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的战术谋略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hao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彪在作战中,讲究战略战术,不硬拼、死拼,不打笨仗、死仗,而是主张打巧仗、打活仗,力求减少伤亡和损失,以最少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在土地革命乃至长征时期,彭德怀和林彪是毛泽东和朱德手下的两员大将。红一方面军的总指挥是朱德,党代表是毛泽东,红一方面军属下第一军团和第三军团,军团长分别就是林彪和
  彭德怀。一位外国记者曾经这样比较这两位大将的风格:
  彭德怀一生中说话坦率,不轉弯抹角。林彪看上去不像彭德怀那样直率和精力充沛。他比彭年轻十岁,长得十分瘦削,他的脸是椭圆形的,肤色浅黑,显得很清秀。彭经常和部下交谈,而林却同他们保持一段距离。对许多人来说,林似乎生性腼腆和含蓄。找不到称颂他对部下热情和爱护的故事。他在红军指挥官中的同事都尊敬他,但他一开口就是谈正经事。
  毛手下的高级指挥官虽然性格各异,但他们配合得很好。林彪善于声东击西和隐蔽自己,善于奇袭和伏击,善于从侧翼和敌后发起进攻和使用计谋。他的胆量和善用疑兵超过任何人。不过,据说他只在有十分把握时才出战。而彭德怀总是从正面进攻敌人,他打仗极为勇猛,对手一次又一次被消灭。彭认为打一场战斗,必须使得失相抵,或得大于失,要多缴获枪炮,多抓俘虏,并更多地把战俘转化为红军。这才算打好了仗。
  在战场上,彭德怀的特色是骁勇、刚猛,而林彪则是阴柔而辛辣;彭德怀喜欢从正面强攻敌人,林彪则喜欢更多的计谋和韬略;彭德怀是“两军相遇勇者胜”,突出一个“勇”字;而林彪则重点主要是讲究战略战术,利用天时地利及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把仗打得更巧、更妙,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突出一个“谋”字。
  早在南昌起义后的会昌战役中,林彪就靠采用正确的战术而取胜。当时的敌人是国民党的王牌部队钱大钧部,敌人又预先占领了有利的制高地。起义军从正面强攻,多次失败。起义军指挥部将迟到的林彪的部队投入战斗。林彪上到前线观察,发现敌人的防守正面强而两侧弱。于是采取了避强而击弱的策略,从侧翼进攻,利用一条干水沟隐蔽地将兵力运送到敌人的眼皮底下,才突然发起攻击。结果奏效,将敌人打败。
  从那以后,林彪对谋略就更加情有独钟。他利用各种机会,努力阅读各种兵书,学习、钻研兵略。此后,林彪对各种谋略的使用越来越娴熟,其规模也越来越大,效果也越来越好。
  长征途中的腊子口战役,可以看出林彪“智取”的风格。
  腊子口是进入甘南地区的险道要隘。当时,毛泽东、周恩来率领的红一方面军,与张国焘率领的红四方面军决裂了,又已经过了草地。如果腊子口打不开,中央红军向南不能返回,向北又走不过去,将处于进退不得的困境。
  毛泽东将攻打腊子口的战斗任务交给了林彪。林彪将任务交给了红二师四团,团长是黄开湘,政委是杨成武。由于事关重大,林彪和聂荣臻冒雨赶到腊子口,亲自视察战场。
  从山下往上看,腊子口宽约三十米,两边是悬崖陡壁,无路可通。山口下面的两座山峰之间,是一条深不见底、水急浪高的沙河,河上横架一座木桥,把两山连接在一起。这座木桥,便是通过腊子口的唯一通道。难怪人们将腊子口称为“天险”。
  由于正面冲锋道路狭窄,敌人设有严密的火力网,红军的兵力展不开,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从正面强攻,不但损失惨重,也未必能奏效。在这种情况之下,林彪帮助四团确定了正面佯攻,由侧面攀上悬崖峭壁,出其不意地向敌人进攻的战术。
  林彪说:“你们只要坚决这样做,天险腊子口就一定可以突破。”林彪还咬着牙对杨成武说:“事关全军命运,腊子口是座刀山,你们也要给我上。不然,我们还得退回去。”
  林彪和四团制定的战术一举成功。腊子口天险被红军顺利攻破。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得以到达陕北。
  林彪善打“巧战”的风格,从东北战场上歼灭国民党五十三军一一六师的战例中,可见一斑。
  那是1947年9月,韩先楚将军刚到三纵就任司令不久,就接到了林彪的攻打中长铁路线上的西丰、威远堡地区五十三军一一六师的命令。
  这一仗怎么打?司令员韩先楚与政委罗舜初之间意见不一。
  罗舜初认为:敌五十三军三个师成犄角配置,一一六师居中,为避免三面受敌,应先集中兵力歼灭西丰之敌,而后由东向西发展战果。
  罗舜初曾任八路军总部作战科科长,戎马一生,主要是担任军事指挥,打过许多好仗,深得部队信赖。所以当时三纵指挥部多数人同意他的意见,因为这种打法比较稳妥,符合“不打无把握之仗”的要求。
  韩先楚的主张是:采取“掏心”战术,远距离渗透奔袭威远堡,打敌师部指挥中心,同时以部分兵力攻击郝家店和西丰,尔后诱敌和迫敌突围,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避免由东向西逐个打阵地战,拖长时间,让敌获得集中兵力向我反击的时间,形成对峙的局面。这是一个奇兵色彩极浓、风险也颇大的方案,一旦实施不好,很容易陷入敌人的包围。
  两种意见争持不下。最后,剩下司令员和政委唇枪舌剑,各抒己见。
  三纵党委决定将两种意见同时上报“东总”,让林总裁决。
  林彪很快回电,同意韩先楚的意见。
  战役发展的结果,完全如韩先楚预见的那样。10月1日,韩先楚率领主力奔袭威远堡时,敌人毫无防备,正在室外出操跑步。敌师部被袭后向部队求救,但郝家店和西丰之敌亦被袭,不能增援。仅一天一夜,一一六师全部被歼。一一六师师长刘润川被俘后说:
  “我估计你们要打,可能先打西丰,那里有一个团防守,工事坚固,我不怕。也可能先打郝家店,你们进攻部队被我们两面夹击,也不怕。万万没想到你们直打我们师部,这一着太厉害了!”
  毛泽东对林彪的军事指挥的特色和风格,曾有过这样的评语:
  “又刁又狠。”
  (摘自《中华传奇》)
其他文献
高质量发展不能把着力点放在GDP增速上  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的影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未提出全年的经济增速具体目标。社会上对此有一些疑虑,担心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态势会发生改变。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GDP增速是一项重要指标,但并不是一个国家发展态势的决定性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发展质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今年全国
“其實我是最没有成绩的人,因为我40年坚持只做一块玻璃”,采访刚开始,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对记者称。  作为改革开放第一代企业家,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承包濒临破产的乡镇企业,到如今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专业供应商,曹德旺坚守制造业四十年,输出了一个来自中国的全球品牌。正如曹德旺的自传《心若菩提》封底所写,他入戏,40年只做一片汽车玻璃,他又入角,当了40年的企业家,古稀之年也不放下。  曹德旺吐字较慢,
古巴导弹危机,是二战后最接近核战争的一次危机。  危机源于美国对古巴的敌视。美西战争后,古巴实际上沦为美国的殖民地。1952年上台的巴蒂斯塔军人政权,是亲美政权。1959年,古巴革命成功,卡斯特罗上台,美国开始仇视古巴。1961年4月,美国炮制“猪湾事件”,企图用古巴流亡分子推翻古巴革命政权,但行动失败。  古巴革命成功后不久,自1960年起,苏联就开始向古巴提供援助,到1962年上半年,共提供了
中国消费者已经成为世界头号奢侈品购买群体。考虑到中国人口众多,并且富裕消费者迅速增加,这不令人感到意外。從某种程度上说,仍然没有受到关注的,是中国作为奢侈品牌孵化器而不仅作为一个奢侈品消费国的日益增强的影响力。随着中国买家开始接受本土品牌,西方知名奢侈品牌可能几年之后就将不再拥有如今的影响力。(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
美国一杂志曾评出百年来世界八大最具有说服力的演说家,魔王希特勒赫然位居其列。《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的作者哈特认为,“就其动员人民从事重大行动的能力而言,希特勒可能是人类史上最富于感染力的演说家”。应当说,希特勒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下士成为世界知名的杀人恶魔,少不了他那三寸不烂之舌的功劳。  沉默寡言的少年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有着三寸不烂之舌的希特勒,少时却沉默寡言,羞怯怕生。这种性格,按理说不
某日,一家企业的管理者坐在某餐厅的角落里独自喝闷酒。一位热心人走上前去,问道:“您一定有什么難解的问题,不妨说出来,让我给您帮帮忙吧?”企业家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说:“我的问题太多了,没有人能帮我的忙。”  这位热心人立刻掏出名片,要企业家明天到他的办公室去一趟。  第二天,企业家依约前往,这位热心人说:“走,我带你去一个地方。”企业家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热心人用车子把企业家带到荒郊野地
国际形象败坏到极点  庚子年,即公元1900年,中国北方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受朝中保守派亲贵的忽悠,总是疑虑洋人“干预大清内政”的慈禧太后默许拳民对洋人杀伐,由此引起了“庚子国难”,八国联军强攻大沽口并进犯京城,慈禧太后只得带光绪帝和一班亲贵仓皇逃离。泱泱大清帝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最危急的时刻。  国难期间,慈禧太后这个最高统治者的国际形象败坏到了极点。因为从没有洋人见过这位东方最有权力女人的真容,所
随着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十二五”以来老年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老年人到了严重或完全失能失智时,去老年照护机构接受专业的长期照护服务,已经逐渐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如今在城市中,尤其是在大城市中,年龄在75岁以上的老年人,大多还有两个及以上子女,他们仍然固守传统——“穷家难舍,熟地难离”。当然,这个想法是对的,完全符合“原居安老”的共识。真正到了严重或者完全失能失智时,还是去专业的老年照护机构度
《行走的人生》  俞敏洪著  三联书店 2017年8月出版  生活中的俞敏洪愛读书、旅行、运动,也爱思考和写作。本书集结了俞敏洪新近创作的散文随笔,质朴的语言中展现着生活与生命的智慧。商场上,他攻坚克难,激情澎湃;生活中,他沉静细腻,满怀诗意。了解俞敏洪之所以成为俞敏洪的原因,或许比阅读单纯的励志经历更有价值。全书分为旅行游记、读书笔记、生活感悟、人生经历、谈教育、谈文化发展等六章,虽是“闲话”,
有一次,著名财经作家、东方早报社记者吴晓波先生,要采访腾讯公司的创始人马化腾。吴晓波心想:腾讯公司是世界五百强之一,它的成绩有目共睹。我听说腾讯公司的管理很出色,经常被别的公司模仿。看来腾讯公司真的是不简单啊!吴晓波越想越觉得腾讯公司的管理一定是一种高深的管理体制。  次日,吴晓波西装革履、神采奕奕地来到腾讯公司的会客厅。马化腾先生面带笑容地出现在他的面前。吴晓波带着前一天晚上的所想,迫切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