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智能电网是基于基础设施的安装和数据集成的实施。这些基础设施包括通信和监控设备,其中大部分监控功能通过变电站内的智能电子设备实现。为了保障电子设备仪器的正常运转,做好其中故障的快速识别和诊断尤为关键。基于此,本文结合相关资料分析了基于PN理论的智能电网故障诊断方法,希望通过对其的研究与分析,能为相关电力工作者提供帮助与借鉴。
关键词:智能电网;故障;诊断;Petri网(PN)
1.PN基础理论
PN是一种表示描述流程的数学模型,可指定状态演化方程以及控制系统行为的代数关系,根据每个事件发生后流程的新状态对流程演化进行建模。通过考虑模型系统的状态演化(令牌在库所上的变化)来分析系统的动态行为,需要记住每个库所可能持有非负数量的令牌,由小实心点表示。在任何给定的时刻中,令牌在库所上的分布称为PN标记,并定义系统的当前状态。
由上述可得,变迁s2的触发可指示事件的发生(如断路器跳闸),使系统变迁到另一状态(如断路器开路)。电力系统中故障可能导致库所中的令牌数量变为负值。
2.智能电网故障快速诊断方案
当故障发生时,保护系统和检测器电流达到一定的值,或指示一定的动作。文中假定这些信息是提供给需要评估其连贯性的推理器。推理器可以是SCADA系统,通过远程终端单元(RTU)和通信信道接收和评估数据。所提出的故障检测与识别方法基于一个PN模型,该模型捕获所有保护系统和当前检测器及其动作。其中推理器能够对故障位置进行诊断,并在此过程中判断是否提供了错误的数据。具体来说,提出的故障诊断方法基于以下三个步骤:(1)开发适合故障检测的PN模型;(2)数据传输故障检测;(3)电力系统故障识别。
2.1用于故障检测的PN设计
PN的设计取决于所连接的DG和保护系统的底层电网的特性,预期精度取决于相应可用的传感信息。机组数量影响故障电流方向,保护系统决定了PN在库所和变迁方面的复杂性。假设有足够可用的传感器,通过图1所示的配电网说明设计过程。
第一步,考虑每个保护系统,构建其关联的PPN模型。文中网络由三个保护系统组成(P1,P2和P3),每个PN的结构取决于每个保护系统的阈值级别的数量。假设P1包含两个阈值级别,P2和P3都包含三个阈值级别,构造三个PPN,得到的方案如图4所示。第二步插入与母线相对应的DPN模型,母线具有识别当前方向的传感器。假设在母线B4上存在一个传感器,考虑到发电机的存在,在PN中加入一个DPN。如果PN是根据单个PPN的简单组成的,它将无法定位故障,还需要添加一些库所来关联从各PN中获得的信息。需要考虑定位馈线一(L1)的保护P2和母线发电机B4和馈线二(L2)下游的保护P3之间的故障。保护P2与母线B4之间的网络部分命名为区域一,保护P3与馈线L2末端之间的网络部分命名为区域二。因此,需要添加称为地方位置错误(PLFs)的库所。第一个PLF是pL1,表示区域一,第二个PLF是pL2,表示区域二。为了使这些信息相互关联,必须考虑所构造的PN和两个PLFs之间的连接。由于母线B4和保护P2之间的故障均有发电机和变电站,导致了保护P1和P2的下游电流,以及母线B4和保护P3的上游电流。而这现象表明,我们应该将库所p1d、p2d、p3u、pgen与pL1连接起来,相同地处理pL2(故障发生在区域二),但需注意馈线二上的唯一PN与保护P3相关联。这些连接是通过两个变迁sL1和sL2来实现的,这两个变迁对控制中心的传感器进行建模,使控制中心的传感器能够收集信息并指示故障位置。只有考虑库所ppu和ppd的输入和输出弧对应的两个令牌,PN才能正确演化。因此,系统地设计各保护系统的PN模型所采取的步骤如下:(1)若一个保护系统,其继电器和CB的数量等于相应保护系统的阈值电平的数量,则添加一个PPN模型;(2)在负载或发电机连接点的对应关系中插入DPN模型,检测器的数量越多,故障识别的准确度就越高;(3)在两个保护系统或电流检测器之间的任何电源分支添加一个PLF,其标记将表明故障的位置;(4)连接PPN和DPN到所添加的PLF,如果保護系统中与i-PLF所模拟的区段中的故障相对应的电流向下游(上游)流动,则将库所ppd(ppu)与i-PLF连接。注意,若下游保护系统无发电机,则不进行步骤(4)中指定的连接。
2.2数据传输故障过程
数据传输故障过程基于PN模型,通过奇偶校验操作,重构其化状态、识别故障,通常采用整数算法或p模运算。现有的方法通过将原始PN的状态嵌入到冗余的PN中进行编码,以便能够诊断PN库所或变迁中的故障。
2.3故障识别
故障的识别基于所建PN模型的演化。当与i-PLF相对应的变迁si触发时,PN的自然演化提供了故障位置的信息。忽略DG母线上检测器的PN,保护系统由三个带继电器的断路器组成。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对于智能电网故障的快速诊断方案应当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还能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力事业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任庭昊,代运滔,马静.面向智能电网应用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12):100-101+104.
[2]叶国豪.探讨智能配电网故障快速定位与故障恢复[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3):4-5.
国网金华供电公司,浙江金华 321000
关键词:智能电网;故障;诊断;Petri网(PN)
1.PN基础理论
PN是一种表示描述流程的数学模型,可指定状态演化方程以及控制系统行为的代数关系,根据每个事件发生后流程的新状态对流程演化进行建模。通过考虑模型系统的状态演化(令牌在库所上的变化)来分析系统的动态行为,需要记住每个库所可能持有非负数量的令牌,由小实心点表示。在任何给定的时刻中,令牌在库所上的分布称为PN标记,并定义系统的当前状态。
由上述可得,变迁s2的触发可指示事件的发生(如断路器跳闸),使系统变迁到另一状态(如断路器开路)。电力系统中故障可能导致库所中的令牌数量变为负值。
2.智能电网故障快速诊断方案
当故障发生时,保护系统和检测器电流达到一定的值,或指示一定的动作。文中假定这些信息是提供给需要评估其连贯性的推理器。推理器可以是SCADA系统,通过远程终端单元(RTU)和通信信道接收和评估数据。所提出的故障检测与识别方法基于一个PN模型,该模型捕获所有保护系统和当前检测器及其动作。其中推理器能够对故障位置进行诊断,并在此过程中判断是否提供了错误的数据。具体来说,提出的故障诊断方法基于以下三个步骤:(1)开发适合故障检测的PN模型;(2)数据传输故障检测;(3)电力系统故障识别。
2.1用于故障检测的PN设计
PN的设计取决于所连接的DG和保护系统的底层电网的特性,预期精度取决于相应可用的传感信息。机组数量影响故障电流方向,保护系统决定了PN在库所和变迁方面的复杂性。假设有足够可用的传感器,通过图1所示的配电网说明设计过程。
第一步,考虑每个保护系统,构建其关联的PPN模型。文中网络由三个保护系统组成(P1,P2和P3),每个PN的结构取决于每个保护系统的阈值级别的数量。假设P1包含两个阈值级别,P2和P3都包含三个阈值级别,构造三个PPN,得到的方案如图4所示。第二步插入与母线相对应的DPN模型,母线具有识别当前方向的传感器。假设在母线B4上存在一个传感器,考虑到发电机的存在,在PN中加入一个DPN。如果PN是根据单个PPN的简单组成的,它将无法定位故障,还需要添加一些库所来关联从各PN中获得的信息。需要考虑定位馈线一(L1)的保护P2和母线发电机B4和馈线二(L2)下游的保护P3之间的故障。保护P2与母线B4之间的网络部分命名为区域一,保护P3与馈线L2末端之间的网络部分命名为区域二。因此,需要添加称为地方位置错误(PLFs)的库所。第一个PLF是pL1,表示区域一,第二个PLF是pL2,表示区域二。为了使这些信息相互关联,必须考虑所构造的PN和两个PLFs之间的连接。由于母线B4和保护P2之间的故障均有发电机和变电站,导致了保护P1和P2的下游电流,以及母线B4和保护P3的上游电流。而这现象表明,我们应该将库所p1d、p2d、p3u、pgen与pL1连接起来,相同地处理pL2(故障发生在区域二),但需注意馈线二上的唯一PN与保护P3相关联。这些连接是通过两个变迁sL1和sL2来实现的,这两个变迁对控制中心的传感器进行建模,使控制中心的传感器能够收集信息并指示故障位置。只有考虑库所ppu和ppd的输入和输出弧对应的两个令牌,PN才能正确演化。因此,系统地设计各保护系统的PN模型所采取的步骤如下:(1)若一个保护系统,其继电器和CB的数量等于相应保护系统的阈值电平的数量,则添加一个PPN模型;(2)在负载或发电机连接点的对应关系中插入DPN模型,检测器的数量越多,故障识别的准确度就越高;(3)在两个保护系统或电流检测器之间的任何电源分支添加一个PLF,其标记将表明故障的位置;(4)连接PPN和DPN到所添加的PLF,如果保護系统中与i-PLF所模拟的区段中的故障相对应的电流向下游(上游)流动,则将库所ppd(ppu)与i-PLF连接。注意,若下游保护系统无发电机,则不进行步骤(4)中指定的连接。
2.2数据传输故障过程
数据传输故障过程基于PN模型,通过奇偶校验操作,重构其化状态、识别故障,通常采用整数算法或p模运算。现有的方法通过将原始PN的状态嵌入到冗余的PN中进行编码,以便能够诊断PN库所或变迁中的故障。
2.3故障识别
故障的识别基于所建PN模型的演化。当与i-PLF相对应的变迁si触发时,PN的自然演化提供了故障位置的信息。忽略DG母线上检测器的PN,保护系统由三个带继电器的断路器组成。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对于智能电网故障的快速诊断方案应当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还能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力事业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任庭昊,代运滔,马静.面向智能电网应用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12):100-101+104.
[2]叶国豪.探讨智能配电网故障快速定位与故障恢复[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3):4-5.
国网金华供电公司,浙江金华 3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