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前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传统的学前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幼儿的成长需求。如果教师在学前教育中不能充分尊重和理解幼儿,无论什么事都对幼儿作出规范性、封闭性指导,对幼儿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心理发展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在与幼儿的交往中要尊重幼儿、理解幼儿,与幼儿建立平等交流的关系,学会倾听幼儿的心声,尊重幼儿的天性,把握好时机,发挥交流的引导作用,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理解尊重;交流;健康成长
幼儿教师在幼儿教学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如何使每一颗幼苗茁壮成长,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成为社会的栋梁?《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中指出,教师应该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师幼关系是一种平等、友好、互学学习、共生共存的互动关系。教师应以关爱、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现代教学中,幼儿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教授幼儿知识、技能和原理,更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幼儿教师需要了解、尊重、理解、引导幼儿,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
一、尊重理解,交流的前提
师幼交流的前提是尊重和理解幼儿。在师幼交流中,尊重和理解体现在教师对幼儿的态度,这种态度往往直接影响师幼交流能否顺利进行。在交流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幼儿希望老师能仔细地看着他,有时他们甚至怕你看不见,甚至会凑到你的眼前和你大声说话。三岁以上的幼儿经常让成年人感到他们不听话,经常表现出与成年人对抗的行为和情绪,这些行为的出现充分反映了幼儿对尊重和理解的内在需求。因此,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幼儿的这些心理需求。一方面,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尊重孩子,安静、用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并对其陈述的内容做出积极的回应。可以通过点头、微笑、询问、用鼓励的话、身体接触等,让幼儿在与教师的交流中感受到一种被关注、重视的尊重感,给幼儿一种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
案例一:在一次去体验馆玩时,每个小朋友都在认认真真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大家都玩的很开心,但是YY却把水果蔬菜的道具全部放到自己的篮筐里了,别的小朋友看到了都很生气。这个时候教师心平气和,用尊重的语气的询问:“YY,你怎么把蔬菜和水果全部放到你的篮筐里呢?”“那是因为我家里来了很多客人。”YY理所当然的说。了解到YY这样做的原因后,教师引导YY:“可是别的小朋友家也来了很多客人,他们也需要一些蔬菜,你这么多也吃不完,要不我们分一点给他们好不好?”YY听了开始购物车里的物品一样一样放回去。但是刚没一分钟,YY就把购物车推倒,把购物车里的东西倒了一地。教师见到后并没有急于責怪他,认真地看着他,只见他拿着篮子将同样的水果和蔬菜一样一样地捡进篮子里,再倒回架子上。回到教室后,为了缓解YY与其他小朋友之间的关系,教师将YY请到身边,让YY说出为什么自己这样做,YY着急着说着,但是小朋友们还是听不懂,于是教师当起了YY的翻译,小朋友们终于听懂了,YY也充满了被人理解的喜悦之情。
案例分析:教师和幼儿的交流建立在尊重、宽容、理解的基础上,了解孩子的行为的原因,然后正确引导他们,而幼儿也能感受到自己被人尊重和理解,激发了幼儿交流的兴趣和信心,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此外,幼儿受语言发展的限制,有时候无法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教师需要充当翻译官和调解员,营造幼幼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和谐的氛围,让每个幼儿都能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感受到快乐,在获得尊重的同时也尊重他人,在获得他人理解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然而,“尊重”和“理解”是两个非常普遍的概念,具体的实施主要取决于教师如何巧妙地、创造性地渗透到与幼儿的交往中。
二、平等交流,尊重幼儿主体地位
幼儿是具有独立个性、独特情感和独特表达方式的人。幼儿教育是教师与幼儿进行心灵交流的过程,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表现出最大的效果,达到可能的最佳状态。在平等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是管理者、控制者或训导者,而是幼儿天性自由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首先应确保幼儿的主导地位,顺应儿童的天性,关注幼儿的需求和感受,引导幼儿朝着正确的方向自由全面发展,使幼儿的天性得到超越和升华。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教师会将自己认为的好的、幼儿需要的给与幼儿,往往忽略了幼儿的真正需要。因此,教师在与幼儿交流互动时,应尽量以合作者的身份,以平等的视角与幼儿进行交流。教师必须真正站在幼儿的角度看世界,用幼儿的头脑去思考问题,感受幼儿的感受,思考幼儿的想法,成为满足幼儿精神世界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在教学结束后,幼儿不想把玩具收拾起来。教师不能以强硬的语气命令幼儿将玩具收拾起来,这样幼儿只会被迫在老师的压力下,不情愿地去收拾玩具。如果教师站在平等的角度上,换一种表达的方式,如“你可以帮我一下吗”,更能从幼儿那里得到帮助,才能更好地锻炼幼儿。再例如:在开展手工教学活动时,教师若在辅助幼儿进行贺卡制作的过程中发现幼儿遇到困难,可以给幼儿们一个建议,告诉他们:“先自己尝试一下,如果需要帮助就再来叫我哦。”既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师与幼儿的交流中,教师应更多地站在和幼儿平等的角度,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去进行教学指导,进而还可以拉近教师和幼儿之间距离。
三、学会倾听,让交流更顺利
倾听是爱的艺术,也是爱的技巧,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倾听幼儿,即关注幼儿,倾听他们的心声,在不同的情境中观察他们的行为方式,分析他们的心智发展,找出他们所面临的问题。然而,当我们经常教导幼儿学会倾听时,我们自己也会时不时地忽视它。大多数幼儿想说这些都是他们自己的需要或感受,尤其是他们感到好玩的或害怕的事,但是教师和家长往往忽视这类问题,不重视孩子在说什么,会减少他们想要交流的积极性。
由于幼儿的世界简单、干净、也是随性而为的,他们会不停地拉住老师讨论一些小事。这时教师不应该表现出不耐烦,要耐心地倾听幼儿的诉说,不要轻易打断他们,通过倾听来了解幼儿的想法。同时,还要通过口头鼓励、手势肯定和眼神认可来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当幼儿讲完自己的事情并从老师那里得到鼓励、赞许和建议时,他们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和重视,就更能促进交流的顺利进行。例如,在实际的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幼儿喜爱的玩具,和他们一起玩,一边玩一边和他们说话。教师在倾听的同时,要多找一些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找一些图片展示给幼儿看,促进幼儿的自我表达,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并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鼓励和赞同,使他们越来越愿意与教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