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莱芜市地处鲁中山区,泰山东麓,北依省会济南市,东临淄博市,西、南与泰安市接壤。位于东经117°19′4″~117°58′5″,北纬35°59′31″~36°33′10″;全市南北长62.2 km,东西宽56.8 km,总面积224 621.16 hm2,占全省总面积的1.4%;全市总耕地面积6.274万hm2,其中高产田2.427万hm2、中产田2.288万hm2、低产田1.559万hm2。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牛泉、高庄、大王庄、茶叶、雪野、辛庄、苗山、黄庄、艾山、辛庄等乡镇,占总耕地面积的61.32%。
1中低产田类型及其障碍因素
一是干旱灌溉型,障碍因素:地势高、坡度大、干旱缺水;二是坡地梯改型,障碍因素:土层瘠薄、质地粗、水土流失严重;三是瘠薄培肥型,障碍因素:土层瘠薄、养分含量低等;四是渍涝排水型,因局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造成常年或季节性渍涝的旱耕地,障碍因素:土壤渍涝。
2中低产田改良措施
从莱芜市农业生产实际、中低产田类型及其障碍因素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应积极采取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少耕免耕、地膜覆盖、矫正施肥、改变种植制度为主的农艺措施,并配合生物(生物有机肥)及化学措施(土壤改良剂),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及土壤改良力度。
2.1用养结合,培肥地力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养分比例。一是根据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2]。自2006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以来,累计推广面积27万hm2,覆盖村880个,节肥10.7万t,增产103.4万t,总节本增收21 599.9万元。项目核心示范区配方施肥建议卡入户率达到100%,其他示范区达到80%以上,施用配方肥面积6.33万hm2,应用农户31万户。使施肥技术达到了科学化、规范化、定量化,真正做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逐年培肥地力。二是增施有机肥、大力实施有机质补贴项目[3-4]。在小麦玉米连作区实施有机质补贴项目面积4 000 hm2,补贴商品有机肥量为1 500 kg,合计6 000 t。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一方面有机质含量有所上升,培肥了地力,提高了耕地质量;另一方面减少了施用传统农家肥因腐熟不彻底而造成的烧苗、污染及加速病害传播现象。
2.2因地制宜,调整作物布局
针对莱芜市地形地貌复杂、土地资源多样性等特点,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科学布局。中西部平原,土壤肥沃、水浇条件好,可进一步扩大生姜、大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北、东、南部山丘地区,山场面积大,水源不足,以林果为主,农林牧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石灰岩山区,土层深厚,土质较好,宜种植小麦、玉米、地瓜等;砂土干旱地区,宜种植花生、地瓜等。
2.3注重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灌溉条件
一是健全灌溉工程,配套灌区设备,加强灌溉作业管理,改进地面灌溉技术[5-6],采用增产、增值的节水灌溉方法和技术。积极发展节水抗旱农业,以“覆盖保墒、水肥一体化、培肥地力、抗旱生物制剂应用”为关键技术,把高标准旱作节水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重点示范推广旱地沟垄保墒技术、春膜秋盖技术、抗旱生物制剂应用、免深耕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全市累计示范推广农业节水新技术2 333 hm2,作物产量增加13.5%以上,效果显著。二是人工富集天然降水。建造大、中、小型蓄水池、塘等蓄水体系,将集纳雨水、拦截径流和蓄水有效结合起来,在作物需水关键期进行灌溉,解决作物需求和降水错位的矛盾,提高水利用率。三是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应用土壤改良剂改良土壤结构,增施有机肥,增强土壤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土壤对降水的入渗速率和持水量。四是解决排涝问题,对耕层以下有黏土和黏土砂姜层的,建设配套上实行干、支相结合,沟沟相通,保证排水疏通,不留积水。
2.4集约化利用耕地资源,发展生态型可持续农业
保证农作物高效、优质、持续稳产、高产的重要前提是提高耕地生态环境质量。根据莱芜市生态环境特点及资源优势,通过科学间套种、合理轮作等措施,因地制宜利用耕地资源,努力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注重多种产业、多层次、多物种的有机结合,建立生态型可持续农业系统,农林牧副渔并举,达到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此外,加快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建立自属基地,扩大集约经营的耕地规模,提高全市耕地资源的集约化经营程度和经济效益。
3参考文献
[1] 刘伟.中低产土壤改良及培肥措施综述[J].农技服务,2008(5):43.
[2] 周丽芳,石训文,祝剑真,等.上饶市农田土壤改良措施探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1):59-60,104.
[3] 王翔.田间工程和农业措施对盐碱土种稻的作用和意义[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1(1):14-16.
[4] 孙宁.东宁县白浆土中低产田改良的初步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10):278.
[5] 李秀艳,刘书平,郑浩然.新民市中低产田改良利用途径[J].安徽农业通报,2010,16(7):109-110.
[6] 张杨.肥东县中低产田改良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7):194,196.
1中低产田类型及其障碍因素
一是干旱灌溉型,障碍因素:地势高、坡度大、干旱缺水;二是坡地梯改型,障碍因素:土层瘠薄、质地粗、水土流失严重;三是瘠薄培肥型,障碍因素:土层瘠薄、养分含量低等;四是渍涝排水型,因局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造成常年或季节性渍涝的旱耕地,障碍因素:土壤渍涝。
2中低产田改良措施
从莱芜市农业生产实际、中低产田类型及其障碍因素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应积极采取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少耕免耕、地膜覆盖、矫正施肥、改变种植制度为主的农艺措施,并配合生物(生物有机肥)及化学措施(土壤改良剂),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及土壤改良力度。
2.1用养结合,培肥地力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养分比例。一是根据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2]。自2006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以来,累计推广面积27万hm2,覆盖村880个,节肥10.7万t,增产103.4万t,总节本增收21 599.9万元。项目核心示范区配方施肥建议卡入户率达到100%,其他示范区达到80%以上,施用配方肥面积6.33万hm2,应用农户31万户。使施肥技术达到了科学化、规范化、定量化,真正做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逐年培肥地力。二是增施有机肥、大力实施有机质补贴项目[3-4]。在小麦玉米连作区实施有机质补贴项目面积4 000 hm2,补贴商品有机肥量为1 500 kg,合计6 000 t。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一方面有机质含量有所上升,培肥了地力,提高了耕地质量;另一方面减少了施用传统农家肥因腐熟不彻底而造成的烧苗、污染及加速病害传播现象。
2.2因地制宜,调整作物布局
针对莱芜市地形地貌复杂、土地资源多样性等特点,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科学布局。中西部平原,土壤肥沃、水浇条件好,可进一步扩大生姜、大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北、东、南部山丘地区,山场面积大,水源不足,以林果为主,农林牧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石灰岩山区,土层深厚,土质较好,宜种植小麦、玉米、地瓜等;砂土干旱地区,宜种植花生、地瓜等。
2.3注重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灌溉条件
一是健全灌溉工程,配套灌区设备,加强灌溉作业管理,改进地面灌溉技术[5-6],采用增产、增值的节水灌溉方法和技术。积极发展节水抗旱农业,以“覆盖保墒、水肥一体化、培肥地力、抗旱生物制剂应用”为关键技术,把高标准旱作节水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重点示范推广旱地沟垄保墒技术、春膜秋盖技术、抗旱生物制剂应用、免深耕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全市累计示范推广农业节水新技术2 333 hm2,作物产量增加13.5%以上,效果显著。二是人工富集天然降水。建造大、中、小型蓄水池、塘等蓄水体系,将集纳雨水、拦截径流和蓄水有效结合起来,在作物需水关键期进行灌溉,解决作物需求和降水错位的矛盾,提高水利用率。三是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应用土壤改良剂改良土壤结构,增施有机肥,增强土壤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土壤对降水的入渗速率和持水量。四是解决排涝问题,对耕层以下有黏土和黏土砂姜层的,建设配套上实行干、支相结合,沟沟相通,保证排水疏通,不留积水。
2.4集约化利用耕地资源,发展生态型可持续农业
保证农作物高效、优质、持续稳产、高产的重要前提是提高耕地生态环境质量。根据莱芜市生态环境特点及资源优势,通过科学间套种、合理轮作等措施,因地制宜利用耕地资源,努力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注重多种产业、多层次、多物种的有机结合,建立生态型可持续农业系统,农林牧副渔并举,达到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此外,加快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建立自属基地,扩大集约经营的耕地规模,提高全市耕地资源的集约化经营程度和经济效益。
3参考文献
[1] 刘伟.中低产土壤改良及培肥措施综述[J].农技服务,2008(5):43.
[2] 周丽芳,石训文,祝剑真,等.上饶市农田土壤改良措施探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1):59-60,104.
[3] 王翔.田间工程和农业措施对盐碱土种稻的作用和意义[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1(1):14-16.
[4] 孙宁.东宁县白浆土中低产田改良的初步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10):278.
[5] 李秀艳,刘书平,郑浩然.新民市中低产田改良利用途径[J].安徽农业通报,2010,16(7):109-110.
[6] 张杨.肥东县中低产田改良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7):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