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道微生物群与子宫内膜息肉

来源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_cs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s)是指由子宫内膜腺体及含有血管的纤维化子宫内膜间质构成的突出于子宫内膜表面的一种病变.EPs是一常见妇科疾病,随着宫腔镜等技术的广泛应用,EPs的诊治水平显著提高,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随着分子生物学及测序技术的应用,多项研究表明健康女性上、下生殖道均存在微生物群定植且两者组成不同.近年研究发现,生殖道微生物群改变与女性生殖健康密切相关,与EPs发病的相关性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微生物群可能通过影响局部免疫调控、介导炎症反应、改变激素水平、增加致病微生物数量和影响细胞增殖/凋亡等方面参与EPs的发生发展.综述生殖道微生物群与EPs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以期为EPs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薄型子宫内膜可导致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降低,目前尚无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的最佳方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灌注治疗作为改善子宫内膜厚度的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确切作用较为复杂.PRP所含有的血小板浓度高于全血中通常所含的血小板浓度,而使用高浓度血小板的基本原理和治疗潜力是基于它们可以提供超生理剂量的必需生长因子,以提供再生刺激,促进具有低愈合潜力的组织修复.现基于目前国内外PRP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研究进展,探讨PRP内生长因子促细胞增殖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病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中关于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病率的文献,检索时间为从建库到2020年12月.由2名研究者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采用Stata12.0软件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8篇文献,包含7557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病率为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