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不同参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原发性肝癌检查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来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为120例,分别用RA法和LTLRA法对患者行血管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疾病的检查情况。结论:原发性肝癌的血管造影血供表现为:变异肝动脉、侧枝供血、肝总动脉增粗、肝动脉受侵、抱球征、肿瘤血管、肿瘤染色、肝动脉-门静脉瘘、肝动脉-肝静脉瘘、血管湖等。LTLRA法发现120例患者共有病灶375处,而RA法发现病灶259处。结论:LTLRA法血管造影能够较好的识别原发性肝癌,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血管造影 RA LTLRA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多隐匿发病,病情呈进展性发展,患者就医时多为晚期,行CT、DSA造影等可发现单个病灶,但手术中却常常法系有多个病灶,降低了有效切除率,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死亡率较高[1-2]。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血管造影已从传统的肝动脉造影发展为肝总动脉不同参数组合的造影技术,为术前全面地显示肝脏病灶情况。近期,我院对不同参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来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为120例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患者84例,有女性患者36例,患者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48.6±3.5岁,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符合以下条件:①患者均符合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管过肝癌学术会议通过的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3];②有两种影像学检查具有肝癌特征性占位病变,实验室检查AFP≤400ug/L或AFP>400ug/L,影像学检查为肝癌特征性占位病变;③排除其他活动性肝病引起的或其它系统肿瘤或转移性肝癌;④排除妊娠期期和哺乳期女性患者。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分别行肝动脉常规造影(RA)和肝总动脉不同参数造影(LTLRA)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Advantx LCV 和 DSA血管机,若患者腹部厚度不足25cm,选用75KV电压和500mA电流;患者腹部厚度大于25cm而小于35cm则使用80KV电压和500mA电流;患者腹部厚度不低于35cm后则使用85KV电压和640mA电流。研究采用GE lightspeed CT机,并高压注射造影剂。对照组患者使用对比剂20~25mL,注射压力300PSI,注射速度5mL/s,灌注时间为4~6s。观察组患者对比剂用量为15~20mL,注射压力200PSI,注射速度1~2mL/s,灌注时间不低于10s。
患者仰卧位并使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使用18G穿刺针穿刺股动脉后使用SF导管鞘,经导管鞘置入SFRH或Yashiro导管,再此过程中药避免导管插入或正对肠系膜动脉分支。患者采用深吸气一深呼气一屏住气呼吸法,此间进行曝光,并采集图像。在第11胸椎水平行腹腔造影,观察血管有无病变和分支开口处,并使用导丝引导至肝总动脉,经手动注射对比剂有冒烟现象后,分别使用RA法和LTLRA法对两组患者进行造影检查。观察比较两组造影病灶检出率。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均以平均值±标准差(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如有理论T值<5则使用校正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原发性肝癌的血管造影血供表现为:变异肝动脉、侧枝供血、肝总动脉增粗、肝动脉受侵、抱球征、肿瘤血管、肿瘤染色、肝动脉-门静脉瘘、肝动脉-肝静脉瘘、血管湖等。LTLRA法发现120例患者共有病灶375处,而RA法发现病灶259处。两者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肝脏的血供系统复杂,是一种典型的双供血器官,主要由肝动脉和门静脉为其供血。正常肝动脉供应了肝脏血流中的25%~30%,,其余均为门静脉提供,而原发性肝癌患者肝脏血供主要来自于肝动脉供血,而门静脉供血较少。研究已经证实[4]肝实质肿瘤发生的过程中伴随着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门静脉供血减少而肝动脉供血增多,或门静脉供血完全停止而有肝动脉单独供血。经肝动脉对比剂注射,对比剂首先关注于肿瘤组织,血管造影发现血管肿瘤和血管染色,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高于CT等其它影像学检查。
RA法和LTLRA法是基于上述肝癌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肝总动脉开始造影,可以确定供血动脉的分支和区域,能整体把握肝供血情况,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被广泛应用。相较于对目的血管进行造影的灌注性肝动脉造影(IHA),RA法和LTLRA法能减少对比剂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减轻肾脏负担[5]。RA法是临床最常用的方法,但临床常常检出单病灶而手术却发现多病灶,影响手术效果;此外,对于病灶直径较小的病灶RA法的检出率有所下降。LTLRA法是在RA发的基础上改动相关参数而优化出来的一种血管造影方法,其对比剂用量更小,注射速度变短,可降低因对比剂造成的并发症。对于RA法对比剂注射速率多保持在20~25mL,注射速率也为4~6mL/s,较大的流率会导致对比剂返流较多,对于肝脏持续性灌注不足,部分肿瘤尤其是直径较小的病灶染色不佳。而LTLRA法则使用了较小的剂量和注射速度,降低流速,使得肝癌组织和周围正常肝组织均有较好的灌注显影,对较小的肿瘤也能充分染色。本研究显示LTLRA法发现120例患者共有病灶375处,而RA法发现病灶259处,相比与RA法,LTLRA法在检出率上有所提高,其血管造影主要表现为肿瘤血管、肿瘤染色、动脉的弧形推移、动脉不规则僵直或中断、血管湖或血管池、动静脉瘘、侧枝供血等。
综上所述,肝动脉造影是原发性肝癌诊断和介入术前评估的有效方法,相较于传统的RA法LTLRA法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帝文, 张海潇, 顾俊鹏, 等. 贝伐单抗动脉灌注联合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血管造影变化及初步评价[J]. 中国全科医学, 2015, 18(3): 350-354.
[2]杨吟池, 杨爱东, 陈进. 分析MSCT诊断肝癌并门静脉癌栓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12): 47.
[3]吳沛宏, 黄金华, 罗鹏飞, 等. 肿瘤介入诊疗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 625-630.
[4]孙磊, 施海彬, 刘圣, 等. 肝细胞癌肝动脉门静脉分流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2, 21(3): 206
[5]谭一清, 张晓磷, 秦桂林, 等. 不同参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肝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分析[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9, 25(04): 487-490.
通讯作者:周浩,男(1975-),汉族,籍贯:湖南长沙,学历本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放射技术,邮箱:[email protected],联系电话:13787276731 地址:湖南省长沙县星沙大道22号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血管造影 RA LTLRA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多隐匿发病,病情呈进展性发展,患者就医时多为晚期,行CT、DSA造影等可发现单个病灶,但手术中却常常法系有多个病灶,降低了有效切除率,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死亡率较高[1-2]。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血管造影已从传统的肝动脉造影发展为肝总动脉不同参数组合的造影技术,为术前全面地显示肝脏病灶情况。近期,我院对不同参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来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为120例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患者84例,有女性患者36例,患者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48.6±3.5岁,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符合以下条件:①患者均符合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管过肝癌学术会议通过的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3];②有两种影像学检查具有肝癌特征性占位病变,实验室检查AFP≤400ug/L或AFP>400ug/L,影像学检查为肝癌特征性占位病变;③排除其他活动性肝病引起的或其它系统肿瘤或转移性肝癌;④排除妊娠期期和哺乳期女性患者。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分别行肝动脉常规造影(RA)和肝总动脉不同参数造影(LTLRA)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Advantx LCV 和 DSA血管机,若患者腹部厚度不足25cm,选用75KV电压和500mA电流;患者腹部厚度大于25cm而小于35cm则使用80KV电压和500mA电流;患者腹部厚度不低于35cm后则使用85KV电压和640mA电流。研究采用GE lightspeed CT机,并高压注射造影剂。对照组患者使用对比剂20~25mL,注射压力300PSI,注射速度5mL/s,灌注时间为4~6s。观察组患者对比剂用量为15~20mL,注射压力200PSI,注射速度1~2mL/s,灌注时间不低于10s。
患者仰卧位并使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使用18G穿刺针穿刺股动脉后使用SF导管鞘,经导管鞘置入SFRH或Yashiro导管,再此过程中药避免导管插入或正对肠系膜动脉分支。患者采用深吸气一深呼气一屏住气呼吸法,此间进行曝光,并采集图像。在第11胸椎水平行腹腔造影,观察血管有无病变和分支开口处,并使用导丝引导至肝总动脉,经手动注射对比剂有冒烟现象后,分别使用RA法和LTLRA法对两组患者进行造影检查。观察比较两组造影病灶检出率。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均以平均值±标准差(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如有理论T值<5则使用校正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原发性肝癌的血管造影血供表现为:变异肝动脉、侧枝供血、肝总动脉增粗、肝动脉受侵、抱球征、肿瘤血管、肿瘤染色、肝动脉-门静脉瘘、肝动脉-肝静脉瘘、血管湖等。LTLRA法发现120例患者共有病灶375处,而RA法发现病灶259处。两者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肝脏的血供系统复杂,是一种典型的双供血器官,主要由肝动脉和门静脉为其供血。正常肝动脉供应了肝脏血流中的25%~30%,,其余均为门静脉提供,而原发性肝癌患者肝脏血供主要来自于肝动脉供血,而门静脉供血较少。研究已经证实[4]肝实质肿瘤发生的过程中伴随着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门静脉供血减少而肝动脉供血增多,或门静脉供血完全停止而有肝动脉单独供血。经肝动脉对比剂注射,对比剂首先关注于肿瘤组织,血管造影发现血管肿瘤和血管染色,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高于CT等其它影像学检查。
RA法和LTLRA法是基于上述肝癌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肝总动脉开始造影,可以确定供血动脉的分支和区域,能整体把握肝供血情况,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被广泛应用。相较于对目的血管进行造影的灌注性肝动脉造影(IHA),RA法和LTLRA法能减少对比剂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减轻肾脏负担[5]。RA法是临床最常用的方法,但临床常常检出单病灶而手术却发现多病灶,影响手术效果;此外,对于病灶直径较小的病灶RA法的检出率有所下降。LTLRA法是在RA发的基础上改动相关参数而优化出来的一种血管造影方法,其对比剂用量更小,注射速度变短,可降低因对比剂造成的并发症。对于RA法对比剂注射速率多保持在20~25mL,注射速率也为4~6mL/s,较大的流率会导致对比剂返流较多,对于肝脏持续性灌注不足,部分肿瘤尤其是直径较小的病灶染色不佳。而LTLRA法则使用了较小的剂量和注射速度,降低流速,使得肝癌组织和周围正常肝组织均有较好的灌注显影,对较小的肿瘤也能充分染色。本研究显示LTLRA法发现120例患者共有病灶375处,而RA法发现病灶259处,相比与RA法,LTLRA法在检出率上有所提高,其血管造影主要表现为肿瘤血管、肿瘤染色、动脉的弧形推移、动脉不规则僵直或中断、血管湖或血管池、动静脉瘘、侧枝供血等。
综上所述,肝动脉造影是原发性肝癌诊断和介入术前评估的有效方法,相较于传统的RA法LTLRA法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帝文, 张海潇, 顾俊鹏, 等. 贝伐单抗动脉灌注联合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血管造影变化及初步评价[J]. 中国全科医学, 2015, 18(3): 350-354.
[2]杨吟池, 杨爱东, 陈进. 分析MSCT诊断肝癌并门静脉癌栓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12): 47.
[3]吳沛宏, 黄金华, 罗鹏飞, 等. 肿瘤介入诊疗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 625-630.
[4]孙磊, 施海彬, 刘圣, 等. 肝细胞癌肝动脉门静脉分流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2, 21(3): 206
[5]谭一清, 张晓磷, 秦桂林, 等. 不同参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肝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分析[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9, 25(04): 487-490.
通讯作者:周浩,男(1975-),汉族,籍贯:湖南长沙,学历本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放射技术,邮箱:[email protected],联系电话:13787276731 地址:湖南省长沙县星沙大道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