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习理念的变革:由苦学到会学
1.帮助学生制订切合自身的学习目标。合理的学习目标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目标可分为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短期目标是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应达到的某种目标。如,每个星期应该学会思想品德课一个单元的知识,包括识记概念,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抓准热点,紧扣考点;每次测验应该稍有进步;而长远目标是综合素质教育所期望的目标,学生要德、智、体全方位发展,学习上不仅仅是取得高分数,而是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情感能力上进一大步。当然,长远目标是以短期目标为前提的,只有短期目标不断实现,追求长远目标的内驱力才会不断增强,学生学习起来才会动力十足。因此,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切实可行的短期目标,待之实现后,再引导学生追求长远目标,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弄巧成拙。
2.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思想品德课内容知识体系很强,而且概念抽象,不易理解,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如果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依赖型转向主动、自主型,教师可以综合运用量化加分、口头表扬等激励机制,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使学生感到不是迫于外界压力,而是自身内在的一种需要。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主动地、及时地检验、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学生观念的变革:由个别学生到全体学生
1.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花开不只一朵”,我们都知道学生走向社会后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不论成绩好坏。教师必须消除传统偏见,消除“考试分数高就是综合素质能力强,考试分数低就是综合素质能力弱”的偏见,不要仅盯着几个学生,而应该关注大多数学生,给不同学生以均等的机会和平等的权利,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让每一块金子都发光,使其综合素质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2.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品质和风格。“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当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们教师不应该强求“千人一面”,否认矛盾的特殊性,而应让每个学生都尽情展示自己的青春风采。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会逐步形成自身独特的品质和风格,这些品质和风格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因此,教师要运用辩证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其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从优点中找到综合素质的切人点,以此为突破口去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三、课堂组织理念的变革:由控制到合作
思想品德课教学特别强调师生合作的重要性,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因此,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较之传统教学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由传统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思想品德课既重视教师的“教”, 同时也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主张每个学生的人格都应该得到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应该得到张扬,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使新课程课堂教学顺利实施,必须加强师生间的合作,教师应该建立以情感为纽带的课堂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在课堂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用教师真挚的情感感染每一个学生,使其“亲其师,信其道”。
四、评价理念的变革:由终结性评价到发展性评价
1.改革考核办法。考核是检验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为了使考核真正突出综合素质的特点,在考核内容上,不仅要考查记忆性的内容,而且要考查锻炼学生思维的知识,做到既要重视知识的系统化,又要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既可以在每次小测验中设计一些简单的知识记忆考核题,也应该有提升能力的综合考核题,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综合素质。
2.改革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作出的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是终结性的评价,忽视过程性的评价,从而导致学生对结果的刻意追求。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中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要着重评价其学习过程。只要学生能努力学习,从知识的掌握,重点、难点的理解里稍有进步,就可以断定该学生的素质已提高了一步。此外,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教师应树立社会大课堂观念,把视野放得更宽一些,不能把学生禁锢在“四角天空”的院子里,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近自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取当代社会发展的各种信息资源,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责任编辑 潘孟良
1.帮助学生制订切合自身的学习目标。合理的学习目标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目标可分为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短期目标是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应达到的某种目标。如,每个星期应该学会思想品德课一个单元的知识,包括识记概念,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抓准热点,紧扣考点;每次测验应该稍有进步;而长远目标是综合素质教育所期望的目标,学生要德、智、体全方位发展,学习上不仅仅是取得高分数,而是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情感能力上进一大步。当然,长远目标是以短期目标为前提的,只有短期目标不断实现,追求长远目标的内驱力才会不断增强,学生学习起来才会动力十足。因此,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切实可行的短期目标,待之实现后,再引导学生追求长远目标,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弄巧成拙。
2.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思想品德课内容知识体系很强,而且概念抽象,不易理解,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如果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依赖型转向主动、自主型,教师可以综合运用量化加分、口头表扬等激励机制,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使学生感到不是迫于外界压力,而是自身内在的一种需要。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主动地、及时地检验、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学生观念的变革:由个别学生到全体学生
1.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花开不只一朵”,我们都知道学生走向社会后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不论成绩好坏。教师必须消除传统偏见,消除“考试分数高就是综合素质能力强,考试分数低就是综合素质能力弱”的偏见,不要仅盯着几个学生,而应该关注大多数学生,给不同学生以均等的机会和平等的权利,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让每一块金子都发光,使其综合素质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2.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品质和风格。“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当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们教师不应该强求“千人一面”,否认矛盾的特殊性,而应让每个学生都尽情展示自己的青春风采。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会逐步形成自身独特的品质和风格,这些品质和风格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因此,教师要运用辩证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其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从优点中找到综合素质的切人点,以此为突破口去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三、课堂组织理念的变革:由控制到合作
思想品德课教学特别强调师生合作的重要性,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因此,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较之传统教学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由传统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思想品德课既重视教师的“教”, 同时也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主张每个学生的人格都应该得到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应该得到张扬,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使新课程课堂教学顺利实施,必须加强师生间的合作,教师应该建立以情感为纽带的课堂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在课堂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用教师真挚的情感感染每一个学生,使其“亲其师,信其道”。
四、评价理念的变革:由终结性评价到发展性评价
1.改革考核办法。考核是检验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为了使考核真正突出综合素质的特点,在考核内容上,不仅要考查记忆性的内容,而且要考查锻炼学生思维的知识,做到既要重视知识的系统化,又要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既可以在每次小测验中设计一些简单的知识记忆考核题,也应该有提升能力的综合考核题,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综合素质。
2.改革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作出的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是终结性的评价,忽视过程性的评价,从而导致学生对结果的刻意追求。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中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要着重评价其学习过程。只要学生能努力学习,从知识的掌握,重点、难点的理解里稍有进步,就可以断定该学生的素质已提高了一步。此外,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教师应树立社会大课堂观念,把视野放得更宽一些,不能把学生禁锢在“四角天空”的院子里,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近自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取当代社会发展的各种信息资源,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责任编辑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