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震和中国及邻区中强震地震活动(2006年8-9月)

来源 :地震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73683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站观测报告”(简称“月报”).其中,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的事件.“月报”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按月做出.
其他文献
目前通常采用的粘弹性模型在描述介质品质因子对频率的依赖关系方面存在不足,与实际观测结果不符.基于介质的粘弹性理论,提出了一种使用3个粘弹性参数在给定频带内构造常Q值粘弹介质模型的数值方法.该方法较好地描述了品质因子对频率的非依赖性,可以从理论上较准确地对实际介质的粘弹性对地震波场的影响进行研究,相对于其它的常Q模型,本方法减少了所需的参数,简化了问题的求解.结合数值算例,分析了该方法的精度和适用范
对2004—200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家在地幔内部结构和物质性质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对地幔结构的地震波速度成像,地幔介质的各向异性,地幔间断面,地幔对流,以及地幔介质物
通过对1605年琼州7.5级大地震震中区及邻近地区大地电磁探测,发现震中区地壳深部存在一低阻体.该低阻体自约13km以下一直延伸到上地幔,推测其为正在上升的地幔柱,并由此认为地幔柱
对我国华北地区次级构造单元鲁东—黄海活动地块与日本南部地区的地震活动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相关性检验,并利用随机变量时间序列的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研究了鲁东-黄海地块与日本南部地区地震能量释放过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鲁东—黄海地块4级以上地震活动与日本南部5级以上地震具有相关性和同步性,它们的应变能累积释放序列之间存在较好的同期相关关系.两个区域的应变能累积释放序列都属于一阶单整
利用22个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近震资料,研究了云南地区地震尾波在1~20HZ内6个频段的衰减特征.首先使用单次散射模型计算各台站的尾波衰减系数QC~(-1);然后利用随机各向同性散射介质均匀分布的多次散射模型,使用多流逝时间窗分析方法,计算各台站的平均自由程LE和地震反照率B0,得到总衰减系数QT~(-1),并从中分离散射衰减系数QS~(-1)、吸收衰减系数QI~(-1).云南地区基本衰减特征是L
根据对历史地震资料的考证和实地调查,论证了公元1219年宁夏固原地震应为一次地震,而不是二次或三次地震.现行地震目录所给的地震参数宜做如下修正:发震时间为8月7日11时左右;地震
采用中小地震的数字观测资料,依据地震观测谱和震源谱、传播路径衰减因子及场地效应的关系式,在对场地效应约束的条件下,反演S波非弹性衰减和软基岩场地效应,确定研究区路径、场地参数.该方法确定的参数,避免了台站地形效应的影响,真实地反映了研究区自由软基岩场地的地震效应和传播路径非弹性衰减的影响.研究区的平均软基岩场地效应,在2~4Hz频率范围为1.5倍左右;S波品质因子为QS=278f0.346.这些参
唐山市一口水井观测到多次同震水位振荡,以及伴之的高精度测量到的深部层水温变化.水温变化幅度与水位振荡幅度有关,水位幅度变化数厘米到一米,水温变化幅度为0.001℃~0.01℃,而且总是温度下降,震后一到数小时内水温恢复正常.我们进行了有限单元法模型计算,认为井水垂直振荡时搅动井水引起的弥散效应,是造成同震水温变化的主要原因,后续的热传导作用可以解释水温的复原过程.今后如果在不同深度同时进行高精度井
地震波速度对地震资料偏移成像、岩性和岩相解释以及储层预测,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储层预测中,需要获得横波层速度信息,以减少仅用纵波速度在区分岩性和孔隙中流体类型以
《地震学报》英文版于1988年创刊,是由中国地震学会主办的地震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现任主编是地球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陈运泰。《地震学报》英文版与《地震学报》中文版内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