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阶段是同学们由童年向少年、向青年转变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大家进行文学创作或从事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座的同学,是我们江苏省初中阶段写作的精英,所以今天的发言,我跟同学们讲写作技巧就不合时宜了,大家已经掌握了非常多的技巧,而且运用得非常娴熟。所谓“功夫在诗外”,我想跟同学们讲一讲,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情怀。
简而言之,“情”是感情,“怀”是胸怀。我们自身的情怀决定了我们的气质,决定了我们的格局。气质越大,格局越大。举个例子,大家都熟悉的孔子,他在20岁之前立志做大事,但一直到50岁才得偿所愿,做了4年官。此后他周游列国,在73岁时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去世了。诸子百家生活的时期,是一个彪炳千秋、值得后人敬仰的伟大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奇迹般地出现了一批思想家,他们组成了令任何一种文明都要钦佩的豪华阵容。他们的思想恣肆汪洋,不废江河万古流。但大家想过没有,孔子在那样的一个时代,坐在颠簸的牛车上,昏天黑地地从这一站到那一站,荒郊野岭,人烟稀少,他到底在想什么?他那些伟大的思想都是从哪里来的?跟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有很多很多,为什么孔子能够脱颖而出?
再说一个人,屈原。屈原身居高位,不愿与佞臣同流合污。在第二次被放逐的途中,屈原得知国都郢被攻破了——这就意味着国家的灭亡,于是他自沉汨罗江而死。从此,知识分子在国破家亡的时候又多了一条选择的道路——自杀。我们读屈原的《天问》,会发现它有那么瑰丽的思想,那么漂亮的语言!而一个诗人为什么有如此奔放、如此忠诚的情感?一个高官,为什么放弃了荣华富贵,而选择了忧国忧民?一个文人,为什么不愿意随波逐流,而是要保持自己高洁的志向,直到以死报国?是什么使得屈原成了今天知识分子的楷模,深受世世代代老百姓的敬仰?
孔子也好,屈原也好,都是有大抱负、大气质、大格局、大情怀的人。
我们再说说曹操。很多人说曹操是奸臣,其实不是,一个奸臣能写出这么大气的诗句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到海边看碣石、观沧海,关注的是生命的既长又短。许多年以后,同样有一个伟人,也到了海边,曹操在看海,这个人看曹操看海。这个人就是毛泽东。“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同样是伟人,同样有大的格局。这个大,有天地之大,有生命之大,有古往今来之大,信手拈来。写乌龟,曹操写的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也喝酒:“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他喝的是天地,喝出的是江山社稷。
同样是看月亮,“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看到的是千古的月亮,发出了自己的感叹,这个感叹发出来之后,举世皆惊。“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是谁第一个在江边看到月亮?月亮第一个照到的人是谁?张若虚发出的是对生命的追问。同样是望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东坡写的是对兄弟的思念。他更把对兄弟的思念之情上升到了对人生的思考:“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通宵达旦地饮酒,想起了自己的兄弟,然后想到,同样在月光下,月亮照着你,也照着我。人世间的分别甚至生死,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希望“人长久”啊,我们能永远被月亮的光泽所照耀。这是他由兄弟之情想到的人生哲理。
这就是格局,这就是气质。我们要在这样的大格局下看文章,因为好文章都是在大格局之下写出来的。
再说说现代大学者、大文人、大爱国主义者朱自清。他的《背影》写父子之情,起承转合得非常好,一字千金。朱自清说,父亲原来是做了很多大事的,是有大志向的,谁想老年如此颓唐,光景不好,父子关系也不好。但是朱自清回北京之后,父亲给他写了一封信。本来父子二人很少说话。父亲很矜持,提笔也不能丢份儿,信上说“我身体平安”,既是吹牛,也是要儿子放心,但不知不觉又写“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父亲初写信的时候,有他的矜持和威严,但写着写着不知不觉又把老父亲对儿子的思念、依恋、后悔和懊恼都表现出来了。所以写到此处,作者才说:“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儿子对父亲的思念、担忧、关心、原谅都有了。曾有一个人写的一句话让我至今难忘,他的母亲去世了,遗像挂在墙上,他说:“母亲在墙上,一动也不动。而我一天一天老起来了。”也许现在大家还理解不了这种感情,但大家要趁早理解、多多理解这种亲情。有句话说得很好:“无论我们今生多么相爱,来世我们永不会再见。”
同样是写爱国、写乡愁,请看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非常简单,这里有一个字需要查字典吗?没有。有一个字需要解释吗?没有。但是,这首诗于20世纪70年代发表以后,有多少人吟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清新易懂,但是余光中先生把“乡愁”放在了一个大格局之下,表现了寓居海外之人、远离故乡之人对大陆翘首以盼的心情。
同样有一个人也写乡愁,他就是政治家、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请看他写的《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首诗也很了不起,打动人心,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艾青也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余光中、于右任、艾青选择的主题是一样的,因为各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所以每个人的感情不同,表述方式也不同。但是,他们都把自己置身于时代中,置身于一个大的格局中。我们也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大的格局下,就像我们的身后有一张动态的世界地图,时时刻刻风云际会。
历史像一条长河,奔流而过,无人留得住。我们只有从河水流过的痕迹里,从河床、砖石甚至贝壳上,才能知道大河曾经从这里流过,于是我们要写贝壳、写河床,写波浪在河床上留下的痕迹,把痕迹写好了,大河也就再现了。
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是和时代、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但大家不要忘了,每一个人组成了一代人,一代人的命运也能决定祖国的命运,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置身于时代中,置身于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去写我们的文章,去阅读我们的经典。“情”是感情,“怀”是胸怀。“情”是父母之情、同学之情、人和人之间的感情,是对江山社稷之情,是对祖国和民族的感情;“怀”是胸怀世界,胸怀历史,胸怀现在,胸怀未来,而且还要胸怀世界之外、地球之外更加博大的世界,我们要在更加辽阔的空间中去思考,去拿我们的笔。我们每一个人的笔,价格都是一样的,跟鲁迅先生拿的笔是一样的;写的第一个字也是一样的,都写“我”,但是从写第二字开始就不一样了,这个不一样就在于我们的人生、我们的格局、我们的情怀。一个人的人生、格局决定了他究竟能写出怎样的文章。
我衷心感谢同学们呈现了非常好的文章,让我们看到我们江苏的初中生文风很正、很踏实。同时我也衷心祝福每一位同学都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文学的、有情怀的人生。谢谢大家!
(根据祁智老师在本届大赛颁奖大会上的讲座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简而言之,“情”是感情,“怀”是胸怀。我们自身的情怀决定了我们的气质,决定了我们的格局。气质越大,格局越大。举个例子,大家都熟悉的孔子,他在20岁之前立志做大事,但一直到50岁才得偿所愿,做了4年官。此后他周游列国,在73岁时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去世了。诸子百家生活的时期,是一个彪炳千秋、值得后人敬仰的伟大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奇迹般地出现了一批思想家,他们组成了令任何一种文明都要钦佩的豪华阵容。他们的思想恣肆汪洋,不废江河万古流。但大家想过没有,孔子在那样的一个时代,坐在颠簸的牛车上,昏天黑地地从这一站到那一站,荒郊野岭,人烟稀少,他到底在想什么?他那些伟大的思想都是从哪里来的?跟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有很多很多,为什么孔子能够脱颖而出?
再说一个人,屈原。屈原身居高位,不愿与佞臣同流合污。在第二次被放逐的途中,屈原得知国都郢被攻破了——这就意味着国家的灭亡,于是他自沉汨罗江而死。从此,知识分子在国破家亡的时候又多了一条选择的道路——自杀。我们读屈原的《天问》,会发现它有那么瑰丽的思想,那么漂亮的语言!而一个诗人为什么有如此奔放、如此忠诚的情感?一个高官,为什么放弃了荣华富贵,而选择了忧国忧民?一个文人,为什么不愿意随波逐流,而是要保持自己高洁的志向,直到以死报国?是什么使得屈原成了今天知识分子的楷模,深受世世代代老百姓的敬仰?
孔子也好,屈原也好,都是有大抱负、大气质、大格局、大情怀的人。
我们再说说曹操。很多人说曹操是奸臣,其实不是,一个奸臣能写出这么大气的诗句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到海边看碣石、观沧海,关注的是生命的既长又短。许多年以后,同样有一个伟人,也到了海边,曹操在看海,这个人看曹操看海。这个人就是毛泽东。“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同样是伟人,同样有大的格局。这个大,有天地之大,有生命之大,有古往今来之大,信手拈来。写乌龟,曹操写的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也喝酒:“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他喝的是天地,喝出的是江山社稷。
同样是看月亮,“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看到的是千古的月亮,发出了自己的感叹,这个感叹发出来之后,举世皆惊。“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是谁第一个在江边看到月亮?月亮第一个照到的人是谁?张若虚发出的是对生命的追问。同样是望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东坡写的是对兄弟的思念。他更把对兄弟的思念之情上升到了对人生的思考:“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通宵达旦地饮酒,想起了自己的兄弟,然后想到,同样在月光下,月亮照着你,也照着我。人世间的分别甚至生死,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希望“人长久”啊,我们能永远被月亮的光泽所照耀。这是他由兄弟之情想到的人生哲理。
这就是格局,这就是气质。我们要在这样的大格局下看文章,因为好文章都是在大格局之下写出来的。
再说说现代大学者、大文人、大爱国主义者朱自清。他的《背影》写父子之情,起承转合得非常好,一字千金。朱自清说,父亲原来是做了很多大事的,是有大志向的,谁想老年如此颓唐,光景不好,父子关系也不好。但是朱自清回北京之后,父亲给他写了一封信。本来父子二人很少说话。父亲很矜持,提笔也不能丢份儿,信上说“我身体平安”,既是吹牛,也是要儿子放心,但不知不觉又写“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父亲初写信的时候,有他的矜持和威严,但写着写着不知不觉又把老父亲对儿子的思念、依恋、后悔和懊恼都表现出来了。所以写到此处,作者才说:“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儿子对父亲的思念、担忧、关心、原谅都有了。曾有一个人写的一句话让我至今难忘,他的母亲去世了,遗像挂在墙上,他说:“母亲在墙上,一动也不动。而我一天一天老起来了。”也许现在大家还理解不了这种感情,但大家要趁早理解、多多理解这种亲情。有句话说得很好:“无论我们今生多么相爱,来世我们永不会再见。”
同样是写爱国、写乡愁,请看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非常简单,这里有一个字需要查字典吗?没有。有一个字需要解释吗?没有。但是,这首诗于20世纪70年代发表以后,有多少人吟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清新易懂,但是余光中先生把“乡愁”放在了一个大格局之下,表现了寓居海外之人、远离故乡之人对大陆翘首以盼的心情。
同样有一个人也写乡愁,他就是政治家、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请看他写的《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首诗也很了不起,打动人心,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艾青也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余光中、于右任、艾青选择的主题是一样的,因为各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所以每个人的感情不同,表述方式也不同。但是,他们都把自己置身于时代中,置身于一个大的格局中。我们也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大的格局下,就像我们的身后有一张动态的世界地图,时时刻刻风云际会。
历史像一条长河,奔流而过,无人留得住。我们只有从河水流过的痕迹里,从河床、砖石甚至贝壳上,才能知道大河曾经从这里流过,于是我们要写贝壳、写河床,写波浪在河床上留下的痕迹,把痕迹写好了,大河也就再现了。
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是和时代、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但大家不要忘了,每一个人组成了一代人,一代人的命运也能决定祖国的命运,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置身于时代中,置身于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去写我们的文章,去阅读我们的经典。“情”是感情,“怀”是胸怀。“情”是父母之情、同学之情、人和人之间的感情,是对江山社稷之情,是对祖国和民族的感情;“怀”是胸怀世界,胸怀历史,胸怀现在,胸怀未来,而且还要胸怀世界之外、地球之外更加博大的世界,我们要在更加辽阔的空间中去思考,去拿我们的笔。我们每一个人的笔,价格都是一样的,跟鲁迅先生拿的笔是一样的;写的第一个字也是一样的,都写“我”,但是从写第二字开始就不一样了,这个不一样就在于我们的人生、我们的格局、我们的情怀。一个人的人生、格局决定了他究竟能写出怎样的文章。
我衷心感谢同学们呈现了非常好的文章,让我们看到我们江苏的初中生文风很正、很踏实。同时我也衷心祝福每一位同学都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文学的、有情怀的人生。谢谢大家!
(根据祁智老师在本届大赛颁奖大会上的讲座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