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申三题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猫
  是的,着实难以忘记。它蜷曲在那里,恬然入睡,平静如水。有关这只小花猫,金申如此陈叙:“无意中翻出中学时代的速写,酣睡的小花猫,时间是1965年的秋天,我初中二年级,小花猫大约二三岁了。它是亲戚送来的,刚出生一个多月,是个黑白相间的小绒团,我捧着它,嚼碎了窝头、米饭喂它,几个月后它已长成一个长鬓卷尾的小狮子了……”
  接下来,人和猫就交汇成一幅寻常人家的风情画:放学了,小花猫飞快跑过来围着撒欢;睡觉时,小花猫不时钻入被窝缠绵……
  可在那个非常时代,这样的情景只能是昙花一现。就在金申为它画速写的第二年,一场掀天揭地的风暴席卷而来,古都北京遭受灭顶之灾,人尚难逃劫难,作为腐朽生活方式的猫狗岂能得安!惧怕招来灾祸的爷爷只有狠心将它抛弃,留下年少的金申泣悲。那幅速写成了它的遗像,年复一年挂在金申心上。
  小花猫,你在哪里?
  在偶尔夜半醒来的梦乡里,在紫竹院茂盛的树林里。多少年后,当金申搬迁至紫竹院一侧位居一楼的住宅内,有一天忽然看见一只无家可归的小花猫跑进院落时,他的心一下便热了。是小花猫回来了吗?
  金申向它张开了怀抱。流浪猫骨瘦如柴,毛如干草,金申为它吃驱虫药,消炎,每日喂食,悉心照料,精心养护,眼看着它一天天健硕,毛皮油亮起来。
  此等善心柔肠,猫们似乎有所感应。一只病猫跑来了,又一只饥饿中的猫跑来了,金申来者不拒,将它们一一送医就诊。有只白猫,口生顽疾,不能进食,流浪到院内后,金申对着它嘴喷了消炎液, 猫怕疼,嗷的一声跑掉了,几天不见踪影。金申牵挂于心,到兰州出差,仍放不下,向家里打电话询问,得知那只猫又来了,才安下心来。回来后,即带它去宠物医院住院,医生将它满嘴病牙拔掉,各种费用几千块钱,金申没有犹豫。他认为,我虽不能每天主动去救助小动物,但既然来到身边,就是缘分,不救心里不踏实。
  “那是一條命啊!”他说。有如此悲悯情怀,怎不走向凝静澄明!
  猫有佛性,仿佛禅定。
  禅定,正是金申向往之境。
  佛
  皆知金申是佛教研究学者、文物鉴定专家。
  电视屏幕上,央视《鉴宝》节目中,面对一件件形态各异的造像,他答疑解惑,真知灼见。宏富的学养,深入浅出的点评,让他成为家喻户晓的“鉴宝明星”。
  星光从何而来?
  是从内蒙古草原上的喇嘛庙集聚而成。
  如豆的酥油灯,照亮了他的历程:从北京下放至草原艰苦锻炼,到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如饥似渴的深造,再到包头文物管理所文物埋首钻研,边学边干。飘扬的经幡,辉映着他的身影:手不释卷,通宵达旦,事无巨细,亲历亲为——似历代禅修的祖师高贤。
  灵魂在静默中得到洗礼,慧智于冥思中豁然开启。古代寺庙的修复研究,荒凉山野的文物调查,浩瀚典籍里大海捞针般的史料梳理,真切历练了他,给他生命留下了深深刻痕。至今,他似乎还能听到喇嘛庙暮鼓晨钟中的阵阵诵经声:“唵嘛呢叭咪哞……”
  冷冷梵音中,金申的知识日益丰富,似在渊深的佛教宝库里,取得一枚贝叶:融实地考察和佛教教理于一炉的第一部著作《喇嘛庙——佛的世界》。
  1985年,他从内蒙古调到中国佛教图书馆工作,回到阔别多年的北京。在文物图书馆,他系统地研读历代大藏经,记下了几千张卡片,积累了翔实的素材。在自学掌握了日语后,他又漂洋过海,东渡扶桑,在佛教艺术海洋里开始了新的搏浪。“无端关山度几重,身世浮沉类转蓬。敕勒川下吊青冢,富士山畔听晚钟。”这是他在自述诗中对这段经历的大致概括。在东京艺术大学的几年,他利用资料的便利,收集了大量历代佛造像图片,也瞻仰了几乎所有古代寺庙的遗存。
  打开了又一扇窗,步入又一莲界。他的《中国历代纪年佛像图典》《佛教雕刻名品图录》和译作《佛像的系谱》,是为东瀛五年留学结下的硕果。此后,他又先后出版《佛教美术丛考》《佛像的鉴定与收藏》《西藏的寺庙与佛像》《海外及港台藏古代佛像》等二十余部、数百万言的著作,这些著作填补了国内学术的空白,奠定了金申在佛教美术史和佛教文物鉴定方面的学术地位。而对日本禅画的研究,让他发现,中国古代隆盛一时的禅宗画,在祖庭逐渐湮没,却花开别家、在日本发扬光大。沧海桑田,世事轮转,令人扼腕兴叹。
  叹息之余,遍观经典的金申技痒难忍,复又重拾笔翰,画起了禅画。冷掘遒健的达摩,淳然虔诚的慧可……谁也没想到,这位佛教艺术学者,出手竟是如此不凡。精准的线条,洒脱的墨色,力透纸背的顿挫运笔,豪放清旷的审美情趣,胜出一些专业画家 。在佛的净域里陶冶经年,耳濡目染般若的种种庄严,以慈情写神圣,用积淀塑高格,描绘的僧伽便有了禅的气息,蕴藉着和谐圆融之美,秉具佛性的清辉。评论家言:“一匹黑马闯进画坛。”
  马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辽阔美丽的大草原,金申梦牵魂绕的所在。昂首腾跃的骏马,激荡学子的胸怀,也将他的梦放飞天外。
  出生在北京、少时打下扎实画功的金申,下放到内蒙古农村,就是凭着画笔,抽调到旗电影管理站绘作幻灯片;也是凭着画笔,步入内蒙古师大美术系进修学习。在茫茫大草原上,他睡毡房,吃奶酪,随牧民放牧,于苍凉的马头琴声中,体验醇厚的草原风情,度过了那段难忘岁月。内蒙古草原培育了他,他感恩这片土地,深爱这片土地上奔驰的马群。
  多少回神游漠北,策马漫卷西风!一次次纵情挥洒,一任笔墨奔腾!
  借用北京匡时艺术品拍卖公司总经理董国强先生的评语:“在内蒙古多年的生活经历,挥之不去的草原情节,使他依然拳拳不忘。他笔下的蒙古族套马手,蒙古族少女,配上雄健不羁的骏马,充溢着阳刚之气。金申先生对于前辈画家徐悲鸿、黄胄最为叹服。同时,他也寻求在前人基础上的超越。近些年,他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到草原写生,成千上万张的写生画稿为其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我们看到他的草原风情题材的作品不禁为之一振……”
  凝聚着忱挚的情感,融汇着金色的回忆,一个个“草原铁骑”自是烙上特殊印记。他舒展丰劲,神采奕奕,鲜朗朴健,英气勃然,有着北朝石刻画像的痕迹,兼金农、黄胄笔墨的况味,张扬着草原的苍远气势,迸射着蒙古族的血性精神,更向草原深处探寻,泼洒出的契丹胡人,粗野,剽悍,盎溢出幽幽古韵。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对此赞赏不已:“他的禅画境界深沉,佛教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细腻。欣赏他的草原画作,质朴刚健之风扑面而来,驰骋草原的奔马在他笔下鲜活生动。”著名画家、教育家候一民谓之为“慧剑禅心”。
  “动与静,是我画展的标题。”金申则这样披露自己的创作心曲:“我画禅僧和奔马,只图直抒胸臆。静者万念俱空,洗心涤虑,参悟人生之真谛。动者洒脱痛快,无所畏惧,展现做人之真容。”
  是了!
  责任编辑:蒋建伟
  美术绘画:金 申
其他文献
小朋友们也许都知道,树木是有年轮的。由于季节变化生长快慢不同,树木的断面会显示出环形的纹理,那就是树木的年轮。  成长中的小朋友们是不是也有年轮呢?哈,也许没有,也许有,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小朋友们一年年长大,每年都不一样,个子逐渐长高,体重逐渐增加,这是确定无疑的。而且,最最重要的是,小朋友们的心灵也在不断成长,精神世界变得越来越大。  本期《谁不喜欢玩》的作者,有一天发现大人骂“我们”
人的一生实际上是由许多偶然的片断连缀而成的,岁月把片断耐心地拾起,当你把玩它们时,心理学家很世故地概括道:这就叫回忆。   拥有回忆,是一种幸福。   当然,使人感到幸福的绝不仅仅是回忆。   我在尋找一个叫姚元之的人。在寻找姚元之之前,我对历史,尤其是清史一无所知,对清代典籍、清代宦海及野史更是茫然,但很奇怪地姚元之出现了。   姚元之是借助于一枚印章出现在我的生活中的。这枚印章很古朴雅
我有一串项链,与一般项链并无不同,挂坠是一只蝴蝶,琉璃质感,蝴蝶不大,也就玻璃珠大小。我总感觉它有问题,“感觉”这种说法很暖昧,但我只能这么说。  曾经有很长一阵子,我会趁父母出门时,偷偷去翻户口簿,再三确认家中只有我一个孩子。不管翻多少次,户口簿上清清楚楚的,只有我一个独女。但不知为何,我的第六感就是觉得有。我不是怀疑自己的眼睛,也不是迫切地想要一个兄弟姐妹。  我有一个表哥,在此之前从没见过,
立夏称人  立夏这天,河洛地区有很多习俗,比如饯春迎夏、尝新、斗蛋、吃鸡蛋、吃五色饭、祭火神,等等,而最有趣的习俗,莫过于“立夏称人”。  三国时,刘备要出征,带着阿斗不方便,便安排赵子龙护送阿斗去吴国,交给孙夫人抚养。到吴国时正好是立夏节。孙夫人一见白白胖胖的小阿斗,非常欢喜。但孙夫人也有顾虑,毕竟自己是后娘,万一有个差错,不仅夫君面上不好交代,在朝廷内外也会留下话柄。于是孙夫人想到,今天正是立
如果说“静”是一种人生态度,那么,喝茶便是一种生活习惯;宁静之中喝茶,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茶,对于我们而言,并不算奢侈之物,特别处于金坛茅山地区,茶随处可见。一年四季饮茶,已成为绝大部分人的一种生活习惯。  外公的祖籍在绍兴,外婆是常熟人,他们一辈子最大的爱好就是茶。早上起来,泡上一壶淡淡的红茶,开始享受喝茶过程的乐趣。外公闭着眼喝一口,然后,嘴里不断发出“好、好”声,还不忘提醒外婆:侬吖喝口
那是20年前的事了。  2000年,县里“三讲”党性党风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人员,要从报社抽调文笔好的编辑记者到办公室工作,主要是写材料。我那时候年轻,20岁刚出头,写材料从来不觉得累,报社的工作程序大多数时候是编采合一,因为大部分自然来稿不得要领,不符合版面要求,很多稿件都是自己动手写,任务最繁复的时候大家都是白天采访加排版,晚上写稿,加班是常态,那时候还不是电脑办公,稿子是手写稿,版面是在图
我看到了很多可爱的东西  我看到了很多可爱的东西  比如猫  比如蛇  比如土豆  比如兔子  比如猴子  比如从天上垂下的一根线  比如一对上山采茶的老夫妻  比如海蛏子螃蟹带鱼八爪鱼象拔蚌  他们很早就开始满山爬了  他们变成了会爬的石头  他们比我们聪明  每个人都知道爬到山顶上  才可以看见大海  我在山腰处的一棵松树侧立  观察他们脸上的表情,脚步声,喘息声  想象他们应该是我熟悉的哪个
一   2017年的9月下旬,地处沂蒙山脉与淮海平原之交的江苏睢宁,已是霜重雾浓,深秋的萧瑟渐渐逼近。   9月27日的下午一点三十分左右,江苏睢宁县西关的石老太太忙着下地干活儿。当她刚步入田间时,就听到远处传来一阵婴儿“哇哇”的啼哭声。这婴儿哭声,悲怆急促,令人揪心,石老太太急忙循声而去。   结果,在一处辣椒地里,她发现了一个躺在地上的男婴。他出生不久,赤身裸体,弱小的身体,还粘连着脐带
木里,原始的惊世美丽  木里,笼罩在夕阳放射的余晖里。  站在巍峨的横断山脉中断的深处,面对一片高高的山崖,望着蓝天上的白云、山峦重叠的大地、涓涓环绕的河流、简陋的山地民居,还有寺庙周边的喇嘛,恍如隔世的感觉油然而生。这个未被现代文明浸染的地方,一切都是那样的干净、淳朴。  远山淡淡的蓝,贴在天边。这片土地弥漫着原始的韵味,还有粗犷而浓郁的藏族风情。虔诚的力量在时空里徜徉,处处能感受到木里的活力。
柏林是一个让人很容易爱上的城市,冷峻又温柔、克制而自由。  没来柏林之前,柏林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和东、西德国分裂、啤酒、香肠,连接在一起的符号,而今天,却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柏林是一座現代与古老交织的城市,这里有看不完的新兴景观,也有数不尽的历史古迹;有超越时代的新建筑,也有富丽堂皇的老宫殿;有时尚潮流的新锐商铺,也有怀旧的二手市场;有典雅高贵的音乐会,也有放纵不羁的夜生活。来过一次,你就会无法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