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9月,苹果公司在加州库比蒂诺总部举行了2013苹果秋季发布会,iPhone 5s如期而至,新款iPhone的性能,慢摄像等一系列功能的提升让人世人为之瞩目,而当中最具革命性及影响力的,是将指纹功能以稳定好用的体验带给大众消费者,将指纹功能成为后续智能手机功能性的标配。时隔3年,当指纹解锁成为大众熟知,所有智能手机必备的功能时,在三星纽约发布会上,新款的Note7除了一系列性能的大升级之外,更是带来全新的虹膜解锁功能,吸引了各大媒体和消费者的关注。
一问虹膜识别起源
虹膜识别到底是怎样一种技术,和大众熟知的指纹解锁相比,它有什么优势又有什么劣势呢?虹膜是眼睛外部调节瞳孔大小、控制进入眼睛光线数量的肌肉,它是基于褪黑素数量形成的眼睛的有色部分。由于虹膜在出生时会随机形成独一无二的虹膜模式,因此即使基因相同,每个人的虹膜结构也是不同的,这使得它可以应用于身份识别,虹膜识别技术是通过拍摄人眼的虹膜来进行身份的确认,是一项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技术,也被称为生物安全技术,因此虹膜识别因其高安全性成为了近年来移动设备领域炙手可热的新方向技术。
二问红膜识别原理
智能设备是怎么运用虹膜技术来识别呢?设备需要搭载了专用的虹膜识别镜头,可以在 25cm~60cm的范围,实现虹膜图像的采集,而相应的图像传感器一般由目前通用的彩色图像传感器改进而成,提高了红外部分的感光能力。
此次,我们以最新的Note7作为虹膜识别的体验设备,逐一了解下实际体验到底如何。首先,在初次录入虹膜的时候,需要摘下你的眼镜,最好是在光线较好的地方,同时眼睛看向屏幕显示的录入框内,数秒后便录入成功,中间耗时略优于指纹录入速度;接下来,我们再尝试下利用虹膜进行解锁,首先点亮手机,然后屏幕会显示一个和录入框一样的虹膜识别框,只需将眼睛对入识别框内,一般在光线较好情况下,解锁迅速在光线较暗的地方则稍有延迟,正常体验下与指纹识别差别不大,可以接受。录入速度快,解锁速度快,亮光暗光下都可以操作,是不是就能说虹膜识别带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良好体验呢?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起码在现有版本下的虹膜识别的实际体验并不完美。
让我们来看看在Note7下使用虹膜解锁的操作流程:点亮屏幕(按压Home/Power键)- 上滑屏幕进入虹膜识别模式 – 眼睛对准录入框-成功解锁。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让整个流程被打断的环节:上滑屏幕进入虹膜识别。我们来思考一下,假若用户已经通过实体按钮点亮了屏幕,这个时候其实可以更自然通过指纹来解锁手机而不是条件受限的虹膜识别,另外,若用户手上有水或脏东西不方便触摸指纹按钮的话,实际上对于之前的点亮屏幕及后续的上滑屏幕进行虹膜识别操作来说同样也是不方便的。所以,在这几种本应用户在不方便使用指纹识别的场景下利用虹膜进行识别的情景痛点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这也是我们想说的为什么实际体验并不完美的地方。
写在最后
回想一直以来在手机上我们接触到的加密方式,图案、数字、人脸识别、指纹等等,其实我们追溯到最根本的需求,一个是对手机加密要求的安全性,另外一个则是解密要求的便捷性。作为手机解锁每人日均几十上百次的高频操作,每一个变动或进步都真真切切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因为指纹的加入,让我们不再需要进行多余的繁琐操作,只需要简单的手指一搭即可浏览私密的手机,虹膜识别的发展,又是一次技术的突破,为我们的想象又给予了新的可能。但是,每次技术的落地,更需要做的是思考我们真正追求的本质是什么从而做出结合,将创新带入了产品,是第一步,将创新带入了体验,才是真正的影响世界。情怀需要落地,距离虹膜的真正袭来,可能,还需要捅破这最后的一张薄纸吧。
一问虹膜识别起源
虹膜识别到底是怎样一种技术,和大众熟知的指纹解锁相比,它有什么优势又有什么劣势呢?虹膜是眼睛外部调节瞳孔大小、控制进入眼睛光线数量的肌肉,它是基于褪黑素数量形成的眼睛的有色部分。由于虹膜在出生时会随机形成独一无二的虹膜模式,因此即使基因相同,每个人的虹膜结构也是不同的,这使得它可以应用于身份识别,虹膜识别技术是通过拍摄人眼的虹膜来进行身份的确认,是一项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技术,也被称为生物安全技术,因此虹膜识别因其高安全性成为了近年来移动设备领域炙手可热的新方向技术。
二问红膜识别原理
智能设备是怎么运用虹膜技术来识别呢?设备需要搭载了专用的虹膜识别镜头,可以在 25cm~60cm的范围,实现虹膜图像的采集,而相应的图像传感器一般由目前通用的彩色图像传感器改进而成,提高了红外部分的感光能力。
此次,我们以最新的Note7作为虹膜识别的体验设备,逐一了解下实际体验到底如何。首先,在初次录入虹膜的时候,需要摘下你的眼镜,最好是在光线较好的地方,同时眼睛看向屏幕显示的录入框内,数秒后便录入成功,中间耗时略优于指纹录入速度;接下来,我们再尝试下利用虹膜进行解锁,首先点亮手机,然后屏幕会显示一个和录入框一样的虹膜识别框,只需将眼睛对入识别框内,一般在光线较好情况下,解锁迅速在光线较暗的地方则稍有延迟,正常体验下与指纹识别差别不大,可以接受。录入速度快,解锁速度快,亮光暗光下都可以操作,是不是就能说虹膜识别带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良好体验呢?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起码在现有版本下的虹膜识别的实际体验并不完美。
让我们来看看在Note7下使用虹膜解锁的操作流程:点亮屏幕(按压Home/Power键)- 上滑屏幕进入虹膜识别模式 – 眼睛对准录入框-成功解锁。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让整个流程被打断的环节:上滑屏幕进入虹膜识别。我们来思考一下,假若用户已经通过实体按钮点亮了屏幕,这个时候其实可以更自然通过指纹来解锁手机而不是条件受限的虹膜识别,另外,若用户手上有水或脏东西不方便触摸指纹按钮的话,实际上对于之前的点亮屏幕及后续的上滑屏幕进行虹膜识别操作来说同样也是不方便的。所以,在这几种本应用户在不方便使用指纹识别的场景下利用虹膜进行识别的情景痛点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这也是我们想说的为什么实际体验并不完美的地方。
写在最后
回想一直以来在手机上我们接触到的加密方式,图案、数字、人脸识别、指纹等等,其实我们追溯到最根本的需求,一个是对手机加密要求的安全性,另外一个则是解密要求的便捷性。作为手机解锁每人日均几十上百次的高频操作,每一个变动或进步都真真切切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因为指纹的加入,让我们不再需要进行多余的繁琐操作,只需要简单的手指一搭即可浏览私密的手机,虹膜识别的发展,又是一次技术的突破,为我们的想象又给予了新的可能。但是,每次技术的落地,更需要做的是思考我们真正追求的本质是什么从而做出结合,将创新带入了产品,是第一步,将创新带入了体验,才是真正的影响世界。情怀需要落地,距离虹膜的真正袭来,可能,还需要捅破这最后的一张薄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