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揭示茶树花不同发育时期生长发育和生化成分代谢的分子机制,以\'黄棪\'茶树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茶树花两个发育时期(花苞期、开放期)的转录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35039271个过滤序列,GC含量为44.30%~45.35%;茶树花两个发育时期共获得1835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的基因有8019个,下调的基因有10333个.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发现其主要富集在与茶树花生长发育、生化成分形成有关
【机 构】
: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350002;福州海关技术中心/福建省检验检疫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350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揭示茶树花不同发育时期生长发育和生化成分代谢的分子机制,以\'黄棪\'茶树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茶树花两个发育时期(花苞期、开放期)的转录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35039271个过滤序列,GC含量为44.30%~45.35%;茶树花两个发育时期共获得1835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的基因有8019个,下调的基因有10333个.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发现其主要富集在与茶树花生长发育、生化成分形成有关的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光合作用—天线蛋白、植物的昼夜节律、糖胺聚糖降解等代谢途径上.本研究结果表明,茶树花的发育受到植物激素的调控和光周期的诱导,与氨基酸、可溶性总糖有关的代谢途径随着花的发育发生了变化,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茶树花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根据腐烂茎线虫已知分布区域及相关环境变量数据,采用MaxEnt和ArcGIS物种适生性分析软件,对当前和未来环境条件下腐烂茎线虫在山西省的适生区域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当前气候条件下,腐烂茎线虫的适生区面积占山西总面积的89.2%,其中,高度、中度和低度适生区的面积分别占全省总面积的34.3%、32.1%和22.8%,高度适生区包括9个市82个县(市、区);在两种代表性浓度路径(RCP)2.6和8.5预测下,未来2050和2070年腐烂茎线虫总适生区的面积占比均有所增加,其中,在RCP2.6气候情景下,20
茉莉H病毒(JaVH)是一种天竺葵黄斑病毒属病毒,可引起严重的茉莉病毒病害.该病毒基因组含有5个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2个复制相关蛋白、2个运动蛋白和1个外壳蛋白(CP),其中,CP可能是一个RNA沉默抑制子,并且与致病性密切相关.构建JaVH CP瞬时表达重组质粒pXT-CP,将其与pGDG混合浸润本生烟,浸润第5天利用紫外灯照射,观察到浸润区域仍具强烈荧光,表明CP是一个较强的沉默抑制子.为进一步鉴定CP的关键功能位点,将JaVH外壳蛋白与同属其他病毒进行比对后构建了18个pXT-CP突变体,利用农杆菌
为了对冻融处理后的毛竹力学性能进行无损检测,以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为基础,对106组不同次数冻融循环处理的竹材进行力学检测,并将测得的红外光谱数据经过蒙特卡洛异常值剔除、数据集划分、数据预处理后,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确定最佳主因子数,建立了毛竹抗弯强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处理次数的增加,毛竹的维管束表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损,导致竹材的抗弯强度逐渐下降.通过数据预处理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其中MSC+1st D预处理能够得出更优的结果,预测相关系数(R2)与预测标准偏差(RMSE
为研究印度梨形孢和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热带4号小种(FocTR4)对香蕉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利用Illu-mina HiSeqXten测序平台分别对接种印度梨形孢(S+)、FocTR4(F+)和2种菌(SF)的香蕉根系进行了宏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接种印度梨形孢和FocTR4后,香蕉根系的微生物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发生了显著变化.在门分类水平上,各组的优势菌门组成相似,但S+组中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F+组中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SF组中的变形菌门(Pro-teo
为探究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第2代22年生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在福建省南平峡阳国有林场29年生第1代杉木人工林设置固定试验地,皆伐后开展5种不同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采伐后营造的第2代22年生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立木蓄积量表现为BL2(仅收获树干和树皮,保留采伐剩余物)>BL3(采伐剩余物加倍保留)>BL1(地上部分全树收获)>BL0(地上部分全部清理)>SB(收获树干和树皮,火烧采伐剩余物),其中BL2具有最大立木蓄积量528.96 m3·hm-2,且比相同位置上种植的前茬(第1
引言rn母猪的繁殖性能是影响猪场生产成绩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受品种、年龄、营养、环境及管理水平的影响.背膘厚是反映母猪体况的重要指标,与繁殖性能密切相关.在后备母猪培育过程中,检测和控制合适的背膘厚对母猪精细化管理非常重要.鲁春刚等研究表明法系大约克母猪背膘厚为18~22 mm时配种,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均最高.许栋等研究表明后备母猪在背膘厚10~13 mm时初配,繁殖性能最优.目前,针对法系和美系大约克母猪,研究终测时(达100 kg体重日龄)背膘厚和初配背膘厚对其繁殖性能影响的报道尚不多见
利用Ion S5TM XL测序平台,通过未施肥(R1)、常规施肥(R2)和化肥减量(R4)等不同施肥方式对木薯华南205种植地土壤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水平为97%下聚类分析得到的R1、R2、R4的OTUs数分别为1003、989、864个;不同施肥方式下木薯根际土壤中优势菌门为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化肥施用增加了绿弯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等的相对丰度,降低了酸杆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施肥方式改变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度,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