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进程的不断推进过程中,也诞生了很多各具特色的文学作品。而经过诸多文学大家的多年研究,发现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语言环境的应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提升了文学的感染力,也影响着人们对于文学作品质量的评价。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语言环境在文学作品中的意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语言环境,文学作品,意义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文学作品的质量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其实,当作者明确了自身作品的创作主题时,就已经将其与其他文学作品做出了区分。所以,要想深入的研究一部文学作品,不仅要了解该作品的创作内容,还要对该作品中的语言文字进行分析。尤其是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环境,对于文学作品的质量优劣有着直接的影响。接下来,本文将从文学作品表现力、文学作品寓意理解、文学作品中词义选用等三方面剖析语言环境在文学作品中的意义。
1.语言环境对文学作品表现力的影响
不同的文学作品在表现力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尤其是针对文学作品主题思想的表现,都会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内容。分析现阶段文学作品的发展,发现语言环境对于文学作品的创作有着极为巨大的影响。正确的运用语言环境,可以有效提升文学作品的价值。而如何通过语言环境来增强文学作品的魅力、提升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每一位文学作家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因为即便是同一个词语,使用不同的表达方法,就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意境,并对整个文学作品的结构和内容产生影响[1]。
例如,鲁迅作品《故乡》中这样写道“我到了自家的门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作者用“迎着出来”描述母亲的行为,用“飞出”来描述侄儿的行为。这样的表现方法充分的展现出了母亲与侄儿的年龄差异和行为差异。而如果改成普通的描写手法“母亲早已出来了,八岁的侄儿也跟着出来了”整个语言就会显得索然无味。
2.语言环境对文学作品寓意理解的影响
无论文学作品属于什么样的类型,都寄托着作者某一方面的思想与情感。而语言环境的应用则可以有效增强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提升文学作品的阅读价值,将作者的思维与语言文字进行充分的融合,实现文学作品中主人翁与语境的协调与统一。如果文学作品的内容发生变化,其相应的语言环境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正是因为语言环境的烘托,才使得文学作品中的氛围如此浓厚,才使得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如此丰富。
例如,鲁迅先生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就经常将人物与语境进行联系,通过小说来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段这样写道“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对这一段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是对寿老先生形象的刻画。首先,“高、瘦、须发花白、大眼镜”是对寿老先生外貌的描写,非常直观;其次,寿老先生行礼前和行礼后的答礼,使得其具有了谦逊的形象;最后,作者通过恰当的字词不仅突出了寿老先生的礼貌与谦逊,还描述出了当时我国传统教育的实际情况。而通过这样的描述,也充分说明了作者喜欢三味书屋的主要原因[2]。
3.语言环境对文学作品中词义选用的影响
同一个词语,处于不同的语言环境,其传达的含义往往也不同,所以只有结合实际语境才能够对某一词语的内涵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文学作品中选用的词语,除了其本身的字面意思之外,还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或者言外之意。一般情况下,字面上的意思非常容易理解。而不同的字词组合,就会传达出不同的意思,所以,词义往往有着非常多样的表现形式,也需要通过不同的语言环境来进行体现[3]。
例如,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道“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在这句话中,作者一共用了两次“英雄”,第一个“英雄”用“有”做谓语进行了辅助,同时又使用“这样的”进行了修饰;而第二个“英雄”则以“英雄的国度”进行表达。这样一来,读者可以清楚的感受到这些人身上的英雄气概。与此同时,这句话还分别使用了“骄傲”“自豪”等词语。之所以如此运用,是因为作者对这些词语的含义已经非常了解,并且知道将其运用到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可以传递出不同的含義,使文章的内涵与价值变得丰富起来。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语言环境对文学作品表现力的影响、对文学作品寓意理解的影响、对文学作品中词义选用的影响,可以明确语言环境在文学作品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恰到好处的运用语言环境,才能够向读者更好的展示文学作品中的各种形象,增强文学作品的吸引力,提升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与文学价值。
参考文献:
[1]代新杰.探析语言环境在文学作品中的影响力[J].课外语文(下),2016,(7):26-26.
[2]武超.语言环境对文学作品影响力分析[J].黑龙江史志,2014,(9):193-194.
[3]洛桑扎西.语言环境在文学作品中的意义[J].名作欣赏,2017(08):116-117.
关键词:语言环境,文学作品,意义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文学作品的质量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其实,当作者明确了自身作品的创作主题时,就已经将其与其他文学作品做出了区分。所以,要想深入的研究一部文学作品,不仅要了解该作品的创作内容,还要对该作品中的语言文字进行分析。尤其是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环境,对于文学作品的质量优劣有着直接的影响。接下来,本文将从文学作品表现力、文学作品寓意理解、文学作品中词义选用等三方面剖析语言环境在文学作品中的意义。
1.语言环境对文学作品表现力的影响
不同的文学作品在表现力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尤其是针对文学作品主题思想的表现,都会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内容。分析现阶段文学作品的发展,发现语言环境对于文学作品的创作有着极为巨大的影响。正确的运用语言环境,可以有效提升文学作品的价值。而如何通过语言环境来增强文学作品的魅力、提升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每一位文学作家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因为即便是同一个词语,使用不同的表达方法,就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意境,并对整个文学作品的结构和内容产生影响[1]。
例如,鲁迅作品《故乡》中这样写道“我到了自家的门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作者用“迎着出来”描述母亲的行为,用“飞出”来描述侄儿的行为。这样的表现方法充分的展现出了母亲与侄儿的年龄差异和行为差异。而如果改成普通的描写手法“母亲早已出来了,八岁的侄儿也跟着出来了”整个语言就会显得索然无味。
2.语言环境对文学作品寓意理解的影响
无论文学作品属于什么样的类型,都寄托着作者某一方面的思想与情感。而语言环境的应用则可以有效增强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提升文学作品的阅读价值,将作者的思维与语言文字进行充分的融合,实现文学作品中主人翁与语境的协调与统一。如果文学作品的内容发生变化,其相应的语言环境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正是因为语言环境的烘托,才使得文学作品中的氛围如此浓厚,才使得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如此丰富。
例如,鲁迅先生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就经常将人物与语境进行联系,通过小说来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段这样写道“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对这一段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是对寿老先生形象的刻画。首先,“高、瘦、须发花白、大眼镜”是对寿老先生外貌的描写,非常直观;其次,寿老先生行礼前和行礼后的答礼,使得其具有了谦逊的形象;最后,作者通过恰当的字词不仅突出了寿老先生的礼貌与谦逊,还描述出了当时我国传统教育的实际情况。而通过这样的描述,也充分说明了作者喜欢三味书屋的主要原因[2]。
3.语言环境对文学作品中词义选用的影响
同一个词语,处于不同的语言环境,其传达的含义往往也不同,所以只有结合实际语境才能够对某一词语的内涵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文学作品中选用的词语,除了其本身的字面意思之外,还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或者言外之意。一般情况下,字面上的意思非常容易理解。而不同的字词组合,就会传达出不同的意思,所以,词义往往有着非常多样的表现形式,也需要通过不同的语言环境来进行体现[3]。
例如,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道“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在这句话中,作者一共用了两次“英雄”,第一个“英雄”用“有”做谓语进行了辅助,同时又使用“这样的”进行了修饰;而第二个“英雄”则以“英雄的国度”进行表达。这样一来,读者可以清楚的感受到这些人身上的英雄气概。与此同时,这句话还分别使用了“骄傲”“自豪”等词语。之所以如此运用,是因为作者对这些词语的含义已经非常了解,并且知道将其运用到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可以传递出不同的含義,使文章的内涵与价值变得丰富起来。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语言环境对文学作品表现力的影响、对文学作品寓意理解的影响、对文学作品中词义选用的影响,可以明确语言环境在文学作品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恰到好处的运用语言环境,才能够向读者更好的展示文学作品中的各种形象,增强文学作品的吸引力,提升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与文学价值。
参考文献:
[1]代新杰.探析语言环境在文学作品中的影响力[J].课外语文(下),2016,(7):26-26.
[2]武超.语言环境对文学作品影响力分析[J].黑龙江史志,2014,(9):193-194.
[3]洛桑扎西.语言环境在文学作品中的意义[J].名作欣赏,2017(08):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