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生的道德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代中学生的道德现状不容忽视,因此,加强中学生的道德修养势在必行。而加强中学生的道德修养可以从价值观、家庭教育、规章制度、教师修养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道德 价值观 家庭教育 规章制度 师德修养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道德受到强烈的冲击,并出现复杂多元的局面,青少年的道德及教育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和失落,由此,正确的探索中学生道德培育的走向,科学的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具有与时代相适应的道德人格和道德主体,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课题。
一、当代中学生道德的现状
1、知与行的脱节。这是目前中学生道德现状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有一部分中学生对《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行为规范》记得很熟,但是很少或者甚至就没有落实到行动中去;有些中学生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尊敬老师,善待同学,而在家里却不尊敬长辈,不关爱兄弟姐妹;这说明现代中学生存在着知与行的严重脱节,极大地限制了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2、责任意识的缺乏。这主要表现为:有些中学生做事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关心自己多,关心他人和社会少,对集体活动和公益事业缺乏必要的热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利的事抢着干,难办的事推给别人,不能勇于承担责任。
3、是非、善恶评价标准的混乱。有些中学生把本来错的看成对的,恶的看成善的,丑的看成美的。如有的中学生把所谓的“哥儿们义气”看成真正的友谊,将影视作品中的“黑老大”看成“英雄”,极力崇拜并加
以模仿。这些都对中学生的道德导向及行为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对中学生道德培养的途径
(一)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生和事业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所在,它一旦形成,就会恒定的支配着人的行为,这对青少年的道德培养具有关键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生活的丰富和西方享乐主义的影响,青少年的言行陷入“与狼共舞”的窘境,他们缺乏责任意识,公众意识淡薄,同时还产生一种浮躁的心理,严重影响他们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所以,为了不让他们被拖入“陷阱”,我们要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遵纪守法为核心的主旋律,坚持学校主阵地,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增强他们道德形成的内驱力,让正确的价值观根植于他们的每一个个体心中。
(二)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是个人成长的重要场所之一。但在现代家庭中,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言教轻身教的家庭教育环境。在这种背景下,不利于接受主体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以及道德意志的培养。现代教育家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他认为,在家庭教育中,要以身作则,及早施教,做到宽严适度,责罚慎重,才能更有利于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以身立教,重视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否则良好的品德形成就失去了其根基。
(三)加强教师素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肩负教育和教学的双重职责,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好坏。一个教师只有爱岗敬业,关爱他人,严谨治学,树立完整的道德人格,才能对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我们不敢想象,一个工作懒散,缺乏爱心,自私自利的教师将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因此提升教师的个人修养是十分关键的。不注重教师的个人修养,就无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无法让学生建立完整的道德人格 。
总的来说,中学生的良好道德的养成,其途径是多元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积累,寻求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才能构建好学生独立完整的道德人格。
引文及参考文献
[1]蔡月茹; 小学生品德心理特点与教育之我见[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1999年01期; 106
[2]姚国华,杨丽杰; 把学科教学作为落实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J]; 吉林教育; 2005年09期; 8-10
[3] 周来山;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初探[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S1期;
关键词:道德 价值观 家庭教育 规章制度 师德修养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道德受到强烈的冲击,并出现复杂多元的局面,青少年的道德及教育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和失落,由此,正确的探索中学生道德培育的走向,科学的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具有与时代相适应的道德人格和道德主体,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课题。
一、当代中学生道德的现状
1、知与行的脱节。这是目前中学生道德现状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有一部分中学生对《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行为规范》记得很熟,但是很少或者甚至就没有落实到行动中去;有些中学生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尊敬老师,善待同学,而在家里却不尊敬长辈,不关爱兄弟姐妹;这说明现代中学生存在着知与行的严重脱节,极大地限制了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2、责任意识的缺乏。这主要表现为:有些中学生做事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关心自己多,关心他人和社会少,对集体活动和公益事业缺乏必要的热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利的事抢着干,难办的事推给别人,不能勇于承担责任。
3、是非、善恶评价标准的混乱。有些中学生把本来错的看成对的,恶的看成善的,丑的看成美的。如有的中学生把所谓的“哥儿们义气”看成真正的友谊,将影视作品中的“黑老大”看成“英雄”,极力崇拜并加
以模仿。这些都对中学生的道德导向及行为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对中学生道德培养的途径
(一)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生和事业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所在,它一旦形成,就会恒定的支配着人的行为,这对青少年的道德培养具有关键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生活的丰富和西方享乐主义的影响,青少年的言行陷入“与狼共舞”的窘境,他们缺乏责任意识,公众意识淡薄,同时还产生一种浮躁的心理,严重影响他们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所以,为了不让他们被拖入“陷阱”,我们要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遵纪守法为核心的主旋律,坚持学校主阵地,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增强他们道德形成的内驱力,让正确的价值观根植于他们的每一个个体心中。
(二)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是个人成长的重要场所之一。但在现代家庭中,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言教轻身教的家庭教育环境。在这种背景下,不利于接受主体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以及道德意志的培养。现代教育家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他认为,在家庭教育中,要以身作则,及早施教,做到宽严适度,责罚慎重,才能更有利于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以身立教,重视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否则良好的品德形成就失去了其根基。
(三)加强教师素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肩负教育和教学的双重职责,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好坏。一个教师只有爱岗敬业,关爱他人,严谨治学,树立完整的道德人格,才能对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我们不敢想象,一个工作懒散,缺乏爱心,自私自利的教师将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因此提升教师的个人修养是十分关键的。不注重教师的个人修养,就无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无法让学生建立完整的道德人格 。
总的来说,中学生的良好道德的养成,其途径是多元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积累,寻求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才能构建好学生独立完整的道德人格。
引文及参考文献
[1]蔡月茹; 小学生品德心理特点与教育之我见[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1999年01期; 106
[2]姚国华,杨丽杰; 把学科教学作为落实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J]; 吉林教育; 2005年09期; 8-10
[3] 周来山;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初探[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S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