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于职教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就职教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了研究,以便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职教 计算机 教学
非智力因素是指凡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习惯、情绪、情感等。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有两类活动形态贯彻始终:一是智力因素启动认知活动,二是非智力因素激发认知动力的作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又是提高创造力的必要条件。计算机教学在重视智力开发的同时,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
1.激发职教学生的学习动机
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动机。动机是激发学生个体产生行动的内在心理动力。在生活中,人的行为动机极其重要,对学生来说,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有强烈的好奇心,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是直接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力量。一个人的学习主要是受着两种因素制约,一是智力因素,另一个是动机和兴趣(也就是非智力因素)。教师不可能从外部给学生智力,学生的智力水平教师无法更改,更不可能代替学生学习。教师的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给予学生内在的驱动和激励。职教学生学习计算机积极性不是太高,因此,学生的学习动机,应当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激发。要使学生学好计算机,条件之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计算机的动机和兴趣。
计算机从理论上讲很重要,但在具体课上,不被学生重视的现象还是存在的。大部分学生认为计算机就是玩游戏。特别是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上,由于知识枯燥,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在具体学习阶段的具体学习情绪,加以正确引导。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2.培养职教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除了动机外,非智力因素的第二个主要内容是兴趣。兴趣与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兴趣是一种情感倾向,是对某种事物具有认知欲,甚至爱好意念,就形成了兴趣。而有了兴趣,动机也会伴随产生,并为体现这种情感上的倾向而在实践活动中去开辟出发基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每个人学习积极性的启动点,特别是自主学习的启动点。学生对计算机本身一般均有点兴趣,但要把这种模糊的兴趣转化成学习计算机课的直接兴趣,存在着一个转化的过程。职教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与年级成反比的现象存在,年级越高,上计算机课兴趣就越低。学生这种现象的存在,原因很多,社会的因素,学习环境的因素,教材相对滞后因素,教法不切学生的实际、陈旧等因素。其中教法的陈旧恐怕是主要的因素。
改进计算机陈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兴趣真正能转移到计算机课学习上来,是当务之急。旧的计算机教学法往往注重概念的阐述,操作方法的讲授,过分注重教,教学过程又过于“程式化”。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只能洗耳恭听。教法的呆板,使听课的学生枯燥乏味,如坐针毡,久而久之,便冲淡了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对这种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的教学方法,必须改革。首先要转变观念,计算机教学应该是以“学”为主,而不能再以“教”为主。要打破固有的“程式”。要充分调动一切教学手段,想方设法制造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制造教学情境可以利用实物和课件。例如,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时,不大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用实物如电子管、晶体管、主板、软驱、光驱、内存条等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打开主机的机箱(断开电源后),让学生亲眼目睹主机内部的构造,让学生动手拆一拆,装一装。结合课件演示,力争生动活泼,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学习兴趣就增加了。
在激发学生兴趣时,一定要“还时间”给学生。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使学生的兴趣能持续下去,关键是要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来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有充足的自学时间。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独特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要相信他们能独立,或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在教师指导下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如果不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不敢放手,全部由教师来“道破”、“露底”,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燃起来的兴趣之火可能被扑灭。要充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持久”,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合理教学形式,来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在组织教学上可根据不同的情境,采用“自学思考”、“先学后教”、“小组讨论”、“网上讨论”、“尝试操作”、“设计方案”等让学生有时间主动学习,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能自始至终保持着兴趣。
3.培养职教学生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人们日常行为中一种生理机制上的条件反射,能比较固定地去完成一种程式的动作行为。习惯对人的行为来说也很重要。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好的习惯,也是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个问题。
首先,要从最基本的技能操作习惯抓起。正确、规范的操作习惯,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将受益匪浅,也是将来预防“电脑病”的一种有效的办法。好习惯可以使人受用一世;不良习惯一旦养成,日后要改费时费力。其次,要培养一丝不苟的学习工作习惯。一丝不苟的好习惯是做任何工作都必须具备的素质。
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培养也是教学中特别是计算机教学中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任何知识都会陈旧,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一日千里,更新换代频繁,涉及面又广。要想一直由教师来教,这恐怕是很难办到的。要想将来能用好计算机,没有良好的自学习惯是做不到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刻意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不鼓励学生在操作时,一碰到困难,就求助于教师。多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软件的帮助系统和课本,自行设法来解决问题。教师一般不直接将如何做告诉学生,而是告诉学生可通过什么自学途径来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目的就在于刻意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一旦学生的自学习惯初步养成,对学生在校学习计算机和其它学科,都是很有帮助的。
激发学生正确学习计算机的动机,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计算机的习惯等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在计算机教学中都应得到重视。它们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并且和智力因素一起,在计算机教学中起着应有的作用,在学生的知识建构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职教 计算机 教学
非智力因素是指凡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习惯、情绪、情感等。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有两类活动形态贯彻始终:一是智力因素启动认知活动,二是非智力因素激发认知动力的作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又是提高创造力的必要条件。计算机教学在重视智力开发的同时,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
1.激发职教学生的学习动机
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动机。动机是激发学生个体产生行动的内在心理动力。在生活中,人的行为动机极其重要,对学生来说,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有强烈的好奇心,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是直接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力量。一个人的学习主要是受着两种因素制约,一是智力因素,另一个是动机和兴趣(也就是非智力因素)。教师不可能从外部给学生智力,学生的智力水平教师无法更改,更不可能代替学生学习。教师的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给予学生内在的驱动和激励。职教学生学习计算机积极性不是太高,因此,学生的学习动机,应当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激发。要使学生学好计算机,条件之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计算机的动机和兴趣。
计算机从理论上讲很重要,但在具体课上,不被学生重视的现象还是存在的。大部分学生认为计算机就是玩游戏。特别是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上,由于知识枯燥,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在具体学习阶段的具体学习情绪,加以正确引导。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2.培养职教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除了动机外,非智力因素的第二个主要内容是兴趣。兴趣与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兴趣是一种情感倾向,是对某种事物具有认知欲,甚至爱好意念,就形成了兴趣。而有了兴趣,动机也会伴随产生,并为体现这种情感上的倾向而在实践活动中去开辟出发基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每个人学习积极性的启动点,特别是自主学习的启动点。学生对计算机本身一般均有点兴趣,但要把这种模糊的兴趣转化成学习计算机课的直接兴趣,存在着一个转化的过程。职教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与年级成反比的现象存在,年级越高,上计算机课兴趣就越低。学生这种现象的存在,原因很多,社会的因素,学习环境的因素,教材相对滞后因素,教法不切学生的实际、陈旧等因素。其中教法的陈旧恐怕是主要的因素。
改进计算机陈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兴趣真正能转移到计算机课学习上来,是当务之急。旧的计算机教学法往往注重概念的阐述,操作方法的讲授,过分注重教,教学过程又过于“程式化”。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只能洗耳恭听。教法的呆板,使听课的学生枯燥乏味,如坐针毡,久而久之,便冲淡了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对这种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的教学方法,必须改革。首先要转变观念,计算机教学应该是以“学”为主,而不能再以“教”为主。要打破固有的“程式”。要充分调动一切教学手段,想方设法制造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制造教学情境可以利用实物和课件。例如,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时,不大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用实物如电子管、晶体管、主板、软驱、光驱、内存条等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打开主机的机箱(断开电源后),让学生亲眼目睹主机内部的构造,让学生动手拆一拆,装一装。结合课件演示,力争生动活泼,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学习兴趣就增加了。
在激发学生兴趣时,一定要“还时间”给学生。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使学生的兴趣能持续下去,关键是要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来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有充足的自学时间。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独特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要相信他们能独立,或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在教师指导下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如果不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不敢放手,全部由教师来“道破”、“露底”,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燃起来的兴趣之火可能被扑灭。要充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持久”,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合理教学形式,来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在组织教学上可根据不同的情境,采用“自学思考”、“先学后教”、“小组讨论”、“网上讨论”、“尝试操作”、“设计方案”等让学生有时间主动学习,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能自始至终保持着兴趣。
3.培养职教学生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人们日常行为中一种生理机制上的条件反射,能比较固定地去完成一种程式的动作行为。习惯对人的行为来说也很重要。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好的习惯,也是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个问题。
首先,要从最基本的技能操作习惯抓起。正确、规范的操作习惯,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将受益匪浅,也是将来预防“电脑病”的一种有效的办法。好习惯可以使人受用一世;不良习惯一旦养成,日后要改费时费力。其次,要培养一丝不苟的学习工作习惯。一丝不苟的好习惯是做任何工作都必须具备的素质。
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培养也是教学中特别是计算机教学中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任何知识都会陈旧,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一日千里,更新换代频繁,涉及面又广。要想一直由教师来教,这恐怕是很难办到的。要想将来能用好计算机,没有良好的自学习惯是做不到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刻意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不鼓励学生在操作时,一碰到困难,就求助于教师。多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软件的帮助系统和课本,自行设法来解决问题。教师一般不直接将如何做告诉学生,而是告诉学生可通过什么自学途径来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目的就在于刻意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一旦学生的自学习惯初步养成,对学生在校学习计算机和其它学科,都是很有帮助的。
激发学生正确学习计算机的动机,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计算机的习惯等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在计算机教学中都应得到重视。它们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并且和智力因素一起,在计算机教学中起着应有的作用,在学生的知识建构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