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首歌捧红一个人,往往可以成为一种常态,而刘慧芳却从没认为自己是明星,她说:这首歌的词曲好,换做别人领唱,也会是同样的效果,是我比较幸运而已
“让我们荡起双浆,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当看到这些歌词,相信不少人都会不由自主的哼唱起来,继而会想起自己儿时的那些快乐和天真烂漫的日子。
是的,就是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桨》,似乎有魔力般唤起童年的记忆。歌曲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横跨了半个世纪,影响了足足三代的少先队员,可以說,这首歌红透了华夏大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作为这首歌的原唱人,当时正逢少年,如今已经七十五岁的刘慧芳老师,如何从一个少年明星走向了如今的音乐布道者之路呢?本刊记者特此专访了刘慧芳老师。
刘慧芳老师的性格非常开朗,随性就能唱上几段当年儿时的歌曲,在她身上洋溢着一种对于生活的乐观,如今已经退休的刘慧芳老师,并未闲赋在家,而是时长穿越大半个北京城,去给包括儿童,青少年,成人在内的音乐爱好者学员授课,普及声乐艺术。而她更是跟《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有着极其深厚的渊源。
“我不是明星,只是幸运”
《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是1955年拍摄的少儿电影《祖国的花朵》主题曲,由刘炽先生作曲,乔羽先生作词。影片《祖国的花朵》是新中国第一部儿童影片,《让我们荡起双桨》专为影片定制打造,依附于电影故事,对于儿童们更有特殊的意义。
据刘慧芳老师回忆,彼时的她正在上小学三年级,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年广播合唱团的成员,刘慧芳和她当年的老团友们也是中国第一批参与音乐录音和演出的成员。有一天,作曲家刘炽拿着两份《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谱子,出现在少年广播合唱团的排练厅。这两套曲子,一套是2/4拍,一套是3/8拍,刘炽让合唱队员和小队员们都听听,看大家喜欢哪一套。最终,大家都给2/4拍的谱子投了赞成票,理由是“有划船的感觉”。在选择领唱的过程中,刘慧芳老师的音色以及对歌曲到位的演绎,使她成为了这首歌的领唱,而这首歌随着电影的播放,很快就传遍了中国,而多年以后,很多场合之下,刘慧芳老师都一直担任着这首歌的领唱。
一首歌捧红一个人,往往可以成为一种常态,而刘慧芳却从没认为自己是明星,她说:这首歌的词曲好,换做别人领唱,也会是同样的效果,是我比较幸运而已。
成为《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领唱之后,坚定了刘慧芳老师一生跟音乐打交道的信心,同时,也奠定了她如今成为一个音乐普及布道者的基础。后来的刘慧芳老师加入了专业的音乐学院煤炭歌舞团,经常到矿井下面为煤矿工人们演出,在40岁之后她去了北京工业大学的人文学院艺术教研室任教,直至现在退休后,依然定期的教一些孩子,青年,成人们声乐和演出,而每逢六一节,刘慧芳老师都会带着孩子们进行多场演出,扩大音乐的影响力。她的这一生,算是跟音乐紧密相连了。
“普及音乐让我内心真正快乐”
提起一生做音乐普及布道这件事,刘慧芳说:“我们小时候,虽然日子过的不如现在生活质量高,但是,精神生活很充实,少年宫时长会有演出,也经常有一些篝火晚会,大使馆也经常举办儿童演出的交流,这些充实的生活和对音乐的喜爱都深深埋在我心里,现在的条件更好了,所以,我想让更多的孩子爱上音乐,想让更多的孩子也了解我们老一辈人当年的音乐和生活,所以,我把普及音乐当成了自己终生的事业,退休之后时间多了,去给孩子们授课,传授知识,我觉得乐在其中。”刘慧芳老师如是说,而记者获悉,刘慧芳老师外出每次授课,其单程路上花费的时间都要超过2个小时,而她从未有迟到过一次。
“我们那个年代的人,过去日子过的苦,精神生活很充实,我的老师们当年悉心的培养我,教导我,不但不收我的钱,而且还倒贴钱请我吃饭,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只有抱着一颗感激的心去更多的回报社会,得益于经济发展,现在我们日子过的好了,衣食无忧我就很满足了,我最大的心愿只有把更多的人引上音乐艺术之路。”
刘慧芳老师现在更多的重点精力放在了带一个盲人合唱团上,不但没有一分钱的收益,而且为了让合唱团的成员能够做一个快乐的音乐表演着,她自己经常会贴钱去印制一些乐谱,每次给盲人合唱团授课,她都提前摸索出一套更科学简洁的方法,她在课堂上进行演唱,让大家把声音录下来,回头一遍遍的听,很多学员短时间内就能达到演出水准。刘慧芳老师带着盲人合唱团,在每年的助残日,为其他残疾人社团演出,还时常去福利院,为那些孤寡老人们进行演出和慰问。
在采访的最后,当记者询问刘慧芳老师对于如今生活之感悟时,刘老师语气中充满了感情,她说:“我真的要感谢我们的党和国家,我是党和国家培养大的,党和国家给我助学金,党和国家让我有机会去在自己喜欢的音乐之路上发展特长,我现在唯一能做的是为社会多出一些力,发挥些余热,让我的学生们也真正爱上音乐,我对学生们很耐心,因为我知道,在普及音乐这条路上,能让我自己的内心真正的快乐!”
责任编辑 高鹏
“让我们荡起双浆,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当看到这些歌词,相信不少人都会不由自主的哼唱起来,继而会想起自己儿时的那些快乐和天真烂漫的日子。
是的,就是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桨》,似乎有魔力般唤起童年的记忆。歌曲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横跨了半个世纪,影响了足足三代的少先队员,可以說,这首歌红透了华夏大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作为这首歌的原唱人,当时正逢少年,如今已经七十五岁的刘慧芳老师,如何从一个少年明星走向了如今的音乐布道者之路呢?本刊记者特此专访了刘慧芳老师。
刘慧芳老师的性格非常开朗,随性就能唱上几段当年儿时的歌曲,在她身上洋溢着一种对于生活的乐观,如今已经退休的刘慧芳老师,并未闲赋在家,而是时长穿越大半个北京城,去给包括儿童,青少年,成人在内的音乐爱好者学员授课,普及声乐艺术。而她更是跟《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有着极其深厚的渊源。
“我不是明星,只是幸运”
《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是1955年拍摄的少儿电影《祖国的花朵》主题曲,由刘炽先生作曲,乔羽先生作词。影片《祖国的花朵》是新中国第一部儿童影片,《让我们荡起双桨》专为影片定制打造,依附于电影故事,对于儿童们更有特殊的意义。
据刘慧芳老师回忆,彼时的她正在上小学三年级,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年广播合唱团的成员,刘慧芳和她当年的老团友们也是中国第一批参与音乐录音和演出的成员。有一天,作曲家刘炽拿着两份《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谱子,出现在少年广播合唱团的排练厅。这两套曲子,一套是2/4拍,一套是3/8拍,刘炽让合唱队员和小队员们都听听,看大家喜欢哪一套。最终,大家都给2/4拍的谱子投了赞成票,理由是“有划船的感觉”。在选择领唱的过程中,刘慧芳老师的音色以及对歌曲到位的演绎,使她成为了这首歌的领唱,而这首歌随着电影的播放,很快就传遍了中国,而多年以后,很多场合之下,刘慧芳老师都一直担任着这首歌的领唱。
一首歌捧红一个人,往往可以成为一种常态,而刘慧芳却从没认为自己是明星,她说:这首歌的词曲好,换做别人领唱,也会是同样的效果,是我比较幸运而已。
成为《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领唱之后,坚定了刘慧芳老师一生跟音乐打交道的信心,同时,也奠定了她如今成为一个音乐普及布道者的基础。后来的刘慧芳老师加入了专业的音乐学院煤炭歌舞团,经常到矿井下面为煤矿工人们演出,在40岁之后她去了北京工业大学的人文学院艺术教研室任教,直至现在退休后,依然定期的教一些孩子,青年,成人们声乐和演出,而每逢六一节,刘慧芳老师都会带着孩子们进行多场演出,扩大音乐的影响力。她的这一生,算是跟音乐紧密相连了。
“普及音乐让我内心真正快乐”
提起一生做音乐普及布道这件事,刘慧芳说:“我们小时候,虽然日子过的不如现在生活质量高,但是,精神生活很充实,少年宫时长会有演出,也经常有一些篝火晚会,大使馆也经常举办儿童演出的交流,这些充实的生活和对音乐的喜爱都深深埋在我心里,现在的条件更好了,所以,我想让更多的孩子爱上音乐,想让更多的孩子也了解我们老一辈人当年的音乐和生活,所以,我把普及音乐当成了自己终生的事业,退休之后时间多了,去给孩子们授课,传授知识,我觉得乐在其中。”刘慧芳老师如是说,而记者获悉,刘慧芳老师外出每次授课,其单程路上花费的时间都要超过2个小时,而她从未有迟到过一次。
“我们那个年代的人,过去日子过的苦,精神生活很充实,我的老师们当年悉心的培养我,教导我,不但不收我的钱,而且还倒贴钱请我吃饭,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只有抱着一颗感激的心去更多的回报社会,得益于经济发展,现在我们日子过的好了,衣食无忧我就很满足了,我最大的心愿只有把更多的人引上音乐艺术之路。”
刘慧芳老师现在更多的重点精力放在了带一个盲人合唱团上,不但没有一分钱的收益,而且为了让合唱团的成员能够做一个快乐的音乐表演着,她自己经常会贴钱去印制一些乐谱,每次给盲人合唱团授课,她都提前摸索出一套更科学简洁的方法,她在课堂上进行演唱,让大家把声音录下来,回头一遍遍的听,很多学员短时间内就能达到演出水准。刘慧芳老师带着盲人合唱团,在每年的助残日,为其他残疾人社团演出,还时常去福利院,为那些孤寡老人们进行演出和慰问。
在采访的最后,当记者询问刘慧芳老师对于如今生活之感悟时,刘老师语气中充满了感情,她说:“我真的要感谢我们的党和国家,我是党和国家培养大的,党和国家给我助学金,党和国家让我有机会去在自己喜欢的音乐之路上发展特长,我现在唯一能做的是为社会多出一些力,发挥些余热,让我的学生们也真正爱上音乐,我对学生们很耐心,因为我知道,在普及音乐这条路上,能让我自己的内心真正的快乐!”
责任编辑 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