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qing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ARP-PPC)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13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81例,女51例;平均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45~83岁。132例患者中,60例行LARP-PPC,设为LARP-PPC组;72例行传统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ARP),设为LARP组。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术后并发症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

(1)手术及术后情况: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LARP-PPC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饮水时间分别为(163±45)min、168 mL(85~280 mL)、2 d(1~5 d)、3 d(2~6 d);LARP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55±39)min、160 mL(100~305 mL)、3 d(1~7 d)、4 d(2~7 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13,Z=-1.623,-1.468,-0.321,P>0.05)。LARP-PPC组和LARP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6 d(11~21 d)和19 d(14~24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88,P<0.05)。LARP-PPC组患者关闭盆底腹膜时间为(13±3)min。(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LARP-PPC组患者标本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直径,肿瘤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分别为(18±4)cm,(16±5)枚,(3.7±1.4)cm,10、34、16例;LARP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8±4)cm,(16±5)枚,(3.9±1.5)cm,13、41、18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79,0.390,0.703,Z=-0.267,P>0.05)。(3)术后并发症情况:LARP-PPC组患者术后发生会阴切口感染、会阴切口延迟愈合分别为2例、1例;LARP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2例、10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37,6.400,P<0.05)。LARP-PPC组患者术后发生肠梗阻、会阴疝分别为1例、0; LARP组患者上述指标为8例、6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RP-PPC组和LARP组患者发生术后尿路感染分别为2例和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ARP-PPC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会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减少住院时间。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胫骨干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8年9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采用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49例成人胫骨干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26例,女23例;年龄19~71岁,平均42.3岁。骨折根据AO/ASIF分型:43A1型34例,43A2型15例。开放性骨折7例,闭合性骨折42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成2组:髓内钉组23例,钢板组26例。记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已成为当今结直肠外科领域研究热点,其在经历近10年的发展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由于该手术方式路径与传统手术不同,需要更充分的前期基础来谨慎开展,因此,系统规范的培训必不可少。相对于国外成熟的尸体培训课程,国内尸体培训受到较多限制,而传统的腹腔镜动物培训模型对于经肛腔镜手术的培训作用有限。因此,如何利用国内现有条件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培训体系,从而规范开展TaTME,提
术前新辅助治疗已成为进展期直肠癌标准治疗模式,新辅助治疗之后的完全缓解病例可以免除外科手术所带来的并发症和功能损害。但是,目前对于手术之前评估的临床完全缓解与术后得到的病理完全缓解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准确评估完全缓解病例成为目前的热点。直肠指检、内镜检查在评估黏膜完整性方面较为直观,但是灵敏度差;直肠超声和MRI检查能够从结构和功能上评估肿瘤细胞的残留与否,但是也面临灵敏度低的问题;其他如PET-C
结直肠癌腹膜转移传统上被认为是肿瘤终末期表现之一。近年来,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延缓肿瘤复发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国内外结直肠癌治疗指南将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作为腹膜转移的有效治疗方式。本文对其治疗方式进行概述,并结合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治疗领域研究进展和笔者临床经验,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对于直肠癌手术,保证质量良好的完整直肠系膜切除非常关键。不同手术路径方式,无论是腹腔镜还是昂贵的机器人手术系统,目前都无法达到与传统开腹手术同等的治疗效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是近年直肠癌手术的最新发展,其可有效解决传统经腹入路因低位骨盆腔解剖结构导致的手术视野不佳等问题。TaTME经过近10年的发展,显现出提升直肠癌手术质量的潜力。随着新兴手术技术的持续发展,TaTME的疗效和安全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nCRT)联合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淋巴结检出数目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373例行nCRT联合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41例,女132例;年龄为(55±11)岁,年龄范围为26~81岁。观察指标:(1)治疗情况。(2)随访和生存情况。(3)淋巴结检出数目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3DVT)联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18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收治的64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7例,女47例;中位年龄为55岁,年龄范围为30~82岁。64例患者中,23例采用术前3DVT评估规划联合ERAS围术期处理,设为3DVT+ERAS组;41例采用术前3DVT评估
目的探讨纳米碳淋巴结示踪技术在术前行放化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1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56例行术前放化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2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22~76岁。56例患者中,17例行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应用纳米碳标记示踪淋巴结,设为观察组;39例仅行全胃切除+D2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