式vt=v0 at……(1)
位移公式x=v0t 12at2……(2)
速度位移关系式v2t-v20=2ax……(3)
其中公式(1)(2)是基本公式,(3)式可由(1)(2)两式推导得出。
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共包含初速度v0、末速度vt、时间t、位移x和加速度a共5个物理量。根据数学规律,只要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三个物理量,就能求出其他两个物理量,这个规律,这里总结为“知三求二”。根据5个物理量的关系,我们总结了10种不同组合。下面,结合实例进行分类例析。
第一类:已知v0、t和vt,求a和x。
【例1】
枪管内的子弹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是100m/s,经过0.0015s,速度增加到700m/s,求此过程中子弹的加速度和位移。
解:依据速度公式vt=v0 at,并代入数据得
700=100 a×0.0015a=4×105m/s2
由位移公式x=v0t 12at2
得
x=100×0.0015 12×4×105
×0.00152x=0.6m
第二类:已知v0,t和a,求vt和x。
【例2】
一辆汽车以10m/s的初速度开始加速行驶,加速度大小为5m/s2,求经过2s以后,汽车前进的距离和末速度。
解:由位移公式得
x=v0t 12at2x=10×2
12×5×22
x=30m
由速度公式得
vt=v0 atvt=10 5×2vt=20m/s
第三类:已知v0,t和x,求vt和a。
【例3】
一辆卡车以10m/s的初速度开始加速行驶,经过2s后,卡车前进了30m,求卡车的末速度和加速度。
解:由位移公式得
x=v0t 12at230=10×2 12a×22a=5m/s2
由速度公式得:
vt=v0 atvt=10 5×2vt=20m/s
第四类:已知v0、vt和a,求t和x。
【例4】
一辆机车以36km/h的速度行驶到一段下坡路时开始加速,加速度的大小为0.2m/s2,当机车沿直线行驶到坡的末端时,速度增加到54km/h。求机车通过这段下坡路所用的时间和前进的距离。
解:36km/h=10m/s,54km/h=15m/s
由速度公式得
vt=v0 at15=10 0.2tt=25s
由位移公式得
x=v0t 12at2x=10×25 12
×0.2×252x=312.5m
第五类:已知v0、vt和x,求t和a。
【例5】
根据我国对机动车运行安全的技术标准,一辆满载时总质量在3.5t到12t之间的大型汽车,如行驶速度为30km/h,其制动距离必须在8.0m以内。则该车的制动系统产生的加速度至少是多大?经过多长时间停下来?
解:v0=30km/h=25/3m/s
由速度位移关系式得
v2t-v20=2ax0-(253)2=2a×8
a=-4.3m/s2
由速度公式得
vt=v0 at0=253 (-4.3)t
t=1.94s
第六类:已知v0、vt和x,求t和vt。
【例6】一个物体以2m/s的初速度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是1m/s2。当物体前进了16m时,求物体的末速度和所用的时间。
解:由位移公式得
x=v0t 12at216=2×t 12×1×t2
t=4s
由速度公式得
vt=v0 atvt=2 1×4vt=8m/s
第七类:已知t、vt和a,求v0和x。
【例7】
一辆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汽车在停止运动前最后1s内的位移以及它的初速度。
解:设初速度为v0,位移为x,由速度公式得
vt=v0 at0=v0 (-2)×1v0=2m/s
由位移公式得
x=v0t 12at2x=2×1 12(-2)×12
x=1m
第八类:已知t、vt和x,求v0和a。
【例8】某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5s停下来,前进了50m,则物体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各是多少? 解:设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由速度公式得
vt=v0 at0=v0 a×5
由位移公式得
x=v0t 12at250=v0×5 12a×52
联立以上两式,解方程组得:
v0=20m/s
a=-4m/s2
第九类:已知t、a和x,求v0和vt。
【例9】
某汽车紧急制动时加速度的大小是6m/s2,在2s内前进了28m,求该汽车的初速度和末速度。
解:由位移公式得
x=v0t 12at228=v0×2 12
×(-6)×22v0=20m/s
由速度公式得
vt=v0 atvt=20 (-6)×2vt=8m/s
第十类:已知vt、a和x,求v0和t。
【例10】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若遇到紧急情况,汽车刹车,加速度大小为5m/s2,通过了40m后才停下来。则汽车匀速行驶时的初速度是多少?刹车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解:由速度位移关系式得
v2t-v20=2ax02-v20=2×(-5)×40v0=20m/s
由速度公式得
vt=v0 at0=20 (-5)×tt=4s
“知三求二”类運动学问题,有上面10种组合。在高考题中,也不时出现。下面通过例题来说明。
【例11】(2016年全国新课标Ⅲ卷第16题)
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内位移为s,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A.st2
B.3s2t2
C.4st2
D.8st2
分析:题目给出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实际就是给出了物体运动的初末速度关系,相当于给出了初速度或者末速度,再加上直接给出了时间t和位移s,依据“知三求二”的解题思路,容易解答本题。
解:设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vt,由动能定理得:
Ek2=9Ek112mv2t
=9×12mv20
vt=3v0
由速度公式得
vt=v0 at3v0=v0 at
由速度位移关系式得
v2t-v20=2ax9v20-v20=2as
联立以上方程解得:
a=s/t2
所以答案为A。
“知三求二”解题思路,在其他知识板块中也可以拓展使用。
比如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包含末速度vt、下落高度h和时间t3个物理量,只要知道其中任何一个物理量,我们就能求出其他2个物理量。
卫星,因为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而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卫星的轨道半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加速度5个物理量,只要其中一个物理量确定,则其他物理量也只有一个唯一确定的值。
例如,同步卫星,因为角速度等于地球的自转角速度,是一个确定的值,所以同步卫星的高度、线速度、周期和加速度都是固定的。
以上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知三求二”的解题思路,说明相关联的物理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相互表示的。只要知道了其中的部分物理量,那么根据物理量间的联系,就能求出其他物理量。
(责任编辑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