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四 影响·反响
1.唤醒教师主体意识,促进教师“二次成长”。目前,学校的一些教育科研方式大都游离于教师主体之外,成为与教师教学、生活脱节的外在衍生物,而让教师在博客上写教育反思、教育随笔能让教师认识到自己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承担者和主人,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决定自己的工作生活的发展变化,从而自觉地发挥能动性,积极投身到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改革、创造性的工作中。
有了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教师的专业发展才有了可能。“绿苑博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信息交流世界,更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和通道。通过博客,学校可以开展多方面的教育合作、教学探究等活动,利用它组建一个团队、一个研究共同体,共同参与某个教研课题的校本研究。因为有了大家的广泛支持与帮助,教师的成长会少走许多弯路。在博客的驱动下,许多教师也会自觉地开始反省自我专业成长,调整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学会用研究的眼光看待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学会用真诚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在长期的教育思想积淀中,专业素养在悄然改变。
2.消弭教师个体差距,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博客技术充分支持“对话、合作、共享”的时代理念,它为教师协作学习和交流提供一个虚拟社区,在这个虚拟社区中我们可以组织开展融合不同学科特点的跨学科整合型教学研究,也可以开展以同事、同行、名师、专家团队为单位的教学研究活动。在“绿苑博客”中,教师的本性及多样性得以张扬,它不仅突破了地域边界,还突破了现实社会中的权力和等级结构。教师之间在网络上平等地交际、交流、合作、共享,不会因为面子而寒暄,不会因为世故而保留,不会因为权威而盲从,不会因为稚嫩而紧张,不会因为虚荣而恭维。
教师专业知识的纵向积累和横向分割形成了如哈贝马斯所说的“专家文化”和“知识精英”。博客则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在不破坏甚至有助于教师专业分工的前提下,以快捷方式和廉价手段为普通教师提供接近成为名师的机会。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师利用博客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教师通过摘录、消化、诠释和演绎相关教育教学知识,并不断把知识再生产出来,继续与他人共享。
3.拓展交流维度,强化家校联通。一直以来,学校内部的人际交流、组际交流、校际交流形式比较单一。“绿苑博客”的出现,各种交流形式有了不同维度的拓展。基于网络的博客,在时间上可以让交流有了随时性;在空间上可以让大家交流建构在虚拟的平台上,突破地域的限制;在对象上可以沟通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专家、相识与不相识、甚至与反对者也可以进行交流;在内容上可以交流学术,可以交流专业,也可以交流情感。在评论交流对话之间,有了关爱与鼓励;在思想的碰撞之间,有了情感共鸣与技巧共享。“绿苑博客”拓展了教师社会交往的范围,有助于教师社会化空间的延伸和发展,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广泛的思考空间。
“绿苑博客”为新型的师生交流、家校互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更多的是点对点的直线联系,而博客的沟通方式是一种点对面的辐射状联系,凸现出其沟通便捷的优势。教师运用博客进行班级信息发布、开展主题班队会、学生资料管理。借助博客发布信息的及时性,教师可创造多样的网上评价方式,让学生在激励评价中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博客平台,能使家长及时了解老师工作的艰辛,从而理解老师的“用心良苦”。因为有了彼此的理解,家庭教育才能与学校教育保持协调一致。
4.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办学品位。从哲学的眼光来思考博客的问题,我们会发现“绿苑博客”文化已经慢慢地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侧影。在教师博客的言行里,可以透视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人文气息,学校的制度缺失,学校的师生成长。教学本质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思维方式。通过独特新颖的博客技术介入教育,确立了教学研究在学校文化中的主流地位,这意味着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品位、理想、追求和情趣对教学文化进行选择、内化,更重要的是建构自己特有的教学研究文化。博客即时交流、各抒己见、勇于争论、实话实说的扩散型特性,共同营造了一种开放、民主、实效的校园文化。这种强调教师之间真诚合作与互助的理念有效地提升尊重、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内涵,这种强调教师之间对话与交流的思想折射出开放、自由、共享的网络文化内涵。在这些文化氛围渗透下,学校的办学品位也得以大幅度地提升。
关键词五 问题·对策
1.开博教师的广度。据对在“绿苑博客”中开博教师的调查显示,教龄在10年以下的教师中自愿开博率为59%,教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中自愿开博率仅为18%,“太忙”和“工作压力大”成为教师不愿开博的两大理由。
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在起始阶段要靠行政推动。据统计,在应学校要求开博的教师中,42%的人更新频率为一周一次,有9%的更新频率为两三天一次,更有17%的教师由最初的“应付了之”,到后来也逐渐认识到博客的好处,有了写博的兴趣。当然,行政推动必须讲究一定的策略与技巧,否则,写博反而会成为教师的累赘,引发教师的抵触情绪。
其次,建立教育与评价的多元化体系,减轻教师的负担。在现行的学校管理体制中,教师承受着来自工作、领导、学生、家长、社会以及家庭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身心俱疲。这需要教育管理者,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减负精神,推行“绿色教育”,向效率要质量,用可持续眼光评价教师的成长。当然,教师写博与教师负担不是一对矛盾体。博客,构架了教师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许多教师有了不断生长的精神空间。只要处理得当,它能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师孤独、麻木、灰色的人生状态,消除教师职业倦怠。
一些年纪稍大的教师不愿开博的原因除了职业倦怠、家庭等因素以外,开博准入的“高门槛”,削弱了这部分教师的参与热情。他们在很多情况下只是一个看客与听众,所以,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2.博客内容的共享与交流度。据对“绿苑博客”调查统计,73%以上的教师不愿把自己最优质的经验知识共享。他们认为把自己原创的优秀教学设计、课件或资料上传到博客上,就是让同行、同事分享他们的拿手本领,从而使他们失去竞争力。“如果我知道一些你所不知道的东西,我就占有了优势。如果我告诉了你我所知道的,我就失去了一些东西。”64%以上的教师的意识还仅仅停留在获取网络信息,希望能够从网上获取自己需要的,而没有参与回复交流、研讨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解决以上问题,首先,要建立知识贡献的激励机制,延伸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教育管理者要找到一个能够加强和奖励知识共享的办法,提拔那些愿意学习、愿意共享知识的人,并且“惩罚”那些不愿意这样做的人。随着网络介入教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与尺度要适当地延伸到网络领域,博客是一个自由言论的平台,从书写到公布,仅此一个环节,没有审核与监督,“博客秩序”最基本的保障便是教师的“道德准则”,所以,树立教师网络道德是保证教师博客平台有效交流、共享的一个新课题。鼓励教师与其他教师分享思想,一方面使自己的劳动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也使自己在分享、交流中获得更快的提高。
其次,要加强知识共享、交流的渠道和方法的宣传。在“绿苑博客”中,许多教师不是不愿意共享与交流,而是不知道如何宣传推广自己的博客,让他人参与共享自己的成果,也不知道如何高效地通过博客获取别人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一篇优秀的教育文章或者一个优质的教育资源,如果没有读者与访问者,基本没有存在的价值。据调查,只有少数教师知道如何使用博客内的网站导航,寻找有用信息资源,参与共享交流。因此,加强对“绿苑博客”中的优质资源进行适当的宣传与显现,也是必不可少的。
经过近三年的成长,“绿苑博客”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精英孵化工程的一个切入点,成为学校教师素质提升的一个着眼点。在网络与教育的交汇处行走,我们惬意而又迷惘,愿我们的经验与问题和大家一起交流共享!
【参考文献】
[1] 庄秀丽.网络化社会互联学习的三进[J].远程教育.2005,(3).
[2] 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10).
[3] 魏星 朱学坤.作为教师,我为什么要读书[N].中国教育报,2004-6-10(8).
[4] 徐启建.博客舞步添翼教师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5-11-24(5).
1.唤醒教师主体意识,促进教师“二次成长”。目前,学校的一些教育科研方式大都游离于教师主体之外,成为与教师教学、生活脱节的外在衍生物,而让教师在博客上写教育反思、教育随笔能让教师认识到自己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承担者和主人,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决定自己的工作生活的发展变化,从而自觉地发挥能动性,积极投身到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改革、创造性的工作中。
有了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教师的专业发展才有了可能。“绿苑博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信息交流世界,更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和通道。通过博客,学校可以开展多方面的教育合作、教学探究等活动,利用它组建一个团队、一个研究共同体,共同参与某个教研课题的校本研究。因为有了大家的广泛支持与帮助,教师的成长会少走许多弯路。在博客的驱动下,许多教师也会自觉地开始反省自我专业成长,调整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学会用研究的眼光看待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学会用真诚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在长期的教育思想积淀中,专业素养在悄然改变。
2.消弭教师个体差距,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博客技术充分支持“对话、合作、共享”的时代理念,它为教师协作学习和交流提供一个虚拟社区,在这个虚拟社区中我们可以组织开展融合不同学科特点的跨学科整合型教学研究,也可以开展以同事、同行、名师、专家团队为单位的教学研究活动。在“绿苑博客”中,教师的本性及多样性得以张扬,它不仅突破了地域边界,还突破了现实社会中的权力和等级结构。教师之间在网络上平等地交际、交流、合作、共享,不会因为面子而寒暄,不会因为世故而保留,不会因为权威而盲从,不会因为稚嫩而紧张,不会因为虚荣而恭维。
教师专业知识的纵向积累和横向分割形成了如哈贝马斯所说的“专家文化”和“知识精英”。博客则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在不破坏甚至有助于教师专业分工的前提下,以快捷方式和廉价手段为普通教师提供接近成为名师的机会。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师利用博客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教师通过摘录、消化、诠释和演绎相关教育教学知识,并不断把知识再生产出来,继续与他人共享。
3.拓展交流维度,强化家校联通。一直以来,学校内部的人际交流、组际交流、校际交流形式比较单一。“绿苑博客”的出现,各种交流形式有了不同维度的拓展。基于网络的博客,在时间上可以让交流有了随时性;在空间上可以让大家交流建构在虚拟的平台上,突破地域的限制;在对象上可以沟通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专家、相识与不相识、甚至与反对者也可以进行交流;在内容上可以交流学术,可以交流专业,也可以交流情感。在评论交流对话之间,有了关爱与鼓励;在思想的碰撞之间,有了情感共鸣与技巧共享。“绿苑博客”拓展了教师社会交往的范围,有助于教师社会化空间的延伸和发展,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广泛的思考空间。
“绿苑博客”为新型的师生交流、家校互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更多的是点对点的直线联系,而博客的沟通方式是一种点对面的辐射状联系,凸现出其沟通便捷的优势。教师运用博客进行班级信息发布、开展主题班队会、学生资料管理。借助博客发布信息的及时性,教师可创造多样的网上评价方式,让学生在激励评价中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博客平台,能使家长及时了解老师工作的艰辛,从而理解老师的“用心良苦”。因为有了彼此的理解,家庭教育才能与学校教育保持协调一致。
4.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办学品位。从哲学的眼光来思考博客的问题,我们会发现“绿苑博客”文化已经慢慢地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侧影。在教师博客的言行里,可以透视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人文气息,学校的制度缺失,学校的师生成长。教学本质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思维方式。通过独特新颖的博客技术介入教育,确立了教学研究在学校文化中的主流地位,这意味着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品位、理想、追求和情趣对教学文化进行选择、内化,更重要的是建构自己特有的教学研究文化。博客即时交流、各抒己见、勇于争论、实话实说的扩散型特性,共同营造了一种开放、民主、实效的校园文化。这种强调教师之间真诚合作与互助的理念有效地提升尊重、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内涵,这种强调教师之间对话与交流的思想折射出开放、自由、共享的网络文化内涵。在这些文化氛围渗透下,学校的办学品位也得以大幅度地提升。
关键词五 问题·对策
1.开博教师的广度。据对在“绿苑博客”中开博教师的调查显示,教龄在10年以下的教师中自愿开博率为59%,教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中自愿开博率仅为18%,“太忙”和“工作压力大”成为教师不愿开博的两大理由。
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在起始阶段要靠行政推动。据统计,在应学校要求开博的教师中,42%的人更新频率为一周一次,有9%的更新频率为两三天一次,更有17%的教师由最初的“应付了之”,到后来也逐渐认识到博客的好处,有了写博的兴趣。当然,行政推动必须讲究一定的策略与技巧,否则,写博反而会成为教师的累赘,引发教师的抵触情绪。
其次,建立教育与评价的多元化体系,减轻教师的负担。在现行的学校管理体制中,教师承受着来自工作、领导、学生、家长、社会以及家庭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身心俱疲。这需要教育管理者,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减负精神,推行“绿色教育”,向效率要质量,用可持续眼光评价教师的成长。当然,教师写博与教师负担不是一对矛盾体。博客,构架了教师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许多教师有了不断生长的精神空间。只要处理得当,它能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师孤独、麻木、灰色的人生状态,消除教师职业倦怠。
一些年纪稍大的教师不愿开博的原因除了职业倦怠、家庭等因素以外,开博准入的“高门槛”,削弱了这部分教师的参与热情。他们在很多情况下只是一个看客与听众,所以,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2.博客内容的共享与交流度。据对“绿苑博客”调查统计,73%以上的教师不愿把自己最优质的经验知识共享。他们认为把自己原创的优秀教学设计、课件或资料上传到博客上,就是让同行、同事分享他们的拿手本领,从而使他们失去竞争力。“如果我知道一些你所不知道的东西,我就占有了优势。如果我告诉了你我所知道的,我就失去了一些东西。”64%以上的教师的意识还仅仅停留在获取网络信息,希望能够从网上获取自己需要的,而没有参与回复交流、研讨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解决以上问题,首先,要建立知识贡献的激励机制,延伸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教育管理者要找到一个能够加强和奖励知识共享的办法,提拔那些愿意学习、愿意共享知识的人,并且“惩罚”那些不愿意这样做的人。随着网络介入教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与尺度要适当地延伸到网络领域,博客是一个自由言论的平台,从书写到公布,仅此一个环节,没有审核与监督,“博客秩序”最基本的保障便是教师的“道德准则”,所以,树立教师网络道德是保证教师博客平台有效交流、共享的一个新课题。鼓励教师与其他教师分享思想,一方面使自己的劳动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也使自己在分享、交流中获得更快的提高。
其次,要加强知识共享、交流的渠道和方法的宣传。在“绿苑博客”中,许多教师不是不愿意共享与交流,而是不知道如何宣传推广自己的博客,让他人参与共享自己的成果,也不知道如何高效地通过博客获取别人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一篇优秀的教育文章或者一个优质的教育资源,如果没有读者与访问者,基本没有存在的价值。据调查,只有少数教师知道如何使用博客内的网站导航,寻找有用信息资源,参与共享交流。因此,加强对“绿苑博客”中的优质资源进行适当的宣传与显现,也是必不可少的。
经过近三年的成长,“绿苑博客”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精英孵化工程的一个切入点,成为学校教师素质提升的一个着眼点。在网络与教育的交汇处行走,我们惬意而又迷惘,愿我们的经验与问题和大家一起交流共享!
【参考文献】
[1] 庄秀丽.网络化社会互联学习的三进[J].远程教育.2005,(3).
[2] 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10).
[3] 魏星 朱学坤.作为教师,我为什么要读书[N].中国教育报,2004-6-10(8).
[4] 徐启建.博客舞步添翼教师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5-1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