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提起马球运动很多人会自然而然想起辉煌的唐代马球运动,而把现代的马球运动忽略了,这与我国的现代马球运动开展面很窄是有关系的。当今世界马球运动相当风靡,很多国家把马球作为一种既时尚、又高尚的体育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现代马球运动在中国正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运动员的水平还是马匹的质量和国外马球强国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那么,我国古代的马球运动和现代马球之间有没有关系呢?关系肯定是有的,并且能够较为肯定地说现代马球运动是从我国古代的马球运动中演变过来的,其基本的形式仅发生了一些变化而已。
马球运动发展概况
我国马球运动的起源 历史文献记载,我国古代的马球运动称为“打毬”“击毬”“击鞠”,最早的文献记载是三国时期曹植写的《名都篇》中有诗曰:“连骑击鞠壤,巧捷推万端。”说明至少在汉末马球已经存在了。当然关于马球的起源问题,有两种说法,即唐初波斯传入说和吐蕃传入说。其中,波斯起源说认为,马球运动始于公元前525年,后在唐朝初年传入我国,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因为我国至少在汉朝就已经有马球运动了,汉代比唐代早几百年,唐初由波斯传入的说法就有些让人思考了。当然有人会认为,汉朝的张骞出使西域也是发生在公元前的事情,会不会是张骞出使西域时把马球运动带入我国的呢?这些说法更是无稽之谈,张骞出使西域在我国古代的正史《史记》和《汉书》中均有详细记载,特别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和张骞是同时代的人,对张骞出使西域的记载更是详细入微,但是只字未提马球或者击鞠从波斯传入的说法。从我国古代的字形上来看,汉代的马球运动“击鞠”极有可能是从古代的足球运动“蹴鞠”演变过来的。汉代的蹴鞠在汉朝被列入军事训练的内容。由于汉朝特别是西汉饱受北方匈奴骑兵的骚扰,从汉武帝时期起,就特别注意骑兵的训练,把骑兵训练结合以前的蹴鞠训练就顺理成章了,所以马球运动起源于我国是勿容置疑的,当然在唐代把从波斯传入的马球和我国的“击鞠”进行糅合和改进是有可能的。至于马球运动从吐蕃传入说法更是不可信,在汉代,“吐蕃”是不存在的,其所属地归羌人部落,根本没有吐蕃国,所以此说法不可取。
马球运动的发展和鼎盛 马球运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发展时期,在正史的文献中仅有一些零星的记载。到了唐朝,出现大量的记载,这与统治者爱好马球运动是分不开的,在整个唐王朝300年间的22个皇帝中,居然有18个是马球运动的爱好者。特别是唐玄宗李隆基擅长打马球,在一次与吐蕃的比赛中,以一人之力扭转了败局,从此得到父皇的青睐,后来继承了皇位,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大好局面。唐代的马球运动不仅有男子参与,也有很多女子参与,马球的普及不限于男子,有许多女子打球的记载。王建在《又送裴相公上太原诗》中有“十队红妆伎打毬”、在《宫词》有“寒食宫人步打毬”之句。当然,在唐代由于马球运动的盛行,消耗了大量的财力,也让唐后期统治阶级沉湎于其中;到了唐末年,唐昭宗也因马球而失国。据《旧唐书卷二十上·昭宗本纪》载:“[天复三年(公元903年)九月]辛巳,汴州护驾都将朱友伦击鞠坠马卒,全忠怒,杀同鞠将校数人。……[天祐元年(公元904年)闰四月]丁酉,车驾发陕州。壬寅,次谷水行宮。时崔胤所募六军兵士,胤死后亡散并尽,从上东迁者,唯诸王、小黄门十数,打毬供奉内园小儿共二百余人。”唐昭宗沉湎于马球运动,被迫东迁时还带上他心爱的马球及球友。朱温因侄子朱友伦击鞠坠马身亡而找到了灭亡唐朝的理由,后来斩杀李氏皇族于黄河,自己取而代之建立后梁朝。可以说唐朝因马球而兴盛,因马球而灭亡。唐代因马球而失国的教训在五代十国时期统治者是看到了,他们不再沉湎于其中,而是逐步将其规范和仪式化,很多球场被作为庆功或者阅兵的场所,马球也被用作训练军队的工具。到了宋辽金元时期,马球运动在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重大节日中进行。朝廷还将马球运动作为隆重的“军礼”之一,甚至为此制定了详细的仪式与规则。可惜的是有关马球的规则失传了。宋朝还出现了“打球乐”舞队,从侧面说明了马球运动在广大群众中的流行程度。
马球运动的衰落 到了明朝,由于开国皇帝朱元璋不喜欢马球运动,马球运动在明初的统治阶级中的影响力便一落千丈。明成祖朱棣喜欢马球运动,在《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明代的王直写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明后期的诸多皇帝不太喜欢马球,马球运动在明后期就真正转入了民间。到了清朝,便彻底在统治阶级中的体育项目中消失了。于是很多学者认为,马球在清代就消亡了,其实这种说法不科学;在清代,马球运动是衰落了,但并未消亡,它依然在民间流传,特别是在蒙古地区。据老人们介绍,到了解放初期,内蒙古还有部分群众会打马球,党和国家也重视马球和马术运动,组建了多支马球队,还举办了马球训练班,并把马球作为第一届全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这大大推动了我国马球运动的发展和提高,无论就其规模还是水平,都是旧中国所无法比拟的。但当时的马球比赛大部分以表演为主,即使是在全运会上也是由少数的几个参赛队进行比赛,跟外界交流比赛极少。经历了3年自然灾害和10年的“文化大革命”,马球队也纷纷下马,连解放军马球队也未能幸免,这无疑对中国马球运动是一次非常严重的打击。
古今马球运动的对比
相同点 古今马球运动都是骑在马上用球杖击球的运动,参赛者都是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身着统一的球服参加比赛,都有统一的球场和比赛用球,都有一定的竞技性和观赏性,参赛者在比赛中都有坠马受伤乃至死亡的风险。马球的大小古今大致相同;颜色上,古代马球也有白色的,现代马球则统一是白色的。
不同点 一是球具的形制不同。古代马球形如拳头,用质轻而又坚韧的木材制成,中间镂空,外面涂上各种颜色,有的还加上雕饰,被称为“彩毬”“七宝毬”等,当然也有白色的素球。其毬杖长数尺,顶端像偃月,形状有点像今天的冰球杆,杖身雕上精美纹彩,被称为“画杖”“月杖”等。而现代马球为柳木制成,球槌为木制,柄长1.2至1.4米,厚1.9厘米。槌头成雪茄状,长22.8厘米,直径5.1厘米。相比较而言,球體大小古今基本一致,但球体的外形和颜色不同:古代马球中间镂空,颜色丰富多彩,有的还加以雕饰,材质选用质轻而又坚韧的木材;现代马球为统一的白色,不加雕饰,材质选用柳木。球杖也不同,现代马球的球杖叫做球槌,垂头成雪茄状,杆头用有韧性的木制,与杆成77.5度。 二是比赛的用马不同。古代马球比赛所用的马匹均为战马,对没有做太多的保护;而现代马球运动所用马匹为比赛专用马匹,大多是经过多年培育和训练的马匹,比赛前马球马要做严格的保护措施。如为马腿缠上马腿绷带,那是比赛中最容易被击中的地方;飞散的马尾可能影响挥杆,要把马尾如同编麻花辫那样编起,一折为二,并拧起扎紧。现代马球比赛所用马球马的装扮不仅是为了漂亮,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护激烈对抗下马匹和骑手的安全。
三是参赛者及数量不同。由于缺少对我国古代马球详细规则的描写,我们只能从历史文献、出土的古画和文物上考究,比如:史载唐中宗景龙三年,吐蕃派遣使者尚赞咄(官名)来长安迎接金城公主。唐中宗邀吐蕃使者观看汉人比赛马球,尚赞咄见汉人打球技术一般,便上前禀奏唐中宗,要与唐朝马球队比赛。唐中宗答应了吐蕃与汉人交锋的要求。结果。经过几局的较量,“吐蕃皆胜”。唐中宗见吐蕃人球技高超,又派皇室中的马球高手临淄王李隆基(就是后来的唐玄宗)、驸马杨慎交、武延秀等四人出战吐蕃十人。开赛之后,李隆基往来奔驰如风回电激,挥动球杖,所向无敌,连连洞穿对手大门,并大获全胜。唐中宗大喜,赏赐了优胜者。另外,陕西省西乾县唐章怀太子李贤墓中发现的打马球壁画,也充分表现了唐代马球运动的场景,这说明唐代比赛人数没有具体的人员限制。唐章怀太子墓壁画中也有马球图,全图高130至240厘米、宽600厘米;画面人物众多、背景宽阔,生动形象;参与击球者20余人,皆着各色窄袖袍,足登黑靴,头戴幞头。古代马球运动在比赛中有统一的行头“窄袖袍、黑靴和幞头”,但没有具体的保护性的服饰。比赛人数也可以不等:唐玄宗等人4对10;章怀太子李贤墓中发现的打马球壁画上又画了20余人,从打扮上可以看出两队人数均在10人以上。而现代马球比赛每队仅有4名球员,根据号码不同,而负责不同区域——1号为前锋,2号和3号为中锋,4号为后卫,场上没有守门员。
四是马球的功用不同。我国古代的政治性较为突出,竞技性相对较弱,比如说唐朝和吐蕃之间的马球交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治原因,为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荣誉,唐与吐蕃之间的马球比赛胜败就显得很重要了。而现代马球所体现的多为竞技性,其政治性较弱。古代马球运动有军事训练的目的,还有古代马球有观礼的作用。
马球运动的流变思考
现代马球运动是我国古代的马球进化和延续 从现代马球的特点来看,现代马球是和我国古代马球一脉相承的,仅在一些比赛细节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大体上是一致的。无论是球的大小、形制,还是球具的形制上,和现代马球很多相似之处。从文献记载来看,现代马球起源于印度,被引进到英国加以改造便成成了现代的形制,而印度马球是从西藏传入的,西藏马球在唐代就和内地的马球进行了融合,所以说现代马球是我国古代马球的进化和延续。
现代马球运动沿承了我国马球走贵族路线的传统 古代马球基本上走的是贵族路线,打马球的人员大多数是皇族贵胄。从马球的配備来看,普通百姓很难拥有这样的装备;而且打马球的场地比较大,只有身处统治阶层的官僚贵族才能建造这样的场地。现代马球运动虽然在很多国家盛行,全球目前共有600多个马球会,但马球仍是欧洲王室贵族、各国领袖的挚爱,醉心马球的名人包括英国王储查尔斯及其两位王子、苏丹王子以及诸多国际影视明星。相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打马球同样是一种奢侈。所以说,现代马球运动还是沿袭了古代的贵族化的路线传统。
中国现代马球运动发展前景暗淡的原因 目前,中国对马球这一项目和产业的发展,在学术和理论上,都尚缺乏系统、全面、深入地分析研究。中国马球产业的发展也正是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导,缺乏完整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发展规划等,导致了部分马球场无序发展、占用良田耕地、违规违建、资源浪费、投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不断发生,引起了社会的争议甚至部分人的反对,使得政府不得不采取限制性政策。可以说,理论研究的空白和规划的缺失是造成中国马球产业面临困境、难以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主观因素。另外,马球适合人群是那些高收入、高消费的贵族人群,而中国在现阶段的国情上不适合马球运动的发展。
结束语
马球运动在我国古代经历了秦汉时期的产生,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了盛唐时期达到非常辉煌的阶段,并且向国外传播,宋元时期逐步衰落,统治阶级仅仅在一些仪式上举行马球比赛,到了明清时期开始走向民间,统治阶级已经不再沉迷于该项运动,到了清末在天坛和蒙古一带还有人玩马球。在解放初期,内蒙古还存在个别马球队,到了文革期间马球在我国才消亡了一段。但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又从国外引进了现代马球。所以说有关我国的马球运动是在清末消亡的说法值得商榷。其实短短的十几年的中断在历史长河中是很短暂的。从马球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的古代马球运动应该是经历了向外传播的过程,在传播的过程中被改造了,现代马球运动是在古代马球运动的基础上演进过来的。现代马球在我国发展前景暗淡,这与我国的国情不相符合。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马球运动发展概况
我国马球运动的起源 历史文献记载,我国古代的马球运动称为“打毬”“击毬”“击鞠”,最早的文献记载是三国时期曹植写的《名都篇》中有诗曰:“连骑击鞠壤,巧捷推万端。”说明至少在汉末马球已经存在了。当然关于马球的起源问题,有两种说法,即唐初波斯传入说和吐蕃传入说。其中,波斯起源说认为,马球运动始于公元前525年,后在唐朝初年传入我国,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因为我国至少在汉朝就已经有马球运动了,汉代比唐代早几百年,唐初由波斯传入的说法就有些让人思考了。当然有人会认为,汉朝的张骞出使西域也是发生在公元前的事情,会不会是张骞出使西域时把马球运动带入我国的呢?这些说法更是无稽之谈,张骞出使西域在我国古代的正史《史记》和《汉书》中均有详细记载,特别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和张骞是同时代的人,对张骞出使西域的记载更是详细入微,但是只字未提马球或者击鞠从波斯传入的说法。从我国古代的字形上来看,汉代的马球运动“击鞠”极有可能是从古代的足球运动“蹴鞠”演变过来的。汉代的蹴鞠在汉朝被列入军事训练的内容。由于汉朝特别是西汉饱受北方匈奴骑兵的骚扰,从汉武帝时期起,就特别注意骑兵的训练,把骑兵训练结合以前的蹴鞠训练就顺理成章了,所以马球运动起源于我国是勿容置疑的,当然在唐代把从波斯传入的马球和我国的“击鞠”进行糅合和改进是有可能的。至于马球运动从吐蕃传入说法更是不可信,在汉代,“吐蕃”是不存在的,其所属地归羌人部落,根本没有吐蕃国,所以此说法不可取。
马球运动的发展和鼎盛 马球运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发展时期,在正史的文献中仅有一些零星的记载。到了唐朝,出现大量的记载,这与统治者爱好马球运动是分不开的,在整个唐王朝300年间的22个皇帝中,居然有18个是马球运动的爱好者。特别是唐玄宗李隆基擅长打马球,在一次与吐蕃的比赛中,以一人之力扭转了败局,从此得到父皇的青睐,后来继承了皇位,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大好局面。唐代的马球运动不仅有男子参与,也有很多女子参与,马球的普及不限于男子,有许多女子打球的记载。王建在《又送裴相公上太原诗》中有“十队红妆伎打毬”、在《宫词》有“寒食宫人步打毬”之句。当然,在唐代由于马球运动的盛行,消耗了大量的财力,也让唐后期统治阶级沉湎于其中;到了唐末年,唐昭宗也因马球而失国。据《旧唐书卷二十上·昭宗本纪》载:“[天复三年(公元903年)九月]辛巳,汴州护驾都将朱友伦击鞠坠马卒,全忠怒,杀同鞠将校数人。……[天祐元年(公元904年)闰四月]丁酉,车驾发陕州。壬寅,次谷水行宮。时崔胤所募六军兵士,胤死后亡散并尽,从上东迁者,唯诸王、小黄门十数,打毬供奉内园小儿共二百余人。”唐昭宗沉湎于马球运动,被迫东迁时还带上他心爱的马球及球友。朱温因侄子朱友伦击鞠坠马身亡而找到了灭亡唐朝的理由,后来斩杀李氏皇族于黄河,自己取而代之建立后梁朝。可以说唐朝因马球而兴盛,因马球而灭亡。唐代因马球而失国的教训在五代十国时期统治者是看到了,他们不再沉湎于其中,而是逐步将其规范和仪式化,很多球场被作为庆功或者阅兵的场所,马球也被用作训练军队的工具。到了宋辽金元时期,马球运动在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重大节日中进行。朝廷还将马球运动作为隆重的“军礼”之一,甚至为此制定了详细的仪式与规则。可惜的是有关马球的规则失传了。宋朝还出现了“打球乐”舞队,从侧面说明了马球运动在广大群众中的流行程度。
马球运动的衰落 到了明朝,由于开国皇帝朱元璋不喜欢马球运动,马球运动在明初的统治阶级中的影响力便一落千丈。明成祖朱棣喜欢马球运动,在《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明代的王直写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明后期的诸多皇帝不太喜欢马球,马球运动在明后期就真正转入了民间。到了清朝,便彻底在统治阶级中的体育项目中消失了。于是很多学者认为,马球在清代就消亡了,其实这种说法不科学;在清代,马球运动是衰落了,但并未消亡,它依然在民间流传,特别是在蒙古地区。据老人们介绍,到了解放初期,内蒙古还有部分群众会打马球,党和国家也重视马球和马术运动,组建了多支马球队,还举办了马球训练班,并把马球作为第一届全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这大大推动了我国马球运动的发展和提高,无论就其规模还是水平,都是旧中国所无法比拟的。但当时的马球比赛大部分以表演为主,即使是在全运会上也是由少数的几个参赛队进行比赛,跟外界交流比赛极少。经历了3年自然灾害和10年的“文化大革命”,马球队也纷纷下马,连解放军马球队也未能幸免,这无疑对中国马球运动是一次非常严重的打击。
古今马球运动的对比
相同点 古今马球运动都是骑在马上用球杖击球的运动,参赛者都是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身着统一的球服参加比赛,都有统一的球场和比赛用球,都有一定的竞技性和观赏性,参赛者在比赛中都有坠马受伤乃至死亡的风险。马球的大小古今大致相同;颜色上,古代马球也有白色的,现代马球则统一是白色的。
不同点 一是球具的形制不同。古代马球形如拳头,用质轻而又坚韧的木材制成,中间镂空,外面涂上各种颜色,有的还加上雕饰,被称为“彩毬”“七宝毬”等,当然也有白色的素球。其毬杖长数尺,顶端像偃月,形状有点像今天的冰球杆,杖身雕上精美纹彩,被称为“画杖”“月杖”等。而现代马球为柳木制成,球槌为木制,柄长1.2至1.4米,厚1.9厘米。槌头成雪茄状,长22.8厘米,直径5.1厘米。相比较而言,球體大小古今基本一致,但球体的外形和颜色不同:古代马球中间镂空,颜色丰富多彩,有的还加以雕饰,材质选用质轻而又坚韧的木材;现代马球为统一的白色,不加雕饰,材质选用柳木。球杖也不同,现代马球的球杖叫做球槌,垂头成雪茄状,杆头用有韧性的木制,与杆成77.5度。 二是比赛的用马不同。古代马球比赛所用的马匹均为战马,对没有做太多的保护;而现代马球运动所用马匹为比赛专用马匹,大多是经过多年培育和训练的马匹,比赛前马球马要做严格的保护措施。如为马腿缠上马腿绷带,那是比赛中最容易被击中的地方;飞散的马尾可能影响挥杆,要把马尾如同编麻花辫那样编起,一折为二,并拧起扎紧。现代马球比赛所用马球马的装扮不仅是为了漂亮,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护激烈对抗下马匹和骑手的安全。
三是参赛者及数量不同。由于缺少对我国古代马球详细规则的描写,我们只能从历史文献、出土的古画和文物上考究,比如:史载唐中宗景龙三年,吐蕃派遣使者尚赞咄(官名)来长安迎接金城公主。唐中宗邀吐蕃使者观看汉人比赛马球,尚赞咄见汉人打球技术一般,便上前禀奏唐中宗,要与唐朝马球队比赛。唐中宗答应了吐蕃与汉人交锋的要求。结果。经过几局的较量,“吐蕃皆胜”。唐中宗见吐蕃人球技高超,又派皇室中的马球高手临淄王李隆基(就是后来的唐玄宗)、驸马杨慎交、武延秀等四人出战吐蕃十人。开赛之后,李隆基往来奔驰如风回电激,挥动球杖,所向无敌,连连洞穿对手大门,并大获全胜。唐中宗大喜,赏赐了优胜者。另外,陕西省西乾县唐章怀太子李贤墓中发现的打马球壁画,也充分表现了唐代马球运动的场景,这说明唐代比赛人数没有具体的人员限制。唐章怀太子墓壁画中也有马球图,全图高130至240厘米、宽600厘米;画面人物众多、背景宽阔,生动形象;参与击球者20余人,皆着各色窄袖袍,足登黑靴,头戴幞头。古代马球运动在比赛中有统一的行头“窄袖袍、黑靴和幞头”,但没有具体的保护性的服饰。比赛人数也可以不等:唐玄宗等人4对10;章怀太子李贤墓中发现的打马球壁画上又画了20余人,从打扮上可以看出两队人数均在10人以上。而现代马球比赛每队仅有4名球员,根据号码不同,而负责不同区域——1号为前锋,2号和3号为中锋,4号为后卫,场上没有守门员。
四是马球的功用不同。我国古代的政治性较为突出,竞技性相对较弱,比如说唐朝和吐蕃之间的马球交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治原因,为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荣誉,唐与吐蕃之间的马球比赛胜败就显得很重要了。而现代马球所体现的多为竞技性,其政治性较弱。古代马球运动有军事训练的目的,还有古代马球有观礼的作用。
马球运动的流变思考
现代马球运动是我国古代的马球进化和延续 从现代马球的特点来看,现代马球是和我国古代马球一脉相承的,仅在一些比赛细节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大体上是一致的。无论是球的大小、形制,还是球具的形制上,和现代马球很多相似之处。从文献记载来看,现代马球起源于印度,被引进到英国加以改造便成成了现代的形制,而印度马球是从西藏传入的,西藏马球在唐代就和内地的马球进行了融合,所以说现代马球是我国古代马球的进化和延续。
现代马球运动沿承了我国马球走贵族路线的传统 古代马球基本上走的是贵族路线,打马球的人员大多数是皇族贵胄。从马球的配備来看,普通百姓很难拥有这样的装备;而且打马球的场地比较大,只有身处统治阶层的官僚贵族才能建造这样的场地。现代马球运动虽然在很多国家盛行,全球目前共有600多个马球会,但马球仍是欧洲王室贵族、各国领袖的挚爱,醉心马球的名人包括英国王储查尔斯及其两位王子、苏丹王子以及诸多国际影视明星。相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打马球同样是一种奢侈。所以说,现代马球运动还是沿袭了古代的贵族化的路线传统。
中国现代马球运动发展前景暗淡的原因 目前,中国对马球这一项目和产业的发展,在学术和理论上,都尚缺乏系统、全面、深入地分析研究。中国马球产业的发展也正是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导,缺乏完整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发展规划等,导致了部分马球场无序发展、占用良田耕地、违规违建、资源浪费、投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不断发生,引起了社会的争议甚至部分人的反对,使得政府不得不采取限制性政策。可以说,理论研究的空白和规划的缺失是造成中国马球产业面临困境、难以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主观因素。另外,马球适合人群是那些高收入、高消费的贵族人群,而中国在现阶段的国情上不适合马球运动的发展。
结束语
马球运动在我国古代经历了秦汉时期的产生,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了盛唐时期达到非常辉煌的阶段,并且向国外传播,宋元时期逐步衰落,统治阶级仅仅在一些仪式上举行马球比赛,到了明清时期开始走向民间,统治阶级已经不再沉迷于该项运动,到了清末在天坛和蒙古一带还有人玩马球。在解放初期,内蒙古还存在个别马球队,到了文革期间马球在我国才消亡了一段。但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又从国外引进了现代马球。所以说有关我国的马球运动是在清末消亡的说法值得商榷。其实短短的十几年的中断在历史长河中是很短暂的。从马球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的古代马球运动应该是经历了向外传播的过程,在传播的过程中被改造了,现代马球运动是在古代马球运动的基础上演进过来的。现代马球在我国发展前景暗淡,这与我国的国情不相符合。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