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河市第三小学 河北 沙河 054100)
当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小学生不喜欢作文,一提起作文就愁眉苦脸,提不起兴趣,总觉得无话可说。迫于师命,写不出又不能不写,无奈就拿起《作文选》这块敲门砖,搞移花接木,改头换面,以一当十。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墨守成规,没有真才实学,没有开拓精神。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要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一代新人。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入门写作呢?
1. 基本功的训练
1.1 字词训练;学习掌握大量字词。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丰富了说话训练内容,使自己积累大量会说会用的字词,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1.2 句子训练;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可以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学生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
1.3 段的训练;结合八种段式:以事物发展为序段,时间先后为序段,空间变换为序段,总述、分述结构段,因果段、转折段,递进段,并列段。以此认识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不论哪种段式,都是记叙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即段的内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也是表达一个意思。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
1.4 篇章训练;篇是由段组成的。通过对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定法、用语的知识与方法,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法,文章开头与结尾、过渡与呼应方法,各种文章体裁的知识与方法。学会写中心明确,意思完整,详略得当的记叙文和应用文。
1.5 生活现场训练;采用生活现场训练,更好地体会“从内容入手”写作文。通过各种作文教学活动,如“确定中心讨论会”、“选材讨论会”、“作文会诊会”、“小诸葛审题会”、“妙用词语比赛会”,从活动中生动具体地学到作文知识与写作文的方法。
另外,还可开展各种校内外活动,如跳绳、拔河、踢毽、球类、背书比赛,从而学会如何写比赛作文;开展校内外义务劳动,学会如何写劳动场面;举行诗歌朗诵、讲演会,学会如何写会议场面及会议上的见闻……学习观察方法,留心周围的事物、事件。通过现场生活作文,进一步认识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
2. 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想写、乐写 自信心是小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中很重要的心理品质,也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学生,常常有一种望“文”生畏的心态,故此,教师要想打开学生心里的这个“结”,让学生在每次作文时都想写、乐写,就必须从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入手。只要能使学生攻破这一关,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作文教学就能顺利进行了。如:在教三年级学生第一次习作,并没有急着把写作的有关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抓住身边一个活生生的事例,让学生发现了可写之处,自愿完成的。那天早上,我们班有一位学生姗姗来迟,他急促地呼吸声和额头上的汗珠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他家离得很近,不需要累成这样,当我问明原因才得知,搬家第一天的他,来上学的路上坐错了车,一个人从三环路口用了56分钟走到了学校,这让我非常感动,即兴把下面一节的语文课内容换成了习作,放胆文练习,我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了这位迟到的学生,让孩子现场提问,了解他当时的想法,并进一步讨论是否认同他这种行为?这节课过的非常快,每个孩子的心灵都受到了触动,第二天,他们纷纷把自己写的日记拿给我看,一篇篇文章字字句句表达了孩子们的心声。我告诉他们,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写出来,让别人对你文章感受兴趣,你就成功了。
3. 留心生活,积累生活素材 生活中,有许多能令人动情的场面,却往往稍纵即逝。学生一般不留心这动情的瞬间,以致失去了感知生活的最佳时机。留心生活,及时收集作文素材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留心与不留心的差别很大,所以要教导学生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4. 作文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形成靠训练 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文章作法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学生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要把练笔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各科学习之中、日常生活之中,只靠每学期几次习作,是不可能形成很强的作文能力的。作文还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靠历练。当种种好的习作习惯一旦养成,必然具有很强的作文能力。因此,教师要把习惯培养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贯穿于习作教学的全过程。各个年级的教师根据年段要求,注重落实以下习惯的养成:勤于观察体验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想清楚再写的习惯,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规范、工整书写的习惯。
5. 确立“写作基于阅读”的思想 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一是说,“怎样写”,大多是从阅读中悟到的,凭借课文这一个个例子,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既不断熟练阅读的技巧,又不断习得作文的技巧。就写论写,往往捉襟见肘,以读促写,才能海阔天空。二是说,“厚积才能薄发”。既要加强和改进阅读教学,重视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又要加强课外阅读,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加文化和语言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大量阅读,必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
6. 认真修改作文 有不少学生,把作文写好之后,很少做认真的修改,老师就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勤修改,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并让学生积累写作经验,在以后的写作中,知道怎么样修改。并把有些字、句、结构在未写之前就在脑子里修改完成,这样,才会有一些“自然天成”的好文章被写出来。写完之后老师及时找出学生成功的地方,并鼓励学生,因为鼓励都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和喜悦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优秀习作通过在班级上念或张贴在光荣榜上,提高学生习作兴趣。
总之,指导小学生作文入门是一个漫长并且复杂的过程,需要老师的耐心指导以及学生的积极配合。如果我们语文老师坚持做到以上几点,我们的学生就能比较轻松步入作文之门,并能轻松领略写作旅途的快乐和成功。
当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小学生不喜欢作文,一提起作文就愁眉苦脸,提不起兴趣,总觉得无话可说。迫于师命,写不出又不能不写,无奈就拿起《作文选》这块敲门砖,搞移花接木,改头换面,以一当十。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墨守成规,没有真才实学,没有开拓精神。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要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一代新人。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入门写作呢?
1. 基本功的训练
1.1 字词训练;学习掌握大量字词。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丰富了说话训练内容,使自己积累大量会说会用的字词,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1.2 句子训练;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可以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学生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
1.3 段的训练;结合八种段式:以事物发展为序段,时间先后为序段,空间变换为序段,总述、分述结构段,因果段、转折段,递进段,并列段。以此认识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不论哪种段式,都是记叙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即段的内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也是表达一个意思。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
1.4 篇章训练;篇是由段组成的。通过对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定法、用语的知识与方法,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法,文章开头与结尾、过渡与呼应方法,各种文章体裁的知识与方法。学会写中心明确,意思完整,详略得当的记叙文和应用文。
1.5 生活现场训练;采用生活现场训练,更好地体会“从内容入手”写作文。通过各种作文教学活动,如“确定中心讨论会”、“选材讨论会”、“作文会诊会”、“小诸葛审题会”、“妙用词语比赛会”,从活动中生动具体地学到作文知识与写作文的方法。
另外,还可开展各种校内外活动,如跳绳、拔河、踢毽、球类、背书比赛,从而学会如何写比赛作文;开展校内外义务劳动,学会如何写劳动场面;举行诗歌朗诵、讲演会,学会如何写会议场面及会议上的见闻……学习观察方法,留心周围的事物、事件。通过现场生活作文,进一步认识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
2. 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想写、乐写 自信心是小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中很重要的心理品质,也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学生,常常有一种望“文”生畏的心态,故此,教师要想打开学生心里的这个“结”,让学生在每次作文时都想写、乐写,就必须从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入手。只要能使学生攻破这一关,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作文教学就能顺利进行了。如:在教三年级学生第一次习作,并没有急着把写作的有关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抓住身边一个活生生的事例,让学生发现了可写之处,自愿完成的。那天早上,我们班有一位学生姗姗来迟,他急促地呼吸声和额头上的汗珠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他家离得很近,不需要累成这样,当我问明原因才得知,搬家第一天的他,来上学的路上坐错了车,一个人从三环路口用了56分钟走到了学校,这让我非常感动,即兴把下面一节的语文课内容换成了习作,放胆文练习,我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了这位迟到的学生,让孩子现场提问,了解他当时的想法,并进一步讨论是否认同他这种行为?这节课过的非常快,每个孩子的心灵都受到了触动,第二天,他们纷纷把自己写的日记拿给我看,一篇篇文章字字句句表达了孩子们的心声。我告诉他们,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写出来,让别人对你文章感受兴趣,你就成功了。
3. 留心生活,积累生活素材 生活中,有许多能令人动情的场面,却往往稍纵即逝。学生一般不留心这动情的瞬间,以致失去了感知生活的最佳时机。留心生活,及时收集作文素材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留心与不留心的差别很大,所以要教导学生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4. 作文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形成靠训练 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文章作法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学生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要把练笔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各科学习之中、日常生活之中,只靠每学期几次习作,是不可能形成很强的作文能力的。作文还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靠历练。当种种好的习作习惯一旦养成,必然具有很强的作文能力。因此,教师要把习惯培养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贯穿于习作教学的全过程。各个年级的教师根据年段要求,注重落实以下习惯的养成:勤于观察体验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想清楚再写的习惯,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规范、工整书写的习惯。
5. 确立“写作基于阅读”的思想 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一是说,“怎样写”,大多是从阅读中悟到的,凭借课文这一个个例子,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既不断熟练阅读的技巧,又不断习得作文的技巧。就写论写,往往捉襟见肘,以读促写,才能海阔天空。二是说,“厚积才能薄发”。既要加强和改进阅读教学,重视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又要加强课外阅读,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加文化和语言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大量阅读,必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
6. 认真修改作文 有不少学生,把作文写好之后,很少做认真的修改,老师就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勤修改,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并让学生积累写作经验,在以后的写作中,知道怎么样修改。并把有些字、句、结构在未写之前就在脑子里修改完成,这样,才会有一些“自然天成”的好文章被写出来。写完之后老师及时找出学生成功的地方,并鼓励学生,因为鼓励都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和喜悦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优秀习作通过在班级上念或张贴在光荣榜上,提高学生习作兴趣。
总之,指导小学生作文入门是一个漫长并且复杂的过程,需要老师的耐心指导以及学生的积极配合。如果我们语文老师坚持做到以上几点,我们的学生就能比较轻松步入作文之门,并能轻松领略写作旅途的快乐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