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基层党委和政府领导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民族地区显得比较滞后,重要的原因是基层党委和政府缺乏文化自觉。基层党委和政府只有深刻认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正确把握其发展规律,主动担当其历史责任,培养高度文化自觉,才能促进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繁荣发展。
【关键词】基层文化自觉 民族地区 新农村文化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地位及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农村基层党委和政府(是指县乡两级党委和政府,以下简称基层)是农村文化发展的坚强领导者和组织者。近年来,我国基层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民族地区显得比较滞后,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基层缺乏文化自觉。因此,基层只有深刻认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正确把握其发展规律和主动担当其历史责任,培养高度文化自觉,才能促进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繁荣发展。
深刻认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地区大多属于“老、少、边、穷”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因素,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文化建设“先天不足”,部分地区存在“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发展”的状况,文化建设“后天”投入不足,导致农民物质生活虽然改善了,但文化生活凋敝,甚至有倒退的现象。可见,要搞好新农村文化建设,基层政府首先要提高对文化建设的认识。
一方面,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基层政府应克服各种“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思想,应将文化建设放在战略高度进行思考,要认识到新农村文化建设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和重要内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①
另一方面,要加强文化建设的统筹规划。由于民族地区基层自身财政能力有限,在解决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与困难。因此,基层政府要加强文化建设统筹规划,把文化建设纳入地方发展总体发展规划中,成立以县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各乡镇党政一把手、各级文化部门负责人和各村支书为第一责任人,形成层层负责,齐抓共管的局面;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坚持政府主导,鼓励企业和民间赞助或投资,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农民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正确把握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也是如此,我们必须按规律办事,不可盲干,否则适得其反。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近年来,随着民族地区经济不断发展,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和多样化特点,而由政府组织的文化科技下乡等文化活动,因为缺乏对农民需求的调查,在某些地区表现为“曲高和寡”,不符合农民“胃口”等,同时由于牵涉的部门和社会团体很多,出现文化活动各自为政的现象。基于此,基层文化建设必须要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和社会文化团体等各方面力量,形成文化建设合力;同时开展文化活动要制度化,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注重成效,要广泛深入农村、农户和社区,收集了解农民文化意愿,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可见,只有把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现实需要当作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培育新型农民,培养农民文化自觉。目前民族地区农村文化活动单一,民间文化活动少,大量的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用于文化娱乐消费的支出少,缺乏主动参与文化活动的意识。针对民族地区实际,基层政府必须要整合各方面文化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远程教育开展农民科技文化、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致富能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只有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养农民文化自觉,才能促进新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要建立健全文化建设考核体系,实现文化建设长效发展。由于我国农村文化建设是“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体制,农民群众对文化建设缺乏知情权和监督权,民族地区部分基层认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就是加大基础建设投入的“突击建设”,重建设轻管理,对新农村文化建设怎么建和文化干部如何作为也缺乏深入的认识。文化建设具有长期性,要使文化建设长效发展,必须要建立健全文化建设考核体系,要有具体硬软件文化建设指标,明确文化干部权责,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基层党政领导和基层文化干部年终重要考核指标,形成可操作的量化指标和奖惩机制,考核不仅仅是接受上级的监督评议,而且要公开承诺,接受农民群众的监督评议,要把农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考核是否合格的依据。
主动担当新农村文化建设历史责任
民族地区居住的大多是少数民族民众,文化建设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基层只有针对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特点,主动担当历史责任,才能保证新农村文化可持续发展。
要尊重民族文化传统。由于民族地区财力困难和对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投入不足,以及受西方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导致许多民族传统文化出现边缘化和后继无人的现象。民族文化传统是我们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少数民族基层政府要加大对民族传统文化建设投入,应重视民族特色电视节目制作、民族语言出版物的发行,积极挖掘民间艺术和民族文化传统的精华,加强对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表彰传承民族传统艺术、技艺精湛的民间艺人,保护好保存比较完整并具有特殊文化价值的村落和特定地区,建立“民俗村”,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逐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等举措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
要弘扬核心价值理念。目前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虽然得到了很大改观,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引导管理,以致在一些地方不良文化泛滥,比如有的地方迷信、色情和赌博等活动盛行,有的地方民主法治观念淡薄,社会治安状况堪忧等,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的健康发展。因此,基层要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眼于正直、良知、诚信、自由、平等、守法等价值观重建,帮助农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具体来说,一是要完善村规民约,全面提高村民依法自治水平;二是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提高农民参与意识和文明程度,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推进社会风气、公共秩序和生活环境的全面改善;三是通过新闻媒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其他传播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庄的评比活动,大力宣传文明典型,引导村民遵纪守法,健康娱乐,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③。同时对危害农村的各种不法行为要坚决打击,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
要注重民族地区农村文化人才培养。由于民族地区农村经济文化落后,人才大量外流,导致农村文化建设中人才匮乏、素质偏低,严重制约了新农村文化的长效发展。基层必须牢固树立人才强国思想,注重农村文化人才培养。一是人才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加大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条件,为培育本地人才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制定良好人才激励机制,基层要制定优惠政策,为基层文化工作者工作生活提供宽松环境。比如对各类优秀人才进入民族地区农村工作的要给予生活、工作、子女上学等方面的照顾,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三是大力提高现有文化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民族地区的业余演出队、业余电影放映队、农家书屋、农村义务文化管理员等的培养;四是要加大力度培养具有本土情感与特色的文化专业人员,只有对本民族的文化有着深厚感情、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才能在本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合理地开发与保护本民族的文化遗产。④
总之,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基层作为组织者和领导者,只有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不断研究和解决新农村文化建设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促进新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作者单位:梧州学院社科部;本文系梧州学院课题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广西新农村建设研究成果的一部分,项目编号:2008C036)
注释
①卓瑛:“略论新农村文化建设”,《农业考古》,2006年第3期,第114页。
②陶笑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第73页。
③韩俊:《破解三农难题》,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年,第307页。
④邓晓颖,周智生:“浅析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宜春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关键词】基层文化自觉 民族地区 新农村文化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地位及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农村基层党委和政府(是指县乡两级党委和政府,以下简称基层)是农村文化发展的坚强领导者和组织者。近年来,我国基层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民族地区显得比较滞后,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基层缺乏文化自觉。因此,基层只有深刻认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正确把握其发展规律和主动担当其历史责任,培养高度文化自觉,才能促进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繁荣发展。
深刻认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地区大多属于“老、少、边、穷”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因素,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文化建设“先天不足”,部分地区存在“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发展”的状况,文化建设“后天”投入不足,导致农民物质生活虽然改善了,但文化生活凋敝,甚至有倒退的现象。可见,要搞好新农村文化建设,基层政府首先要提高对文化建设的认识。
一方面,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基层政府应克服各种“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思想,应将文化建设放在战略高度进行思考,要认识到新农村文化建设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和重要内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①
另一方面,要加强文化建设的统筹规划。由于民族地区基层自身财政能力有限,在解决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与困难。因此,基层政府要加强文化建设统筹规划,把文化建设纳入地方发展总体发展规划中,成立以县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各乡镇党政一把手、各级文化部门负责人和各村支书为第一责任人,形成层层负责,齐抓共管的局面;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坚持政府主导,鼓励企业和民间赞助或投资,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农民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正确把握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也是如此,我们必须按规律办事,不可盲干,否则适得其反。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近年来,随着民族地区经济不断发展,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和多样化特点,而由政府组织的文化科技下乡等文化活动,因为缺乏对农民需求的调查,在某些地区表现为“曲高和寡”,不符合农民“胃口”等,同时由于牵涉的部门和社会团体很多,出现文化活动各自为政的现象。基于此,基层文化建设必须要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和社会文化团体等各方面力量,形成文化建设合力;同时开展文化活动要制度化,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注重成效,要广泛深入农村、农户和社区,收集了解农民文化意愿,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可见,只有把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现实需要当作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培育新型农民,培养农民文化自觉。目前民族地区农村文化活动单一,民间文化活动少,大量的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用于文化娱乐消费的支出少,缺乏主动参与文化活动的意识。针对民族地区实际,基层政府必须要整合各方面文化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远程教育开展农民科技文化、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致富能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只有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养农民文化自觉,才能促进新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要建立健全文化建设考核体系,实现文化建设长效发展。由于我国农村文化建设是“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体制,农民群众对文化建设缺乏知情权和监督权,民族地区部分基层认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就是加大基础建设投入的“突击建设”,重建设轻管理,对新农村文化建设怎么建和文化干部如何作为也缺乏深入的认识。文化建设具有长期性,要使文化建设长效发展,必须要建立健全文化建设考核体系,要有具体硬软件文化建设指标,明确文化干部权责,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基层党政领导和基层文化干部年终重要考核指标,形成可操作的量化指标和奖惩机制,考核不仅仅是接受上级的监督评议,而且要公开承诺,接受农民群众的监督评议,要把农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考核是否合格的依据。
主动担当新农村文化建设历史责任
民族地区居住的大多是少数民族民众,文化建设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基层只有针对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特点,主动担当历史责任,才能保证新农村文化可持续发展。
要尊重民族文化传统。由于民族地区财力困难和对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投入不足,以及受西方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导致许多民族传统文化出现边缘化和后继无人的现象。民族文化传统是我们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少数民族基层政府要加大对民族传统文化建设投入,应重视民族特色电视节目制作、民族语言出版物的发行,积极挖掘民间艺术和民族文化传统的精华,加强对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表彰传承民族传统艺术、技艺精湛的民间艺人,保护好保存比较完整并具有特殊文化价值的村落和特定地区,建立“民俗村”,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逐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等举措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
要弘扬核心价值理念。目前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虽然得到了很大改观,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引导管理,以致在一些地方不良文化泛滥,比如有的地方迷信、色情和赌博等活动盛行,有的地方民主法治观念淡薄,社会治安状况堪忧等,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的健康发展。因此,基层要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眼于正直、良知、诚信、自由、平等、守法等价值观重建,帮助农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具体来说,一是要完善村规民约,全面提高村民依法自治水平;二是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提高农民参与意识和文明程度,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推进社会风气、公共秩序和生活环境的全面改善;三是通过新闻媒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其他传播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庄的评比活动,大力宣传文明典型,引导村民遵纪守法,健康娱乐,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③。同时对危害农村的各种不法行为要坚决打击,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
要注重民族地区农村文化人才培养。由于民族地区农村经济文化落后,人才大量外流,导致农村文化建设中人才匮乏、素质偏低,严重制约了新农村文化的长效发展。基层必须牢固树立人才强国思想,注重农村文化人才培养。一是人才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加大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条件,为培育本地人才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制定良好人才激励机制,基层要制定优惠政策,为基层文化工作者工作生活提供宽松环境。比如对各类优秀人才进入民族地区农村工作的要给予生活、工作、子女上学等方面的照顾,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三是大力提高现有文化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民族地区的业余演出队、业余电影放映队、农家书屋、农村义务文化管理员等的培养;四是要加大力度培养具有本土情感与特色的文化专业人员,只有对本民族的文化有着深厚感情、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才能在本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合理地开发与保护本民族的文化遗产。④
总之,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基层作为组织者和领导者,只有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不断研究和解决新农村文化建设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促进新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作者单位:梧州学院社科部;本文系梧州学院课题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广西新农村建设研究成果的一部分,项目编号:2008C036)
注释
①卓瑛:“略论新农村文化建设”,《农业考古》,2006年第3期,第114页。
②陶笑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第73页。
③韩俊:《破解三农难题》,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年,第307页。
④邓晓颖,周智生:“浅析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宜春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