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FDI即外商(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是指从本国以外获取资产的行为,这些资产涉及工厂和土地等生产资料所有权。”改革开放以来,FDI的引入不仅促进了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的形成,催生了相关配套产业形成产业链,实现进一步的规模经济。更推动了该地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引导先进制造业在第二产业中数量和质量地位的进一步提高,取得了显著的产业结构效应。
关键词:FDI;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效应
一、FDI概况及长三角地区引进外资的区位优势
FDI即外商(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是指从本国以外获取资产的行为,这些资产涉及工厂和土地等生产资料所有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FDI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为起步阶段(1979—1982年)、成长阶段(1983—1991年)、提高阶段(1992—2001年)和稳步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79—2007年我国引进FDI的协议金额达15606.16亿美元,实际利用额为7666.66亿美元,极大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增长,并在产业结构调整、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引导我国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目前,我国引进FDI最多的是长三角地区,FDI在其经济中的数量地位也高于全国整体水平。1999年以来,长三角地区FDI与GDP的比重即出现缓慢上升,由近6%升至9%,比国家整体水平高出4.8%。
长三角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段,跨越上海市、江苏省及浙江省三大区域,主要由长江入海口的冲积平原组成,地势平坦河道密集,工业门类齐全,农业条件也十分优越。从改革开放到“十一五”规划,党中央的政策部署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联动效应,使其积累了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雄厚实力,对于带动整个长三角流域经济腾飞,尤其是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外资等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都成为长三角吸引FDI的重要区位优势。2001年,江浙沪三省市实际利用FDI达134.19亿美元,首次超过广东省,成为我国利用FDI最多的地区。2003年,该地区实际利用FDI达210美元,更远超珠三角。不断引进FDI主要原因在于,这一资本转移活动能够带来先进技术的转移和一系列经济增长效应,对于该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资源优化配置都起到积极地引导作用。可以说, FDI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稳定高速发展不可或缺的保障。
二、FDI的产业结构升级理论及实际产业效应分析
基于日本学者赤松要的“雁行模式”和小泽辉的“增长阶段模式”理论,FDI引发的产业国际转移,是发展中国家改造和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我国学者陈明森也指出:FDI带来的各种资源,尤其是技术资源和管理技能,不仅有助于东道国建立新兴产业,还可以促使传统产业升级,使内向型产业向出口导向型和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演进。另外,方勇、张二震的研究发现:外资进入在弥补长三角地区的资金不足,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产业集聚,增加就业,促进技术进步,加快贸易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FDI的技术转移效应也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是技术转移的重要工具,在促进东道国技术水平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方面贡献突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高于国内投资。
就实际情况而言,FDI在长三角地区的分布情况主要呈现以下特征:一是FDI主要分布在第二产业,对一、三产业的投资比重相对偏低。到2006年为止,长三角地区利用FDI的协议金额中第二产业利用额占65%以上。三省市具体情况如下:1999至2003年间,上海地区利用FDI的产业结构变动明显,第二产业实际利用FDI占全部利用FDI的比重大幅下降,由1999年的52.16%下降至2003年的42.75%,降幅近10%;与此相反,第三产业实际利用FDI的比重则大幅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由47.48%上升至57.04%;第一产业实际利用FDI的比重一直较小,且呈现下降趋势。而上海地区的整体产业结构在此期间没有太大变化,除第二产业比重稍有上升外,其余两产业比重均下降。同样时段里,江苏省实际利用FDI大部分分布在第二产业领域,第三产业实际利用的FDI比重略有降低,第一产业方面则基本没有变动。有关数据显示:2003年江苏省实际利用FDI占全部利用FDI的88.29%,而第三和第一产业中该比重分别为10.85%和0.86%。二是在第二产业内部,FDI主要集中在一般的加工制造业,基础产业中引进的FDI比重较小。2004年,长三角地区第引进FDI份额最大的是通信设备、计算机以及其他电子设备行业,金额达196.2亿美元,其次分别为化学原料、化学制品、电器机械及器材等行业。2004年,江苏省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等制造行业实际利用FDI的金额达到237070万美元左右,在该省工业领域实际利用FDI的30个行业中比重最大。第二产业领域FDI的的引入,推动了长三角工业化的进程,促进其传统制造业技术的革新和结构的优化,也加速了该地区向全球先进制造业中心迈进的步伐。三是在第三产业内部,长三角地区在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批发零售、餐饮、房地产和社会服务等行业大量引进FDI,期中房地产业实际利用FDI的比重最大,早在1999年,江苏省房地产业实际利用FDI就已超过4亿美元。长三角地区尤其是上海房价的一路走高,和较多FDI的介入也存在很大的关联性。近年来,该地区外资流入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的比重不断上升,而基础设施部分的比重仍然很少。
从这些事实中不难看出,FDI的实际利用对于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FDI不仅促进了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领域产业集聚的形成,催生相关配套产业并形成产业链,更推动了该地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引导先进制造业在其产业结构中数量和质量地位的进一步提高,取得了显著的产业结构效应。
三、利用FDI的产业结构问题及相关建议
尽管FDI在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推动了该地区工业化的进程,但在FDI的引进过程和行业方面仍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三大产业利用FDI的比重不合理。大部分FDI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部门。第一产业在引进FDI过程中长期受冷落,导致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十分缓慢。而第三产业中FDI的比重也不及第二产业的一半。二是三大产业内部的FDI利用不均衡。虽然第二产业占用了绝大部分FDI,但在其内部,外资过度集中在制造业。第一产业中外资的投入也局限在生产性加工项目上。而房地产业、租赁业务和商业服务等利润丰厚的行业则在第三产业领域占据了过量比重。
为克服上述问题,更好地发挥FDI的产业结构效应,长三角地区在引进外资时应注重强化外资流入的产业导向,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外商投资的数量和现有产业的开放程度。此外,长三角也可以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并鼓励外商投资现代农业,实现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总之,必须将如何引进FDI和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适时调整,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毛新雅.长三角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及经济效应[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8).
[2]崔新健.中国利用外资三十年[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12).
[3]陈飞翔,胡靖等.利用外资与技术转移[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陈明森.产业升级外向推动与利用外资战略调整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5]金芳.双赢游戏——外国直接投资激励政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朱英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商投资企业空间集群与地区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2,(1).
(编辑:ZK)
关键词:FDI;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效应
一、FDI概况及长三角地区引进外资的区位优势
FDI即外商(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是指从本国以外获取资产的行为,这些资产涉及工厂和土地等生产资料所有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FDI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为起步阶段(1979—1982年)、成长阶段(1983—1991年)、提高阶段(1992—2001年)和稳步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79—2007年我国引进FDI的协议金额达15606.16亿美元,实际利用额为7666.66亿美元,极大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增长,并在产业结构调整、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引导我国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目前,我国引进FDI最多的是长三角地区,FDI在其经济中的数量地位也高于全国整体水平。1999年以来,长三角地区FDI与GDP的比重即出现缓慢上升,由近6%升至9%,比国家整体水平高出4.8%。
长三角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段,跨越上海市、江苏省及浙江省三大区域,主要由长江入海口的冲积平原组成,地势平坦河道密集,工业门类齐全,农业条件也十分优越。从改革开放到“十一五”规划,党中央的政策部署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联动效应,使其积累了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雄厚实力,对于带动整个长三角流域经济腾飞,尤其是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外资等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都成为长三角吸引FDI的重要区位优势。2001年,江浙沪三省市实际利用FDI达134.19亿美元,首次超过广东省,成为我国利用FDI最多的地区。2003年,该地区实际利用FDI达210美元,更远超珠三角。不断引进FDI主要原因在于,这一资本转移活动能够带来先进技术的转移和一系列经济增长效应,对于该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资源优化配置都起到积极地引导作用。可以说, FDI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稳定高速发展不可或缺的保障。
二、FDI的产业结构升级理论及实际产业效应分析
基于日本学者赤松要的“雁行模式”和小泽辉的“增长阶段模式”理论,FDI引发的产业国际转移,是发展中国家改造和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我国学者陈明森也指出:FDI带来的各种资源,尤其是技术资源和管理技能,不仅有助于东道国建立新兴产业,还可以促使传统产业升级,使内向型产业向出口导向型和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演进。另外,方勇、张二震的研究发现:外资进入在弥补长三角地区的资金不足,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产业集聚,增加就业,促进技术进步,加快贸易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FDI的技术转移效应也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是技术转移的重要工具,在促进东道国技术水平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方面贡献突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高于国内投资。
就实际情况而言,FDI在长三角地区的分布情况主要呈现以下特征:一是FDI主要分布在第二产业,对一、三产业的投资比重相对偏低。到2006年为止,长三角地区利用FDI的协议金额中第二产业利用额占65%以上。三省市具体情况如下:1999至2003年间,上海地区利用FDI的产业结构变动明显,第二产业实际利用FDI占全部利用FDI的比重大幅下降,由1999年的52.16%下降至2003年的42.75%,降幅近10%;与此相反,第三产业实际利用FDI的比重则大幅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由47.48%上升至57.04%;第一产业实际利用FDI的比重一直较小,且呈现下降趋势。而上海地区的整体产业结构在此期间没有太大变化,除第二产业比重稍有上升外,其余两产业比重均下降。同样时段里,江苏省实际利用FDI大部分分布在第二产业领域,第三产业实际利用的FDI比重略有降低,第一产业方面则基本没有变动。有关数据显示:2003年江苏省实际利用FDI占全部利用FDI的88.29%,而第三和第一产业中该比重分别为10.85%和0.86%。二是在第二产业内部,FDI主要集中在一般的加工制造业,基础产业中引进的FDI比重较小。2004年,长三角地区第引进FDI份额最大的是通信设备、计算机以及其他电子设备行业,金额达196.2亿美元,其次分别为化学原料、化学制品、电器机械及器材等行业。2004年,江苏省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等制造行业实际利用FDI的金额达到237070万美元左右,在该省工业领域实际利用FDI的30个行业中比重最大。第二产业领域FDI的的引入,推动了长三角工业化的进程,促进其传统制造业技术的革新和结构的优化,也加速了该地区向全球先进制造业中心迈进的步伐。三是在第三产业内部,长三角地区在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批发零售、餐饮、房地产和社会服务等行业大量引进FDI,期中房地产业实际利用FDI的比重最大,早在1999年,江苏省房地产业实际利用FDI就已超过4亿美元。长三角地区尤其是上海房价的一路走高,和较多FDI的介入也存在很大的关联性。近年来,该地区外资流入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的比重不断上升,而基础设施部分的比重仍然很少。
从这些事实中不难看出,FDI的实际利用对于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FDI不仅促进了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领域产业集聚的形成,催生相关配套产业并形成产业链,更推动了该地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引导先进制造业在其产业结构中数量和质量地位的进一步提高,取得了显著的产业结构效应。
三、利用FDI的产业结构问题及相关建议
尽管FDI在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推动了该地区工业化的进程,但在FDI的引进过程和行业方面仍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三大产业利用FDI的比重不合理。大部分FDI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部门。第一产业在引进FDI过程中长期受冷落,导致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十分缓慢。而第三产业中FDI的比重也不及第二产业的一半。二是三大产业内部的FDI利用不均衡。虽然第二产业占用了绝大部分FDI,但在其内部,外资过度集中在制造业。第一产业中外资的投入也局限在生产性加工项目上。而房地产业、租赁业务和商业服务等利润丰厚的行业则在第三产业领域占据了过量比重。
为克服上述问题,更好地发挥FDI的产业结构效应,长三角地区在引进外资时应注重强化外资流入的产业导向,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外商投资的数量和现有产业的开放程度。此外,长三角也可以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并鼓励外商投资现代农业,实现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总之,必须将如何引进FDI和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适时调整,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毛新雅.长三角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及经济效应[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8).
[2]崔新健.中国利用外资三十年[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12).
[3]陈飞翔,胡靖等.利用外资与技术转移[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陈明森.产业升级外向推动与利用外资战略调整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5]金芳.双赢游戏——外国直接投资激励政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朱英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商投资企业空间集群与地区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2,(1).
(编辑:Z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