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 景
据统计,有13.4%的中学生相信命运。他们认为,很多事情都是命中注定的——考试、升学、中奖、遭遇灾害等等,都是由命运之神安排的。9.5%的中学生还通过算命或测字来寻求能逢凶化吉的启示。对各类气功中的伪科学,8.5%的中学生确信不疑,认为隔墙治病、囊中取物等都属于“科学”……
桃子通过百度网络搜索引擎,输入“占卜”两字,共检索出41 600 000个网页;输入“星座”两字,共检索出100 000 000个网页;输入“算命”两字,共检索出53,500,000个网页……
北京市科协等部门对200多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知道自己星座的学生占92%;相信星座决定命运的占40%;拥有护身符的占71%;佩戴护身符用于保佑自己并相信可以给自己带来好运的占57%;算过命的占85%……
镜 头
一、“笔仙”显灵 晚上熄灯的铃声已经响过,娜娜和寝室的同学却没有入睡。她们围坐在桌子旁,燃着蜡烛,聚精会神地在做着什么。别以为她们是在挑灯夜读,其实她们是在玩一种叫做“笔仙”的游戏。娜娜和一位同学将手指交叉在一起,然后把一支铅笔夹在交叉的手指间,闭眼念叨着“笔仙快来吧”、“我能否考上大学”、“我一生会谈多少次恋爱”等话。其他同学则根据笔尖画出的痕迹推测着“答案”……
二、“星座”算命 上学时间到了,然而,平时准时出门的小新却一反常态,一脸愁容的样子待在家中不肯出门。小新的妈妈见状,忙上前询问小新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小新却只是一个劲地摇头。在妈妈的一再追问下,他才说出了实情。原来,头天晚上小新在某算命网站占了一卦,“星座指南”告诉他今天千万不能出门,否则一定会倒大霉……
三、“凶吉”占卜 流云和爸爸正在出售手机卡的柜台旁选择手机号码。“这已经是第三次来选号码了。”流云的爸爸向服务员发着牢骚。流云则在一旁小声嘀咕着:“谁让前两个手机号码都是凶号呢。”原来,流云平时喜欢上网,在一个据称可通过手机号预测吉凶的网站上查询得知,爸爸以前为他买的那两个号码都属于“凶号”,所以他缠着爸爸来帮他另选手机号码了……
四、“巫毒”神奇 放学后,梅子正在小饰品柜台前挑选一种叫“巫毒娃娃”的神奇玩具,准备送给好友柳衣。原来前几天,梅子从同学购买的巫毒娃娃的说明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想要你的死对头心神不宁吗?想要让他觉得老是有人在背后监视他吗?想要留住花心男朋友吗?用幻影杀手‘巫毒娃娃’,只要用钢针扎进娃娃体内,你就可以在精神上彻底搞垮他,可以把花心的男朋友拉回来……”梅子知道柳衣正在为男朋友花心而痛苦,希望“巫毒娃娃”也能帮帮好友……
声 音
◆从读初一开始,同学就送给我一个绰号“星座通”,原因是我平时喜欢收集一些“星座占卜”的资料,并把它们记在小本子上,在下课的时候和同学讨论这些问题。不过,记多了以后,我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从不同地方收集来的“星座运势”、“每日运程”的内容几乎完全不同,有的甚至截然相反。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同一天会有不同的命运。这怎么可能呢?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于是我请教了爸爸。爸爸告诉我说,这些所谓的“占卜”、“预言”,只不过是利用了一些人将信将疑的心理胡编乱造的,毫无根据,所以会出现很多漏洞。爸爸还告诉我,读书就是为了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用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这样才能不轻易被一些愚昧的东西迷住眼睛。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相信那些漏洞百出的“星座占卜”了。
(猎 豹)
◆“星座占卜”、“姓名测未来”这样的游戏在我们班很盛行,同学们都特别喜欢。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太单调了,每天除了算题、背书、完成作业,几乎没有什么业余活动。所以,能有这些活动娱乐一下,也真不错。
至于算得准不准,怎么说呢?星座占卜里说我性格外向爱交朋友,现实中,我还就是这样一个人,你说准不?当然,也有个别地方说得不太准。不过算命这个东西,大家都只记灵的,不灵的也就忽略不计了。
我们学校的大部分同学都会玩类似的算命游戏,有些人甚至沉迷其中,深信不疑,每天完全按照星座运势来行事。还有几个同学因为名字测得不好,逼着父母给自己改名字呢……
老师和家长不让我们玩这些游戏,可我们还是偷着玩。这些游戏都挺好玩,挺刺激,因而也挺风行。
(破碎的紫水晶)
◆曾经有段时间,我非常迷恋星座占卜。那时,我刚刚升入高中,学习十分努力,但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总是提不上来,所以非常郁闷。后来,在同学的指点下,我进了一个占星网站。网站上说我考不了好成绩是因为“运气”不好,要想考好,就必须按照网站上的要求做,什么时候穿什么样的衣服、用什么样的笔、坐什么样的座位……
于是,我的心思都放在如何让自己获取好的“考试运”上,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按时完成作业,一门心思地考虑着怎样才能有好运。可是,当我完全按照网站上说的做过后,我的成绩并没有一点提高,相反,却因为自己不努力直线下降,我这才慌了神。这“考试运”咋也保不了我考出好的成绩呢?
妈妈知道我相信“考试运”的事情后,和我长谈了一次。妈妈的话让我明白,迷信中的大部分预言都比较笼统,偶尔碰上能“灵”几样,纯粹属于巧合。迷信占卜的人往往深陷其中,把“预言”拼命往自己身上套,当然“越算越准”。那些所谓考取高分的“方法”,更是无稽之谈。
从此,我牢记妈妈说的话:“天上不会掉馅饼,迷信不会得高分,一份汗水才能有一份收获!”
(小叶子)
◆其实“迷信”这种现象并不被我们中学生所接受,你说的那些跳大神、烧香拜佛的事情,我们中学生有几个去做了,又有几个会相信?毕竟接受了这么多年的教育,所以对那些传统的迷信活动早就嗤之以鼻了。也许有人会说,既然不迷信,为什么占星、测命运的同学会那么多。就我和身边的同学而言,有时候也会去网站上算上一下,但并不是刻意要相信什么,只是基于好奇和好玩的心态,谁又会真的相信那些东西呢? 我相信大多数中学生都和我一样,不希望老师和家长给我们上纲上线,把“迷信”的帽子扣在我们这些单纯的孩子头上。但同时,我也想对身边那些热衷去算命网站占卜前途、测试命运的同学说:“这些只是游戏,我们可以用来娱乐消遣,但是千万不能当真。如果因为这些影响了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我想,只有四个字可以来形容,那就是——愚昧无知! ”
(烟 花)
解 读
为什么有些迷信看起来挺准
一、利用电脑组合看似有理 网络上盛行的算命、占卜之类的迷信活动,其原理就是通过一个软件,把一整套资料贮存在电脑里,然后利用数据库进行随机组合,并无任何科学依据可言。
对于未成年的学生来说,网络算命得出的“时尚”而“模棱两可”的结果,确实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一些网站正是抓住了青少年的这种心理,大肆传播迷信思想的。
二、人人都有一些迷信心理 心理学家韦斯在《迷信心理学》中指出,无助、恐惧、抑郁等都是滋生迷信的心理诱因。类似的情绪在成年人中都难以避免,更何况正处于心理发育期、理性认识世界的能力还格外幼稚的青少年。
学生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如果老师和家长不能成功地在上面写上“科学”两个大字,那么,那些内容出格的网站和图书,就会在上面涂抹现代迷信的色彩。
三、期望给予人的心理暗示 在生活中,不少中学生借“巫毒娃娃”等迷信,发泄自己的仇恨,或表达对某人的爱意,或祈求健康、祝福快乐等,这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暗示。
一些带有迷信色彩的物品,不断诱发青少年的好奇心。青少年一旦遭受了某些压力,就会对前途感到茫然,此时,心理暗示便会萌发出来,导致对一些事物作出错误的判断。
四、“人云亦云”的从众心理 谁都知道《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人的判断有时候会受外界客观因素的干扰而发生转变,当身边的同学都说“算得挺准”的时候,很多同学也会一时失去判断的能力,人云亦云,“反正同学们都说准,那我也这样说就是了。”于是在这种从众心理下,很多同学都在重复着别人的说法——“挺准”。
桃子说 无论是传统迷信还是现代迷信的传播和流行,都会影响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人说过,对于青少年的心灵来讲,如果我们不用健康文明的内容去占领,那么,迷信等消极的东西就会去占领。这是十分浅显的道理。桃子还是那句话,这些东西都是游戏,作为平时的娱乐消遣是可以的,但是太过于热衷可就不太好了。你们说呢?
据统计,有13.4%的中学生相信命运。他们认为,很多事情都是命中注定的——考试、升学、中奖、遭遇灾害等等,都是由命运之神安排的。9.5%的中学生还通过算命或测字来寻求能逢凶化吉的启示。对各类气功中的伪科学,8.5%的中学生确信不疑,认为隔墙治病、囊中取物等都属于“科学”……
桃子通过百度网络搜索引擎,输入“占卜”两字,共检索出41 600 000个网页;输入“星座”两字,共检索出100 000 000个网页;输入“算命”两字,共检索出53,500,000个网页……
北京市科协等部门对200多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知道自己星座的学生占92%;相信星座决定命运的占40%;拥有护身符的占71%;佩戴护身符用于保佑自己并相信可以给自己带来好运的占57%;算过命的占85%……
镜 头
一、“笔仙”显灵 晚上熄灯的铃声已经响过,娜娜和寝室的同学却没有入睡。她们围坐在桌子旁,燃着蜡烛,聚精会神地在做着什么。别以为她们是在挑灯夜读,其实她们是在玩一种叫做“笔仙”的游戏。娜娜和一位同学将手指交叉在一起,然后把一支铅笔夹在交叉的手指间,闭眼念叨着“笔仙快来吧”、“我能否考上大学”、“我一生会谈多少次恋爱”等话。其他同学则根据笔尖画出的痕迹推测着“答案”……
二、“星座”算命 上学时间到了,然而,平时准时出门的小新却一反常态,一脸愁容的样子待在家中不肯出门。小新的妈妈见状,忙上前询问小新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小新却只是一个劲地摇头。在妈妈的一再追问下,他才说出了实情。原来,头天晚上小新在某算命网站占了一卦,“星座指南”告诉他今天千万不能出门,否则一定会倒大霉……
三、“凶吉”占卜 流云和爸爸正在出售手机卡的柜台旁选择手机号码。“这已经是第三次来选号码了。”流云的爸爸向服务员发着牢骚。流云则在一旁小声嘀咕着:“谁让前两个手机号码都是凶号呢。”原来,流云平时喜欢上网,在一个据称可通过手机号预测吉凶的网站上查询得知,爸爸以前为他买的那两个号码都属于“凶号”,所以他缠着爸爸来帮他另选手机号码了……
四、“巫毒”神奇 放学后,梅子正在小饰品柜台前挑选一种叫“巫毒娃娃”的神奇玩具,准备送给好友柳衣。原来前几天,梅子从同学购买的巫毒娃娃的说明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想要你的死对头心神不宁吗?想要让他觉得老是有人在背后监视他吗?想要留住花心男朋友吗?用幻影杀手‘巫毒娃娃’,只要用钢针扎进娃娃体内,你就可以在精神上彻底搞垮他,可以把花心的男朋友拉回来……”梅子知道柳衣正在为男朋友花心而痛苦,希望“巫毒娃娃”也能帮帮好友……
声 音
◆从读初一开始,同学就送给我一个绰号“星座通”,原因是我平时喜欢收集一些“星座占卜”的资料,并把它们记在小本子上,在下课的时候和同学讨论这些问题。不过,记多了以后,我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从不同地方收集来的“星座运势”、“每日运程”的内容几乎完全不同,有的甚至截然相反。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同一天会有不同的命运。这怎么可能呢?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于是我请教了爸爸。爸爸告诉我说,这些所谓的“占卜”、“预言”,只不过是利用了一些人将信将疑的心理胡编乱造的,毫无根据,所以会出现很多漏洞。爸爸还告诉我,读书就是为了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用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这样才能不轻易被一些愚昧的东西迷住眼睛。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相信那些漏洞百出的“星座占卜”了。
(猎 豹)
◆“星座占卜”、“姓名测未来”这样的游戏在我们班很盛行,同学们都特别喜欢。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太单调了,每天除了算题、背书、完成作业,几乎没有什么业余活动。所以,能有这些活动娱乐一下,也真不错。
至于算得准不准,怎么说呢?星座占卜里说我性格外向爱交朋友,现实中,我还就是这样一个人,你说准不?当然,也有个别地方说得不太准。不过算命这个东西,大家都只记灵的,不灵的也就忽略不计了。
我们学校的大部分同学都会玩类似的算命游戏,有些人甚至沉迷其中,深信不疑,每天完全按照星座运势来行事。还有几个同学因为名字测得不好,逼着父母给自己改名字呢……
老师和家长不让我们玩这些游戏,可我们还是偷着玩。这些游戏都挺好玩,挺刺激,因而也挺风行。
(破碎的紫水晶)
◆曾经有段时间,我非常迷恋星座占卜。那时,我刚刚升入高中,学习十分努力,但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总是提不上来,所以非常郁闷。后来,在同学的指点下,我进了一个占星网站。网站上说我考不了好成绩是因为“运气”不好,要想考好,就必须按照网站上的要求做,什么时候穿什么样的衣服、用什么样的笔、坐什么样的座位……
于是,我的心思都放在如何让自己获取好的“考试运”上,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按时完成作业,一门心思地考虑着怎样才能有好运。可是,当我完全按照网站上说的做过后,我的成绩并没有一点提高,相反,却因为自己不努力直线下降,我这才慌了神。这“考试运”咋也保不了我考出好的成绩呢?
妈妈知道我相信“考试运”的事情后,和我长谈了一次。妈妈的话让我明白,迷信中的大部分预言都比较笼统,偶尔碰上能“灵”几样,纯粹属于巧合。迷信占卜的人往往深陷其中,把“预言”拼命往自己身上套,当然“越算越准”。那些所谓考取高分的“方法”,更是无稽之谈。
从此,我牢记妈妈说的话:“天上不会掉馅饼,迷信不会得高分,一份汗水才能有一份收获!”
(小叶子)
◆其实“迷信”这种现象并不被我们中学生所接受,你说的那些跳大神、烧香拜佛的事情,我们中学生有几个去做了,又有几个会相信?毕竟接受了这么多年的教育,所以对那些传统的迷信活动早就嗤之以鼻了。也许有人会说,既然不迷信,为什么占星、测命运的同学会那么多。就我和身边的同学而言,有时候也会去网站上算上一下,但并不是刻意要相信什么,只是基于好奇和好玩的心态,谁又会真的相信那些东西呢? 我相信大多数中学生都和我一样,不希望老师和家长给我们上纲上线,把“迷信”的帽子扣在我们这些单纯的孩子头上。但同时,我也想对身边那些热衷去算命网站占卜前途、测试命运的同学说:“这些只是游戏,我们可以用来娱乐消遣,但是千万不能当真。如果因为这些影响了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我想,只有四个字可以来形容,那就是——愚昧无知! ”
(烟 花)
解 读
为什么有些迷信看起来挺准
一、利用电脑组合看似有理 网络上盛行的算命、占卜之类的迷信活动,其原理就是通过一个软件,把一整套资料贮存在电脑里,然后利用数据库进行随机组合,并无任何科学依据可言。
对于未成年的学生来说,网络算命得出的“时尚”而“模棱两可”的结果,确实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一些网站正是抓住了青少年的这种心理,大肆传播迷信思想的。
二、人人都有一些迷信心理 心理学家韦斯在《迷信心理学》中指出,无助、恐惧、抑郁等都是滋生迷信的心理诱因。类似的情绪在成年人中都难以避免,更何况正处于心理发育期、理性认识世界的能力还格外幼稚的青少年。
学生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如果老师和家长不能成功地在上面写上“科学”两个大字,那么,那些内容出格的网站和图书,就会在上面涂抹现代迷信的色彩。
三、期望给予人的心理暗示 在生活中,不少中学生借“巫毒娃娃”等迷信,发泄自己的仇恨,或表达对某人的爱意,或祈求健康、祝福快乐等,这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暗示。
一些带有迷信色彩的物品,不断诱发青少年的好奇心。青少年一旦遭受了某些压力,就会对前途感到茫然,此时,心理暗示便会萌发出来,导致对一些事物作出错误的判断。
四、“人云亦云”的从众心理 谁都知道《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人的判断有时候会受外界客观因素的干扰而发生转变,当身边的同学都说“算得挺准”的时候,很多同学也会一时失去判断的能力,人云亦云,“反正同学们都说准,那我也这样说就是了。”于是在这种从众心理下,很多同学都在重复着别人的说法——“挺准”。
桃子说 无论是传统迷信还是现代迷信的传播和流行,都会影响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人说过,对于青少年的心灵来讲,如果我们不用健康文明的内容去占领,那么,迷信等消极的东西就会去占领。这是十分浅显的道理。桃子还是那句话,这些东西都是游戏,作为平时的娱乐消遣是可以的,但是太过于热衷可就不太好了。你们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