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父母期望的调查与分析

来源 :早期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JZ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期望作为内隐的重要教育观念之一,已越来越成为当前基础教育领域需要深入研究和积极探讨的问题。父母期望是指父母对子女前途的希望和期待,它反映了父母的教育观念,会直接影响父母的教育行为。当前对幼儿父母期望的研究并不多,而大班幼儿作为幼小衔接的教育主体,对其父母期望的研究显得更为现实与必要。本文借助文献查阅、问卷调查等形式,调查、分析大班幼儿父母的期望,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大班幼儿;父母期望;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4)02-0050-04
  【作者简介】翁如仙(1988-),女,浙江瑞安人,杭州市上城区始版桥幼儿园教师,幼教一级教师;徐利智(1988-),女,浙江金华人,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研究问题
  父母期望主要指父母对子女前途的希望和期待,它反映了父母的教育观念,将直接影响父母的教育行为。[1]父母期望主要包括学习方面的期望、社会性方面的期望、生活自理方面的期望、身心素质方面的期望、特长优势方面的期望。[2]
  近年来,教育学、心理学将父母的价值观念、教养观念等内隐的心理因素作为新的研究内容。父母期望作为父母教育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适度的父母期望将激发孩子的潜能,而过高的期望将会桎梏孩子的发展。[3]目前对父母期望的调查主要以中小学生父母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针对学龄前幼儿的研究相对较少。个体自我概念的建立、自我个性的解释、各种学习品质都是在幼儿阶段慢慢形成的,大班幼儿正处在幼小衔接阶段,父母良好的期望将会转化为幼儿的成就动机,激发他们求知求学的热情,影响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计划。本文通过对大班幼儿父母期望深入调查,了解大班幼儿父母的教育观念,以期帮助父母形成正确而合理的期望。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杭州市区的4所幼儿园随机抽取大班幼儿家长15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孩父母79名,女孩父母71名。
  (二)研究工具
  本文参考了李春在硕士论文中采用的《父母期望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调查父母对幼儿的远期期望,第二部分主要调查父母对幼儿的近期期望,总共36个选项。由于该问卷年龄跨度较大,适用于3岁~7岁儿童,经项目分析后去除5个不适合大班幼儿年龄段的选项(第1、8、9、30、31),保留31个选项。问卷采用五等级评分法,其中“非常希望”记5分,“希望”记4分,“无所谓”记3分,“不希望”记2分,“非常不希望”记1分。经筛选获得有效问卷122份,有效率为81.3%。用SPSS19.0 for Windows在电脑上完成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父母对幼儿的远期期望
  远期期望是指父母希望孩子以后成为怎么样的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达到怎么样的学历层次等。我们对收集回来的数据进行了频率分析。
  在“最希望孩子成为怎么样的人”这个问题上,41.8%的父母希望孩子能对社会有较大贡献,41.0%的父母希望子女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希望子女有文化、有权势和名利、十分富有的各占了7.4%、3.3%%和1.6%。详见表1。


  在“期望孩子将来从事何种职业”这个问题上,39.3%的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专业技术人员,29.5%的父母希望孩子成为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希望孩子成为文体工作者和无所谓的分别占了14.8%、15.6%,希望孩子成为工人、商业服务人员的仅占0.8%。详见表2。


  关于“期望孩子将来达到何种学历”的问题,有48.4%的父母希望子女学历达到本科,希望孩子学历达到大专的父母有4.9%,达到硕士学历的有21.3%,达到博士学历的有22.1%,达到高中学历的为0,还有3.3%的家长表示无所谓。由此看来,父母对子女在学历程度方面的期望值普遍比较高。详见表3。


  关于“期望孩子以后过上怎样的生活”的问题,63.1%的家长希望孩子以后家庭幸福,希望孩子生活稳定安逸和事业有成的分别占了17.2%和14.8%,希望孩子生活平平凡凡的仅占4.9%,而没有家长选择希望孩子以后有名有利。详见表4。


  (二)父母对幼儿的近期期望
  父母的近期期望是指父母对孩子在学习、社会性、生活自理、身心素质、特长优势等方面的期望。通过频率分析,我们发现父母对孩子各方面的期望值都较高,约90%的家长选择 “非常希望”和“希望”。而在特长优势方面,约55%的家长选择 “非常希望”和“希望”,约45%的父母选择了“无所谓”。 详见表5。


  (三)父母期望的差异分析
  为了了解与父母期望相关的因素。我们从幼儿(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家庭因素(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月平均总收入)两个维度来研究父母期望的差异。
  1. 孩子性别
  本研究中的幼儿,男孩6 7人(占总人数54.9%),女孩55人(占总人数45.1%)。本研究将孩子性别作为自变量,父母期望作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父母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期望呈现显著性差异,而在其他几个方面都没有呈现显著差异。详见表6。


  2. 孩子出生序(孩子是否是独生子)
  本研究中的幼儿,独生子女有8 6人(占70.5%),非独生子女有36人(占29.5%)。我们将是否是独生子女作为自变量,父母期望作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父母对是否是独生子女的期望并没有显著差异。详见表7。


  3. 家长文化程度
  在调查对象中,父母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含初中)的有14人,高中、中专有50人,大专为31人,本科为25人,研究生或以上有2人。我们以父母文化程度为自变量,父母期望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详见表8。


  从表8中可以看出,不同文化程度的父母在期望总值、社会性、生活自理方面的期望存在着显著差异,对孩子特长优势方面的期望存在着非常显著差异,而对孩子学习、身心素质方面期待差异不显著。
  4. 家长职业
  调查对象中职业为行政管理人员的有19人,专业技术人员25人,教师3人,工人12人,商人20人,农民6人,其他37人。我们将父母职业作为分类变量,以父母期望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详见表9。


  从分析结果来看,不同职业家长在父母期望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具体来说,不同职业的父母在社会性期望和特长优势期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对孩子社会性的期待存在非常显著差异。而在学习、生活自理和身心素质方面的期待则不存在显著差异。
  5. 家庭月平均收入
  研究对象中,家庭月收入为1000以下的有1户,1000元~3000元的有12户,3000元~5000元的有23户,5000元~7000元的有35户,7000元以上的有51户。考虑到样本量的均衡,我们将家庭月平均总收入分为三组:将5000元以下的合并为低收入组,共36户;将5000元~7000元的作为中收入组,共35户;将7000元以上的设为高收入组,共51户。我们以家庭月平均总收入为分类变量,以父母期望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10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家庭月收入的父母期望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对特长优势的期待存在着非常显著差异,对社会性的期待也存在着显著差异。
  四、研究结论
  (一)大班幼儿父母期望的现状
  1. 父母对幼儿的各方面期望都比较高
  在传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的作用下,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催化下,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普遍过高,无论是远期期望还是近期期望,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寄予了厚望。
  2. 父母期望孩子以后生活稳定幸福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对生活充满了焦虑和不安。在疲于应对现实之时,父母大多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未来能够稳定安逸,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与幸福美好的家庭。
  3. 父母对孩子学历的高期望
  调查发现,有91.8%的父母希望子女达到本科以上的学历,说明父母对孩子日后的学历要求普遍较高,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较高的学历水平。
  (二)影响父母期望的因素
  1. 幼儿个人
  幼儿个人因素(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对父母期望的影响并不显著。这说明社会的进步正影响着父母的观念,使他们更加公平地去看待每个孩子,性别歧视已经渐渐远离我们的视野。在研究中,仅发现父母对不同性别孩子的学习期望有显著差异,父母对男孩子的学习期望明显高于女孩子,我们认为这与男女社会分工的不同有关,造成男性要承受更大的压力。
  2. 家庭背景
  在家庭背景因素中,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平均总收入都对父母期望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结果表明,父母文化程度越高,社会地位越高,家庭环境越优裕,对孩子的期望越高。这与经济社会地位高的父母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加雄厚的经济支持,且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有关。
  五、思考和建议
  (一)端正心态,给予幼儿适度的期望
  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有个性的个体,家长如果一味以高标准去要求孩子,只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反之,如果家长客观分析孩子的性格特点,正确评价孩子的能力,给予孩子适当的期望,才能引导孩子的发展。因此,父母首先要做到的是端正自己的心态,不攀比、不急躁,客观分析孩子的优势与劣势,分析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耐心等待孩子成长。
  (二)有效利用,适时发挥“皮革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人们对人或事充满了期待,这份期待会在现实中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作为一种情感支持,期望能够唤起人们积极向上的情绪,从而转化为现实的动力。如果父母能够在家庭中有效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用适度的期望引导孩子不断进取,才能有效转化为孩子内心的期望,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4]
  (三)提供支持,有效实施父母期望
  在实现期望的过程中,父母需要注意的是,要将父母的期望转化为孩子自身的期望;关注孩子的实际情况,对期望加以调整;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家长只有尊重和理解孩子,建立民主和谐的家庭关系,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尊重,这样才有助于孩子成为心理健康、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合群而自信的个体。
  【参考文献】
  [1] Buck,Doris.Parental Expectations Versus Child Performance: a Picture Graph Method[J], Elementary School Guidance & Counseling, Vol.26,Issue2:150.
  [2] 杨用华.社会转型期小学生家长期望对学校管理的影响——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个案[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2.
  [3] Jun Li.Affordances and constraints of immigrant Chinese Parental expectations on children’s school performance[J],Albert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Vol. 49, Iss.2.
  [4] 李春.父母对3-7岁儿童的期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责任编辑 罗嘉君)
其他文献
近年来,山东各地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有力支撑和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在四个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狠抓科技创新,实现农业关键技术的新突
【摘要】园本教研是幼儿园开展教研活动的主要阵地,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有它独特的目标宗旨、操作程序,从而使它更能解决教育实际中的问题,更能激发教师参与的兴趣,最终将幼儿的发展落到实处。  【关键词】“游戏悟道”式园本教研;宗旨;流程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17(2014)05-0039-04  【作者简介】许丽萍(1975-)
本文从教师的教法、师生关系及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三方而阐述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正>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我园地处同里历史文化名镇,文化资源源远流长,民风民俗古朴纯正,