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较多,但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及教师的教学技艺是很重要的方面。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我们要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
一、理解,师生关系的新起点
体育课堂不仅是建构知识的平台,也是人际交往的场所。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客观环境是体育教学成功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用自己人格的力量去教化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干练的动作、优美的造型、得体的示范鼓舞学生,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玩耍,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游戏是小学体育课教学的重要组织部分。体育课中的游戏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巧、技能,还能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小学生有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他们好动,注意力较易分散,很容易分心,情绪易激动,持久性较差等。因此,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及趣味性较强的游戏教学模式,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学习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兴趣。如学习立定跳远技能时,可设计“小青蛙跳荷叶”的系列游戏;学习快速跑技能时,可设计“模仿动物跑”的系列游戏;学习投掷技能时,可设计“小猴扔桃子”的系列游戏;学习快速跑单元时,可设计“老狼追山羊”“猎豹追猎物”“美丽的梅花鹿”等系列游戏。学生们在游戏中尽情地奔跑,快乐地追赶,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能把体育教学内容全部融入游戏中,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习了体育技能,巩固了体育技术。
三、自主,教学互动的发生点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自主,并能感受自由和快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开放学生思维的空间,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创造,让每个学生都能动脑、动手和交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要给予学生放手选择的权利,鼓励他们创新和进取,并参与活动竞争,尽量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启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在教法上,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以重视学生的个性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把学习目标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引领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激发学生自主掌握学习方法,给学生一段属于自己的“时空”, 促使学生产生奇思妙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想象和创造力,给他们“自由空间”去尽情地发挥,感受“放飞”时的快乐。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自由评价,让我们的体育课堂真正飘满自由呼吸的空气,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四、期待,教学成效的增长点
体育与其他科目一样,由于学生存在着先天体质、能力和心理上的差异,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体育“后进生”才是最需要体育锻炼的人。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来弥补或消除“后进生”的缺陷。对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简化要求,使其在初步体验成功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树立信心。特别要提出的是,对个别因为身体因素不能达标的学生,可以让其选项测试,防止他们发生因测试不合格而对体育课产生心理阴影,从而远离体育活动与课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当学生稍有进步时,当学生顺利完成某一动作时,一颗为学生着想的心,一个充满肯定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总能让他们体验到进步的愉悦和成功的乐趣,使他们倍感自信,激情满怀。
五、开发,教学素材的生长点
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具有潜在性、多质性、具体性。对于小学体育教师来说,我们要适应新课程的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捕捉身边有教育价值的事物,把它们有效引入课堂,为提高课堂实效服务。因此,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我们应注重从生活中提炼资源。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善用生活中的经验资源。可以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和经验引进课堂,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感受和体验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和动作,使学生体验到在生活中学习体育,在体育中感受生活的乐趣,增强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同感,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其次,要活用生活中的设施资源。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挖掘可利用的一切设施为我们的体育教学服务,这不仅能给我们的体育课堂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再次,要巧用生活中的自然资源,即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材料)。在体育教学中,对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水利资源)进行有选择的开发和利用,既能减少资源开发的成本,又能让学生在学练过程中提高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体育教师既是课程的主要实施者,又是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素材资源的载体。因此,在课改的进程中,我们应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技术,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学习,积极思考,参与教学研究,根据“身、心、社”整体健康观进行课程设计,在改革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以适应课程改革形势的发展。
(责编 刘宇帆)
一、理解,师生关系的新起点
体育课堂不仅是建构知识的平台,也是人际交往的场所。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客观环境是体育教学成功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用自己人格的力量去教化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干练的动作、优美的造型、得体的示范鼓舞学生,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玩耍,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游戏是小学体育课教学的重要组织部分。体育课中的游戏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巧、技能,还能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小学生有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他们好动,注意力较易分散,很容易分心,情绪易激动,持久性较差等。因此,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及趣味性较强的游戏教学模式,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学习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兴趣。如学习立定跳远技能时,可设计“小青蛙跳荷叶”的系列游戏;学习快速跑技能时,可设计“模仿动物跑”的系列游戏;学习投掷技能时,可设计“小猴扔桃子”的系列游戏;学习快速跑单元时,可设计“老狼追山羊”“猎豹追猎物”“美丽的梅花鹿”等系列游戏。学生们在游戏中尽情地奔跑,快乐地追赶,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能把体育教学内容全部融入游戏中,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习了体育技能,巩固了体育技术。
三、自主,教学互动的发生点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自主,并能感受自由和快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开放学生思维的空间,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创造,让每个学生都能动脑、动手和交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要给予学生放手选择的权利,鼓励他们创新和进取,并参与活动竞争,尽量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启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在教法上,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以重视学生的个性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把学习目标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引领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激发学生自主掌握学习方法,给学生一段属于自己的“时空”, 促使学生产生奇思妙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想象和创造力,给他们“自由空间”去尽情地发挥,感受“放飞”时的快乐。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自由评价,让我们的体育课堂真正飘满自由呼吸的空气,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四、期待,教学成效的增长点
体育与其他科目一样,由于学生存在着先天体质、能力和心理上的差异,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体育“后进生”才是最需要体育锻炼的人。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来弥补或消除“后进生”的缺陷。对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简化要求,使其在初步体验成功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树立信心。特别要提出的是,对个别因为身体因素不能达标的学生,可以让其选项测试,防止他们发生因测试不合格而对体育课产生心理阴影,从而远离体育活动与课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当学生稍有进步时,当学生顺利完成某一动作时,一颗为学生着想的心,一个充满肯定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总能让他们体验到进步的愉悦和成功的乐趣,使他们倍感自信,激情满怀。
五、开发,教学素材的生长点
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具有潜在性、多质性、具体性。对于小学体育教师来说,我们要适应新课程的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捕捉身边有教育价值的事物,把它们有效引入课堂,为提高课堂实效服务。因此,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我们应注重从生活中提炼资源。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善用生活中的经验资源。可以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和经验引进课堂,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感受和体验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和动作,使学生体验到在生活中学习体育,在体育中感受生活的乐趣,增强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同感,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其次,要活用生活中的设施资源。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挖掘可利用的一切设施为我们的体育教学服务,这不仅能给我们的体育课堂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再次,要巧用生活中的自然资源,即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材料)。在体育教学中,对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水利资源)进行有选择的开发和利用,既能减少资源开发的成本,又能让学生在学练过程中提高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体育教师既是课程的主要实施者,又是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素材资源的载体。因此,在课改的进程中,我们应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技术,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学习,积极思考,参与教学研究,根据“身、心、社”整体健康观进行课程设计,在改革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以适应课程改革形势的发展。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