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屋顶花园的景观设计与植物应用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suwei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地因城市工业文化的开展而受到限制。这一时期,屋顶花园作为建筑第五立面的存在,可以有效地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与此同时,屋顶花园也从原始单一用来观赏的花园变成了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型屋顶花園。故本文希望通过考察江苏南京银城广场屋顶绿化,对屋顶绿化未来的建设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屋顶花园;景观设计;植物应用
  1 研究对象与背景
  银城广场辅楼屋顶绿化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江东北路,是江苏省重点屋面绿化示范工程,于2014年建成,施工周期约为60天。其中包括1310平方米的景观型屋面和24平方米的室外智能墙体。
  着眼于“看世界”的设计主题,根据各种屋顶负荷,项目中运用了草坪、组合式与花园式的园林屋顶绿化、墙体绿化等先进技术。而根据“自然近植物群落”的概念,根据南京地区特点合理配置观赏用叶、观赏用树、灌木、地面覆盖草坪。其中花园的道路尝试了自然流线设计,创造出较为合理的结构、丰富的层次、美丽的风景和绿色空间。
  2 景观布局与空间设计研究
  根据现场实地勘察结果得出:首先,银城辅楼屋顶花园设计方案依据主题“放眼看世界”,由两条弧线交错形成眼睛形状的结构,从而进行场地划分,划分的不同空间具有不同的功能特征。其次,地面铺装体验感舒适,且在材质选择上均考虑到了透水性,比如在道路边缘布置石料进行雨水收集。植物配置方面多采用小乔木与灌木草本组合,由此屋顶视野开阔,周边高楼环境一览无余。
  2.1 休憩空间
  休憩空间位于屋顶花园西面位置,该空间由三面围合,其中南北面运用立体绿化(立体绿化由不同的植物盆栽构成),西面由珊瑚树绿篱围合,空间内部设置方形木廊架构筑,场地氛围较为和谐。
  2.2 健身空间
  健身空间位于屋顶花园西南面,场地围合植物低矮,视野通透,主要围合植物有杜鹃、石楠、珊瑚树。
  2.3 屋顶菜园
  屋顶菜园在场地中位于东面区域,由约1.5m高的绿篱植物分割隔开,由嵌草铺装引导进入。由于植物具有食用功能,所以这部分空间在场地中较为隐蔽。其中植物主要包括番茄、黄瓜、茄子、豆荚等可食用植物,营造这些可食地景可以增加屋顶绿化,实现蓄水加湿的生态效益。
  2.4 露天社交平台
  该空间采用木质铺装,整体抬高10cm,位于双弧线道路交叉中部空间,是整个场地的中心位置。其中中部放置一堵墙体绿化分割空间,植物的设计结合创意灯具、座凳等景观小品,充分利用植物色彩形态来营造出充满活力的屋顶活动空间。
  3 植物配置应用
  在商业建筑的屋顶花园植物配置方面,应该选择更多高品质和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组成。银城广场辅楼屋顶花园主要采用南京市乡土植物进行配置,季相植物种类丰富,组团式花镜中的配置模式相似,但乔灌草搭配合理,层次错落有致。该屋顶花园植物配置方式以自然式种植为主,现已形成较稳定的植物群落。
  3.1 植物种类选择
  通过现场调研记录,银城屋顶花园的植物多为南京地区园林绿化常用树种,其中所具有的观花植物有棣棠、大花六道木、加拿大紫荆、绣球、杜鹃、红花檵木、月季、山茶、石竹、美丽月见草、金鸡菊、四季秋海棠、万寿菊、紫藤、美女樱、红花醋浆草等;彩叶植物有金边大叶黄杨、红枫等。
  作为商业建筑的公共休闲屋顶花园,为使人工栽植的花镜群落在一定的覆土厚度下良好生长,保持稳定而健康,应合理搭配乔灌草植物和常绿落叶型植物;形成丰富多样的生态群落结构,保持物种多样性,从而实现屋顶花园可持续的生态观赏功能。
  3.2 配置模式
  银城辅楼屋顶花园植物群落层次丰富,多为自然组团式花镜植物群落。其中乔木种类包含红枫、五针松、加拿大紫荆、鸡爪槭等;灌木种类包含红花檵木、红叶石楠、棣棠、绣球、月季、山茶、龟甲冬青、金边大叶黄杨等;草本植物主要是狗牙根与红花酢浆草。其中红花檵木、石楠、金边大叶黄杨、红花醋浆草、杜鹃等在花园植物群落中栽植面积较大。整个屋顶花园的植物配置多为自然式的群落,少部分屋顶边缘或在空间划分时运用规整的绿篱、箱栽、墙体绿化等形式。
  4 结语
  屋顶花园不仅使商业空间的绿化率获得了提高,而且还减轻了城市产业文化的快速扩大。在现阶段商业空间娱乐化、景观化、功能化、体验化已形成趋势,所以这种类型的屋顶花园建设已经成为多数屋顶建筑的选择。为了在美丽的景观和舒适的环境中构筑屋顶环境,必须充分发挥屋顶花园的艺术、商业价值,进一步提高商业建筑屋顶花园功能性空间场所、复合设施的景观质量,以建筑第五立面的身份为城市的绿化环境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锦华,黄金凤,刘芳伊.谈既有建筑屋顶花园的施工技术——以江苏南京银城广场辅楼屋顶绿化施工技术为例[J].中外建筑,2016(07):146-149.
  [2] 王蓓,郝日明.商业建筑屋顶花园植物配置调查[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06):57-64.
  [3] 张敏.南京屋顶花园的营造与设计[D].南京林业大学,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集中论述摄影艺术与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摄影设备的广泛普及和照片的过快生产,更带给摄影专业人士现实的困顿和茫然,通过分析艺术创作的创作规律,生动说明“万物归宗——回归内心的创作是摄影人真正的未来”这一观点,发现自己的内心和思想就是摄影的未来之路。  关键词:摄影创作;回归内心的创作;摄影的未来  在数字革命、人工智能革命的浪潮席卷下,文化、艺术、技术和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思考方式正在
期刊
摘 要:马克思在书中说道:“产品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完成。一条铁路,如果没有通车、不被磨损、不被消费,它只是可能性的铁路,不是现实的铁路。”“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这样,生产就没有目的的。”伴随着社会发展,商品经济的发达,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艺术生产不再是简单的艺术作品创作与欣赏,更多需要走向市场,与经济相结合,艺术生产有了目的性。艺术消
期刊
摘 要:在社會审美不断转变的今天,受众对舞台美术设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经过几代舞美人的坚持,舞台美术设计的形式在不断更迭创新,其中,“跨界”这一创作形式显得十分有趣。现今,最能体现当下时代特征与现实精神的艺术是当代艺术。在笔者看来,这二者的互融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当代艺术家跨界到舞台设计中,这种存在关系是很微妙的。  关键词:舞美设计;跨界;当代艺术;创新;延续  在一定人为条件下,两种看似互不相
期刊
摘 要:校门设计是高校校园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校园环境空间的起始点,是人们认识一所高校的窗口,它体现出高校的精神与气质。本文从个性化设计的角度出发,分析高校校门个性化设计的影响因素;并通过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南校区新校门个性化设计实践,提出相应的设计对策,为高校校门设计者提供些许设计思路。  关键词:高校校门;个性化设计;影响因素;设计对策  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许多院校通过改建、扩建
期刊
摘 要:全球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空虚、房屋空置、土地闲置等一系列空心村问题频发。治理空心村已经成为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平衡城乡差距、集约使用土地资源的重要议题。本文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法、调研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西南地区具有空心化现象的村庄--石桥沟村进行现场踏勘,梳理农户关于空心村整治重点、模式、未来设想等方面的真实意愿,经过数据调查和资料分析,提出贴合农户意
期刊
摘 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引导高等学校加强相关专业和课程建设,加强科研和工程实践的训练,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机器人竞赛,通过比赛来提升学生对机器人课程的兴趣,并将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核心课程应用到机器人竞赛实践中,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  关键词:机器人竞赛;以赛促学  0 引言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南京市某公园环境建设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家标准GB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中的要点,分析该公园无障碍环境建设中的问题,提出改善公园公共设施建设的探索性建议。  关键词:公园;公共设施建设;无障碍  0 前言  城市中的公园是供人们休息、游览、锻炼和交往的场所,也是举办各种集体文化活动的场地,可以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的
期刊
摘 要:包装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它要求学生不仅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包装设计教学中植入具有地方特色的实际项目,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应用型设计能力,也能体现设计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更高追求。当前,为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以将包装设计教学与实际项目结合,实现产教融合,是对实践教学提出
期刊
摘 要:景德镇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陶瓷发源地,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陶瓷领域,景德镇具备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从当前景德镇陶瓷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来看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对景德镇陶瓷的未来发展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确立景德镇陶瓷未来发展的方向已经成为当前行业内部重点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通過对当前景德镇陶瓷艺术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发现问题,
期刊
摘 要:长久以来,女性在公共空间中的存在感不强,并作为一种“隐形人”居于幕后。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女性对自身在既有公共空间中的位置与身份的诉求愈发强烈。作为“人”的成员之一的女性在崛起过程中发现自我,并提出要与传统公共空间中男性主导者们有着同样平等的空间需要。激活女性力量、让女性自我定义获得认同感并为之争取女性在公共空间中同样拥有“思”与“言”的权利,这在海德格尔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